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高 一 思 想 政 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 国庆节期间,小徐同学在某商场花68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款电子词典。在这里,货币执行了 职能。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 下列关于人民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国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发行人民币
B.人民币是由各商业银行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C.国家有权决定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购买力
D.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3. 近年来,我国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快速增加,对持有者来说,其优点在于
A.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随意申领
B.节省交易费用,而且可以任意透支
C.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D.集存款、取款、消费、信贷、结算、查询于一体,安全方便
4. 2013年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695元人民币,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①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比以前有所减少
②100单位的外币可以比以前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③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5. 右侧图像描述的是我市某种蔬菜价格近半年来的走势,这表明
①该种蔬菜在本地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②该种蔬菜的使用价值持续增加
③该种蔬菜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种蔬菜的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 年轻时各种消费需求旺盛但往往收入水平偏低,年长时收入较高但消费需求却在不断下降。有效化解人生中这种收入与消费的时光错位问题,可以
A.通过引导人们克服攀比消费心理解决
B.通过大力发展劳务消费解决
C.通过适度发展贷款消费来解决
D.通过发展精神产品的消费解决
7. “租生活”正悄然兴起,他们变买为租、共享资源、循环消费,花着手里有限的钱,享受着无限的租用乐趣。这种“租生活”
①变更了所租商品的所有权 ②是钱货两清的消费
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 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依托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足不出户却可以随时、随处、方便地接受网络教育,2012年我国教育在线内容市场规模达到900多亿元。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主观愿望决定消费需求
C.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9.“轻装修,重装饰”成为目前家庭装修的趋势。人们的审美追求日益倾向个性化,美居生活已经成为消费热点,家居饰品因此成为一种新的行业。这说明
A.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B.消费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审美情趣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10.9月1日,“2012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长春举行。在本次上榜的500家企业中,有310家国有企业,占比超六成,其平均资产总额和平均利润总额均有大幅增长。这表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B.国有企业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D.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11.目前,活跃在城乡的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草根经济”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颇具活力的部分。“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①可以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
②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对劳动者而言,其意义在于
A.劳动无尚光荣,是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业是劳动者谋生的唯一手段
C.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同时有利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D.促进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制完善,畅通就业信息
13.“送报纸、卖爆米花、推销各种生活用品、专给汽车加油……”这些最平常的工作是许多亿万富翁的第一份工作,他们由此走向成功路。这给就业者的启示是
A.就业不能考虑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条件
B.就业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做临时工是成功的基础
C.职业无贵贱之分,要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竞争就业观,主动适应市场需要
14.小孙在2011年将20万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年底赚了6万。而2012年同样的投资却亏损了8万。小王在这两年内将20万资金中的5万投资股票,8万投资国债,6万存入银行,1万购买保险,共获利2万。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盈亏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多少
②分散投资有利于规避风险
③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
④分散投资一定比集中投资收益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财政部于12月12日招标发行2012年第二十一期记账式附息国债,发行面值总额280亿。对于缺乏专业投资知识和技能的普通百姓而言,购买国债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投资选择。这是因为
A.国债到期还本付息
B.国债不存在任何风险
C.国债安全性强且收益率相对较高
D.国债可以随时还本结息
16.保险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的生活被改变。这句宣传语说明
①购买商业保险在任何情况下对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影响
②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③保险可以让每个家庭避免任何风险
④购买商业保险,投保人可以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C.它消除了剥削,避免了两极分化
D.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18.退休职工老丛在市郊区租房和妻子、儿子、儿媳一起从事外贸服装加工,每年纳税后利润12万元。小张爱好钻研,将自己的一项发明专利卖给某企业获利80万。老丛和小张的收入分别属于
A.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和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
B.按劳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C.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和非劳动收入
19.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
20.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下列不能说明这一作用的事件是
A.载人航天工程 B.南水北调工程
C.修建青藏铁路 D.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21.国家税务部门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骗税、抗税行为,这有利于税收增长,增强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这表明
A.杜绝违反税法的行为是税收增长的根本保障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具有固定性和无偿性
D.税收越增长,经济就越发展
22.有些咨询公司向手机用户发送所谓免费服务短信招徕顾客,但消费者一旦回复即中招,收到的短信也需付款。咨询公司的这种行为主要违背了市场交易的 原则。
①自愿 ②公平 ③平等 ④诚实信用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23.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翻一番”计划
A.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举措
B.从根本上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C.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成果
D.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4.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企业
A.发展方式的转变 B.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C.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D.产品价格的降低
25.11月19日,奥康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国际鞋业胜诉欧盟反倾销案的消息引发多方关注。针对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并不断延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奥康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诉讼之路。奥康抗辩欧盟皮鞋反倾销的胜利,除获得赔偿外,企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奥康的胜利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是
A.增强安全和防范意识,确保价格优势
B.积极对外国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
C.要善于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D.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道题。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12分)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让消费者对国内食品业的信任变得非常脆弱。受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影响,股市上一向坚挺的白酒板块瞬间垮塌,仅11个交易日,市值就蒸发掉1009亿元。食品安全是所有食品企业的“高压线”,无论多么强大的企业都碰不起。正如三聚氰胺不仅仅让奶业巨头三鹿破产,而且让中国的奶业至今一蹶不振。
简要说明诚信经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27.(12分)某探究小组利用周末时间走访本市蔬菜批发市场时了解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一般有机蔬菜由于无污染,富营养,品质高,具有自然本色,其价格是普通蔬菜的2—3倍。
信息二: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其种植需要精耕细作,但产量不高,目前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很少,产品供不应求。
简要分析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高的经济道理。
28.(12分)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新一轮改革要更加尊重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应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让 “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的正确性。(12分)
29.(14分)天地之间有杆秤,公平正义就是定盘的星。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共享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既讲效率又讲公平。
(1)社会公平的意义是什么?(4分)
(2)怎样才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0分)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D 3.D 4.C 5.D 6.C 7.D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 15.C 16.C 17.D 18.C 19.A 20.D 21.B 22.D 23.C 24.D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8分)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经营利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4分)
27.(12分)(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有机蔬菜要求严格,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量大,价格自然要高于普通蔬菜。(6分)
(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有机蔬菜的市场供应量小、需求量大,导致市场上有机蔬菜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6分)
28.(12分)(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5分)
(2)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客观要求。(5分)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2分)
29.(14分)(1)社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社会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4分)
(若学生回答: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等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2)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使分配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4分)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6分)高一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则
(A) (B) (C) (D)
2.与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B) (C) (D)
3.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4.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函数的图像的是
(A) (B) (C) (D)
5.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A)(B)(C)(D)
6.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 (D)
7.设是两不同直线,是两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8.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9.,则
(A) (B) (C) (D)
10. ,则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11.对于映射,其中,已知中0的原象是1,则1的原象是
(A) (B) (C)或中的一个 (D)不确定
12.设是函数的零点,若有,则的值满足
(A) (B) (C) (D)的符号不确定
高一数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1. 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要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2. 不在指定答题位置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第Ⅱ卷共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道大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直线与直线平行,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14.一正多面体其三视图如右图所示,该正多面体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
16.刘女士于2008年用60万买了一套商品房,如果每年增
值10%,则2012年该商品房的价值为_____________万元.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全集,,.
(Ⅰ)求; (Ⅱ)求.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满足.
(Ⅰ)求的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Ⅱ)写出的单调区间并证明.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的三个顶点.
(Ⅰ)求边所在直线方程;
(Ⅱ)边上中线的方程为,且,求的值.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菱形,,面, 是的中点, 是的中点.
(Ⅰ)求证:面⊥面;
(Ⅱ)求证:∥面.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若为偶函数,求的值;
(Ⅱ)若在上有最小值9,求的值.
22. (本小题满分14分)
某网店对一应季商品过去20天的销售价格及销售量进行了监测统计发现,第天()的销售价格(单位:元)为,第天的销售量为,已知该商品成本为每件25元.
