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公民权利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1·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关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下面隶属关系正确的有( )①集会自由——政治自由 ②姓名权——人格尊严权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 ④财产权——社会经济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1·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下表中对于公民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 )公民行为 判断小萍的爸爸参与地铁调价听证会 ①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权利小琦的妈妈缴纳个人所得税 ②公民履行劳动义务小青发现非法排污线索,拔打举报电话 ③公民享有社会经济权利小莹的哥哥参军入伍 ④公民履行服兵役的义务A.① B.② C.③ D.④3.(2021·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八年级期中)王女士购买了某知名品牌汽车,还没开出4S店门口就出现发动机漏油问题。在多次交涉要求换车无果后,被逼无奈的王女士只好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维权。最后,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下,王女士和4S店达成换车补偿等协议。王女士得以成功维权的方式属于(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4.(2021·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在一次县人大换届选举中,小明发现有人有选票,有人没有选票。请你判断下面人物中,应该有选票的有①信仰佛教的王大妈②17岁的高中生王某③班主任张老师④正在服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赵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下列市民中,你认为可以获得物质帮助的是( )①年过七旬的退休工人张某②失业在家的大学生李某③残障人士王某④生意失败的钱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中)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A.政治权利 B.文化教育权利C.经济权利 D.人身自由权利7.(2021·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①物质帮助权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宗教信仰自由④监督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1·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是A.文学创作自由B.通信自由与秘密C.公民住宅D.人格尊严9.(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举行“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研学旅行活动。下列是“研学活动注意事项”,你认为不当的是( )A.研学前聆听老师教导,理解老师良苦用心B.研学路上维护社会秩序,安全文明出行C.研学时倾听讲解员讲解,学会尊重他人D.研学后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10.(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中)上班早高峰,路上汽车较多。两辆汽车在行进中发生了轻微刚蹭,两位车主下车观察了各自车体受损情况后,认为车辆受损轻微,为了不影响彼此上班,沟通之后达成谅解。两位车主解决纠纷采取的方式是A.调解 B.协商 C.仲裁 D.诉讼11.(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李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到某餐厅用餐。孩子在餐厅设立的免费娱乐区玩耍时,一脚踩空,造成左脚骨折,经医疗治疗,花费2000余元。此后,李女士多次就赔偿问题与餐厅联系,都遭到拒绝。下列对这一案件的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①该餐厅侵犯了李女士女儿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权②该餐厅侵犯了李女士女儿的人身、财产安全权③李女士女儿是在餐厅设立的娱乐区摔伤,所以餐厅不必承担法律责任④李女士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起诉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12.(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2021年央视“3.15”晚会开播,在曝光的名单中,宝马4S店违规抓取客户人脸信息;科勒卫浴全国性门店均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精准抓取消费者人脸信息。该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政治自由B.隐私权C.通信自由D.社会经济权利13.(2021·福建·莆田第七中学八年级期中)下表中对小闽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① 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 主动维护社会公平② 到校后,主动把智能手机交老师保管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③ 在家里,积极向奶奶学习煮饭炒菜 自觉在实践中学习④ 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 信守对他人的承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帮助农民工返岗,河南与农民工输入较多的浙江、广东、江苏、北京、上海5省(市)建立省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此举有利于保障公民的( )A.财产权 B.物质帮助权 C.劳动权 D.人身自由15.(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疫情来袭,开学一再延迟,但“病毒隔离校园,隔离不了少年的梦想”。家里没网,向邻居家借网上网课,屋顶成了他的教室的小通同学;在方舱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仍坚持上网课的黄玉婷同学……从这些同学身上我们收获到( )①对挫折和逆境,要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③防“疫”期间我们只能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④积极承担责任,“停课不停学”,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A.①② B.②③ C.① D.③④16.(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将自己出资6910万港元买下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何鸿燊先生对马首铜像行使了( )A.占有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D.收益权17.(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孙泽洲等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曾晓芃等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说明我国公民依法享有( )A.名誉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18.(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某市为了稳定就业,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可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此举保障了公民的( )①监督权 ②隐私权 ③劳动权 ④受教育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对下列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A.初中生小军辍学去打工——履行劳动义务B.老王退休后领取退休金——享有物质帮助权C.小李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履行服兵役义务D.乐乐拒绝商场保安搜身的要求——维护隐私权20.(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期中)根据权利的相关知识,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① 小张被同学起侮辱性绰号 小张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② 未经同意某报刊登了小鹭的作文 小鹭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③ 小王因感染了传染病被隔离收治 小王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侵犯④ 物业将业主的姓名、家庭住址公布在业主群里 小区业主的住宅权受到侵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是因为( )①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②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不能滥用权利③权利是宪法的核心内容,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④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小京的表哥在专卖店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请你根据图示,为小京的表哥选择一个有助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新手机出现故障 (遇到问题) ? (应对措施) 换到新手机 (预期目标)恐吓店主,打击报复 B.自认倒霉,听之任之C.学习法律,行政诉讼 D.遇到侵害,依法维权23.(2021·福建·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韩某在网上听信他人传言,未经核实将邻居刘某患新冠肺炎的消息发至微信群,后经大量转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刘某向法院起诉韩某;某区人民检察院以徐某涉嫌投毒罪,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上述两个案例中,诉讼的类型分别是( )A.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C.