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高 二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u 64 Zn 65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3.5。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则在其腐蚀中负极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A.2H++2e-=H2↑ B.2H2O+O2+4e-=4OH-
C.Fe-2e-=Fe2+ D.4OH--4e-=2H2O+O2↑
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某些难于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D.△H大于零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c(H+)=10-10 mol/L的溶液中 Al3+ 、NH 、Cl- 、NO
B.pH值为1的溶液 Fe2+、Na+ 、SO42-、NO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 K+、HCO3-、Cl-、ClO-
D.pH值为13的溶液 K+、CO、Na+、[Al(OH)]4-
5.下列反应中,属于水解反应且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CH3COOH+OH-CH3COO-+H2O
B.HCO3—+ H2O CO32- + H3O+
C.S2- + H2OHS-+ OH-
D.NH4+ + H2O NH3·H2O + H+
6.已知某温度下,几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Ka(HCN)= 6.2×10-10 mol·L-1、Ka(HF)= 6.8×10-4 mol·L-1、Ka(CH3COOH)= 1.8×10-5 mol·L-1、、Ka(HNO2)= 6.4×10-6mol·L-1。则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NaCN B.NaF C.CH3COONa D.NaNO2
7.在固定体积的容器内进行反应2HI(g) H2(g) + I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I2(g)的消耗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
B.容器中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HI
8.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其操作错误的是
A.酸式滴定管需用待测盐酸润洗
B.碱式滴定管不用标准碱液润洗
C.滴定过程中不能有液体从锥形瓶溅出
D.滴定结束,读数时要平视读数
9.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2气体分解生成CO气和O2气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气体与O2气体生成CO2气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右图可表示由CO气体生成CO2气体的反应过
程和能量关系
D.在相同条件下,2 mol CO气体与1 mol O2气体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CO2气体的能量
10.下列反应中符合右边图象的是
A.N2(g)+3H2(g) 2NH3(g) ΔH<0
B.2SO3(g) 2SO2(g)+O2(g) ΔH>0
C.4NH3(g)+5O2(g) 4NO(g)+6H2O(g) ΔH<0
D.H2(g)+CO(g) C(s)+H2O(g) ΔH>0
11.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下列有关此
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阴极
保护法
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铁电极移动
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12.常温条件,下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
溶液呈红色
B.0.1 mol/L的NH4Cl溶液中:c(NH4+) = c(Cl-)
C.同为0.1 mol/L的硫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
c(NH4+) + 2c(NH3·H2O) = 2c(SO42-)
D.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c(OH-) = c(H+)
13.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
pH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ROH是一种弱碱
B.在x点,c(M+) = c(R+)
C.在x点,MOH完全电离
D.稀释前,c(ROH) =10 c(MOH)
14.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5.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环保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
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正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16.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A.0.20 mol·L-1 B.0.12 mol·L-1
C.0.10 mol·L-1 D.0.08 mol·L-1
17.下列实验装置符合实验目的是
18.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A极是铜锌合金,B极为纯铜,溶液为足量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极恰好全部溶解,此时B极质量增加5.76g,溶液质量增0.03g,则合金中Cu、Zn原子个数比为
A.4:1 B.3:1 C.2:1 D.任意比
高二化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注意事项:1.Ⅱ卷共4页,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卡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写清楚。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9.下列化合物:①HCl ②NaOH ③CH3COOH ④NH3·H2O ⑤CH3COONa ⑥NH4Cl
(1)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溶液呈碱性的有 (填序号)。
(2)常温下0.01mol/L HCl溶液的PH= ;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其溶液中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等PH等体积的HCl和CH3COOH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m n (填“大于、等于、小于”)。
(5)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HA溶液逐滴加入0.02 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酸(填“强”或“弱”)。
② K点对应的溶液中,
c(M+)+c(MOH)= mol·L-1。
20.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某工厂使用还原沉淀法处理,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12,则溶液显 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Cr2O72-的浓度不变 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c.2v(Cr2O72-)=v(CrO42-) d.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反应中,还原剂为 ,该还原剂反应后生成 。
(4)电镀废液中Cr2O72-还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
Cr2O72-(aq)+2Pb2+(aq)+H2O(l)2 PbCrO4(s)+2H+(aq)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I.下列四支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试管
温度
过氧化氢浓度
催化剂
a
室温(25℃)
12%

b
水浴加热(50℃)
4%

c
水浴加热(50℃)
12%

d
室温(25℃)
4%

II.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mL2% H2O2溶液


10mL5% H2O2溶液


10mL5% H2O2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
分析右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g) CO2(g) +H2 (g) △H<0。
(1)CO和H2O浓度变化如右图,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K= 。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mol·L-1·min-1。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当温度高于850℃时,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 1数值_________0.08 mol·L-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3)在相同温度下(850℃),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与“否”),此时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3.(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24.8kJ·mol-1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47.4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640.5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容积为V L某密闭容器中a mol CO与 2a?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 0
(填“<”、“>”或“=”)。
②在温度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向该密闭容器再
增加a mol CO与 2a?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室中配制AgNO3溶液时通常需要向其中加入 ,目的是 ; AgCl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Ag+(aq)+Cl-(aq)。25oC时,现将足量AgCl分别放入:①l00mL蒸馏水;②l00mL 0.2 mol?L-1AgNO3溶液;③100mL 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100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Ag+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24.(1)铅蓄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 2PbSO4+2H2O回答下列
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
2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 g。
②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将原Pb和PbO2极板
按右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 __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
(2)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1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D 3C 4D 5D 6B 7B 8B
9A 10D 11C 12A 13B 14B 15A 16A 17C 18C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9.(9分,每空1分)
(1)③④、②④⑤
(2) 2 、 10-3 mol/L
(3)CH3COO ̄ + H2O CH3COOH + OH ̄、
c(Na+)>c(CH3COO ̄)>c(OH-)>c(H+)
(4) 小于
(5)① 强 ② 0.01
20.(7分)
(1)黄色 (1分)(2)a d (2分) (3)Fe2+ Fe3+ (2分)
(4)A(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8分)
I.c(2分)
II.(1)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分)
(2)2H2O2 O2↑+2H2O (2分)
(3)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 (2分)
22.(14分)
(1)1 (2分) 0.03(2分) 增大(1分) 减小(1分)
(2)①平衡(1分) 大于(1分) ②d (2分)
(3)否、(1分)大于(1分) 因为