(Ⅰ)写出销售额关于第天的函数关系式;
(Ⅱ)求该商品第7天的利润;
(Ⅲ)该商品第几天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C D C C A,A C B D D, A C
2、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2分
-----------------------------------4分
---------------------------------6分
(Ⅱ) ---------------------------------9分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令 -----------------------------------2分
则 -----------------------------------4分

∴ -----------------------------------6分
(Ⅱ)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减. -----------------------------------7分
设, -------------------------8分
-----------------------------------10分
当时, ∴;
同理,当时
∴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减. -----------------------------------12分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2分
∴边所在直线方程为 -----------------------------------4分
(Ⅱ) -----------------------------------5分
, -----------------------------------6分
∴,或 -----------------------------------8分
或 -----------------------------------10分
解得或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底面是菱形,
∴为正三角形
是的中点, , -----------------------------------2分
面,
∴ -----------------------------------4分


∴面⊥面 -----------------------------------6分
(Ⅱ)取的中点,连结,, -----------------------------------8分
∵是中点,∴∥且
∴与平行且相等,
∴∥ -----------------------------------10分

∴∥面.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函数为偶函数,所以二次函数函数的对称轴为
-----------------------------------2分
∴ -----------------------------------4分
(Ⅱ)
对称轴
当即时,, -----------------------------------6分
当即时,,无解----------------------------8分
当即时,, ----------------10分
综上所述,或.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 -----------------------------------5分
(Ⅱ)元 -----------------------------------8分
(Ⅲ)设该商品的利润为
-----------------------------------11分
当时,
当时,
当时,
∴第6天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050元. -----------------------------------14分
o
y
xo
o
y
xo
o
y
xo
o
xo
y
正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第14题图)
P
A
D
C
B
F
E高 一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咀嚼(jué ) 信札(zhá) 春风拂面(fú) 一模一样(mó)
B.艳羡(xiàn) 行头(xíng) 初露头角(lù) 横槊赋诗(shuò)
C.纤巧(xiān) 弥漫(ní) 喁喁私语(yú) 一叶扁舟(piān)
D.辟谣(pì) 暂时(zàn) 余勇可贾(jiǎ)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组词句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燥 缉拿 贻人口实 舟摇摇以轻飏
B.流泻 冒然 成群结对 术业有专攻
C.协调 遴选 所向披靡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契合 枕藉 试目以待 醉不成欢惨将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查看了一下车况,发动引擎,打开前盖,就在修理厂经理和顾客说话的 ,他已经把盖子放下,拍着手对他们说道“好了!”
②越来越多的言论和事实证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得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任务,而且成为了人们像吃饭一样的日常需求、 需求。
③社会援助缺失也是家暴不止的因素之一。社会上没有为受害人, 是为妇女、老人和孩子提供有效的救助渠道和救助体系。
A. 工夫 终生 甚至 B. 工夫 终身 尤其
C. 功夫 终身 尤其 D. 功夫 终生 甚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我站在窗前,透过五彩缤纷的霓虹,仿佛看到那个僻远的乡村,母亲正在灶间忙碌……思念如袅袅轻烟不绝如缕。
B.粗枝大叶的人容易忘事,也容易忘记烦恼。他们考虑事情不那么周全,说错了话,比较尴尬,傻笑几声,这事就过去了。
C.春节来临之际,针对私家车增多、车流量增大的情况,烟威高速收费站结合本站实际,未雨绸缪,多措并举确保春节期间道路畅通。
D.某演员被四名不明身份的男子砍成重伤,各路媒体或同情,或感慨,或声讨,热闹之极,而他所在的剧组对此却不赞一词。?
5.下列各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全家五、六口人,一人背一个包,拖一个行李箱,父母自顾自地往前走;身后有的孩子只有两、三岁,个子还没肩上的背包大,负重艰难前行。
B.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等,新颁布的“24孝”行动标准,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关注。
C.面对这样的彷徨,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守护乡村的“精神家园”,应该如何重塑乡村群众的伦理价值秩序。
D.以前经常听到一句话:“十年磨一剑”,我想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总能做好、做强,干工作一样,经营企业也是一个道理。
二、文言文(21分,每小题3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下面这则文段,完成6~9题。(12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
B.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C.素善留侯张良 善假于物也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每逢佳节倍思亲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此其志不在小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恐为操所先
D.长于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下列各项的表述中能分别表现张良忠主和项伯背主的一组是
A.臣为韩王送沛公 毋从俱死也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C.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约为婚姻
D.项伯杀人,臣活之 不如因善遇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听了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挑拨的话就大怒,听了季父项伯的话不问情由就许诺,可见其性格率直豪放但也难免轻信、武断的特点。
B.刘邦两次问张良“为之奈何”,后来又听从张良的意见给项伯祝寿并结为儿女亲家,表现了一个领导者能屈能伸的宽广胸怀。
C.刘邦在拉拢项伯之前问了张良两个具体问题“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可见他头脑之清醒办事之沉着老道。
D.司马迁刻画人物善用对比。如同样得到军情密保,项羽和刘邦的表现迥然不同;同样面对险情,张良与沛公的表现不同。
(二)课外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①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注】①彀:张弓射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即入盗 即:如果。
B.赵王让李牧 让:谦让,退让。
C.走秦将桓 走:使……逃跑。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臣如前,乃敢奉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数千人委之 余船以次俱进
D.王翦因急击赵 不如因善遇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长年居住代地雁门关,防备匈奴入侵。他按需设置官吏,征收租税以备军需,加强军队骑射训练等,但当匈奴入侵时却退守营垒不敢出战。
B.赵王认为李牧不出战是害怕匈奴,于是免去他的职位;新任将领出战匈奴屡屡败亡后,赵王认识到李牧战略的正确性,又重新起用了他。
C.匈奴认定李牧胆怯不敢应战,所以当李牧败退时,单于毫不怀疑率军进攻,结果遭遇李牧的大举反击,损失惨重。
D.秦军在军事上难以对抗赵国,就派人使用反间计,结果李牧被斩杀,司马尚被废弃。三个月后赵国被灭亡。
第Ⅱ卷 (共114分)
三、(22分)
13.将上面两篇文言文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3分)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分)
(3)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 ,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4)惟江上之秋风,与山间之明月, , 。
(苏轼《赤壁赋》)
(5) ,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陆游《游山西村》)
四、(14分)
15. 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两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4分)
(1)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及全线的贯通,对于降低京广铁路通道运输压力、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不仅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而且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
(3)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有语病的选项 针对性修改
16.分别仿照下面两句话的特点,各自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前一句保持一致。(4分)
微笑是缕缕阳光,温暖了清冷的心房; , 。
微笑是一曲旋律,为那些忧伤的灵魂带来欢畅。 , 。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不久前,被认证为资深电视节目制作人的网友“易小术”在微博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策划会上,主任让一名90后实习生帮忙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主任请客,结果该实习生以“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为由拒绝,主任瞠目结舌。这条微博目前已被转发万余次,众网友纷纷跟帖,热议身边的90后实习生。有人认为“90后”实习生太过自我、不懂人情世故;也有人认为社会在进步,职场观念需要改变……
(1)用一句话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针对材料中实习生的做法,请你写一则评论性微博。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清晰。(不超过100字)(4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8~21题。
也是水湄
张晓风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夜风。
那是四月初次懊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春天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像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一件事情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距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属。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中的一片白,在一霎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在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像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像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像“宗教”也像“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她只要在启箱检点之际,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那夜,我就坐在几上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我决定还要坐下去。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拍舷的声音。
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湲水声,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是“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的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为利,那也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水声。
如果照古文字学者的意思,“湄”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忽然,我安下心来,春仍在。虽然这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是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有删节)
18.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简要概括,“我的不安”有哪些因素。(4分)
19.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在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20.文章倒数第六段作者想象深夜行车的各种情形,有什么作用?(4分)
21. “只要有一点情意,我是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如何做到“有情意”?请结合文本及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60分)
22. 请以“你把 带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
1.B(一模一样mú 弥漫mí 余勇可贾gǔ)
2.D(拭目以待 A.浮躁 舟遥遥以轻飏 B.贸然 成群结队 C.全对
3.B
4. A(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运用对象错误)
5.C(A.两个顿号去掉。 B.省略号或“等”去掉一个。D.冒号改为逗号,或者改为“十年磨一剑。”)
二、(21分)
(一)(9分)
6.A 7. C 8. B 9.B
(二)(12分)
10.B(让:责备)
11.D(趁着,趁机,介词。A.才,介词;竟然,副词。B.却,表转折,连词;并且,表递进,连词。C.把,介词;按照,介词。)
12.B(赵王并未“认识到李牧战略的正确性”,只是迫于形势起用他。)
三、(22分)
13.(10分)每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1)(3分)(项伯)暗地里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2)(3分)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其他诸侯(率兵攻秦的人)进来,(你)就可以全部占领秦地而称王了。
(3)(4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又强制李牧出来,让他领兵。
14.(12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4)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5)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14分)
15.(4分)
有语病的选项 针对性修改
(1) 把 “降低”改为“减小”或“缓解”。
(3) 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删掉或改为“主要”(第二种改法:删掉“出于”)
16.(4分)每句2分,内容、句式各1分。
示例:微笑是丝丝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微笑是一盏明灯,给那个暗淡的世界送去光亮。
17.(6分)
(1)(2分)90后实习生拒订盒饭引热议
(2)(4分)观点明确2分,阐述清晰2分。
示例1:从小事做起未必会妨碍实习生学习技能。处身职场,需要的不仅是高智商,还有高情商。乐于从杂事小事做起,服务于大家,这样的实习生必然会获得大家的喜欢,也必能获得的更多的学习机会,成长自己的技能。
示例2:社会在进步,职场观念需要改变。传统的职场观念中实习生就得低人一头、杂事包办,而这些杂事本应由后勤的人负责。新时代的实习生多一些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在职场上对不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说“不”,没有什么不可以。
五、(18分)
18.(4分)(第1点2分,后两点答出一点即可。)
一是春天收场太快;二是人生短暂飘渺;三是作为女人,生活单调繁琐。
19.(4分)
把物质生活喻作“浪”,把自己喻作“海浪带起的白色泡沫”,形象体现个体生命处身繁琐世俗中身不由己的无奈、飘渺感。
20.(4分)
通过对深夜行车、人生繁杂琐事的想象与描绘,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牵挂和温馨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细腻而深刻的理解,含蓄地照应了上文关于生活单调繁琐的抱怨。
21.(6分)
像作者那样,满怀对生活的热情,保持内心的美好梦想,以一颗敏感多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丽,用传统的文化濡养自己的心灵,如此,即使身处繁杂的世俗喧嚣中,也能感受到青山绿水的清新美丽,也能发现生活的诗情画意,从而达到“心远地自偏”的人生境界。(意思对即可)
六、(60分)
22. 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又强制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克了武遂、方城。又过了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斩杀赵军十万。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又过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高一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做图可用2B铅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物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了理想模型——质点
B.在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利用等效替代方法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保持效果相同
C.利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使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下列四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均为标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 B.力、质量、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D.路程、速率、温度