刑事诉讼 行政诉讼 D.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24.(2021·福建·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2020年疫情期间,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宽带网络助教助学工作的通知》,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向贫困家庭学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举措。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②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体现③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④是公民享有教育机会公平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关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是公民参与经济生活的最重要途径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D.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公民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6.(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有( )①经济制度②公民基本权利③消费者权利④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在2021年3.15晚会上,央视再关注人脸识别被滥用现象,曝光科勒卫浴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和隐私安全等。科勒卫浴此举侵犯了公民的( )①名誉权 ②肖像权 ③姓名权 ④隐私权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8.(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仔细观察漫画,漫画体现的诉讼类型是( )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D.越级诉讼29.(2021·福建福建·八年级期中)某居民拨打市长热线称,在他家居住的二栋楼14楼的业主私自将电梯口给封住了,严重影响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希望有关部门能解决此事。二栋楼14楼的业主的行为 ( )A.没有尊重他人的权利 B.损害了国家的利益C.正确行使了公民权利 D.体现了公民权利的广泛性30.(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中)如图漫画告诉我们( )A.法律所鼓励的行为积极去做,法律不鼓励的行为可以去做B.公民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C.网络世界太复杂,我们必须远离网络D.公民有言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公安机关滥用职权31.(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应受到保护③人格尊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④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2021·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任性”是近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用词,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生活中都绝不可任性,这表明(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②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③所有任性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④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3.(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杭州吴女士在小区取快递时被偷拍,偷拍视频被配以捏造的微信聊天对话截图,发至微信群内,吴女士被捏造成“出轨快递小哥”的“荡妇”,对吴女士造成严重伤害。2021年2月26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将两名被告人以涉嫌诽谤罪向余杭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个案件警示我们( )①我国法律无条件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违法必受处罚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4.(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新华社客户端“全民拍”针对欠薪现象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通道”,面向广大农民工开展欠薪维权线索主题征集,促进问题解决。农民工要讨回被拖欠的工资,正确的方式有( )①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②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③打横幅、静坐示威,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④拘禁欠薪者,逼迫其支付工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5.(2021·福建莆田·八年级期中)小赵在校外超市购物付款后,由于该超市收银员的疏忽,朱将小赵所购物品消磁,以致小赵在离店时电子报警装置铃声大作,保安人员对其进行强制搜身,值班经理将其拉到办公室造成群众围观误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平等权是公民最店本的权利 ②超市是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表现③小赵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④保安人员侵犯了小赵的人身自由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36.(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中)小闽向环保部门反映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他行使的权利是A.自主选择权 B.知情权 C.监督权 D.受教育权37.(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中)某班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讨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事件 判断① 某位大学三年级女生应征入伍。服役期间表现优异,成为特战队员 这是在依法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② 某退休教师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学校 这是在依法行使自己的文化教育权利③ 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名人照片做广告,被判侵权 该公司侵犯了他人的受教育权④ 某人把两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8.(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小闽在专卖店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小闽维权的合理路径应该是( )①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②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③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④与手机专卖店主协商A.④→②→① B.③→②→④ C.④→②→③ D.②→③→①二、判断说理题39.(2021·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八年级期中)判断说理题 (1)图一:(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二:(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辨析题40.(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中)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或者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说明理由。(1)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宪法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福外出旅游时,在景点大声喧哗,爬雕塑拍照,她说“权利就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管不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情境探究题41.(2021·福建·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面是初中生强强生活中遇到的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 安静的自习室。强强和小东高谈阔论。班长上前制止。强强却说: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你管不着!”(1)强强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二 家里的小车被小区邻居刮擦了,强强对爸爸说:我们只能打官司来维权了。(1)强强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2021·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权利与义务】小江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后,他尽心照料父母。同时,自筹资金,经营饮食业。由于遵纪守法,积极纳税,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分子,他还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在2020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他无条件地执行国家的决定,让餐厅暂停营业,并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赠3万元人民币支援湖北。