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本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构成。《铁杵成针》通过李白遇见老媪磨铁杵的故事,揭示了持之以恒,终有大成的道理。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理解文言文大意,明白文中所讲道理,并受到启发。熟读成诵,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铁杵成针》,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2.随文识记“逢、卒”两个生字。借助对话,感受人物的品质。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导学,借助注释,抓住重点字词,把握故事大意,能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内容。【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感受人物品质,交流启示明理。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联系这两个物体,说说你想到的成语故事。2.揭示课题:《铁杵成针》(1)介绍铁杵,理解“成”的意思。(2)选自《方舆胜览》。(3)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了解故事人物吗?(4)介绍作者:祝穆。3.播放视频,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4.介绍故事主人公:李白。(二)识记字词1.学法提示。(1)解课题,知出处。(2)通读文,认字词。(3)析文意,品人物。(4)悟主题,探启示。2.导读提示。(1)朗读文言文,积累生字新词,找出故事人物和动词。(2)根据故事发展顺序,结合课文的注释,概括文言文大意。(3)感受人物品质,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跟读古文,注意停顿和断句,圈出生字。4.随文识记。(1)逢 卒(2)多音字运用:还(huán)(hái)5.重点生字提示。(1)逢:半包围结构,部首:辶。书写时要注意“辶”起笔低,平捺长伸,托住被包围部分;“丰”横画间隔均匀,最后一横最长。注意与形近字“峰”“锋”“蜂”辨析。(2)卒:上中下结构,部首:亠。书写时注意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两个“人”的捺变成“丶”;最后一竖要在正中,从两个“人”的下方起笔。注意与形近字“翠”“碎”辨析。(三)理解感悟1.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注释和运用现代词义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2)现代词义解释。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成功 ),弃(放弃)去。2.理解文意,翻译句子。“磨针溪,在象耳山下。”译文:磨针溪,就在象耳山下。3.故事起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1)译文:世上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2)理解:“世传”的意思。4.故事经过。“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1)译文:(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问她在做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2)小组讨论串讲,角色朗读表演。5.故事结果。“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2)你感受到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6.说说课文的内容,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传说在山中读书,弃学而去。在溪边遇到老妇人用铁杵磨针,深受感动,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2)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四)课堂小结1.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方法阅读理解文言文?(1)借助注释和插图。 (2)理解重点词。(3)现代词解义。 (4)查找工具书。(5)联系上下文。 (6)反复诵读。2.熟读成诵,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运用成语“铁杵成针”说话练习。(五)课外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与这个故事表达的道理相似?出示“水滴石穿”的故事视频。(六)随堂小测1.按原文填空。磨针溪,在象牙山下。世传李太白 ,未成, 。过是溪,逢 。问之,曰:“ 。”太白 , 。(七)板书设计(八)布置作业1.亲子阅读,背诵《铁杵成针》。2.积累:古人勤奋学习的典故或名言警句。第 4 页18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 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阅读理解《铁杵成针》,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2.随文识记“逢、卒”两个生字。借助对话,感受人物的品质。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阅读导学,借助注释,抓住重点字词,把握故事大意,能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内容。【学习难点】反复诵读,感受人物品质,交流启示明理。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日积月累:(1)形容有毅力的词语:铁杵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2)形容有毅力的句子:①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默写一首李白的诗。【自主学习】1.课题:2.体裁:3.故事主人公: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多音字组词。还 ( ) ( )( ) (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是: 方:感其意: 还卒业: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 )。译文: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 )。译文: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文:5.你感受到李白是个怎样的人?6.你得到的启示: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按原文填空。磨针溪,在象牙山下。世传李太白 ,未成, 。过是溪,逢 。问之,曰:“ 。”太白 , 。2.给加点的“卒”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①古时指兵。 ②旧时称差役。③死亡。 ④完毕,终了。(1)生卒年月。( )(2)士卒。( )(3)卒业。 ( )(4)狱卒。( )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略。【自主学习】1.《铁杵成针》2.文言文3.李白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huán 还钱 还书 hái 还有 还在【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2.起因译文:世上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3.经过译文:(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问她在做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4.