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知识体系:知识梳理:一.从禅让制到世袭制(1)禅让制是 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 治理黄河,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消除了水患,被尊称为“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禹死后,___继承父位,从此,王位____代替了禅让制.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首创:秦朝(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2)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巩固:汉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设立刺史,监督百官。(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3)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完善:隋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隋文帝首创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加强: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1)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②控制对_______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行政:中央: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地方:①派_______担任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②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下令取消_________收税的权力;设置_________,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影响:①积极: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__大大加强。②消极:造成了地方贫弱,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重文轻武政策(重点)★★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表现:(1)_______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____ ,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3. 影响:①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②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增加朝廷财政负担。◆新发展:元行省制度(1)背景: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在中央:由_______掌握全国行政,下设六部;枢密院掌军事;________掌监察(3)在地方:①元朝把_______、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②其它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等____个行省。③在行省之下,路、府、州、县。(4)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强化到顶峰:明清时期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皇帝制度走向极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_______,设_______,分封___________(2)在中央:废__________,权分________ 直接向皇帝负责;将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统归兵部。(3)司法: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_,后明成祖又设立东厂,合称“厂卫”(4)思想上:改革科举考试,采取__________。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题目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_为标准。文体格式为________。影响:内容空洞,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5)影响:皇权大大加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1.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__;康熙时,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_,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2)雍正年间,设立________,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朝统治者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__;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禁书毁书。◆废除:1912年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注意问题:1)偃,黜和骞的书写2)秦朝、西汉治国的主流思想分别是什么?秦朝——法家 西汉——儒家3)西汉初年,哪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分别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诸侯王——实行推恩令,并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地方豪强地主——建立刺史制度。4)儒家思想从何时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西汉汉武帝时【知识拓展】1.皇权加强的弊端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缺乏自主性,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皇帝专权,易出现决策偏颇和政治腐败。(3)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使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落。2. 三大趋势:1)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 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 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3.影响积极方面: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 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⑤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君主专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几千多年影响深远。消极方面: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④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4.启示:①先进(落后)的政治制度会促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历史发展潮流、时代特色),要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③要大力开展制度创新,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措施秦始皇 汉武帝政治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__________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接受_______的建议,颁布_______,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 “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___ _,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文化 统一文字,把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推行儒学教育,在_____兴办太学经济 统一货币为___________,统一_______。 统一铸造______,实行盐铁________ 统一调配________平抑_________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_____,东到 );开发南疆,兴修_____。 公元前119年,派_____、_______出击匈奴【知识迁移】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三、历代对边疆的管理新疆 1.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元朝设 等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3.清 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 叛乱,设置 。西藏 1.元朝时由__________直接统辖西藏,朝廷在当地征收赋税,屯驻军队。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2.清顺治册封 ;康熙册封 ; 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 》,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台湾 元朝设置了______________,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2.1662年,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年,台湾正式建省。四.地方行政制度(1)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①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_,分给______,建立诸侯国。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向周王纳贡,朝拜,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③结果:通过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④作用:(积极作用)在当时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消极作用)但后来也使中央权力削弱,周天子地位下降,导致诸侯争霸,国家分裂。★知识链接:西周分封制被什么制度所取代?郡县制(秦朝)(2)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此外,两汉政府还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正式的地方行政区。(3)隋朝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唐朝时期合并州县。(4)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立直属于中央的三司,三司互不隶属。五.科举制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________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③发展(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④僵化(明朝):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禁锢了思想,脱离实际,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⑤废除(清朝):1905年,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