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权利就像手上捧着的一颗珍珠,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荣耀;义务就像手里握着的一把锄头(一种农具),它意味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我要一手托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1)小江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至少三项)(2)小江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基本义务?(至少三项)(3)运用权利义务关系的知识,分析:作为一名公民,为什么要“一手托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43.(2021·福建宁德·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班级开展“增强权利意识”探究与分享活动,小闽展示了下列资料。资料一 小闽和她的家人爷爷奶奶:每个月都有养老金领。经常给山区的小朋友们捐款。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每个月都有工资收入。妈妈刚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小闽和弟弟:都是学生党,上学是她们的权利。小闽还是文艺青年,酷爱文学艺术创作。(1)任选资料一中的一类家人,分析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资料二 消费维权小福的妈妈参加某公司网上促销活动,购买了一套座椅按摩垫,却一直没收到货。小福建议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虚假宣传及欺诈等行为。经调解,公司向小福的妈妈返还了货款,并给予赔偿。(2)结合资料二,分析小福建议的合理性,并就消费维权再推荐两种合理方式。五、分析说明题44.(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理解权利义务严某通过网络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次日一大早,厂长指使两名员工强行进入严某家中,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弄醒并带到工厂办公室“教育”了一整天。(1)严某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使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公民行使这一权利有什么意义?(2)该厂长及员工的做法侵犯了严某的哪些权利?(3)严某的权利受到损害,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身的权利?45.(2021·福建宁德·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学们就《民法典》的有关知识做了以下摘抄。摘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摘抄一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何关系。摘抄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请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为小福答疑解惑?(3)为解决该小区的高空抛物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六、综合探究题46.(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阅读与分析。【欺凌事件时有发生】2021年1月,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中,一名13岁女生在厕所内被两名女生掌掴64次后晕厥。【法律向欺凌说“不”】在防治校园欺凌问题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启动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根据该方案,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批评教育、警示谈话和纪律处分、训诫、转入专门学校等惩戒措施。对遭受欺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某校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1)【说权利】在上述校园欺凌事件中,被掌掴女生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2)【谈做法】假如你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写标语】为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4)请你就学校如何强化“防线”、预防校园欺凌提几条合理建议。47.(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学会探究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乐乐所在学校举办了以“学习民法典,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请你和乐乐起完成手抄报的编写。学习民法典,维宪法权威【我的追踪】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表明民法典与宪法有着哪些联系? 【宪法监督】 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4)从材料中你能获得关于宪法的哪些信息? 【宪法在我心中】 (5)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拍案说法】 2021年1月8日,自民法典实施后,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的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宣判。从2019年2月起,该案中的被告人孙某以人民币3400元的价格,将自己从网络购买、互换得到的4万余条自然人信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的个人信息通过微信、QQ等方式贩卖给案外人刘某。刘某在获取相关信息后用于虚假的外汇业务推广。 (2)孙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该案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对权利的正确认识。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①观点正确;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②观点正确;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③观点错误;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物质帮助权,④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2.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上述对于公民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D选项,小莹的哥哥参军入伍是公民履行服兵役的义务。①选项判断错误,小萍的爸爸参与地铁调价听证会,这是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具体表现,说明公民享有参与权,而不是文化教育权利。②选项判断错误,小琦的妈妈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公民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③选项判断错误,小青发现非法排污线索,拔打举报电话,这是公民享有监督权的表现。综上所述,选D。3.B【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维权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应依法维权。具体的维权方式可以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题文中,在多次交涉无果后,王女士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下,王女士和4S店达成换车补偿等协议,这是通过调解的方式维权,B说法正确;ACD与题不符;故选B。4.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我国选举的权利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由此可以知道,17周岁的高中生王某、正在服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赵某没有选举选和被选举权,回族的王大妈、班主任张老师享有选举选和被选举权,①③观点正确,②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5.B【解析】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所以①③的说法是正确的;大学毕业的李某失业在家、生意失败的钱某,这都不符合宪法规定的条件,②④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本题考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6.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的生活,D观点正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的权利、监督权等,A观点错误;文化教育权利是指教育的权利,B观点错误;经济权利包括拥有财产的权利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C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7.D【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②④观点正确;物质帮助权属于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①观点不合题意;宗教信仰自由属于公民的权利,但不是政治权利,③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8.A【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B、C、D观点正确;文学创作自由属于公民的文化权利,A观点错误,因为本题是从错误角度考查,所以选择A答案。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的生活。9.D【解析】本题考查对研学活动注意事项的正确认识。ABC:研学活动是我们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要在研学前聆听老师教导,理解老师良苦用心;研学路上维护社会秩序,安全文明出行;研学时倾听讲解员讲解,学会尊重他人,A、B、C说法正确;D:研学后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的说法错误;因为本题是从错误角度考查,故选D。