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九: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一、重要会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党的创建时期(1)中共“一大”(1921.7,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2)中共“二大”(1922)。(3)中共“三大”(1923),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传统战线。2.土地革命时期(1927~ 1936)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1935.1,贵州遵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抗日战争时期(1931~1937~1945)中共“七大”(1945, 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7)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北平),为新中国建立做好了筹备工作,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1949- 1956)1.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此时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2.“一五”计划后,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195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真正反应人民利益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三)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1. 中共“八大”(1956),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后,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1. 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内容: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中共“十二大”(1982), 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中共“十三大”(1987),邓小平阑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会议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一 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作出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部署。4.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中共“十五大”(1997),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6.中共“十六大” (2002),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心想为党的指导思想。7.中共“十七大”(2007),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8.中共“十八大”(2012),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9. 中共“十九大” (2017),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历史上两次伟大转折会议: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同点:(1)都形成了党中央正确的领导集体(2)都纠正了“左”倾错误(3)都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探索出的两条正确道路时期 开创者 开辟的道路 起点 取得成就 道路共同点(启示)革命道路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立足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建设道路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武装斗争(一)重要革命战争1.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领导的战争。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 抗日战争(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1)局部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2)全民族抗战: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 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1)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2)战略防御:解放区军民展开自卫反击战。毛泽东等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3)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威胁了国统区的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4)战略决战: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5)最后胜利: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退往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国民党方面,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发动内战不得人心,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中共方面,中共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4.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政权。志愿军战士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的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二)军队建设1. 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2.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着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起义,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3.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全民族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领导的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5. 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6.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司令彭德怀。7. 2016年, 成立五大战区,中部、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三)重大战事1.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3.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2)意义: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⑥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团结互助精神。4.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八路军一 五师林彪。意义: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5.百团大战: 1940年8-12月(1)目标:突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放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2)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6. 1947年3月,毛泽东等人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7.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 三大战役: 1948. 9-1949. 1.(1)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人数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影响: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9,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三、探索中的挫折与调整1.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举行秋收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2.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 年红军被迫长征1935 年1月遵义会议, 解决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 在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机,改变过快等缺点。4.十年探索时期,1958 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后,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是党在探索时期的严重失误。一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恢复发展生产。5.“左”倾思想的泛滥,最终酿成了1966 ~1976十年“文革”浩劫,造成严重挫折。6.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 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四、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①开始:1924年,国民党大的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②实践:国民大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③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④结果: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2.第一次国共分裂1927-1936 (十年内战) :①标志: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长征。3.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①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 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地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②实践:全民族抗战;③成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第二次国共分裂(1946- -) :①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爆发;②斗争: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③结果: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五、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典范一、毛泽东思想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逐渐走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功实践: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长征的胜利)。3.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二、 邓小平理论1.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逐渐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