=<K,反应向右进行。(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3.(7分)
(1)CO(g)+FeO(s)===Fe(s)+CO2(g) △H=-218.0kJ/mol(2分)
(2)① <;(1分) ② 增大(1分)
(3)硝酸(1分)抑制Ag+水解(1分)
②①④③(1分)
24.(9分)
(1)①Pb+SO42- -2e- = PbSO4 (2分)
小(1分) 96 (2分)
②Pb;(1分) PbO2 ;(1分)
(2)cd(2分)
高 二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材料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
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
2.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
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
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C.“存天理,灭人欲”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4. 下列引文顺序与选项中的人物组合完全吻合的是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②“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阳明、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5.北魏的时候,政府打算将无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在确定分配的田亩数时,可
以参考下列哪一著作?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石氏星表》 D.《授时历》
6. 电视剧《大国医》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
下列中医著作中,被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 ???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 D.《千金方》
7.随着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一种新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和
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汉赋 ③宋词 ④小说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是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B.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推动了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步辇图》等传世佳作 C.隋唐时期的画家吸取了外来美术风格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著名的画家有郑板桥等
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A.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0.位于浙江绍兴的兰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在兰亭写出“天
下第一行书”,并使之名扬天下的古代书法家是????
A.颜真卿???????? ? B.王羲之?????????? C.王献之???????? D.钟繇
11.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当时
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②毕昇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
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④雕版印刷风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12.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
代中国,最早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宋代
1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与冯桂芬持相似观点的是
A.洪仁? B.李鸿章 C.严复 D.胡适
14.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15.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A.宣传变法思想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促进思想解放 D.实行君主立宪
16.古希腊有位大哲学家认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这位哲学家应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1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 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18.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
展采取的重要举措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
明”的共同之处是
A.利用宗教进行宣传 B.通过讲故事来宣传
C.通过口号进行呼吁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进行宣传
20.“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
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
C.提出节制资本 D.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创性的理论,下列理论与观点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③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A.①④③②? ??? ?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 D.④①③②
22.《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的“春天”主要是指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中共十二大召开④中共十四大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倡导“百家争鸣”,并提出了“双百”方针,当时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开始
25.下表是“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6.下列表述是某个同学在回答“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时的答案要点,你认为其中不正
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7.如果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达尔文 B.普朗克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28.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天宫一号”顺利升空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航
29.下列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是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自由引导人民》
30.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注意: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3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楷书、隶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3.《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4.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电机及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5.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文学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

高 二 历 史
第Ⅱ卷(材料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3页,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计50分。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材料四 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严复认为,洋务运动的缺点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五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严复对洋务派是如何评价的?(4分)
(4)依据材料五归纳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想主张对当时社会有何进步作用。(4分)
3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
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路德选集》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
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4分)
(2)材料二的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最有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作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4)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回答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3分)