10.B【解析】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题干中的交通事故双方沟通后,达成谅解,这是协商解决。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解析】本题考查对公民权利的正确认识以及维权的途径。②④:题干中李女士的孩子在餐厅设立的免费娱乐区玩耍时,受到伤害,餐厅侵犯了孩子的安全权;拒绝赔偿,侵犯了消费者的依法求偿权。李女士可以通过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没有侵犯人格尊严权;③:说法错误,餐厅负有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A。12.B【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ABCD:人脸信息属于公民的私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范畴。题文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精准抓取消费者人脸信息。该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1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强烈。①: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是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需要,①说法错误;②:到校后,主动把智能手机交老师保管,是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正确对待集体规则的表现,②说法正确;③:在家里,积极向奶奶学习煮饭炒菜是自觉在实践中学习的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③说法正确;④: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是遵守规则的表现,而不是信守承诺,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权。C: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劳动既是权利也是公民基本义务。题文中提到的关键信息是“为帮助农民工返岗”“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等,这旨在保障公民的劳动权,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故本题选C。1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受教育权和挫折的认识。①② :题文中的同学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是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启示我们面对挫折和逆境,要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①②观点正确;③:“只能”观点绝对化,③说法是错误的;④:“全部”观点绝对化,④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16.C【解析】本题考查对公民的财产权的认识和理解。ABCD:依据教材知识,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收益、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处分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依据题文描述,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将自己出资6910万港元买下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这是行使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观点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C。17.D【解析】本题考查荣誉权。D:材料中,授予孙泽洲等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曾晓芃等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说明我国公民、法人依法享有荣誉权,故D说法正确;ABC:公民依法享有名誉权、姓名权和肖像权,但题文中没有体现,A、B、C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18.D【解析】题干中对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可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劳动权,③④说法正确。监督权和隐私权在题干中不涉及,应排除①②。故选D。19.C【解析】初中生小军辍学去打工,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选项A错误;老王退休后领取退休金,体现了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选项B错误;小李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说明小李履行了依法服兵役的义务,选项C正确;乐乐拒绝商场保安搜身的要求,维护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权,选项D错误。本题选C。20.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小张被同学起侮辱性绰号说明小张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①正确。未经同意某报刊登了小鹭的作文说明小鹭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②正确。小王因感染了传染病被隔离收治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利益,不能说明小王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侵犯,③错误。物业将业主的姓名、家庭住址公布在业主群里说明小区业主的隐私权受到侵犯,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21.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②④:我可以挥动拳头,是依法行使权利,不能碰到他人的鼻子,是尊重他人的权利,表明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②④:说法正确;①: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①错误;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③错误;故本题选D。22.D【解析】本题考查对依法维权的认识和把握。D:根据所学知识,小京的表哥在专卖店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他应该依法维权,所以D说法正确;AB:面对不法侵害,忍让与报复是两个不可取的极端,AB说法错误;C:学习法律,民事诉讼,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3.A【解析】本题考查诉讼的类型。A: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材料中人民检察院以徐某涉嫌投毒罪,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属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決民事纠纷的活动。材料中韩某侵犯刘某的名誉权,属于民事纠纷,刘某起诉到法院属于民事诉讼,故D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24.B【解析】本题考查对公民权利的认识。①④:题干中在疫情期间,工信部发布的通知,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向贫困家庭学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举措,这一举措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教育机会公平的体现,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题干中没有体现公民的物质帮助权及通信自由和秘密,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5.C【解析】本题考查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AD:依据教材知识,凡是具有中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AD说法错误;B:依法有序参与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故B说法错误;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故C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26.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内容的认识。①②④:根据所学,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等,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是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7.D【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①②③④:依据题文描述,科勒卫浴安装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和隐私安全等。这就说明了此举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以及隐私权等,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名誉权以及姓名权,故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8.A【解析】本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ABC:依据教材知识,我国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漫画中借贷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属于民事诉讼类型,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D:超级诉讼不属于诉讼类型,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尊重他人权利的知识。题干材料“私自将电梯口给封住了,严重影响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说明此业主的行为已经损害了其他住户的合法权益,是没有尊重他人权利的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30.