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体育五至六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体育五至六年级

资源简介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指导思想
按照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在教学中力求贯彻“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学中益智,练中健体”的教学思想,发展学生跑的能力和果断的判断力,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和团结协作精神。改变过去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方式,在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体验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辅教材是快速跑。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本课是学习排球运动的第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着重学习垫球技术中的击球点和击球手臂姿势。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模仿能力强。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很容易调动起来。但由于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教师教,学生学”的依赖心理,也可能出现厌学现象。这些都将会给本次课增加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就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掌握锻炼手段,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技能目标:大多数学生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通过快速跑的练习,提高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练习中相互探讨,培养学生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的互动过程。课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排球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解法:让学生从简到难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
3、游戏比赛法:通过游戏比赛,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法:1、尝试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2、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3、游戏法: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
4、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
根据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课堂上以饱满的情绪,振奋的精神唤起学生相应的感情共鸣,为上好这堂课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需要,达到教者之心,学者之心,心心相通。这是我设想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具体过程为:
收心引趣阶段:此阶段是学生上课的开始与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堂课成功与否。于是在这个阶段,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达到热身的目的。游戏中利用排球做道具,在戏耍排球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初步的排球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感情基础,并对接下来的内容表现更大更浓厚的兴趣,达到收心引趣的目的。
身心实践阶段:此阶段我安排了两个内容: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在上个具有十足成就感的引趣阶段后,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回想中国女排姑娘们精湛的球技,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先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球性专门辅助练习。一来可以提高排球课的兴趣,二来可以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进一步延伸。首先在球性练习中,我安排了自抛自接,抛球拍手接,转身接等多种抛法接法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示范简单的抛接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更多的抛和接的方法。其次我安排了学生徒手模仿排球击球动作,垫固定球和合作垫球。层层深入,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同时对部分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②快速跑练习。在这个阶段利用胶布做跑道,先安排“冲破封锁线”的游戏,接着利用排球做障碍,让学生体会快速跑的感觉。通过游戏的方式,避免学生对跑产生厌烦心理,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清净放松,身心恢复阶段:这一阶段一大特色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秋天收获场景,创设游戏“收割机”,分小组比赛收割“果实”,将本课推向另一高潮。该游戏运动负荷不大,使学生的身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放松。结素部分的小结,除教师要对本课进行讲评外,还要求学生个人参与,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最后教师布置好课后作业,安排学生收还器材。
教学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活动,掌握知识技能,情操得到陶冶,能力的到培养,身体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拓展,安全意识,健康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快乐的状态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