38.(10分)下面四则材料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时搜集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徒,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楱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回答:  
(1)通过上述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对于“迁都洛阳”当时存在赞成和反对两派意见,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孝文帝改革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还有哪些重要举措?(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5分) 
3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本]福泽渝吉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
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他们提出的“非凡的改革方案”具有怎样的局限性?并举2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1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5 CBBAB 6~10 BDBDB 11~15 DCBBC
16~20 BDCDA 21~25 DBBAA 26~30 CABAB
二、判断题(5小题,每个1分,共5分)
31.A 32.B 33.B 34.A 35.B
三、材料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34题10分,共计50分)
36.(1)变化:由鄙夷到师夷。(2分)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西方联系与交往的扩大。(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分)
(3)康有为认为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
严复认为洋务派只知学新,不知变旧。(2分)
(4)倡导民主(或人权)与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2分)
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37.(1)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2分)
政治前提: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分)
(2)图一;(1分)图一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展现了人性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1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2分)
(3)观点:因信称义(或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2分)
意义: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分)
(4) 分权与制衡(或权力的制约和平衡)(1分)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或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
38.(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2分)。
举措:制定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移风易俗(改穿汉服、改为汉姓、与汉族通婚、改说汉话)(3分,每个1分,若答相应的具体内容亦可)。 
(2)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5分)
39.(1)1853年美国舰队司令培理率舰到日本,以武力叩关。(或1853年美国通过黑船事件打开日本的国门)(2分)  
  (2)颁布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局限性: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分)
举例:入侵朝鲜;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或参加八国联军侵华;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2分) 
高 二 地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3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8题,每题1.5分,共42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小流域治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A.①处平整土地 B.②处植树种草
C.③处打坝建库 D. ④处修筑梯田
2.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可能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降水变率减小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肥力下降 D.地表支离破碎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正态整体模型试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图2。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
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
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
4. 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降水量少
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
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
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图3为鲁尔区工业部门关联图,图4为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基地。读材料回答5~7题。
5.图中A—E字母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A.钢铁 煤炭 化学 机械 电力 B.钢铁 电力 煤炭 机械 化学
C.钢铁 化学 煤炭 机械 电力 D.钢铁 煤炭 电力 机械 化学
6.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相比,最大的优势是
A.铁矿丰富??? B.水源充足 C.市场广阔??? D.海运便利
7.山东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该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工业产值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禁止开采煤炭,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川气东送(图5 )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表1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表。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川气东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修建时可能带来水土流失环境问题 B.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
C.可以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D.经过高原和山地多、工程难度较大
9.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煤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B.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C.2000~2011年,原油消费量逐渐下降 D.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自2010年三峡工程175米蓄水以来,相关部门对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关三峡大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使库区冬季气温升高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使库区夏季气温下降
C.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水位明显上升,流速加快
D.大坝下游受水库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11.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了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 A.水面全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附近陆地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C.冬季水面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D.夏季附近陆地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图6中左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来成立了该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对该河流域实行统一开发和管理,因此成为世界上流域开发治理成功的范例。右图为我国长江流域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关于左图流域开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开发水电 B.可以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C.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易洪涝 D.河流有结冰期,大部分不能通航
13.右图流域开发时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正确的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水质污染 D.土地盐碱化
14. 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中,对田纳西河开发治理成功经验借鉴的是
A.加强立法 B.发电为首要目标
C.经济发展为中心 D.加强保护,禁止开发
图7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图示地区自然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
B.降水:甲<丙<乙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大
D.植被东西变化明显
16.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周期长是农作物品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B.旱涝频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山地多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图8为某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一直同步增长
B.阶段Ⅱ工业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Ⅰ快
C.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Ⅲ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水平提升
18.阶段Ⅲ该国的产业结构最可能是
A.第一产业比重最高 B.第二产业比重最高
C.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D.三大产业比重相当
图9为珠三角近年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 题。
1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交通条件的地区差异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20.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迁出区生产成本升高
B.只促进迁出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C.发达区域迁出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工业
D.增加了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图10为中国某区域图。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据此完成21~22题。
21.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较平坦开阔 B.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冰雪融水较丰富,适宜牧草生长
22.关于该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附近地势北高南低 B.图中山脉呈东西走向
C.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D.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11为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影响北大荒、西大荒的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分别是
A.热量 水源 B.土壤 光照 C.市场 交通 D.热量 地形
24.“南大仓”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不利条件是
A.多伏旱 B.多台风 C.多梅雨 D.多寒潮
图12为我国某区域。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M、N两地≥10°C等积温线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B.都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C.M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D.N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26.B城市周边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其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多晴天,光照充足 B.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C.积温高,一年三熟 D.多河流,水源充足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2011年8月由苎麻制成的墙纸首度亮相中国墙纸行业博览会。图13为我国苎麻的产地分布图(其中阴影区为中心区,周边为边缘区),表2为我国苎麻种植面积变化表。据此完成27~28题。
时间
1987年
2009年
中国种植面积
770万亩
80万亩
27.据中国苎麻的产地分布图可知
A.中心区典型经济作物有甜菜和棉花 B.中心区比边缘区热量条件优越
C.边缘区的粮食作物可能有水稻和小麦 D.边缘区比中心区水分条件优越
28.结合图表材料,下列有关苎麻种植的推断正确的是
A.2013年种植面积一定进一步缩小 B.传统经济价值较高
C.广泛开垦梯田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D.苎麻生长需要的水热条件较好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9.(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4中左图为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右图为高速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它是中央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以时速300公里计算,从哈尔滨到大连只需3个小时。
材料三 表3为东北农区不同区域产值结构的现状及其预测。
(1)A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分)
(2)B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该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该问题的人为原因。(5分)
(3)修建哈大高铁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说明哈大高铁对我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4)结合材料三分析2004年东北农区农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6分)
30.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石漠化现象严重,由于水土极易流失,此处多是黑石朝天的不毛之地。图15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为了把绿色还给喀斯特峰丛洼地,该区域实行了生态适应性发展方案。图16为该区域“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
(1)简述图15所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从地形、水文、土壤三方面阐述)(3分)
(2)分析该区域石漠化产生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3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7为环渤海地图,表4为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人工湿地类型及所占面积。
材料二 图18为黄河三角洲附近区域图。黄河三角洲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东营港临港工业园距离该自然保护区的界碑仅仅三米,发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其中,石油化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1)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的虾蟹池所占比重均比盐场所占比重_____(填“高或低”)原因可能是什么?(2分)
(2)分析近年来辽河三角洲水稻田开始减少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东营港临港工业园的建设提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19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秘鲁是个多山国家,著名的马赫斯一西瓜斯调水工程建在安第斯山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图20是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秘鲁东水西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或东西
差异的气候原因
调水工程量
大小
原因
(2)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抽水,原因是什么?(2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分)