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5.李白是一个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知错能改,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6.只要持之以恒,终有大成。7.略。【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略。2.(1)③ (2)① (3)④ (4)②第 5 页18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构成。《囊萤夜读》讲述了东晋车胤家境贫寒,他利用萤火虫的荧光,代替油灯勤学苦读的故事。赞颂了车胤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揣摩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意义。二、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文言文《囊萤夜读》,初步感受古文特点。2.随文识记“囊、萤”等7个生字。背诵积累。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指导,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意。掌握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囊萤夜读》的故事。【教学难点】自主识字,借助注释,感受人物勤学苦读的精神。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文体介绍。(1)文言文的含义、特征;(2)量词“则”的使用特点;2.对比观察《囊萤夜读》的现代译文以及文言文,说说你的发现。3.揭示课题:《囊萤夜读》(1)选自《晋书·车胤传》;(2)介绍车胤。(二)识记字词1.学法提示。(1)解课题,知出处。(2)通读文,认字词。(3)析文意,品人物。(4)悟主题,探启示。2.导读提示。(1)画出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概括文言文大意。(2)熟读文言文,学会停顿和断句,品读重点句。(3)感受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跟读古文,注意停顿和断句,圈出生字。4.随文识记。(1)囊 萤 恭 勤 博 贫 焉(2)多音字运用:盛(chéng)(shèng)5.重点生字提示。(1)恭:部首: 。书写时要注意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部;下半部分是两点。注意与形近字“慕”辨析。(2)勤:左右结构,部首:力。书写时注意左高右低,左部上面是“廿”,下面三横间距均匀,最后一横变提。注意与形近字“谨”“勒”辨析。(3)博:左右结构,部首:十。书写时右上部有一点,第三笔是横折,中间两横间距均匀,不碰到两边;“寸”的横稍长,托住上部。注意与形近字“搏”“膊”“傅”辨析。(4)焉:本义是鸟名。可作代词、助词。上下结构,部首:一。书写时“正”形稍扁;下部的横稍短,最后四笔是点,第一点略往左。(三)释文知意1.朗读要求: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注释和运用现代词义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2)现代词义解释。胤恭勤不倦:疲倦 博学多通:广博家贫不常得油:贫穷3.理解文意,翻译句子。“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译文: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4.理清故事结构。“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人物:谁囊萤?(车胤)事件原因:为什么囊萤?(家境贫穷)最后结果:怎么做?(囊萤夜读,以夜继日)(2)小组讨论翻译。感受人物品质。译文: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来点灯读书。夏天的晚上,他就在白绢口袋里装几十只萤火虫,用这种方法来照明读书,日夜不停地学习着。品质:勤学苦读,自强不息。(3)车胤在萤火虫微弱的光下是怎样勤奋夜读的?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编故事。结合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从读书的神态、动作、时间等方面来编故事。(四)课堂小结1.主题归纳。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东晋车胤家境贫寒,在无油点灯情况下,利用萤火虫的荧光,代替油灯勤学苦读的故事,赞颂了车胤 的品质。2.启示探讨。(1)阅读课文后,我得到的启示是?(2)学会运用关联词:无论……都……(3)参考: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3.熟读成诵,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全文内容。(五)课外拓展出示名人故事,查阅资料,了解这些故事的人物和内容,积累运用勤学苦读的故事。(六)随堂小测1.按原文填空。胤 ,博学多通。家 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以夜 。(七)板书设计(八)布置作业1.背诵本文,用自己的话完整叙述故事。2.预习《铁杵成针》。第 4 页18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阅读理解文言文《囊萤夜读》,初步感受古文特点。2.随文识记“囊、萤”等7个生字。背诵积累。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指导,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意。掌握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囊萤夜读》的故事。【教学难点】自主识字,借助注释,感受人物勤学苦读的精神。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写一写你学过的文言文:2.你知道有哪些勤奋苦学的故事?挑一个说一说。【自主学习】1.课题:2.体裁:3.主要人物: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多音字组词。盛 ( ) ( )( ) ( )2.辨字组词。囊( ) 萤( ) 恭( ) 博( )壤( ) 莹( ) 添( ) 搏(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译文:2.“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译文:3.阅读课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按原文填空。胤 ,博学多通。家 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以夜 。2.照样子,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胤恭勤不倦( )(2)胤恭勤不倦( )(3)博学多通( )(4)家贫不常得油( )3.课外拓展:凿壁偷光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司马光砸缸》2.《凿壁偷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自主学习】1.课题:《囊萤夜读》2.体裁:文言文3.主要人物:车胤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检查预习】1.chéng 盛饭 盛饭 shèng 盛开 茂盛2.囊萤夜读 土壤 萤火虫 晶莹 恭敬 添加博学 搏斗【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2.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来点灯读书。夏天的晚上,他就在白绢口袋里装几十只萤火虫,用这种方法来照明读书,日夜不停地学习。3.提示:可以和勤学苦读、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相关,也可以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略。