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期末复习卷 2013.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期末复习卷 2013.1

资源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九年级期末复习卷
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2013.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古代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对中学生的启示是
A.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B.要关心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
C.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培养面向世界的眼光D.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关爱世界和平
2.从总量上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世界的4%,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到了10%以上;对外贸易不到世界的6%,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却达到了12%左右。三年来,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为其他国家创造了更多的生产和就业机会。这说明
A.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世界不能缺少中国 B.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发达国家 D.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最大
3.曾有一首歌谣描述20世纪京杭大运河水质的变化: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与虾绝代,80年代洗不净马桶盖……这首歌谣说明
A.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B.我国面临日益膨胀的人口压力
C.我国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严重 D.我国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巴尔扎克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惟一手段。”巴尔扎克的话告诉我们
A.教育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B.教育关系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教育振兴民族
C.教育将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D.教育能解决社会中的一切问题
5.二战后,公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的责任,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 B.“铁幕演说” C.华沙条约组织章程 D.“杜鲁门主义
6.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例证如下:
①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②中国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种田“交皇粮”的历史③“入世”和申奥成功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④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当今国际社会中,在美国领先世界的同时,欧盟努力地用同一个声音说话,“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展望五国”( 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现象表明
A.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基本解决 B.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C.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基本建立
10.下列有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三者相互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11.实行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B.提倡晚婚晚育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高人口素质
12.按照数轴所标四个时间点的顺序,下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目标描述正确的是
A.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全面小康、温饱、总体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温饱、全面小康、总体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温饱、小康、富裕、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3.从1990至今,中国经济在以每年9.1~9.3%的速度高速增长.经准确测算,每年经济增长中有2.1个百分点是靠“生态赤字”换取的。这里的“生态赤字”是指
①资源问题 ②经济问题 ③环境问题 ④人口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苏、沪、浙、闽四省(直辖市)在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先于皖、赣两省。据此回答14-15题。
14.地理优势与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机结合,是苏、沪、浙、闽四省(直辖市)比皖、赣两省率先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国家对外政策”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首先在沿海地区推行对外开放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东部地区率先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5.为了加快发展,缩小与苏、沪、浙、闽四省(直辖市)的差距,皖、赣两省应当①科学分析本地区的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 ②加强与苏、沪、浙、闽四省(直辖市)的交流与合作③照搬苏、沪、浙、闽四省(直辖市)的发展模式④积极利用苏、沪、浙、闽四省(直辖市)在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现代经济的成长需要“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请据此回答16—18题。
16.这里的“有形手”和“无形手”分别是指
A.市场、政府 B.政府、市场 C.经济、科技 D.商品供求、商品需要
17、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现代经济的发展①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需的 ②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方式  ③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④必须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下列现象中能体现“无形手”发挥作用的是
A.政府规定电价 B.商贩按工商管理部门要求明码标价
C.企业按国家计划确定生产规模 D.农民按市场行情确定蔬菜价格
19.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大力发展科技,优先发展教育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改革开放
20.1978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这说明……
A.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享有最高决定权 B.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C.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享有最高选举权 D.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享有最高监督权
21.两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从受尽欺凌到扬眉吐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沉重的历史告诉我们,对于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A.生存权和发展权 B.受教育权和经济权 C.生存权和选举权 D.财产权和发展权
22.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对这句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宪法是依据普通法律制定的 B.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3.下列关于中国“公民”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依据我国宪法,凡在中国出生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B.依据我国宪法,凡父母均为中国人的都是中国公民
C.依据我国宪法,凡居住在中国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D.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24.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① 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② 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③ 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接连不断,给无辜百姓带来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面对这严酷的现实,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紧张 ②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害
③打击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军事同盟 ④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止恐怖主义
A.①③ B. ①④ C.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班级筹办主题为“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
(1)【收集图片】根据课本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名称(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3分)
①崛起的经济特区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法》 ④公社社员在吃大锅饭
⑤第一辆国产汽车 ⑥土高炉炼钢铁 ⑦2001年上海APEC会议 ⑧“文革”中的红卫兵
(2)【划分展区】用已选的图片作为展品布置展区,完成下表:(3分)
展 区 主 题 选择展品(填序号)
第一展区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二展区 工业化的迈步
第三展区 成长中的挫折
(3)【文字说明】在反思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哪些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教训?请你发表见解(至少两点)(4分)
27.(5分)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回顾”的相关内容。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棋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1分)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运动。(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1分)