33. 旅游地理 (10分)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以山称奇、以水叫绝。2004年2月13日,该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2年中秋、国庆8天假期,云台山共接待游客43.44万人次,对该景区构成较大威胁。图21为该景区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6分)
(2)说明为保护该世界地质公园应采取的措施。(4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1.D 2.A 3.B 4.D 5.A 6.D 7.B 8.D 9.D 10.D 11.C 12.D 13.D 14.A 15.D 16.A 17.B 18.C 19.D 20.D 21.B 22.D 23.A 24.B 25.A 26.D 27.C 28.D
第Ⅱ卷
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但不得超过该得分点的规定分值。
29.(17分) (1)小 山地的影响(2分)
(2)草地(1分) 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1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每点1分,共3分)
(3)纬度高,气候寒冷(1分) 缩短时空距离、提高客货运输能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
(4)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渔业等比重过小(2分)
措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对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发展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任答其中四点,每点1分,共4分)
30. (10分) (1)地形方面: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水文方面:喀斯特(岩溶)地貌,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土壤方面:平地少,土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每点1分,共3分)。
(2)原因:自然: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地形崎岖、坡度大;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人为:过度垦殖、植被破坏;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答,任答其中四点,每点1分,共4分)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生产沼气、沼渣肥田,形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每点1分,共3分)
31. (8分) (1)高 与盐场相比,虾蟹池养殖单位面积产值高,经济效益高。(2分)
(2)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紧张,发展耗水少的农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城郊农业;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交通建设占用耕地(每点1分,共3分)
(3)工业园的建设,应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该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工业“三废”进行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
32. (13分) (1)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秘鲁东水西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或东西
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2分)
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2分)
调水工程量
大小
小(1分)
大(1分)
原因
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工程量小(1分)
地质条件复杂,修隧道等,工程量大(1分)
(2)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地势较高。(2分)
(3)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每点1分,共3分)
33.(10分)
(1)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游览价值高;旅游景点多,集群状况好;临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近、客源广;景区服务设施齐全,地区接待能力强;交通线直通旅游景区,交通便利;政策支持(任答其中三点,每点2分,共6分)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2分);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2分)。
高 二 思 想 政 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 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风景秀丽的海岸与沙滩令人流连忘返
②书法爱好者聚集在《兰亭序》碑前观摩
③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④2012年山东举办第四届文博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网游、电影、手机“三屏合一”的联动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2011年北京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12.1%,已成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体现了
①文化以科技发展为基础,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④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雄伟的长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令无数中外游客着迷,得到了中外游客的由衷赞叹。这些不同地区的景观却能引发游客的共鸣说明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人文情怀
C.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D.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4.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这种观点
①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③否认了文化继承的必要性 ④承认了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工作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报道大量鲜活的新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共享文化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改文风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6.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7.我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海内外华人之所以能够相互 合作共同奋斗,主要是因为
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华儿女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8. 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它们既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又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完全是由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在解决国际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A.热情好客和英勇顽强的精神 B.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C.崇尚交流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睦邻友好的精神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些低俗的网络文化和网络谣言也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回答10~11题。
10.网络低俗文化和网络谣言现象的存在说明
A.各种文化只有在相互冲击中才能不断发展 B.文化发展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C.文化是多元的,具有差异性和包容性 D.低俗文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11.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
①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强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③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 ④远离网络,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高尔基说:“智慧是珠宝,如果用谦虚谨慎镶边,就会更加绚烂夺目。”这一名言表明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文化知识水平越高的人越完美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3.文明有时候只不过是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份关怀的目光,一个微笑的面孔,文明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点滴做起,扎实行动 D.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14.2013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举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些在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们,用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之歌。每位最美乡村医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正是因为自己心中拥有目标,便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那样发展,所以采取措施,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自己的预期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体现了
A.哲学能为人们解决一切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案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D.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16.“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正是有了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这两种观点
A.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都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C.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都能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17.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项目都达到了预定的试验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这表明
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18.“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在告诫我们珍惜时光的同时,也使我们明白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和静止是根本对立的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不存在的
19.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人的意识。这说明
A.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 B.人的意识有时可以决定物质
C.人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D.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中不具有能动作用
20.人人都是“吸尘器”,谁也别想躲猫猫。2013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北部地区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由于雾霾盘桓不散,朦胧之美终于成了不能忍受之痛。正是由于人类掠夺性乱用资源、随意排放工业废气等,导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表明
A.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B.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任何规律的作用都是有利有弊、一分为二的