2.(1)疲倦 (2)勤勉 (3)通晓,明白(4)贫穷第 4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 文言文二则 作业22 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一)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根据课文内容,读拼音写词语。náng yíng( )夜读胤gōng qín ( )不倦以夜继日yān( )还zú( )业二、按要求完成。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恭勤:通:练囊: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2.比一比,再组词。博( ) 搏( )贫( ) 贪( )逢( ) 缝( ) 峰( )卒( ) 碎( ) 翠( )【能力提升】三、“卒”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古时指兵; B.旧时指差役; C.死亡; D.完毕、终了。请给下面加点的“卒”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士卒( )2.生卒年月( )3.卒业( )4.狱卒( )【综合运用】四、理解古诗内容填空。1.《囊萤夜读》选自____________。文中形容车胤勤勉博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囊萤夜读》讲的是 儿时家境贫寒,没钱买 ,就捉了很多萤火虫,用 装起来,利用萤火的 来看书的故事。3.《铁杵成针》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人名)。故事中的主人翁是________。【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囊萤 恭勤 焉 卒二、1.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倦:疲倦。 博:广博。 贫:贫穷。2.博学 搏击 贫穷 贪婪相逢 缝隙 山峰 士卒 破碎 翠绿三、1.A 2.C 3.D 4.B四、1.《晋书·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2. 车胤 灯油 白绢做的口袋 亮度3.《方舆胜览·眉州》 宋 祝穆 李太白/李白第 2 页 共 3 页22 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二)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以夜继日焉(yān niān)逢老媪磨铁杵(yù ǎo)还卒业(cù zú)二、写出下列文言文的意思。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能力提升】三、选择题。1.《囊萤夜读》主要体现了车胤的什么特点? ( )A. 家里贫穷B.博学多才C.热爱动物D.刻苦勤奋2.《铁杵成针》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坚持不懈B.刻苦学习C.尊敬老人D.放弃学业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胤恭勤不倦(肃敬勤勉)B.博学多通(通晓)C.未成,弃去(放下)D.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综合运用】四、课内阅读。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博学多通 ( )A.通晓,明白 B.普通,一般萤火以照书( )A.以为,认为 B.用来,拿来2.“以夜继日”和我们常用的成语 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3.文中用具体事例来形容车胤读书辛勤的句子是五、拓展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是吾剑之所从坠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则寓言叫什么 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yān ǎo zú二、1.夏天的夜晚,车胤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了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2.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中途放弃离开了。三、1.D 2.A 3. C四、1.A B2.夜以继日 指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五、1.代词,楚人的 代词,这里2.船已经前进了,而剑却在原地没有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也3.怪的事情吗?(3)《刻舟求剑》 它说明了要学会变通,不该墨守成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 文言文二则 作业22 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三)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不常得油(píng)B.盛数十萤火(yín)C.铁杵成针(chǔ)D.还卒业(cù)二、知识积累。“博”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量)多 B.通晓 C.博取,取得。请给下面加点的“博”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博学多闻( )2.地大物博( )3.以博欢心( )【能力提升】三、写出下列文言文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综合运用】四、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文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世传( )A.世代相传 B.世上传说卒业( )A.完成学业 B.诵读完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各指代什么。问之( ) 太白感其意( )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五、课外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1.解释下列字词。佣:资:大学2.下列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回答).【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C二、1.B 2.A 3.C三、1.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2.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3.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四、1.A A2.老妇人 老妇人3.略。五、1.A.佣:雇工,佣人B.资:奖励C. 大学:大学问家2.D3.凿壁借光, 在墙上凿一个洞,用从洞里照到洞外的光来看书, 勤奋学习第 2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文言文两则》 作业1.doc 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文言文两则》 作业2.doc 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文言文两则》 作业3.doc 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学案.doc 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教案.doc 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 学案.doc 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