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海水“晒盐”的过程,了解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物质溶解度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水“晒盐”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学会用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课前准备】小烧杯(50mL)、药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硝酸钾晶体、食盐晶体、碘、水、酒精、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到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二、新课学习1.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____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过渡】从流程上看,为什么要将海水引入蒸发池?为什么引入结晶池后才会有食盐析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2.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度的溶解?实验指导:量取20mL水,倒入小烧杯中,称取10g食盐晶体,先取一半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再将剩余的食盐晶体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食盐 (能/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 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实验现象:食盐溶解不了。实验结论:食盐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实验指导:①给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②给盛有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入少量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加水再振荡,直至氯化钠完全溶解。[实验结论:在 或 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实验现象:①加热后,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消失;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实验结论:在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水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3.结晶【过渡】怎样将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活动天地8-1:蒸发结晶投影:(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从不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2)建立假设:食盐 (会/不会)在一定量水中无限度地溶解。我们可以用 法制得饱和食盐水,用 法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3)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取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少许,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4)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 法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固体物质从它的 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食盐不会再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制得饱和食盐水,用结晶法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玻璃片上有食盐晶体析出。解释: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继续蒸发,食盐晶体溶解不了,结晶析出。明确结晶是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课堂练习:1.海水晒盐是( )A.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B.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课堂小结:1.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条件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故上述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2.析出食盐后的母液能不能随意处置?[析出食盐后的母液中,含有多种物质,还可以从中提取多种物质,不能任意丢弃。]【板书设计】1.海水晒盐的过程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2.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3.结晶【作业布置】P42挑战自我1饱和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