D.自然界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2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洞孔)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④事物千差万别,人们无法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重境界”表明
A.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绝对真理 B.认识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C.认识事物的过程具有反复性 D.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23.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但现在,专家指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
A.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B.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4.“跟风种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忌。有些农民看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大量种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造成损失。“跟风种地”的失败是因为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把握事物发展的实质
C.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D.认识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5.有研究表明,PM2.5的增长与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正相关,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的PM2.5,患病量大概增长0.5%到1%。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道题。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12分)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沪、京、粤、湘、滇等5个省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省GDP比重已超5%,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有人认为:“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27.(14分)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玫瑰和紫罗兰各有芳香,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映生辉,才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传播,才能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6分)
(2)中华文化如何通过传播走向世界?(8分)
28.(12分) “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旗帜引领前进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只要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运用意识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论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
29.(12分)A市在无花果传统种植业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延伸产业链条,研发出了果酒、饮品和干果十几个新品种。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无花果经济、文化、药用价值,并通过“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举办无花果文化展、民俗展、盆景观赏、观光采摘等一系列经济文化活动,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无花果也吸引来了外资,形成了“花果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小小的无花果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无花果种植2012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昔日的“小果”、“杂果”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金果”、“银果”。
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说明A市是如何将昔日“小果”、“杂果”变成“金果”、“银果”的。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B 3.D 4.A 5.C 6.A 7.D 8.C 9.B 10.B 11.C 12.B 13.C 14.C 15.B 16.C 17.D 18.C 19.A 20.B 21.A 22.C 23.D 24.A 25.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因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分)
(2)但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3)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4分)
27.(14分)(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分)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分)
(2)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华文化。(3分)
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对外宣传,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3分)
③积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充分利用全球范围联系的交往日益紧密、便捷的特点,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其他它角度合理也可酌情得分,最高不超过8分)
28.(12分)(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理论自信有利于科学地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理论自信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③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理论自信有利于我们能动地改造世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理论自信有利于我们保持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12分)
29.(12分)(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把握事物的有利联系。A市通过开发新品种,举办文化旅游月等活动,把握了无花果产业开发与农民增收的有利联系,形成了“花果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带动了无花果开发和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6分)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市充分把握无花果-文化-旅游-利用外资-整个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无花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无花果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6分)
高二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抛物线的焦点是
(A) (B) (C) (D)
2.命题“如果都是奇数,则必为奇数”的逆否命题是
(A)如果是奇数,则都是奇数
(B)如果不是奇数,则不都是奇数
(C)如果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D)如果不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3.已知命题,命题.则命题是命题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5.数列是等差数列,,,则
(A) (B) (C) (D)
6.已知,则下列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7.中,,,则
(A) (B) (C) (D)
8.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 (B) (C) (D)
9.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A) (B) (C) (D)
10.等差数列中,若,则该数列前13项的和为
(A) (B) (C) (D)
11.数列为等比数列,为其前项和,已知,则公比
(A) (B) (C)或 (D)或
1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若其图像上存在点在可行域 内,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高二文科数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要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在指定答题位置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Ⅱ卷共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道大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公比__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数 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15.椭圆的离心率等于,且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距,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的最小值为;
③椭圆比椭圆更接近于圆;
④设为平面内两个定点,若有,则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
(Ⅰ)求角的大小;
(Ⅱ)若,,求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给定两个命题, :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如果∨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重合.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求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21.(本小题满分12分)
某生产企业于年初用98万元购进一套先进的生产线,并投入营运,第一年固定投入12万元,从第二年开始,包括维修保养在内,每年投入均比上一年增加4万元,该生产线投入运营后每年的收入为50万元,设投入生产年后,该生产线的盈利总额为万元.
(Ⅰ)写出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Ⅱ)该生产线几年后取得利润额的最大值?并求出该最大值?
(Ⅲ)若该企业计划在年平均利润取得最大值时淘汰该生产线,应在几年后淘汰?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过左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若以线段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左焦点,求直线的方程.
高二文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
D B B A D C C B A A C B
填空题
13. 14. 15. 或 16. ①③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3分
∴ -------------------------6分
(Ⅱ)
代入,得 -------------------------9分
∴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命题:恒成立
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满足题意 -------------------------2分
当时,,解得 -------------------------4分
∴ -------------------------6分
命题:解得 -------------------------8分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10分
如图可得
或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2分
∴ -------------------------4分
∴抛物线的方程为 -------------------------6分
(Ⅱ)
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 -------------------------8分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9分
令,
设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准线的交点为
则 -----------------------11分
∴.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当时,,∴ -------------------------2分
当时,

