3.1坚持新发展理念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坚持新发展理念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3.1 坚持新发展理念
一、学习目标
1.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理解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2.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典型事例,阐述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重要性和实践要求;
3.分析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案例,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明确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有一定程度的感知。要结合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了解指导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理解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体会我国如何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科学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多媒体教学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2019年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院,习近平主席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临近结束时,菲科突然抛出了这句话。“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补充道:“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
新课讲解: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探究:探究:结合教材P32完成“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关系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总结)
结论: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好民生问题、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强劲、更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才有保障。因此,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总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追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何意义?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总结)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
材料: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有“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借助互联网将玛咖、芫根等特色生态有机产品销往全国。河套灌区地处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通过提高“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打造黄金生态带、黄金现代农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西安立足科教优势,加强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地处黄河下游的郑州充分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枢纽+开放”之路。
思考:结合材料,说明说明黄河流域各地贯彻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学生抢答,教师总结)
提示: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创新(西安立足科教优势,加强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协调(河套灌区地处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通过提高“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打造黄金生态带、黄金现代农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绿色(有“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借助互联网将玛咖、芫根等特色生态有机产品销往全国)、开放(地处黄河下游的郑州充分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枢纽+开放”之路)、共享(精准扶贫)。
过渡:了解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之后,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材料:1.展示材料“新时代解锁的新成就”。
2.然而新时代,也有新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此处做补充: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结论: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在引领发展实践。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探究与分享:选择一个新发展理念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坚持它?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结论: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原因)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践要求)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原因)。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实践要求)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原因)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要求)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解决问题)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原因)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要求)
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解决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原因)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践要求)
知识拓展:恩格尔系数 (P38相关链接)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结论:怎样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含义: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②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生活水平越高。
探究: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发言,教师总结)
结论: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