28.(10分)材料一:2012年入冬以来,河南多个地方出现低温天气,最冷的一天达到-13℃,在中部六省中仅次于山西。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气象专家表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雪等天气都会出现。科学家警告,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生活,没有国家能够幸免。
材料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从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你分别获得了哪些信息?(2分)
(2)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至少4条理由,4分)
(3)作为青少年,我们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应该怎么办?(4分)
29.(10分)材料一:“低碳”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乐活”是指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据测算,我国目前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能源利用率是美国的26%,日本的12%。
材料三: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对“和谐社会”的实现有重要作用。请回答:
(1)从传统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变关键靠什么 体现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 (4分)
(2)结合材料二并从我国基本国情角度来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4分)
(3)你认为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共同意义是什么 (2分)
30.(15分)战争是当前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之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材料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从50年代后期起,也开始推行霸行主义政策。两国都走上了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80年代,美苏控制世界的能力下降。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缓和。东欧发生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和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了。
材料二:1991年6月,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同这两个共和国的武力量在克罗地亚发生大规模冲突。1992年上半年,随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大批进驻南斯拉夫,这一武装冲突基本告一段落,但波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近年来,巴以冲突不断。在亚洲,有印巴之争,南海领土之争。
材料三: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轰炸南联盟,我驻南使馆也遭到轰炸,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001年4月1日,美国飞机撞毁我战机,我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事后,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遗责。
材料四:1999年5月8日,北约的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使馆建筑的破坏。
材料五:
材料六: 2003年3月20日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英领导人发表战前演说时声称,“美英联军是为推翻萨达姆暴政,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并声称伊拉克人民从此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可是战争结束一年多来,伊拉克境内恐怖事件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败,生灵涂炭。

受伤的伊拉克男孩在哭泣 失去亲人的伊拉克人
(1)根据材料一,请你对同学们谈谈你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说明在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2分)
(3)材料三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导致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4)请你联系当前政治形势谈谈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在课题与重大任务是什么?(2分)
(5)请举出一个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4分)。
(6)从国家角度分析,怎样才能使材料六 图片反映的现象不再发生?(3分)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九年级期末复习答题卷
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班级筹办主题为“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
(1)【收集图片】根据课本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名称(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3分)
(2)【划分展区】用已选的图片作为展品布置展区,完成下表:(3分)
展 区 主 题 选择展品(填序号)
第一展区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二展区 工业化的迈步
第三展区 成长中的挫折
(3)【文字说明】在反思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哪些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教训?请你发表见解(至少两点)(4分)
27.(5分)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回顾”的相关内容。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棋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1分)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运动。(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1分)
28.(10分)
(1)从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你分别获得了哪些信息?(2分)
(2)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至少4条理由,4分)
(3)作为青少年,我们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应该怎么办?(4分)
29.(10分)
(1)从传统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变关键靠什么 体现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 (4分)
(2)结合材料二并从我国基本国情角度来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4分)
(3)你认为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共同意义是什么 (2分)
30.(15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对同学们谈谈你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说明在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2分)
(3)材料三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导致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4)请你联系当前政治形势谈谈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大课题与重大任务是什么?(2分)
(5)请举出一个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3分)。
(6)从国家角度分析,怎样才能使材料六 图片反映的现象不再发生?(4分)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九年级期末复习答案
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A B D D D B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D A C B C B A D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A D D C
26(1)(3分)②③④⑤⑥⑧
(2)(3分)②③ ⑤ ④⑥⑧
(3)(4分)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民主法制和集体领导,反对搞个人崇拜;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基本国情出发。(任答2两点给4分)
27.土地改革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 (1)材料一中的信息:环境问题很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1分)材料二中的信息: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很重视;体现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列举1条即得1分)
(2)第一,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三,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等问题,已经是世界性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第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等。)第六,我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每条1分,共4分。本题总分不超出4分)
(3)使用环保袋、无磷肥皂粉、参与植树造林、做好环保宣传工作等。(至少列举2条,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
29. ⑴关键靠科技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4分
⑵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与国外某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分
⑶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分
30. (1)标志着“冷战”结束,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局面不复存在(2分)
(2)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世界进入一个向新格局过渡的重要时期,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2分)
(3)威胁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仍然存在。(2分)
(4)课题:争取和平和发展经济。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
(5)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等问题,人类还面临着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严重问题。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机会;等等。(3分)评分说明:任意说出一个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可给满分
(6)提示:从国家角度分析,呼吁国际社会都来谴责一些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我们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做出我们的努力。(4分)
围湖造田
www.中考资源网
湖面萎缩
www.中考资源网
洪 灾
www.中考资源网
重大损失
www.中考资源网
2001年 “9·11”事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