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重阳诗会主持1:九九重阳金光照耀,万紫千红秋暖校园。主持2: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主持1: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是阳数,重九又叫“重阳”。这一天登高、赏菊的风俗,所以又称“登高节”“菊花节”。主持2: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或推行敬老活动,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主持1:在这个美好的节日,让我们用诗歌的形式歌咏重阳,拥抱秋日,抒发豪情!主持2:在这个温馨的节日,让我们以重阳的名义演绎诗歌,发扬传统,弘扬美德!下面请欣赏诗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九日登巴台》《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主持1:听,蓝天的白鸽吹响了清脆的哨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主持2:看,芬芳的菊花向我们绽开多情的笑脸,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主持1:一首首诗歌,唱不尽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主持2:一声声诵读,诉不尽莘莘学子的感恩之情!主持1: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壮丽伟岸!主持2:祝愿我们的父母永远年轻健康!共:满载幸福,重阳,化作我们生命的沉淀!满载希望,重阳,开启我们感恩的华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3风俗的演变一、填空题1.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 )或者加以( )。2.清明节在每年( )前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3.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 )。重阳节又称为“( )”或“( )”。二、单选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请选择一项你认为的最佳答案)1.下列诗词句与重阳节有关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2.关于清明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B.清明节原是人们踏青常春的节日。C.我们可以在清明节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等有意义的活动。D.“三月节”“踏青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3.下列哪一风俗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A.清明节时大量焚烧纸钱。B.重阳节登高。C.春节贴春联。D.腊八节喝腊八粥。4.2006年5月20日,(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重阳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端午节三、判断题1.祭祀祖先是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2.即便有些风俗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也是一种文化,不应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3.“茱萸节”“老人节”指的都是重阳节。( )4.优良的风俗不应被遗忘,国家和社会都很重视留住优良的风俗。( )四、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图片画的是哪个节日?2.图片展现出了这个节日的哪些风俗?(至少写出三项)3.这一节日是法定节日吗?说说你的理由。五、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句。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宵节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节3.风雨端阳生晦冥,汩罗无处掉英灵。 ——端午节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节10.3风俗的演变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 淘汰 变革 2. 4月5日 3. 九月初九 双九节 老人节二、单选题1. C 2.B 解析:清明节历史悠久,原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节日。3. A 解析:清明节要文明祭祀,焚烧纸钱容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所以要变革祭祀方式。4. A三、判断题1. √ 2. × 解析: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风俗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淘汰,有些风俗需要加以变革,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3. √ 4. √四、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重阳节。2.登高、赏秋、赏菊花、吃重阳糕。解析:写出图片表现出的任意三项节日风俗即可。3.是法定节日。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新知导入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郞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 风俗的演变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10新知讲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学习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小调查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风俗的名称:调查的途径:风俗的主要活动: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可能的替代性活动:小调查新知讲解活动要求:1.调查要深入实际,不走过场。2.记录要精准详实,不丢项目。3.建议要切实可行,合乎情理。交流展示:学习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旅行结婚可能的替代性活动过于浪费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设宴款待客人风俗的主要活动采访长辈调查的途径结婚宴请风俗的名称献花可能的替代性活动污染环境引起火灾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烧纸风俗的主要活动采访长辈调查的途径清明祭扫风俗的名称新知讲解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有些风俗是否保留,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学习活动表达自己对于放鞭炮的看法,说清理由观点一: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放鞭炮而受伤、致残甚至丧命。放鞭炮还会污染环境,鞭炮中的火药在燃放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而且放鞭炮噪音很大,因此要禁止燃放。这两段文字阐述的是对放鞭炮的两个观点:观点一是禁止放鞭炮,理由是放鞭炮会引起火灾,致人伤亡,有害健康;观点二是提倡放鞭炮,理由是放鞭炮是传统风俗,增加喜庆,寄托愿望。解读观点二: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过年时,放鞭炮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期盼新的一年能平安。对于放鞭炮,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辩一辩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我们表达自己对于放鞭炮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快跟同学们说一说吧!解读新知讲解活动过程:1.读读课文。读一读课文中的内容,完成下表。学习活动表达自己对于放鞭炮的看法,说清理由观点 理由观点一观点二2.说说观点。你对于放鞭炮有什么看法?跟同学们说一说。我认为,应该把这个传统习俗延续下去,放鞭炮能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尤其是我们小孩,看着那五彩缤纷的礼花,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忘不了过年时放烟花爆竹的快乐。新知讲解学习活动表达自己对于放鞭炮的看法,说清理由我提倡放鞭炮。春节是喜庆的节日,不放鞭炮多冷清啊。找不到过节的感觉。不让放鞭炮,那“年”的故事又该怎么传下去呢?我反对放鞭炮,因为放鞭炮的危害太多了。1.燃放过的爆竹纸随风飞扬,人行道、马路上到处都是,给环卫工人加大了工作量,也破坏了城市的形象。2.燃放礼花爆竹时,喷出的种种烟雾,会刺激人的耳、鼻、喉、肺,还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多危害,并且会使大气受到严重的污染。3.制造烟花爆竹要浪费大量的火药和纸。4.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了许多悲剧。新知讲解短文向我们介绍了清明节的时间、由来,点明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同时说明了清明节不仅是祭奠逝去的亲人的节日,更是我们缅怀先烈、悼念革命烈士的日子。最后交代清明节为什么又叫“踏青节”。解读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苏,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也被称作“踏青节”。