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图像能够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可以将自行车看作质点
B.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C.质量和速度都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
5.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某探究小组将一质量为0.4 kg的物体在升降机中竖直挂在弹簧秤下端,物体同升降机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已知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示数为4.8 N    
B.弹簧秤的示数为0.8N
C.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D.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为了求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若空气阻力不计,当地重力加速度
已知,只需测出一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这个物理量可能是下面的
A.石子下落的时间 B.第1秒内的位移
C.石子的质量 D.通过最后1米所用的时间
7.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
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返回舱和降落伞匀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受到的重力和空气对它们的作用力平衡
B.在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减速的主要原因
是返回舱的重力减小
C.在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加速度方向向上
D.在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合力必定大于分力
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个质量、材料完全相同的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B.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D.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
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0~6s时间内,甲物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再向后运动4s
C.在第3s末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D.在0~6s时间内,两物体相遇两次,相遇的时间为2s末和6s末
1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秤的读数为2N。若轻轻向盘中加砝码,使其质量增加到0.9 kg时,物体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g=10m/s2,不计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大
B.A对桌面的压力将增大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对桌面的摩擦力将变大
12.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
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用水
平向右的力F推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A.L+μm1g/k B.L+μ(m1+m2)g/k
C.L-μm2g/k D.L-μ(m1+m2)g/k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3.(6分)实验桌上放有一小木块、一块长木板、一个轻弹簧、一把毫米刻度尺、一段细线、一个铁架台,在没有其他实验器材的情况下,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想测出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这组同学设计出了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方案甲:固定木板,水平拉弹簧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
方案乙:固定弹簧一端,另一端与木块相连,水平拉木板(如图乙)
(2)在选定合理的方案后,由于无法测出木块对平木板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于是同学们想出了下面的办法进行测量,请你根据提示求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a.如图丙将弹簧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
的长度L1;
b.如图丁,在图丙的基础上将小木块挂在弹簧的下端,
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L2;
c.根据你的选择,测出图甲(或图乙)中弹簧的长度L3。
d.根据上面的操作步骤,你可以得出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4.(8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
个计时点没有标出,相邻两计时点间的时间
间隔为0.02s。该同学在图中标出测量的距离
时,忘记写下BC和CD的数值,只标记下了
AB和DE的数值。但他仍然算出了加速度的
数值,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通过多次实验,在保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验中测得滑块的加速度a和细线
拉力F(用沙桶和沙的总重力代替)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F/N 0.20 0.30 0.40 0.50
a/(m/s2) 0.10 0.21 0.29 0.40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作a-F图线。
(3)根据图线可求出滑块的质量是 kg
(4)图线在F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B悬于空中,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A放在斜面上,二者均处于静止状态,A、B的质量为别为M、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1)求连接A、B的绳子的拉力大小;
(2)若剪断A、B间的绳子,则B刚要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若调节斜面倾角使A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则斜面倾角的正弦值是多少。
16.(8分)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大,在一些特殊的雾、雨、雪天气里若司机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多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事故。在正常天气里某段高速公路允许的最高行驶速率为120km/h。如果某天有薄雾,一汽车在该平直高速路上行驶,相关部门通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72km/h,已知这辆汽车刹车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m/s2,该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前面障碍物到制动所需要的时间)为0.75s。
(1)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司机在薄雾天的能见度至少要多少米?
(2)若司机驾驶此车在正常天气里以最高速度匀速通过(1)中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17.(10分)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1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 = 0
时刻开始,物体在受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g取10m/s2)则
(1)前3秒内物体速度与加速度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定性说明大体变化即可)
(2)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物体在0~3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4)物体在0~5s时间内的最大速率为多少。
18.(12分)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θ=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3.0m且固定,斜面与
水平面之间有一段很小的弧形平滑连接。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下滑动,若初始速度v0=2.0m/s,小物块运动2.0s后停止在斜面上。减小初始速度v0,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在斜面上的时间t,作出相应的v0-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值;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v0=3m/s,则根据图象可以推知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
最终停下的时间为3s。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出推导过程;若不正确,
请说明理由,并解出正确的结果。
高一物理答案
1.AB 2.D 3.CD 4.BD 5.AC 6.AD 7. AC 8.B 9.D 10. CD 11. D 12 C
13.(6分)
(1)方案乙………(3分) (2)………(3分)
14.(8分)
(1)0.61………(2分) (2)略 ………(2分)
(3)1………(2分) (4)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2分)
15.(8分)
(1)B物体平衡F=mg………(2分)
(2)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v2=2gh………(2分)
………(1分)
(3)由平衡知识可得Mgsin=mg………(2分)
所以sin=………(1分)
16.(8分)
(1)v=72km/h=20m/s
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1= vt1=0.75 v………(2分)
匀减速直线运动v2=2a x2………(2分)
能见度x= x1+ x2=40m………(1分)
(2)v′=120km/h=m/s
x= v′t………(2分)
t=1.2s………(1分)
17.(10分)
(1)小物块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2分)
(2)在3s~5s时间内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B点匀加速直线运动到A点,设加速度为a,AB间的距离为x
则………(2分)
由得………(1分)
m………(1分)
(3)由得……(1分)
m/s………(1分)
(4)5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1分)
4m/s……(1分)
18.(12分)
(1)由得 加速度大小 ………(1分)
得a=1m/s2 ………(1分)
方向沿斜面向上………(1分)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 ………(1分)
………(1分)
μ………(1分)
(3)不正确。因为随着初速度v0的增大,小物块会滑到水平面上,规律将不再符合图象中的正比
关系………(1分)
设小物块在斜面上滑行位移x1=3m时的速度减为v1,
………(1分) m/s
………(1分) 小物块在斜面上滑行时间t1=(3-)s
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牛顿第二定律:μmg=ma′ ………(1分)
解得a′=m/s2
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 ………(1分) s
运动总时间t总= t1+ t2=(3-+0.25)s=(3.25-)s ………(1分)
A B C D
O
t
v
O
a
t
O
t
v
O
x
t



F1
F2
F3
1
2
F
F
图乙
图甲
F
图丙
图丁
1.21
3.03
单位:cm
A
E
B
C
D
a
F
/N
s
2
/(
)
m/
O高 一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Fe 56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食盐易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
C.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Ca(ClO)2见光易分解
D.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 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可减少酸雨的产生;
②镁铝合金在冷的浓H2SO4中钝化 ③氧化镁、氧化铝可用来制造耐火砖和坩埚等 ④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⑤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可做航标灯 http://wx.jtyjy.com/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全部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立使海洋经济将成为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点。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中只涉及复分解反应
C.从海水中提取镁单质的过程中要涉及置换反应
D.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
4.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与NaOH 溶液和氢氟酸反应
B.二氧化硅与石灰石反应:SiO2+CaCO3CaSiO3+CO↑
C.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生产硅:SiO2+2CSi+2CO2↑
D.水泥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和SiO2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钠露置在空气中表面生成淡黄色的Na2O
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6.小强同学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将一
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
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通
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以下
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色烟雾是氯化钠晶体
B.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用于吸收生成的氯化钠,以免污染空气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检验氯气是否被完全吸收
7.下列各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①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
B.用图②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用图③所示实验从碘水中萃取碘
D.用图④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8.加入Al能产生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K+、OH-、SO42- B.Na+、Fe2+、NO3-、Cl-
C.Ca2+、Cl-、HCO3-、K+ D.K+、Na+、Br-、SO42-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中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1kPa的条件下,22.4LH2O气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在同温同压下,22.4L的二氧化碳和32g氧气所含分子数都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 NO的分子数为1NA
D.常温常压下,5.6 L NO2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1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 X Y Z
A C CO CO2
B Cu CuO CuCl2
C CaO Ca(OH) 2 Ca CO3
D Si SiO2 H2SiO3
12.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铁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Fe===3Fe2+
B.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2H2O = 4 OH—+ O2↑
C.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NH4+ +OH—= NH3↑+ H2O
D.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溶液 I2 加热,升华
B KNO3 K2SO4 BaCl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O3 CaO 盐酸,过滤
15.某探究小组用洗净的废铜屑制备硝酸铜,下列方案中既节约原料又环保的是
A.Cu+HNO3(浓)→Cu(NO3)2
B.Cu+HNO3(稀)→Cu(NO3)2
C.Cu CuOCu(NO3)2
D.Cu CuSO4Cu(NO3)2
16.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 + 6Na2O2 = 2Na2FeO4 + 2Na2O + 2Na2SO4 + 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只作氧化剂
B.FeSO4为还原剂
C.铁元素被还原
D.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 mol电子转移
17.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钠放入水中后,沉在水下缓缓冒出气体
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③氢气在氧气或氯气中燃烧,都能观察到淡蓝色火焰
④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⑤向某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后生成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NH4+
A.②⑤ B. ④⑤ C.①③ D.③④
18.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 、O2 、SO2 、NO 、NO2、C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可能有CO2
B.可能有O2和CO2
C.肯定有SO2 和NO
D.肯定没有Cl2 、O2和NO2
高一化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注意事项:1.Ⅱ卷共4页,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卡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写清楚。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19. “探险队员”——稀硫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稀硫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前的序号);在能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稀硫酸遇到②Na2CO3时,若不能反应说明理由,若能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一个体重50 kg的健康人含铁元素2 g,这2 g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如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1)经常进行Fe2+与Fe3+的转化,可表示为Fe2+ Fe3+。在过程A中,
