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浮力 章末复习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章 浮力 章末复习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十章 浮力 章末复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和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复习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
[复习难点]
压强概念的掌握及浮力大小的判断
3教学过程:
活动1浮 力
1.浮力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其施力物体是气体或液体。(特殊情况除外)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总是和重力方向相反)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合力)就是浮力。
5.浮力的测量方法一(称重法或示重差法):先在空气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浮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6.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则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活动2阿基米德原理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 上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排开的液体 所受的 重力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V排,指的是“排开”,不一定是指“排出”,“排开”还可以表述成“液下”、“浸入”或“占据”等意义。如图3。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及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1)F浮==;
(2)从公式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排开的液体体积 和 液体密度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但有一种特殊情况:
气球(或气泡),不考虑温度变化,在液体中时,由于深度不同,压强也不同,气球的体积会发生变化,越深时,压强越大,体积就越小,V排就越小,浮力就越小。反之亦然。
活动3液体压强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状态。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沉情况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共同决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在悬浮时,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若是上浮,则浮力大于重力,若是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漂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重力等于浮力。
浮力表达式:F浮=ρ液gV排,重力表达式:G=mg=ρ物gV物
①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有上浮、下沉以及悬浮三种情况,都满足V排=V物。
上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ρ液>ρ物
下沉:F浮悬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ρ液=ρ物
②物体漂浮时,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V排漂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V排ρ物
4课堂小结
宗介本节所学内容
5巩固练习
6课后反思
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在这里,用分组实验的方法先让他们研究钩码、塑料重物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然后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些沉的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学生用测力计先称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再称出钩码在水中的重量,这两个重量一比较,重量减轻了,说明钩码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实验,学生亲自证明了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最后在阿基米德原理中应注意:F浮=ρ液V排g:这是一个公式的变化形式,重点是两个字"液"和"排"。液是排开液体的密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