阅读角新知讲解主持人的话告诉我们,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悼念革命先烈现在已成为小学生的常规活动,并引导我们说一说自己学校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的活动。解读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清明时节悼念革命先烈,也是小学生的常规活动。说一说你们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活动。阅读角新知讲解阅读提示:1.清明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明节的活动有哪些?阅读角时间:每年4月5日前后。活动:祭祀祖先、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2.清明节为什么又被称作“踏青节”?原因:天气转暖,草木复苏,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新知讲解拓展活动:你参加过哪些文明祭扫的活动?你认为应该怎样祭奠亲人,缅怀先烈?阅读角去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开展“文明祭扫,绿色清明”活动。我们中队在烈士陵园栽种了11棵青松,象征着先烈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还为烈士纪念碑进献了鲜花。在纪念碑前,我们庄严宣誓:努力学习,做新时代的接班人。这场景让我至今难忘。新知讲解拓展活动:你参加过哪些文明祭扫的活动?你认为应该怎样祭奠亲人,缅怀先烈?阅读角我参加了全省开展的“缅怀先辈,文明祭扫”网络祭祀活动。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登录了网站,点亮红烛,留下了我的心里话,还郑重地签下我的名字。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今年清明节我参加了网上的“云祭扫”活动,通过互联网线上代祭、弹幕追思、居家礼祭等方式,履行鸣钟、点烛、诵文、鞠躬、献花、敬茶、折柳等礼仪,形式、地点虽有变,内涵不变、爱意不减。新知讲解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阅读角重阳节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或“老人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个风俗,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阅读角”向我们介绍了重阳节的时间、别称、风俗活动,并点明我国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个风俗,将重阳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解读新知讲解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年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措施对保护重阳风俗有什么意义呢?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我们针对这个话题说一说。解读你能说说把重阳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保护重阳风俗有什么意义吗?阅读角重阳节有哪些风俗新知讲解阅读角我的发现:1.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2.重阳节的活动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3.我国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个风俗,2006年5月将重阳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知讲解阅读角我还知道:我知道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使人心旷神怡,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我知道重阳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我知道湖北有的地方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日所酿之酒最为清冽,且久藏不坏。我知道重阳节时,南京人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新知讲解阅读角拓展活动:说一说国家对保护重阳节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意义。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正是对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国家将重阳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点明重阳节是一个值得保护的节日,又告诉人们要延续这一节日的优良风俗。新知讲解开办重阳诗会从古至今,有很多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大家分头收集,开个重阳诗会吧!活动园活动目标:1.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2.增加对诗词的喜爱,进一步了解重阳节的知识。活动安排:1.班级选拨主持人,撰写主持稿。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重阳的诗词歌赋。3.小组选拨代表参加重阳诗会。4.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召开重阳诗会。课堂练习一、下列诗词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 。(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课堂练习二、生活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说一说。(示例)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辞旧迎新,走亲访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除夕之夜,一盘盘美味可口的菜肴端上餐桌,我们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象征着团团圆圆。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讨论级争议的风俗本课思维导图关注被人们遗忘的优良风俗风俗的演变调查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3风俗的演变 教学设计课题 风俗的演变 单元 第四单元我们当地的风俗 学科 道德与法律 年级 四下学习目标 1.调查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2.讨论有争议的风俗。3.关注被人们遗忘的优良风俗。重点 关注风俗的变化。难点 学会理性地对待风俗的演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郞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板书课题 阅读资料 激趣导入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活动要求: 1.调查要深入实际,不走过场。 2.记录要精准详实,不丢项目。 3.建议要切实可行,合乎情理。交流展示:学习活动:表达自己对于放鞭炮的看法,说清理由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1.读读课文。 读一读课文中的内容,完成下表。 2.说说观点。 你对于放鞭炮有什么看法?跟同学们说一说。阅读角:清明节课件出示相关资料阅读提示: 1.清明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明节的活动有哪些? 2.清明节为什么又被称作“踏青节”?拓展活动:你参加过哪些文明祭扫的活动?你认为应该怎样祭奠亲人,缅怀先烈? 阅读角:重阳节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我的发现: 1.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 2.重阳节的活动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我国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个风俗,2006年5月将重阳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还知道: 我知道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使人心旷神怡,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拓展活动: 说一说国家对保护重阳节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活动园:开办重阳诗会活动目标: 1.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2.增加对诗词的喜爱,进一步了解重阳节的知识。活动安排: 1.班级选拨主持人,撰写主持稿。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重阳的诗词歌赋。 3.小组选拨代表参加重阳诗会。 4.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召开重阳诗会。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活动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3风俗的演变 教案.doc 10.3风俗的演变 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10.3风俗的演变 课件.ppt 10.3风俗的演变 重阳诗会 资料.doc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