Fe2+作 剂。
(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维生素C在这个反应中具有 性。
(3)某同学要检验Fe3+,向溶液中加入 (写化学式)溶液变成红色。要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氯化亚铁,可行的办法是 (填字母)。
a.加入铜粉 b.加入铁粉 c.通入氯气 d.加入NaOH溶液
根据选用的试剂,写出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氯化亚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 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写出FeCl3 与金属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使用过的腐蚀液会失效,但可以回收利用,某兴趣小组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液中回收铜,应使用的试剂是 (填字母)
a.铜粉 b.氯气 c.铁粉 d.KSCN溶液
2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①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
②取一定量的浓盐酸使其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
(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3)若氯气罐发生泄漏,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
a.NaOH b.NaCl c. KOH d. Na2CO3
(4)将SO2和Cl2分别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两个试管中,两溶液的红色均褪去。加热后,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又呈现红色,该试管通入的气体是 。
将SO2和Cl2按1:1体积比(同温同压)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为检验两种气体在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应向所得溶液加入的试剂
是 (填化学式)。经实验证明,SO2和Cl2在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SO2被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22.用2.4 mol/L的H2SO4溶液配制100mL浓度为0.2 mol/L的稀H2SO4,回答下列问题:
(1)需用量筒量取2.4 mol/L的H2SO4溶液的体积是 mL。
(2)溶液配制的所需的基本步骤如下:
将上述实验步骤A到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述实验步骤A、B、E、F都用到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
(4)取上述所配溶液10mL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0.48 g。则该溶液
浓度 0.2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此误差的操作可能
是 。
a.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 b. 用量筒取2.4 mol/LH2SO4溶液时俯视读数;
c.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d. 使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彻底;
e. 定容时将蒸馏水洒在容量瓶外面。
23.某学习小组按右图在实验室制取氨气并探究铜的有关性质(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请回答:
(1)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① 实验现象为:黑色CuO变为红色
(生成单质a);白色无水CuSO4粉末
变为蓝色; 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该气体无污染。
请写出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碱石灰的作用是 。
(3)将上述生成的单质a在热水浴中进行4个实验,部分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稀硫酸中加入该单质a 无明显变化
Ⅱ 硝酸钠溶液中加入该单质a 无明显变化
Ⅲ 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该单质a 无明显变化
Ⅳ 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钠溶液 无明显变化
再加入该单质a 有无色气泡;溶液变蓝
①实验I、II、III的目的是 。
②实验Ⅳ中反应的本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③将该单质a加入到混有硫酸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4.现有100mL AlCl3与Mg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
(1)向其中一份中加入10mL 4mol/L的氨水,恰好完全反应,其中AlCl3与氨水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 。继续加入l mol/L NaOH溶液至1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沉淀减少的离子方程式是 ,剩余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
(2)向另一份中加入a mL 0.1mol/LBaCl2溶液能使SO42-沉淀完全,a= 。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B 3A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D 12C 13A 14C 15C 16B 17A 18B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19.(7分)(1)③⑥⑦⑨,(2分)
(2)⑥⑨ (2分);Zn+2H+==Zn2++H2↑(1分)
(3)Na2CO3+H2SO4=== Na2SO4 +H2O+CO2↑(2分)
20.(8分)(1)还原(1分); (2)还原(1分);
(3)KSCN (1分) c (1分)
2Fe2++Cl2==2Fe3++2Cl (1分)
(4)2Fe3++Cu2+==2Fe2++Cu2+ (1分)
(5)c (2分)
21.(12分)(1)①Mn (1分) HCl(1分)
②3mol (1分) 3NA或1.806×1024(2分)
(2)b(2分)
(3)d(1分)
(4)SO2(1分);BaCl2(1分)。SO2+C12+2H2O=4H++SO42-+2Cl-(2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22.(8分)(1)8.3(2分)
(2)CBDFAE;(2分)
(3)100mL容量瓶;(1分)
(4)大于(1分) a(2分)
23.(11分)(1)Ca(OH)2+2NH4ClCaCl2+2H2O+2NH3↑(2分)
(2)①3CuO +2NH33Cu+N2+3H2O (2分)
②吸收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防止干扰产物的鉴定。(1分)
(3)①说明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均不能单独使铜溶解(2分)
②3Cu+2NO3-+8H+=3Cu2++2NO↑+4H2O(2分)
③Cu+2H++H2O2=Cu2++2H2O(2分)
24.(8分)
(1)A13++3NH3·H2O=Al(OH)3↓+3NH4+(2分)
Al(OH)3+4OH-= [Al(OH)4]-(2分)
0.005 mol(2分)
(2)50(2分)高 一 地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8题,每题1.5分,共42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据美国今日宇宙网站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次活动高峰出现在2025年 B.黑子发生在光球层
C.以太阳风为主要标志 D.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2.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B.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全球降水异常增多 D.我国北方出现极昼现象
与地球所处宇宙环境最为相似的火星成为地球人探索外太空文明关注的重点。表为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据此完成3~4题。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 积(地球为1 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夹角
地球 1.496 1年 23时56分4秒 1 1 23 26′
火星 2.279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 23 59′
3.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原因可能是火星
①距日较远 ②公转周期较长③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4.将火星与地球比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火星的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火星的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短
C.火星赤道上沿东西方向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转 D.火星绕日公转速度终年不变
2012年7月24日,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在永兴岛正式成立,管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图1为南海附近区域图。据此回答5~6题。
5.三沙市成立时
A.三沙市的自转线速度慢于北京市
B.去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C.三沙市白昼时间短于威海市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6.关于三沙市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B.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
C.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D.春分、秋分时受到阳光直射
7.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
圆依次代表的是
A.太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B.花岗岩 沉积岩 岩石
C.冬季风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
D.棉花 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
党的十八大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8日上午9:00举行开幕式,11月14日上午9:00举行闭幕式。据此完成8~10题。
8.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要准时收看十八大开幕式,打开电视机的时间应不迟于
A.11月7日20:00 B.11月8日20:00
C.11月7日8:00 D.11月8日8:00
9.能正确反映十八大闭幕时的日照图是
A.A B.B C.C D.D
10.十八大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箭头的代号是图4中的
A.a B.b C.c D.d
图5为江苏三大名石图,图6为地壳物质循环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太湖石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昆石的形态主要和流水作用有关
12.图6中表示昆石形成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7为西藏某地景观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示甲处地质地貌的类型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褶皱 岩层挤压 B.断层 岩层拉张
C.峡谷 流水侵蚀 D.山麓冲积扇 流水堆积
14.图中区域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生物耐寒、冻土广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开放性
2012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是国内首条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读“武汉市地质剖面图(图8)”,回答15~16题。
15.图中地质构造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向斜 B.乙是背斜
C.丙是断层 D.丁是滑坡
16.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9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埃特纳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岩石圈
18.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图9数码所示辐射减弱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图10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温室效应 D.季风环流
20.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2012年8月3日 台风“达维”登陆威海,我市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回答21~22题。
21.下列示意图中,反映上述气象灾害的是
22.形成该天气系统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
图12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图和活动区域。据此回答23~24题。
23.导致沿途①和④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洋流
24.当①地吹西北风时,④地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终年湿润 D.寒冷少雨
图13 是某大洋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25~26 题。
25.图中所在的海域可能是
A.北半球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副极地海区
C.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D.南半球副热带海区
26.沿岸最可能形成荒漠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4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
A.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生物圈 B.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C.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D.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28.①过程可能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生物种群增多 C.全球气候变暖 D.海平面下降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自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A)正式出发,11月29日抵达中山站,并于2012年4月8日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历时164天,航程3万余海里。图15是航行路线,图16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码头(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7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1)考察队出发时,A此时的气候特点是 。B处的气侯类型是 ,此时的气候特点是 ,原因是 。(4分)
(2)考察船出发途经②附近时,航行速度变 ,原因是 ;经过③时很艰难,原因是 。(3分)
(3)从①→②→③体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形成的基础是 。(2分)
(4)从出发到抵达中山站期间,地球运行在图17中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 (填字母),此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2分)
(5)图17中甲处的节气是_______。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此时威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4分)
(6)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球气候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1分)
30.(12分)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8),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B、D、F所代表风带的风向。(3分)
(2)气压带的名称:A E (2分)
(3)气压带A控制的地区与气压带G控制的地区相比,降水较 ,原因是 。(2分)
(4)当A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时,则北半球是 季节,亚欧大陆上空的气压中心是 (填“高或低”)气压中心,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气压带。(3分)
(5)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举行,正值我国盛夏酷暑季节,而在英国的中国代表团的服装以长衣长裤为主,这是因为此时伦敦的天气特点是 ,原因是受
控制(填字母)。(2分)
31.(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9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 图20 是该日拍摄的我国卫星云图。
材料二 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2012年12月7~8号,环翠区的降雪量为5.8毫米,属于大雪;乳山降雪量只有0.2毫米,属于小雪。图21是威海市地形图。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19中A处按气压状况称作 ,B处按气流状况称
。(2分)
(2)图19中丁地此时风向为 ,天气特点是:气温 、气压 ;未来几天可能受 天气系统影响,出现 天气。(6分)
(3)图19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 的季节;甲、乙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2分)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我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的是 (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2分)
(5)图21中C处冬季降雪比D处_____(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C处冬季多吹_____
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 雨(填降雨类型)。(3分)
(6)图20是利用_____________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1分)
32.(7分)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www.