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确行使权利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漫画中公安机关对网络谣言的打击,表明利用网络传播谣言是违法的,公民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A观点错误,C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也是错误的;D没有认识到言论自由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B。31.C【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②④:从题文中描述中可以看出,旨在强调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应受到保护,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②④说法正确;①:题文中体现的是权利,没有考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说法正确与题不符;③:人格尊严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不是政治权利,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知识。题文中强调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生活中都绝不可任性,这就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①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③说法错误,任性行为并不一定会触犯法律,所以任性不一定会犯罪,因此排除③;答案选B。33.B【解析】本题考查对违法和依法行使权利的认识。①: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故①说法错误;②④:依据题文描述,偷拍者捏造事实中伤他人被处罚,警示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违法必受处罚,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故②④说法正确;③:只有触犯刑法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4.A【解析】本题考查依法维权。①: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这是通过仲裁方式维权,①正确;②: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权,②正确;③④:打横幅、静坐示威,拘禁欠薪者,这些都是不合法的方式维权,会侵害他人、社会的合法权益,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35.D【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和依法维权。③④:依据题文描述,超市保安强行搜身的做法,侵犯了小赵的人身自由权,小赵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③④符合题意;①: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人身自由权,故①说法错误;②:超市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6.C【解析】小闽反映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行使的是建议权、监督权,C是正确的,自主选择权指的是消费者的权益,知情权也属于消费者的权利,这都与题意不符,受教育权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7.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新闻事件的能力。①:应征入伍是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的表现,故①说法正确;②:实施捐赠是行使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的表现,故②说法错误;③: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名人照片做广告,该公司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故③说法错误;④:某人把两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38.C【解析】本题考查对依法维权的认识和理解。题文中,小闽在专卖店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这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小闵可以首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就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民事纠纷,应该提起民事诉讼,所以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故选C。39.(1) 正确。 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 错误。 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解析】背景材料:本题以乐乐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考点考查: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正确行使权利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是乐乐给所在社区的居委会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确。论据:行使监督权的意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是半夜听歌是我的权利。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错误。论据:正确行使权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正确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0.(1) 错误 宪法不仅规定的是国家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且是国家的根本法,同时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与我们青少年息息相关。我们要自觉树立宪法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2) 错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可见,要依法行使权利。【解析】本题为判断说理题,考查宪法、公民权利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先判对错,再说明理由。(1)此问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中学生也享有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所以,题干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②据此回答即可。(2)此问考查依法行使权利。题干中喧哗是小福的权利,但他行使这项权利也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所以①答案为错误;②依据教材知识,围绕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从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这几方面组织答案即可。41. 强强应该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 强强没能做到依法行使权利,他高谈阔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强强应该与邻居协商解决。 强强有维权意识。但他维权方式的选择不恰当,一般情况下,当协商等方式无法解決问题时才有必要打官司。【解析】考点考查: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法治观念情境一: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强强的观点是错误。论据①:强强应该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论据②:强强没能做到依法行使权利第二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本题是情境探究题,首先先判断观点的正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明确答题方向,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分析作答,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情境二: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强强的观点是错误。论据①:强强有维权意识论据②:他维权方式的选择不恰当第二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本题是情境探究题,首先先判断观点的正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明确答题方向,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分析作答,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42.(1)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受教育、依法服兵役、赡养扶助父母、劳动、依法纳税、维护国家利益。(3)①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解析】(1)本题考查公民权利的相关知识。“小江高中毕业”体现了小江享受了受教育权。“自筹资金,经营饮食业”体现了小江享受了劳动权。“他还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体现了小江享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本题考查公民的义务的相关知识。“小江高中毕业”表明小江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表明小江履行了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他尽心照料父母”表明小江履行了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自筹资金,经营饮食业”表明小江履行了劳动的义务。