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必修4《哲学与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教学基本情况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设计教师课程模块 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学内容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课型 综合探究活动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意图: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在学习生活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是本单元的任务,综合探究就是基于此设计。 2.理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物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第一次彻底地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不彻底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现实实践: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4.历史虚无主义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 教材中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学情分析 学生在统编教材必修4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前提下,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学习和体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但探究活动中读经典原文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如马克思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背景、动因及方法,这些内容的把握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思维方法的关键作用,学习探究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指导和点拨。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停留在理论的“空中楼阁”,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具体情境中学会思考,真学真懂真悟真用,推动学生从理论认知上升到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破解社会问题,再到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素养目标 具体描述 水平划分A. 政治认同 能够理解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特别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的观点,正确分析简单社会现象、看待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1运用典型事例,从理论和现实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能够面对一般情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当前社会现象中的突出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价。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认同和自信。 A2能够面对复杂情境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破解社会问题,学会辨析错误思潮的影响;客观看待社会问题,并能够创造性提出解决方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4B. 科学精神 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识、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透过现象解释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B1科学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道路的认同和自信。 B2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的表现及危害,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问题能够有逻辑层次认清本质并进行批驳,对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发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见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B4C.公共参与 能够深入观察社会现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入理解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并为深圳各项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可操作性进行初步论证。 C4学习环境与挑战性学习任务开放性学习环境 本课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桌椅摆放需利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室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供条件以方便学生通过上网或阅读书籍来查找资料,教师可提供资料卡方便学习研讨。在安全性原则下,可有序组织学生走出 教室进行研学或参观、交流、考察等活动,以获得真实体验,引领素养生成。挑战性学习活动/任务时间 活动/任务 教学过程课前学习任务 下发马克思原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原文。 读原文,悟原理,下发学习任务单,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并制作ppt,课上交流。(另附课前学习任务单)课上议学活动 采用黑格尔三段论逻辑模式进行论证:正、反、合。 总议题: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之必然。(合)探究活动一:读原文,悟原理。 (正面论证、理论剖析) 结合学习任务单引导下阅读,课上进行交流。 下发学习任务单,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原文,交流如下问题。 问题1.马克思研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背景及动因。 问题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问题3.研究结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怎么理解。 【学生】学理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回到经典,原原本本的学,仔仔细细的读,查找资料小组合作研究马克思观察社会问题的方法,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 【教师】引领并指导学生完成阅读,学生交流研读收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进行资本制度研究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从三个视角看待社会,第一个视角:社会的构成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其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等)+社会意识;价值在于引领学生明确理解社会的根本在于生产方式,但社会构成除了物质领域,还有社会领域、精神领域第二个视角:社会的二元构成=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第三个视角: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坚定。 “学以致用”——进一步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在于字句解读,关课上议学活动键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观察现实社会,解决问题,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形式上学习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探究活动二:用原理 来破题(正面论证,现实问题破解) 给出史实背景材料。设置情境,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部分长津湖战役的争议辨析。 问题1.战役惨烈、伤亡巨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该不该打。 问题2.阅读毛泽东《论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原文,分析在双方国力、军事装备力量对比让人绝望、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志愿军何以制胜。 【学生】分组活动,探究讨论。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战役该不该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教师】提供关于抗美援朝的大量背景材料,包括:长津湖战役争议、抗美援朝原因、建国初新中国形势、双方力量对比、战争结果及影响。政治课要充分利用历史材料为支撑,学会用政治原理去分析问题。对情境问题学科任务进行多角度观察,多层面分析,多领域联系,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见解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来正确对待历史,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要深刻理解历史是整体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是人民创造的,而不是个人所选择的,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 提供毛泽东关于《论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原文,第二次走进经典,深入剖析抗美援朝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为人民而战的争议战争必然胜利,靠人民而战,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共同的智慧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深入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的创造者。 问题3.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价值有哪些,请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说明。 问题4.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破解现实难题。 【学生】查找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资料,说明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内在关系,并阐明解决问题之道。 【教师】学生查找国务院颁布《中国全面小康》白皮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党带领人民取得各项成功的内在原因,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于对不同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在于全面深化改革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引导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探究活动三:析现象,究本质(反面批驳,理论与现实) 探究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成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推动中国发展。 然而,当前也存在着反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请就当前存在的虚无历史、独撰历史、篡改历史的现象进行评析。 【学生】查找资料,探究本质。学生课前分组搜集资料,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并比对苏联解体历史实事,层层深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危害。 【教师】图片展示:罗昌平事件、上海震旦学院教师事件。以身边真实事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组织各小组进行小组展示,教师进行总结,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六重“面具”——以重评重写为幌子,以学术面貌为外衣,以臆想推测为根据,以娱乐文化为面具,以言论自由为旗号,以网络传播为重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否定近现代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否定党的领导。深入分析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原因:物质资料生产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的主体,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道路选择。 问题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可以做什么? 学生交流现实选择,坚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 行动自觉。 【学生】学生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改革问题,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担当作为。 总结:习大大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金句,进行理论和情感升华,明确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落实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课后作业 【学生】历史人物评说、社会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主题演讲比赛(辨析与评价)。 设计意图:如何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如何观察现实问题、怎样设计解决方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分析一个社会问题指向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创新迁移能力的学科任务,通过这个学科任务为学生指明方向,提供必要的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此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及现实问题和现象的态度和方法,自觉树立和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