(1)图中丙表示的地形是 ,判断理由是 。(2分)
(2)在丁处看村庄甲、乙、丙,其中不能看到的是 村庄。(1分)
(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线,理由是
                               。(3分)
(4)A与丁的相对高度的范围是 米。(1分)
33. (7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从②到①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2分)
(2)③处的地貌类型是 ,其成因是 ,其形成所反映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丁附近是否可以建水库? (填“是或否”),原因是 。(2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1.B 2.B 3.C 4.A 5.C 6.C 7.C 8.A 9.D 10.B 11.C 12.C 13.A 14.A 15.A 16.C 17.C 18.B 19.A 20.C 21.D 22.A 23.B 24.B 25.A 26.C 27.B 28.C
第Ⅱ卷
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但不得超过该得分点的规定分值。
29.(16分)
(1)寒冷干燥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4分)
(2)慢 逆流航行 地处西风带,风大浪急(3分)
(3)从赤道向两极分异 热量(2分)
(4)D 逐渐变快(2分)
(5)冬至(1分)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1分) 昼最长、夜最短;昼长于夜(2分)
(6)全球气候变暖(1分)
30.(12分)
(1)图略(3分)
(2)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2分)
(3)多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流上升,降水多(2分)
(4)夏季 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3分)
(5)多阴雨天气 D(2分)
31.(16分)
(1)低压 反气旋(2分)
(2)偏南风 较高、 较低、 冷锋(每空1分,共4分) 阴雨、雪、大风、降温等(2分)
(3)冬季 甲(2分)
(4)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5)多 西北风(或偏北风) 地形雨(3分)
(6)遥感(1分)
32.(7分)
(1)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 (2分)
(2)乙(1分)
(3)② 沿等高线修、工程量小;坡度小、安全(3分)
(4)200~250米 (1分)
33. (7分)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山地垂直分异(2分)
(2)山麓冲积扇 河流沉积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3分)
(3)否 有断层,地质不稳定,易渗漏(2分)
图12
图11
图10
图9
图8
图7

图6
图5
图4
图3
图2
图1

图13
图14
图16
图15
图17
图18
图22高 一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材料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不利于贵族内部的团结
D.是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保障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全体人民”是指
A.雅典城邦全体人 B.雅典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C.雅典城邦全体成年人 D.雅典城邦全体男性人
5.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长期与贵族斗争的成果 B.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D.量刑有法可依对平民有利
6.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8.近来,由于日本政府上演所谓“国有化”的“购岛”闹剧,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
题的争议不断。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广西永安初步建立政权
B.《天朝田亩制度》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C.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D.《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0.19世纪末,在山东出现了一首民谣“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1.为加强对革命力量的联合,孙中山等人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一政党建立于
A.东京 B.北京 C.南京 D.广州
12.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 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样一段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14. 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早在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
一个命令中指出:“……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
军的来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5.“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6.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116105人。这说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17.抗战爆发时,日本曾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打破这一狂妄计划的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8.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该战役的指挥者是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叶挺 D.林彪
19.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后一直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在某次会议上,中共中央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2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秋收起义的爆发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C.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 D.人民军队解放南京
21.为获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努力。其中,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词中的“天翻地覆”是指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C.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23.标语口号蕴含着时代的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24.中国政府第一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C.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5.“一国两制”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应用?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旅顺
2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历史条件是
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巴黎公社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法国大革命爆发
27.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8.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D.“民族平等”的原则
29.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30.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
A.“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B.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C.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制制度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注意: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31.秦朝的“三公”中,丞相既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又负责监察百官,极易对皇权
构成威胁。
32.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虽然两党政见不同,但本质却是
一致的。
33.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3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促成了国民革命高潮
的到来,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的左倾错误,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35.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高 一 历 史
第Ⅱ卷(材料解析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3页,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3分,第38题12分,第39
题10分,共计45分。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的相权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3分)
37.(12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结合所给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幅令人痛切的“国耻图”,写出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该事件之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2)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满怀希望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是操纵会议的英美等国背信弃义,并最终引发了我国国内的一场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这场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4分)
(3)下列4幅图片是从新中国外交成就展中撷取的,请按时间的先后将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事件进行排序。(2分)
A B
C D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3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
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
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
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
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
告中的一大亮点。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回答:
(1)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后,为了确保民主政治的实行,在权力机构的设置上,除了公民大会之外,还设置了哪些机构 (3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两国的国王(或皇帝)与议会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并结合两国实际,简要分析形成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背景和标志。
39.(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下面的漫画(画中的Iraq指伊拉克、Afghanistan指阿富汗、Balkan指巴尔干)
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人们发出的感慨。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2例论证该观点。(4分)
(2)人们发出材料二中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哪一方面的评价?(2分)
(3)材料三中“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你认为这种趋势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1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5 BCDBC 6~10 ACCBB 11~15 ADCDD
16~20 BBACC 21~25 DDBAA 26~30 ACBA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B 32.A 33.A 34.B 35.A
三、材料解析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3分,第38题12分,第39题10分,共计45分)
36.(1)三省六部制(1分)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2分)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或负责决策);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或元朝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2分)
原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
(3)职能:笔录皇帝的旨意并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2分)
趋势:皇权逐渐加强(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分)
37.(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辛丑条约》(1分)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五四运动(1分)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3)顺序:BDCA(2分)
(4)弱国无外交;国家的富强是外交强有力的后盾;只有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才能打开外交新局面。(2分,其它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8.(1)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3分)
(2)《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
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到皇帝控制。(2分)
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或者德国是在普鲁士王国领导下完成统一的,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4分)
(3)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或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1分)
标志: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分)
39.(1)欧洲: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德国的分裂等。(2分,写出其中2例即可) 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分)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分)
(3)苏东剧变(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分);多极化(1分)
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高 一 生 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班级、准考证号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内容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D.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2.下列关于海洋中的海蜇和沙漠中的仙人掌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相似,相同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B.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不同,相同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C.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相似,相同元素的含量相同
D.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不同,相同元素的含量相同
3.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类细胞中8种核苷酸都含有C、H、O、N、P元素
B.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遗传物质载体都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原核细胞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B.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较少而氢的含量多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结合水含量一般较多
5.右图所示为某生理活动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出细胞膜的哪一项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具有选择透过性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前者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B.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核糖体
C.叶绿体中含有DNA并能合成ATP
D.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7.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甲所示。图乙是甲图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光圈及反光镜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
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
d条件下大
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8.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描述,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
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
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糖原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1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12.在代谢旺盛的生物细胞中,下列各项数目不会上升的是
A.线粒体的数目 B.核DNA的数目 C.自由水的数目 D.核糖体的数目
1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B.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14.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钾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b
C.方式b的最大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15.下列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的是
