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课时 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特点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2教学重难点重点: 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无关。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以小组为单位(五人),解决学生在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个别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讲解得到解决。若组内存在共性的问题,可以做好记录,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流程:课前自行预习完成——组内交流——展示汇报——教师评价——总结问题归类操作说明:学习任务单课前已经下发,学生可以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和阅读教科书自行完成,课堂上学生相互解决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之间就可以解决,对小组中共性的问题,或者在交流中又会引起学生新的思考,可以总结并记录下来。学生展示内容:你们在小组交流中有什么问题?教师评价: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是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公式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是知识应用方面的问题?第二方面:对学生的提问给于适当的评价:这个问题提得好?有思考等。设计意图:学生在预习中难免有问题,依靠生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次强化;让学生提问,教会学生会提出问题,这也是对学习的一个再思考的过程。活动2【活动】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把量筒放到桌上)放在桌面上的量筒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桌面产生压强,使桌面发生了形变,如果我们在量筒里面加水,水对底部有压强吗 那么我们来看看液体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呢 (板书:压强产生的原因)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一个两端开口的塑料筒,一端蒙上了一层橡皮膜,我们加水,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它为什么会向外突出呢 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并回答如果侧面也有橡皮膜,它会不会有变化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演示自制道具)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并回答小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就是液体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板书:重力、流动性)液体的内部有压强吗 我们来体验一下。请每一个小组让一两名同学把保鲜袋套在手上,慢慢的伸入水中,注意不让水灌入袋子内,观察保鲜袋有什么变化,手有什么感受 说明了什么 实验并汇报。(设计意图:联系固体压强知识,做到前后知识的连贯和升华;用直观的道具演示,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活动3【活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感受液体内部的压强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介绍压强计作用: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原理:压强计U型管的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1.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关系。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3.换用不同液体,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总结实验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在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3.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4.液体压强液体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应用(1)解释引课视频中两个小朋友为什么买不到活的带鱼;(2)潜水员在深浅不同的水域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3)修建水坝时,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修建得宽些,以便承受水压,为什么 (4)解释帕斯卡裂桶实验活动4【活动】压强的大小活动5【活动】连通器1、阅读课文P36,结合实验器材,思考:什么样的容器才称得上连通器?2、分组实验:在连通器中加入红色水,不断倾斜连通器,观察液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总结连通器的原理:3、想想议议:观察课本P36 图9.2-6“生活中的连通器”思考:(1)它们各有什么功能?(2)它们是怎样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实现自己的功能的?4、观看视频,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原理。)4课堂小结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以及液体具有流动性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5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能是用来研究(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2.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_;A点液体的压强为______Pa。(g=9.8 N/kg)3.将水倒入某连通器,静止后容器A中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B、C、D三个容器内水面的位置。4.图(a)所示装置的名称是______,该装置可以通过比较两管内液面______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图(b)(c)(d)为“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的一个情景,从情景中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的关系。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5.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明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 (选填“大”或“小”);(2)小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 (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3)小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大”或“小”)。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重为20 N的圆形鱼缸,其底面积为400cm2 。鱼缸内的水、鱼、沙石等总质量为14kg,水深0.2 m。求:(g=10N/kg)(1)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强;(2)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7.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水和液体的质量均为4千克。现分别从甲、乙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下表为抽出液体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1)问抽出液体前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液,并说明理由;(2)求乙容器中抽出液体的质量;(3)求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抽出液体前 抽出液体后p甲水(帕) 1960 980p乙液(帕) 1078参考答案:1.A2. 9803.4. U形管压强计 高度差 液体密度 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5. 小 不可靠 没有控制两容器中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大 大6.(1)2×103Pa;(2)4000Pa7.(1),理由见解析;(2)1.8kg;(3)6课后反思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在讲授液体的压强一节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人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