∴ -------------------------4分
∴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6分
(Ⅱ) --------9分
∴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依题意,每年的投入是以12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分
∴ ----------4分
(Ⅱ) -------------------------5分
∴当时,
所以,该生产线10年后取得利润的最大值102万. -------------------------6分
(Ⅲ)
-------------------------9分
当且仅当时,即时等号成立 ------------------------11分
所以按照计划,该生产线应该在7年后淘汰.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1分
令,代入椭圆方程,解得 -------------------------3分
,解得 -------------------------5分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6分
(Ⅱ)设直线的方程为, ------------------7分
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得
-------------------------8分
由题意可知,即 -------------------------9分

整理得: -------------------------11分
∴,解得 -------------------------12分
代入-------------------------13分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14分
高二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做图可用2B铅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0分。)
1.物理学的发展是许多物理学家奋斗的结果,下面关于一些物理学家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力,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B.奥斯特认为安培力是带电粒子所受磁场力的宏观表现,并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
C.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循的规律——库仑定律
D.法拉第不仅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采用了画电场线这个简洁的方法描述电场
2.下列选项对公式认识正确的是
A.公式可以用来求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其中Q为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r为研究点到带正电极板的距离
B.P=I2R可用来计算电风扇正常工作时内阻的发热功率
C.由公式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由公式可知,磁场中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由公式中的电流I的大小来决定
3.如图所示为一带电体的电场线,已知a、b、c为电场线上的点,其中a、b两点的电势关系为,分别用、表示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所在的电场线方向由a指向c
B.a、c两点所在的电场线方向由c指向a
C.<
D.a、c两点处在同一等势面上
4.如图,在方框中有一能产生磁场的装置,现在在方框右边放一
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如图箭头方向),发现通电导线受到向
右的作用力,则方框中放置的装置可能是下面哪个
5.关于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的表述,以下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与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
D.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C与一电源E连接, P为一自动控制
元件,只有自a向b的电流通过P时,P才会自动控制外电路,
关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电键S闭合后,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
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B.当电键S闭合后,减小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C.将电键S断开,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D.将电键S断开,减小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
7.根据磁场对电流会产生作用力的原理,人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发射炮弹的装置——电磁
炮,其原理如图所示:把待发炮弹(导体)放置在
强磁场中的两平行导轨上,给导轨通以大电流,使
炮弹作为一个通电导体在磁场作用下沿导轨加速运
动,并以某一速度发射出去。现要提高电磁炮的发
射速度,你认为下列方案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A.增大磁感应强度B的值
B.增大电流I的值
C.减小磁感应强度B的值
D.改变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使之与炮弹前进方向平行
8.如图所示,现有一带正电的粒子能够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匀速直线穿过。设产生匀强电场的两极板间电压为U,板间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粒子带电荷量为q,进入速度为v(不计粒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穿过时粒子速度v与U、d、B间的关系为
B.若只增大v,其他条件不变,则粒子仍能直线穿过
C.若只增大U,其他条件不变,则粒子仍能直线穿过
D.若保持两板间电压不变,只减小d,其他条件不变,粒子
进入两板间后将向下偏
9.如图所示,直线A是电源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B、C分别是电阻R1、R2的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若将这两个电阻分别接到该电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电阻阻值R1>R2
  B.R2接在电源上时,电源的内阻消耗功率大
  C.R2接在电源上时,电源的效率高
  D.电源的内阻和R2的阻值相等
10.如图所示,虚线为一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
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图中实线从a点运动到b
点,经过a、b两点时粒子的动能分别为5eV和26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c
时,其电势能变为-5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其在b点的电势能
C.粒子在c点时的动能为24 eV
D.a、b点的电势关系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1.(12分)小明同学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将相应的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1)他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2)他再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阻值,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开关旋至电阻挡“×10”挡位;
②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   旋钮(填图乙中的“A”或“B”或“C”),使欧姆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处(填“0刻线”或“∞刻线”);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金属丝的两端相接,此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下图丙所示;
④为了使金属丝的阻值读数能够再准确一些,小明将选择开关旋至电阻挡    挡位(填“×1”或“×1k”),重新进行      ;
⑤重新测量得到的结果如图丁所示,则金属丝的电阻为     Ω。
(3)他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阻值,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其中
部分器材的规格为:电源E(两节干电池,3V),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1Ω),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10kΩ),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1 A)。
要求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在下图中加两条导线将
未连接完的电路连起来。
12.(6分)某同学想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路中串联了一只2Ω的保护电阻R0。该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电压表和电流表显示的五组数据(见表格)。
U(V)
1.40
1.30
1.20
1.10
1.00
I(A)
0.04
0.07
0.12
0.17
0.20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U-I图线,并求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V,内阻r=________Ω。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
位。)
13.(8分)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P、NQ与水平面成θ=37°角固定放置,导轨电阻不计,两导轨间距L=0.5 m,在两导轨形成的斜面上放一个与导轨垂直的均匀金属棒ab,金属棒ab处于静止状态,它的质量为。金属棒ab两端连在导轨间部分对应的电阻为R2=2Ω,电源电动势E=2V,电源内阻r=1Ω,电阻R1=2Ω,其他电阻不计。装置所在区域存在一垂直于斜面MPQN的匀强磁场。(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所加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14.(8分)如图所示,Ⅰ、Ⅱ、Ⅲ为电场和磁场的理想边界,一束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重力不计)由静止状态从P点经过Ⅰ、Ⅱ间的电场加速后垂直到达边界Ⅱ的Q点。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边界宽度为d,电子从磁场边界Ⅲ穿出时的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的入射方向夹角为30°。求:
(1)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2)若改变PQ间的电势差,使电子刚好不能从边界Ⅲ射出,
则此时PQ间的电势差U是多少?
15.(12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有相距为L的A、B两点,分别固定着两个带电量均为的正点电荷。O为AB连线的中点,a、b是AB连线上两点,其中Aa=B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从a点出发,沿AB直线向b点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动能恰好为零,已知静电力常量为。求:
(1)两个带电量均为的正点电荷在a点处的合场强大小和方向;
(2)小滑块由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3)aO两点间的电势差。
16.(14分)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圆的最下端与x轴相切于直角坐标原点O,圆的右端与平行于y轴的虚线MN相切,在虚线MN右侧x轴上方足够大的范围内有方向竖直向下、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在坐标系第四象限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的匀强磁场,现从坐标原点O沿y轴正方向发射速率相同的质子,质子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然后进入电场到达x轴上的C点。已知质子带电量为+q,质量为m,不计质子的重力、质子对电磁场的影响及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质子刚进入电场时的速度方向和大小;
(2)OC间的距离;
(3)若质子到达C点后经过第四限的磁场后恰好被放在x轴上D点处(图上未画出)
的一检测装置俘获,此后质子将不能再返回电场,则CD间的距离为多少。
高二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D
B
AC
CD
C
B
AB
AD
ABD
CD
二、实验题(共18分)
11.(1)0.850(0.848~0.852) (2分)
(2)②B (2分) 0刻线 (2分)
④×1(1分) 欧姆调零 (1分)
⑤6 (2分)
(3)(2分)