A.皮肤的表皮细胞 B.蜜蜂的卵细胞 C.小麦的叶肉细胞 D.人的红细胞
16.下列各项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①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 ②酸奶的制作
③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酿酒 ④温室大棚适当增加二氧化碳、肥料提高光合速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7.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CO2→叶绿素→ADP B.CO2→乙醇→糖类
C.CO2→叶绿体→ATP D.CO2→C3→糖类
18.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一个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曲线是
19.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治疗肥胖,该药品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的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带来的痛苦。由此可以推测该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胞吞 C.被动运输 D.渗透作用
20.下列有关水的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离子的良好溶剂 B.维持机体细胞的酸碱平衡
C.许多化学反应的参与者 D.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21.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细胞 B.细胞壁在加热后受到破坏
C.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D.沸水使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22.鉴别一个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
A. 是否进行DNA复制 B. 是否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C. 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D. 是否出现纺锤体
23.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A.催化剂的种类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产生的气泡量 D.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24.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25.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2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后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细胞板,并逐渐形成细胞壁
D.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7.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或鉴定的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B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D 酒精 酸性重铬酸钾 橙色
28.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①与[H]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某41肽被水解成2个八肽,2个六肽,1个4肽,3个三肽,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是
A.31 B.32 C.33 D.34
30.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是
31.下列对①、②、③、④四个图框内所包括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框①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图框②内的生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图框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壁 D.图框④内的生物都具有染色体
32.下图是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1和5中含有DNA
B.结构1和3在行使其功能时一定有水生成
C.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2和3
D.此细胞一定是高等动物细胞
33.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a段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d段 D.b+c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34.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A.适当的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
B.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C.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透光率降低
D.增加温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呼吸作用释放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
35.谷胱甘肽(分子式为C10H17O6N3S)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多肽,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O2N)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半胱氨酸的R基的分子式是
A.CH3S B.C3H5S C.C3H7O2NS D.C3H3O2NS
36.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右图所示曲线。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
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
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
D.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
37.某兴趣小组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产生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38.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在培养酵母菌时,消耗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3:5,这是因为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39.下列有关右图所示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模拟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
B.甲产生气泡与光有关
C.乙中NaHCO3为生理活动提供CO2,直接影响光反应
D.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
40.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受相关基因控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如果能有效地激活肿瘤细胞中的凋亡相关基因,就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
41.(9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X是 ;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
(2)图中Y 有 种;Z是 。
(3)Ⅱ和Ⅲ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有:① ;② 。
(4)图中由P形成Ⅳ的化学反应称为 ;Ⅳ种类繁多,从P的角度分析Ⅳ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由于 。
(5)图中Ⅴ是 。
42.(10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图A~D代表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结构上看,A~D中与其他三者差别最大的是 。
(2)如果A细胞能产生性激素,则与性激素产生有关的细胞器是[ ] ;性激素从细胞中分泌出来跨膜的方式是 。
(3)将B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 ] 。若该图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图像中应该去掉的结构有 (填标号),且该细胞在显微视野中的形状一般为 。
(4)C细胞与其他三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 。
(5)D属于 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
(6)上述四类细胞中都能产生 ATP,写出ATP形成的反应式: 。
43.(8分)下图甲表示动物细胞某种膜结构以及物质进出膜的方式,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几种生物膜的面积。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B分别表示 、 ;若该膜结构表示癌细胞的细胞膜,则与正常细胞膜相比,含量较少的物质是[ ] 。
(2)若甲图表示线粒体膜,则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图中所示生物膜面积相比,该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分泌后这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是         。
(4)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可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的生物膜有          。
44.(8分)下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一个细胞内的几个生理过程(字母A~F表示物质名称);乙表示该蔬菜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丙表示春末晴天该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场所Ⅰ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该场所内ADP的转移途径是 。
(2)图乙中,a点时段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
(3)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该蔬菜缺Mg时,图乙中的b点应向 移动。
(4)图丙 A、C、D三点中,植物总累积有机物最多的是 。曲线Ⅱ的峰值低于曲线Ⅰ,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较慢。
45.(8分)下图甲为某高等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乙表示该细胞在不同时期核DNA 含量的测定结果。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的 期,判断的依据是 。
(2)甲图中的1 和 2所携带的遗传物质 (填“相同”或“不同”);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 条染色体, 条姐妹染色单体。
(3)乙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 ;ab段表示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
(4)甲图细胞所处的时期可以用乙图的 段表示。
46.(7分)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
方法步骤:如下图所示。
(1)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是 ,从而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2)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结果应为下图中的 。(填序号)
Ⅱ.下表是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的实验设计,请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酶促反应 底物1ml 1%淀粉液 1%淀粉液 1%蔗糖液 1%蔗糖液 1%淀粉液 1%蔗糖液
实验处理 蒸馏水 淀粉酶 淀粉酶 蒸馏水 蔗糖酶 蔗糖酶
反应条件 在60℃恒温下保温10~15min左右
鉴定反应 斐林试剂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反应条件 热水浴加热
溶液颜色
(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 。
(2)上述实验中 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如果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本实验结论,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4)本实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的原因是 。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A 2.A 3.C 4.B 5.D 6.D 7.C 8.C 9.D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D 18.B 19.B 20.B 21.D 22.C 23.D 24.D 25.D 26.B 27.D 28.A 29.C 30.A 31.C 32.D 33.D 34.D 35.A 36.D 37.D 38.B 39.D 40.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5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41.(9分)
(1)葡萄糖 淀粉
(2)4 核糖核苷酸
(3)①五碳糖不同,Ⅱ中是脱氧核糖,Ⅲ中是核糖
②碱基不同,Ⅱ中的碱基有T没有U,Ⅲ中的碱基有U没有T
(4) 脱水缩合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错一处不得分)
(5)胆固醇
42.(10分)
(1)C
(2)9内质网 自由扩散
(3)14液泡 4、14 正方形
(4)核糖体
(5)低等植物 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同时还具有中心体
(6)ADP+Pi+能量→ATP
43.(8分)
(1)载体蛋白 磷脂双分子层 D糖蛋白
(2)O2、CO2 (顺序错不得分)
(3)内质网膜变小,高尔基体膜不变,细胞膜变大(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4)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44.(8分)
(1)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分)
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
(2)无 叶绿体在无光时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3)右
(4)D 光反应
45.(8分)
(1)中期 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相同 8 0
(3)fk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cd或hi
46.(7分)
Ⅰ.(1)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2)①
Ⅱ.(1)酶的专一性
(2)2、6(不全不得分)
(3)2和3 5和6 2和5 3和6(2分,每对两组得1分)
(4)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产生还原性糖(或蔗糖不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蔗糖水解产物也不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

D.
C.
B.
A.高 一 英 语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much time did the woman probably spend on the exam
A. Half an hour. B. Forty-five minutes. C. One hour and a half.
2. Who did the man meet with
A. His childhood friend. B. His old teacher. C. His old college friend.
3.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alk
A. On pollution. B. On children. C. On death.
4. Why can’t the man go out
A. Because he was hurt.
B. Because the sunshine is too strong.
C. Because he wants to watch a football match at home.
5. When does the bank probably close
A. After five o’clock. B. Late at night. C. At or before five o’clock.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6至7两个小题。
6. Where is Mr. Cousin’s Office
A. On the third floor. B. On the fourth floor. C. On the fifth floor.
7. How should the woman go to Mr. Cousin’s office
A. Go up, turn left then right. B. Go up, turn left then left. C. Go down, turn left then right.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8至9两个小题。
8. How will the George’s come
A. By train. B. By car. C. By air.
9. Who is seventeen years old
A. Fay. B. Rosemary. C. The woman.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三个小题。
10. What time does the fast train leave
A. At 9:13. B. At 9:30. C. At 9:20.
11. Which platform does it leave from
A. Platform No. 14. B. Platform No. 15. C. Platform No. 40.
12. How long does the journey take
A. Less than two hours. B. Less than three hours. C. More than three hours.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四个小题。
13. What did Joan think of her trip to the West Coast
A. It was wonderful. B. It was terrible. C. It was tiring.
14. What’s the worst thing about Los Angeles
A. It is dirty and noisy. B. The weather is hot. C. The bus service is terrible.
15.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an Francisco
A. Warm and nice. B. Cool but comfortable. C. A little bit cold.
16. Why is it easy to get around in San Francisco
A. It has a smaller population.
B. It has modern subway systems.
C. It is smaller and the bus service is good.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四个小题。
17.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text
A. People nowadays prefer to live in the same place.
B. People nowadays don’t stay in the same place all their lives.
C. No one still lives where they used to live nowadays.
18. How old is the man
A. 70. B. 85. C. 100.
19. What is the secret of long life according to the man
A. Laughing and taking exercise.
B. Talking to people as often as possible.
C. Moving from place to place.
20. How many times has the man been married
A. Only once. B. Twice. C. Three times.
第二题: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Our senior high school has _____ students as my junior high school.
