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江苏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知识点

资源简介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中华思想文化的特征:
本土性—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根植于本土,有着自身的道路和独特的风格。
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多姿,领域宽阔,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吸纳性—中华文化有着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凝聚性—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特质,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连续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不断发展,有顽强的生命力。
依据以上特点,我们从时间(朝代)和内容两方面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理清头绪,在掌握思想文化基本成就的基础上,对易混淆内容进行辨析,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形成文化自信。
【构建体系】
一、中国古代思想
知识整合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
(2)代表:
老子:春秋后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实行“仁政”;②“民贵君轻”;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①主张“兼爱”“ 非攻”;②选贤任能;③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②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3.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百家,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2)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 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1)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2)八股取士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考试的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4)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5.清朝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1)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集权统治。
(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周王室衰微,社会出现急剧变化。
探究二: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主张的比较?
1.儒家和墨家都反对战争,但他们的立足点是对立的,儒家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墨家符合人民利益,顺应了历史潮流。
2.儒家与法家:都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在方式上是对立的,儒家提倡“仁政”,法家提倡“法治”。
3.墨家与道家:两家都比较注重被统治阶级,两家都旨在重民,但在治理的方法上有积极(墨)和消极(道)之分。
二、 宗教思想
道教 1.产生于:东汉末年,中国本土宗教。 2.派别有张角的“太平道”;张陵的“五斗米道” 四川青城山-道教圣地
佛教 1.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2.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3.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河南洛阳白马寺-中国最早佛教寺院。
三、文字、史学、文学和艺术
文字
(1)我国古代的文字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的甲骨文
含义: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原因)。
(3)秦朝统一了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史学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 年的史事。
文学
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①李白:他的诗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宋词: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代杰出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窦娥冤》。“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明清小说
《红楼梦》,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
艺术
青铜艺术
出现:原始社会后期;
用途: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功能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采用“泥范铸造法”,青铜主要包含铜、锡、铅三种原料;
代表(商朝):司母戊鼎(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
(2)书法艺术
①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艺术。
②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有锺繇和胡昭。
③东晋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戏曲艺术
京剧:徽调不断吸收地方戏的优点,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风俗画的代表作。
探究三: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
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我国早于欧洲近千年进入封建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这种优势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2.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
3.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中,中国文化得到充实与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