12.1.50(1.48~1.51) (2分) 0.5(0.4~0.6) (2分) 图像略(2分)
三、计算题(共42分)
13.(8分)
(1)垂直斜面向下…………(2分)
(2)R1和R2并联的总电阻R==1Ω…………(1分)
电路中的总电流I=…………(1分)
通过导体棒的电流I′=…………(1分)
导体棒受到安培力为F=B I′L…………(1分)
受力平衡F=mgsinθ…………(1分)
磁感应强度为B=0.6T…………(1分)
14.(8分)
(1)由evB= …………(1分) …………(1分)
得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1分)
t=…………(1分)
(2)电子刚好不从边界Ⅲ穿出时轨迹与边界相切,运动半径为R=d…………(1分)
由evB=得…………(1分)
PQ间由…………(1分)
得…………(1分)
15.(12分)
(1)A点处电荷在a处场强…………(1分)
B点处电荷在a处场强…………(1分)
a处场强为…………(1分),方向沿斜面向上…(1分)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电=0…………(2分)
根据动能定理有
…………(2分)
得…………(1分)
(3)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2分)
得…………(1分)
16.(14分)
(1)由qvB=得 …………(1分)方向沿x轴正方向…………(1分)
(2)质子电场中运动时间…………(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qE=ma…………(1分)
由题意可知x1=ON=r…………(1分)
电场中x2=NC=v…………(1分)
OC间的距离为x=x1+ x2 =r+…………(1分)
(3)竖直方向的速度…………(1分)
设质子合速度为
质子合速度与x轴正向夹角的正弦值sinθ=…………(1分)
x3=CD= 2R sinθ…………(2分)
运动半径…………(1分)
x3=CD= 2●==…………(1分)
高二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抛物线的焦点是
(A) (B) (C) (D)
2.命题“如果都是奇数,则必为奇数”的逆否命题是
(A)如果是奇数,则都是奇数
(B)如果不是奇数,则不都是奇数
(C)如果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D)如果不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3.已知命题,命题.则命题是命题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向量,,且与互相垂直,则的值是
(A) (B) (C) (D)
5.数列是等差数列,,,则
(A) (B) (C) (D)
6.中,,,则
(A) (B) (C) (D)
7.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 (B) (C) (D)
8.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A) (B) (C) (D)
9.等差数列中,若,则该数列前2013项的和为
(A) (B) (C) (D)
10.已知 且,则
(A) 有最大值2 (B)有最大值4 (C)有最小值3 (D)等于4
11.数列为等比数列,为其前项和,已知,则公比
(A) (B) (C)或 (D)或
1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若其图像上存在点在可行域 内,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高二理科数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要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在指定答题位置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Ⅱ卷共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道大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公比__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数 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15. 椭圆的离心率等于,且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距,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的最小值为;
③椭圆比椭圆更接近于圆;
④设为平面内两个定点,若有,则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且.
(Ⅰ)求角的大小;
(Ⅱ)若,,求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给定两个命题, :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如果∨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重合.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求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0.(本小题满分12分)数列的前项和,.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四棱锥,面⊥面.侧面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底面为直角梯形,,∥,⊥,为上一点,且.
(Ⅰ)求证⊥;
(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过椭圆的右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已知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且坐标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的大小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不是说明理由.
高二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
D B B D D C B A A B C B
填空题
13. 14. 15. 或 16. ①③
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3分
∴ -------------------------6分
(Ⅱ)
代入,得 -------------------------9分
∴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命题:恒成立
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满足题意 -------------------------2分
当时,,解得 -------------------------4分
∴ -------------------------6分
命题:解得 -------------------------8分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10分
如图可得或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2分
∴ -------------------------4分
∴抛物线的方程为 -------------------------6分
(Ⅱ)
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 -------------------------8分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9分
令,
设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准线的交点为
则 -----------------------11分
∴.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2分


∴ ------------------------4分
∴是从第二项开始起的等比数列
∴ -----------------------6分
(Ⅱ)当时, -------------------------7分
当时, ----------------------8分
∴当时, ------------------------9分
当时,, -------------------------11分
令,
∴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面⊥面且交线为又⊥
∴⊥面
∴⊥ -------------------------3分
∵⊥,
∴⊥面, -------------------------5分
∴⊥ ------------------------6分
(Ⅱ)设为中点,则⊥,∴⊥面
建系如图,则
∴, -------------------------8分
设为面的法向量
则,∴为面的一个法向量
--------9分
为面的法向量 -------------------------10分
∴ -------------------------11分
∴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解:(I)设椭圆方程为 ------------------1分
因为

于是 -------------------------4分
因为 ----------------5分
故椭圆的方程为 -------------------------6分
(Ⅱ)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由坐标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可知
∴,∴ -------------------------8分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
----------------------9分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整理得(*)-------------------------10分
-------------------------11分
将(*)式代入得 ---------12分
-------------------------13分