A. as twice B. twice many C. twice many as D. twice as many
22. She had stomach trouble and had to follow _____.
A. strict food B. a strict food C. strict diet D. a strict diet
23. I soon found that the work I was doing had already been done, _____, I was wasting my time.
A. in a word B. in other words C. so that D. above all
24. WHO is short _____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 of B. for C. to D. with
25. – I’m very tired.
– We really should stop _____.
A. to walk B. walk C. walking D. walked
26. Father _____ goes to the gym with us although he dislikes going there.
A. hardly B. seldom C. sometimes D. never
27. Living in a big city has many _____, such as good schools, libraries and convenient traffic.
A. goodness B. advantages C. effects D. uses
28. The mayor will go to Beijing by train _____ by air.
A. instead of B. instead C. in place of D. in place
29. – Tom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spelling.
– So he has and _____.
A. so do you B. so have you C. so you do D. so you have
30. – The lecture will begin at 4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right
– Yeah, ____ you get there on time.
A. make sure B. be sure C. for sure D. it is sure
31. Mrs Chen is very strict — we don’t dare to say a word _____ she asks us to.
A. until B. before C. when D. unless
32. _____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ell him about the result.
A. That B. This C. It D. What
33. –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city before
– N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_____ here.
A. was B. have been C. come D. am coming
34. No one likes a person who _____ himself more than anyone else.
A. looks for B. belong to C. cares about D. gives up
35. – Shall we go to the concert this evening
– _____, but I have an exam tomorrow.
A. All right B. No way C. Sounds great D. With pleasure
第三题: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Until I took Dr. Offutt’s class in DeMatha High school, I was an underachieving student, but I left that class determined never to underachieve again. He not only taught me to think, he convinced me, as much by example as words that it was my duty to achieve and to serve others.
Neither of us could know how our relationship would develop over the years. When I came back to DeMatha to teach English, I worked for Dr. Offutt, the department chair. My discussions with him were like graduate seminars(研究生讨论课)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school leadership.
After several years, I was named department chair, and our relationship shifted(变化) again. I thought that it might be terrible chairing the department, since all of my former English teachers were still there, but Dr. Offutt supported me through. He knew when to give me advice about curriculum(课程), texts and personnel(人事), and when to let me plan my own course.
In 1997, I needed his opinion about leaving DeMatha to become principal at another school. If he had asked me to stay at DeMatha, I might have. Instead, he encouraged me to catch the chance.
Five years ago, I became the principal(校长) of DeMatha. Once again, Dr Offutt was there for me, letting me know that I could depend on him. I have learned from him that great teachers have an inexhaustible wealth of lessons to teach.
36. After graduating from DeMatha, the writer was _____.
A. quite confident B. rather unconfident C. really famous D. very infamous
37. When the writer first taught in DeMatha, Dr. Offutt was _____.
A. a post-graduate B. the school principal
C. a professor in university D. the department chair
38. In 1997, _____ to become principal at another school.
A. the writer encouraged Dr. Offutt B. Dr. Offutt encouraged the writer
C. Dr. Offutt won the competition D. the writer won the competition
39. The word which is similar to “inexhaustible” in meaning can be _____.
A. unselfish B. endless C. unfair D. unusual
40.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can be _____.
A. My ambition B. My duty C. My teacher D. My schooling
B
When it comes to President Obama, most of his personal business is already known by the public. 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his children, Malia and Sasha, however, has been kept a little more under wraps.
The New York Times recently released a list of rules that Michelle Obama has mentioned over the years that Malia and Sasha must follow during their time in the White House, as well as in general. See how the first family educates their children:
The girls must write reports about what they’ve seen on their trips, even if it’s not required by their school.
Malia may use her cell phone only on the weekends, and she and her sister cannot watch television or use a computer for anything but homework during the week.
Malia and Sasha have to play two sports: one they choose and one selected by their mother.
Malia must learn to do laundry(洗衣服) before she leaves for college.
The girls have to eat their vegetables, and if they say they are not hungry, they cannot ask for cookies or chips later.
While these might be shocking to some, Michelle said, “They’re not little princess. It’s just basic rules, boundaries, and expectations that we would have normally.”
Michelle also mentions another set of rules:
The girls must do their chores(家务), though the White House has a large staff. Malia and Sasha have chores of their own.
They must play a team sport, because it’s about learning how to play on a team, how to lose and how to win gracefully.

It sounds like Michelle and Barack want the best for their kids and to make them as well-rounded as possible. What are your thoughts on the Obama family rules
41.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first family daily life. B. The first family rules.
C. How to be good parents. D. How to be good students.
42. 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under wraps” probably mean
A. Attractive. B. Calm. C. Secret. D. Public
43. What has to be followed after the girls’ every trip
A. Emails. B. Photos. C. Homework. D. Reports.
4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exception for the girls
A. To use cell phone freely. B. To play two sports.
C. To learn to do laundry. D. To eat their vegetables.
4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girls have to obey the rules only when they live in the White House.
B. The girls must do their chores though there might be lots of help around.
C. The girls must play a team sport to gain team spirit by working together.
D. The parents want to make the girls grow healthily as common children.
C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keep health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people no longer worry about where their next meal comes from as they did in the old days. They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problem. Different people come up with different views: eating green food, doing outdoor exercises or going to hospital for medical treatment frequently.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best way to keep healthy is to develop a good quality of psychology(心理).
According to some surveys, nowadays, most patients are not physically sick but mentally(精神上) ill. They feel the burden on their shoulders is much heavier than others, so they can’t step out of the shadow of depression and sadness. They need to release their spirit to the nature.
Besides, if you have developed a good quality of psychology, you’ll become more sociable and thus more willing to play your part in the society. Joining in some keep-fit clubs or attending some travel agency, which by themselves are various versions of physical exercise, will benefit you a lot.
As a poem says, youth is not a period of time; it’s a state of mind. Everybody wants to keep young at heart because youth is a symbol for endless energy and passion for living.
Keep a good quality of mind, or keep a sense of humour, even if you are 80, and you’ll never be old.
4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in the old days, what people cared most might be _____.
A. food B. exercising C. clothing D. health
47.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the best way to keep healthy is to _____.
A. have meals regularly B. do outdoor exercises
C. go to hospital frequently D. keep psychological health
48. The most probable reason for patients who are mentally ill might be ____.
A. burden B. depression C. sadness D. spirit
49.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a good quality of psychology might be ____.
A. ta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B. exercising in a keep-fit club
C. going on journeys D. taking physical exercise
50. The key point to keep young is to _____.
A. keep exercising B. keep a young heart
C. keep humourous D. keep a proper diet
D
Every culture has it own ways to show friendship. On the island of Hawaii, friendship is part of the “aloha spirit”. In the language of the Hawaiians who first settled the islands long ago, aloha had a very special meaning. That is “to be with happiness”.
Hawaiians believe that once somebody loves the land, they are ready to love their people or community. This i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friendship. It is called lokahi in the Hawaiian language, which means “oneness with all people”. To enjoy the land you should not be selfish. The land is for everyone who lives on. Today many different people call Hawaii their home. Indeed, Hawaii is a place where people make one big community from many smaller communities. Each person gives kokua(help) to other people so that all feel stronge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slands can be a paradise(天堂) when people live in peace. People are told that their actions should be as gentle as the wind that blows from the sea. When problems happen, people are asked to solve them with understanding. So when people of Hawaii talk about ohana(family), they are really talking about all those who live on the island.
Living in peace, Hawaiians have developed a third sign of friendship. This personal friendship is shown by giving leis to one another. The lei, a string of flowers, is put over a friend’s neck. Then the friend is given a kiss on the cheek. Visitors to the islands are also given leis. When they hear aloha, visitors began to feel at home. Aloha also means “goodbye”, so visitors will hear it again when they leave. It can mean “our hearts singing together”. Perhaps this is how most visitors will remember their new friendship.
5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proper title for this text
A. People in Hawaii B. Visitors to Hawaii
C. Traveling in Hawaii D. Friendship in Hawaii
52.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A. Happiness matters most for Hawaiians.
B. Friendship is always together with happiness.
C. Friendship is every thing in Hawaiian culture.
D. Friendship has special meanings for Hawaiians.
5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verb can best express the idea of friendship by Hawaiians
A. Practice makes perfect. B. Love me, love my dog.
C.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gained. D. An apple a day keeps a doctor away.