“积极纳税”表明小江依法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他无条件地执行国家的决定,让餐厅暂停营业,并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赠3万元人民币支援湖北”表明小江依法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本题考查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权利就像手上捧着的一颗珍珠,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荣耀;义务就像手里握着的一把锄头(一种农具),它意味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我要一手托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托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指既要行使权利,又要履行义务,这句话体现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股解答本题可以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着。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其他义务等角度回答。43.(1)爷爷奶奶:物质帮助权,财产权。爸爸妈妈: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小闽和弟弟:受教育权,文化权利。(2)合理性:①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己权益;④小福建议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有利于妈妈实际享受权利;⑤有利于双方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⑥小福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是一种合法的维权方式。合理方式:①协商。②仲裁。③诉讼。【解析】本题借助“增强权利意识”探究与分享活动,考查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依法维权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1)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爷爷奶奶每个月有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物质帮助权;他们给山区孩子捐款,这是对财产的处分,体现了财产权。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这是劳动报酬,体现的是劳动权。妈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体现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小闽和弟弟是学生,享受了受教育权;小闽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体现了文化权利,据此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要求和方式。依据教材知识,先从从依法行使权利,依照法定程序维权,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权,维护消费者权利,避免和化解纠纷等方面分析合理性,再指出维权方式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据此回答即可。44.(1)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依法治国;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2)人身自由权。(3)①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②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③严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解析】背景素材:理解权利义务考点考查:监督权、人身自由权、依法维权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个人,需要调用监督权的有关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严某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这是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依法治国;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个人,需要调用人身自由权的有关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厂长指使两名员工强行进入严某家中,这是侵犯严某的人身自由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人身自由权。(3)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途径,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45.(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2)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物业角度:①积极做好高空抛物的防范宣传;②强化防范高空抛物的管理等。居民角度:①提高思想认识,拒绝高空抛物;②发现高空抛物行为及时制止,举报等。【解析】(1)本题考查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等方面来回答。(2)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从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方面来回答。(3)本题考查解决该小区的高空抛物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物业角度、居民角度来回答。物业角度从积极做好高空抛物的防范宣传;②强化防范高空抛物的管理等方面来阐述。居民角度从提高思想认识,拒绝高空抛物;发现高空抛物行为及时制止,举报等方面来阐述。46.(1)人格尊严权、生命健康权。(2)向家长、老师求助;向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反映,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采维护权利;向公安机关报警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等等。(3)远离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同学相处是缘分,礼让三分解矛盾;小事不计较,大事共商讨,友爱互助团结好。(4)定期开展防侵害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强化学校管理,定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对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等等。【解析】(1)本题考查对公民权利的认识。题文中13岁女生被掌掴,其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犯。(2)本题考查维权途径。依据教材知识,从向家长、老师求助;向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反映,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采维护权利;向公安机关报警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回答即可。(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本题考查怎样预防校园欺凌。依据题文描述,从加强安全 教育和法治教育;定期开展专项调查;依法举报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7.(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表明: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②《宪法》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民法典》是根据宪法制定的。(2)隐私权;刑事责任。(3)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孙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是非正义行为,是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会受到法律的制裁。(4)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②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同时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学会运用宪法,坚决维护宪法。【解析】背景素材:乐乐所在学校举办了以“学习民法典,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请你和乐乐起完成手抄报的编写考点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公民权利、增强宪法意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意识(1)本题考查宪法与民法典的关系。“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等等。(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孙某,联系公民权利的相关内容;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孙某以人民币3400元的价格,将自己从网络购买、互换得到的4万余条自然人信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的个人信息通过微信、QQ等方式贩卖给案外人刘某→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属于犯罪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隐私权;刑事责任。(3)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该案例得到的警示,联系题文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孙某以人民币3400元的价格,将自己从网络购买、互换得到的4万余条自然人信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的个人信息通过微信、QQ等方式贩卖给案外人刘某→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犯罪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孙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是非正义行为,是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会受到法律的制裁。(4)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材料中得到的信息,联系题文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有效信息:审查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问题的答案。(5)本题考查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