5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ign to show friendship by Hawaiians
A. A warm handshake. B. A kiss on the cheek. C. A string of flowers. D. A big hug.
55.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awaiian word expresses more good wishes
A. aloha B. lokahi C. kokua D. ohana
英语第II卷(共65分)
第四题: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根据汉语意思及首字母将单词的完整形式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横线上。
56. Since 1978, China has a _____(成就) glorious improvement.
57. He saw the boy in danger and i__________ (立即) ran up to him.
58. It’s easy to find lots of useful i_____ (信息)online now in our school.
59. The n_____(正常) price for a ticket is 40 yuan but during holidays, it may be doubled.
60. The injured person was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 for t________(治疗).
61. He has made good progress this term because of his teacher’s e_____ (鼓励).
62. Scientific experiments call for endless p_____ (耐心) and carefulness.
63. The number of tigers has greatly r_____ (减少) in the past fifty years.
64. He was such a brave man that we all r_____ (尊敬) him.
65. John has a_____ (承认) breaking the window.
第五题:词汇运用(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方框中选出能填入文中空白处的最合适的单词,并将该单词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横线上,注意单词的适当形式。
broadcast buy dream famous however joke make exciting organize suggest
Susan and I loved jazz and we 66 of becoming musicians. We decided to form a band so that we could 67 some extra money by playing and singing in a pub(酒吧). The regulars(常客) there were very kind to us. They 68 we go to record our songs in a studio. We wondered if they were playing a 69 on us as they were often very humorous to each other.
70 , to our great surprise, everything was 71 and we made our record. Imagine our excitement when we heard it 72 on the radio for the first time! It was almost as 73 as later when we became millionaires. Now whenever we go to the pub, we play our songs and 74
drinks for the regulars. Although we are 75 , we still like to play in the familiar places.
第六题:阅读表达(共5小题;77题2分,79题4分,其他题各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5个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1] If you read a newspaper or listen to a newscast(news report) recently, you may hear or read a strange word, “staycation.” Staycation is a new word the American press(newspapers, radio, and television) is using to describe a vacation very close to your own home, or simply staying at home during your vacation. It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words “stay” and “vacation”.
[2] According to many news reports, these staycations are very popular among American families this year. Why The high price of gasoline for cars and airplanes has made it very expensive for Americans to travel compared to past years. When you combine this with the weak American dollar, it all adds up to people deciding to stay close to home during their traditional summer vacations. Of course, some plac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o “stay home at” than others. And if you live in a very small town, well, you may just want to skip your vacation and save your time up to next year!
[3] Everything is expensive nowadays, and let’s face it—a vacation just may not be in your plan this year. You don’t have to give up family fun just because you can’t ; instead, follow my tips for an economical staycation filled with old favorites and new adventures! Staycations have achieved high popularity in current hard economic times in which unemployment levels and gas prices are high.
76. 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within one word)
77. Which two words make the new word “staycation” (within 3 words)
78. What’s the meaning of “staycation” (within 20 words)
79. Why are staycation popular this year Please list two reasons. (each within 5 words)
90.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with a phrase in the last paragraph. (with 3 words)
第七题: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如你是李华,给美国笔友David写一封110词左右的邮件,根据以下要点介绍你所喜爱的盲人歌手杨光:
1. 2007年星光大道冠军(Avenue of stars);
2. 2008年献唱于2008年北京残奥会(Paralympics);
3. 成名曲“我是阳光”;
4. 最感动你的精神;
5. 请David介绍一位类似的美国歌手。
高一英语答案
I.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5 BCAAC 6~10 BABBA 11~15 ABACB 16~20 CBCAB
II.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25 DDBBC 26~30 CBABA 31~35 DCBCC
III.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36~40 ADBBC 41~45 BCDAA 46~50 ADADB 51~55 DBBCA
IV.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56. achieved 57. immediately 58. information 59. normal 60. treatment 61. encouragement 62.patience 63. reduced 64. respect 65. admitted
V. 词汇运用(共10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66. dreamed/dreamt 67. make 68. suggested 69. joke 70. However 71.organized/organised 72. broadcast 73. exciting 74. buy 75. famous
VI.阅读表达(共5小题;77题2分,79题4分,其他题各3分,满分15分)
76. Staycation.
77. “Stay” and “vacation”.
78. It refers to a vacation very close to your own home, or simply staying at home during your vacation.
79. (1) The high price of gas/gasoline.
(2) Hard economic times./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 weak American dollar.
80. get away/travel (far away)/afford a vacation
VII. 书面表达(满分30分)(open)
Tapescript:
Text 1
M: How long did you have for the English exam
W: We were allowed one hour and a half, but I finished in less than half the time.
Text 2
M: Hello, it…it is Mary, isn’t it
W: Oh, my goodness! John, is that you Long time no see! Why, I don’t think…Since we left college and it is a long time ago.
Text 3
W: I don’t think pollution is a big problem. I think we should be able to pollute as much as we can. I’ll be dead before it’s a really bad problem.
M: But then what kind of world will your children be living in
W: Oh yeah…forgot about that.
Text 4
W: If I were you, I wouldn’t stay at home on such a sunny day.
M: But I got hurt in a football match last week.
Text 5
M: There is no use going to the bank now.
W: Yeah, you’re right. It’s after 5 already.
Text 6
W: Excuse me. I’m looking for Mr. Cousins.
M: Is that Mr. Cousin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 Er…yes, I think so.
M: Oh, his office isn’t on this floor. It’s on the fourth floor. Go up the stairs and turn left, at the end of the building turn right.
W: Up the stairs and left. Then right at the end of the building.
M: Yes. Look, I’ve got to go up there myself. I’ll show you where it is.
Text 7
M: Mary, please go to the door. I hear the bell.
W: It’s the mailman, Dad. Here’s a letter from Uncle George.
M: Give it to me…How wonderful! He’s coming to visit us.
W: When’s he coming
M: He is coming by car on the twenty-fourth to the twenty-sixth.
W: Let me look at the calendar. Good! The twenty-fourth is a Saturday. Is he coming alone
M: No, he’s coming with Aunt Cynthia and the girls.
W: Dad, I don’t remember the girls. How old are they
M: Your cousin Fay is 15. Rosemary is older than Fay. She’s 17.
W: Are they going to stay here with us
M: Of course. The girls can stay in your room with you.
W: Dad, may we have a party
M: If you like but now we have to think about meals and many other things.
W: Prepare the list, Dad. I can go shopping. I can go to the small stores. Everyone knows me there.
Text 8
W: Excuse me. What time does the Oxford train leave
M: Which one The fast train or the slow one
W: The fast one.
M: It leaves at 9:13.
W: Which platform does it leave from
M: Platform No. 14.
W: And how long does the journey take
M: It takes about two and a half hours.
W: Thank you very much.
M: Don’t mention it.
Text 9
M: Hi, Joan.
W: Hi!
M: You look really well! Have you been on vacation
W: Sure have I! I was on the West Coast.
M: Nice! How was it
W: Terrific. I had a wonderful time. It was really nice to get away from work and stuff.
M: Where did you go
W: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M: How did you like Los Angeles
W: Well, it’s cleaner than I thought it would be, and there are lots of trees, so I liked it better than I thought I would. But it’s huge! And it’s really hard to get around. The bus service is terrible, and of course, they don’t have a subway system. We had to rent a car.
M: And was the weather good
W: Oh, yes. It was nice and warm in Los Angeles.
M: What about San Francisco
W: The weather It was cooler than LA, but it wasn’t uncomfortable.
M: Cool in San Francisco That’s surprising.
W: Yeah, it surprised me a bit, too. And it was a problem because we didn’t take any sweaters or anything, but they say it’s always like that in August. Anyway, I loved it. it’s probably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in the US—all those hills, the bay, and those charming old Victorian houses.
M: So, you liked it better than Los Angeles
W: Absolutely! And there’s much more that you can see and do on foot! It’s smaller than Los Angeles, so it’s so much easier to get around. There are lots of buses and streetcars, and of course the cable cars, too.
Text 10
I was born right here in this house and I’ve lived in city all my life. That seems unusual these days, doesn’t it But it’s the way it used to be the old days. People never used to move away from their home town. They were born in a place, and they lived there until they died. My first wife died 10 years ago. We had 70 wonderful years together. We were very much alike. Both of us loved a good conversation. That’s another thing that’s changed. People used to talk to each other more in the past. Now young people just watch TV. Yes, I have lived for a hundred years. As for my secret of long life, well, I laugh a lot. Laughi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also I keep myself busy. I get a lot of exercise, too. I’ve always enjoyed sports. I went skiing and horseback riding regularly until I was 85. And I have always liked swimming. As a matter of fact, I still swim every day at the high school pool, and now I’ve married again, I’ve started doing a little runn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