综上分析,的大小为定值,且. -----------------------14分
高 二 生 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班级、准考证号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测交 B.自交 C.与纯合高茎杂交 D.与纯合矮茎杂交
2.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杂合子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D.纯合子的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3.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
4.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水稻的抗病与玉米的感病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人的双眼皮和人的单眼皮
5.某白化病患者的父母和妹妹均正常,若其妹妹与一白化病患者婚配,则生出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1/6 B.1/4 C. 1/3 D. 2/3
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D.糖类是遗传物质
7.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 RNA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
A.1500个和l500个 B.500个和l000个
C.1000个和2000个 D.l500个和3000个
8.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代一旦表现出来就一定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优良性状 D.新的性状
9.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
10.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很低,并且都有害
D.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2.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环境的影响
13.育种上可以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14.生物的多样性通常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15.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基因重组现象可以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16.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16      B.1/5      C.1/10      D.1/25
17.右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A.精细胞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18.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19.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B.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个同种种群一旦产生隔离就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
D. 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关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基因频率改变因素的是
①基因突变 ②过度繁殖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⑤自然选择 ⑥隔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B.杂交时须在花粉未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C.杂交时须在花粉未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进行套袋处理
22.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外祖母和祖父
B.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生物性状只在生殖细胞中体现
C.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D.人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23.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Dd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d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育种方式操作简单但周期长
B.F1中dd的出现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C.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物种没有进化
D.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100%的纯合品种
24.某学生用小球做分离定律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下图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再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重复多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同学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内
的小球总数可不等
C.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
D.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和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
25.某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330 B.660 C.990 D.1320
26.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27.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8.右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29.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
C.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含7条染色体
30.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的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生物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生物的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外界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性状的表现
D.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
32.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图中仅表示出了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及其所在的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此男性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有两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33.一段信使RNA分子有60个碱基,其中A有15个,C有25个,那么转录该RNA分子的DNA分子中C+T的个数是
A. 25个 B. 40个 C. 60个 D. 80个
34.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植株,当该植株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联会,此时该细胞内共有12个四分体。据此现象可以推知,马铃薯正常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35.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3:5:1 C.4:4:1 D.1:2:1
36.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37.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现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只雌猫生下四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则其亲本组合应是
A.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B.黑毛雄猫×黄毛雌猫
C.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D.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38.一对夫妇,男子正常,女子患有色盲。若这对夫妇生有一位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后代,则导致这一变异的异常染色体来自于
A.卵细胞     B.精子     C.精子或卵细胞   D.基因突变
39.下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产生这五个精细胞至少需要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数目依次是
A.2、2 B.2、3 C.3、4 D.2、4
4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
41.(8分)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催化a过程需要的酶是 ,在此过程中如果某个基因出现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 (一定/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
(2)甲图中b过程是在 的催化作用下,以4种游离的 为原料形成RNA的。
(3)图乙表示的过程相当于甲图中的 阶段,该图中I是 ,其一端突出的3个碱基被称为 。
(4)丙图表示甲图中的a过程,其中结构4的名称是 。
42.(9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图(一)是患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Ⅲ5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
(2)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Ⅰ-2的基因型为 。
(3)(一)图中Ⅲ5个体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后生下一个患乙病的孩子,已知该孩子是由(二)图中的③与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若该卵细胞与(二)图中的④结合,则此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的基因型是 。
(4)还有同学对甲病的遗传作出了如下假设:“该遗传病属于隐性性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你根据假设条件在答题卡的方框中作出Ⅰ代→Ⅱ代甲病的遗传图解,根据图解判断该同学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遗传图解:
②结论及理由: 。
43.(9分)下图甲表示某类型动物不同生理过程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曲线中 段所表示的时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点。
(2)图甲中d点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图乙中发生在图甲曲线ef段的图像为 。
(3)图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 ;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 。
(4)图乙中细胞B的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只答一组即可)
(5)请将图乙中E细胞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画在上图的方框中。
(6)如果图乙中D细胞的P为X染色体,则Q一定不是Y染色体,其原因是 。
44.(7分)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请分析回答:
(1)一只黑色雌香猪与一只褐色雄香猪交配,产下的子代有黑色、棕色、白色三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若子代中的黑色雌香猪与白色雄香猪杂交,产下的小香猪是棕色雄性的概率为 。
(2)若两只黑色小香猪交配产下一只白色雄性小香猪,则再生下一只棕色雌性小香猪的概率是 。
(3)有一只小香猪的基因型如右图所示,则基因A、a与基因G、g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原因是 。
45.(8分)已知某小岛上蜥蜴脚趾的分趾与联趾分别由A、a决定,下图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3)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4)经过若干年的进化后,已知某蜥蜴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5)假如该蜥蜴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的个体,已知Aabb:AAbb=1: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46.(9分)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获得矮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育种方案,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应既有高秆,又有矮秆。但研究人员发现有一植株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全部表现为矮秆,并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矮秆。通过分析,他们认为F1中纯合矮秆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是 ;②是 。
(2)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使F1中出现了纯合矮秆植株,他们通过分析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子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①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 ,则属于第一种原因。
②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 ,则属于第二种原因。
(3)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水稻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
①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在幼胚期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可以采用 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②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进一步用 试剂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
③得到的植株中两对性状均为显性的基因型是 ;只表现出一种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统计这两种植株的数量,发现其比例不是1:1,可能的原因是:a ;b 。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B 2.C 3.B 4.D 5.A 6.C 7.D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D 15.B 16.A 17.D 18.B 19.C 20.B 21.C 22.B 23.C 24.D 25.C 26.D 27.B 28.C 29.D 30.C 31.C 32.D 33.C 34.C 35.A 36.C 37.C 38.A 39.D 4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共6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41.(8分)
(1)DNA聚合酶和解旋酶(错一个或漏一个不得分) 不一定
(2)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3)c tRNA 反密码子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2.(9分)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2
(2)X染色体隐性遗传 aaXbY
(3)aaXBXb
(4)①(2分。亲代基因型、配子类型对1分,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比例等对给1分。错一处扣1分)
②该同学的假设错误(或该病致病基因不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1分)
理由:因为Ⅱ代4号为正常男性,与假设不符(或Ⅱ代2号为患病,与假设不符)(1分)
43.(9分)
(1)ad b、e
(2)受精作用 A
(3)A、B、C C
(4)1、2或3、4或1、3或2、4(答对1组即给分)
(5)右图
(6)因为X与Y是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
44.(7分)
(1)AaBb、aaBb(2分。顺序可调换) 1/12(2分)
(2)3/32
(3)不遵循
因为基因A、a与G、g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45.(8分)
(1)突变(或变异或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频率
(4)0.5 
(5)3/5(2分)
46.(9分)
(1)①去雄不彻底,母本自交;
②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2)①全为有芒 (注意与(1)对应)
②有芒和无芒
(3)①显微镜观察
②秋水仙素
③AABB和AAaaBBbb 
a.统计的植株数太少 
b.这两种植株(或产生这两种植株的花粉)生活力不同
高 二 英 语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choose to drink?
A. Beer. B. Coca Cola. C. Soda water.
2. How is the woman going home?
A. By car. C. On foot. C. By bus.
3. Who is Mr. White?
A. A salesman. C. A professor. C. A repairman.
4. What did the man mean?
A. He enjoyed the work very much.
B. The job was OK but it kept him working long hours.
C. He didn’t like the work because it isn’t interesting.
5. What is the most probable result of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got nothing.
B. The man got a new telephone.
C. The man got his telephone repaired.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6至7两个小题。
6. What message does the woman write down?
A. There is a party tonight.
B. The party will be put off.
C. Soda is needed for the party.
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will call again.
B. The woman will go to the party.
C. Larry knows where to have the party.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8至9两个小题。
8. Where do they prefer to sit?
A. In the smoking zone. B. In the non-smoking zone. C. Both are all right.
9. What normally serves four to eat?
A. Roast beef. B. Grilled salmon. C. Pepper.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三个小题。
10. What did the man lose?
A. A wallet. B. A handbag. C. A credit card.
11. Who paid the bill?
A. The man. B. The man’s friend. C. Unpaid.
12.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ing first?
A. Calling police.
B. Making sure it’s not lost at home.
C. Talking with manager of the restaurant.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四个小题。
13. What’s most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A journalist and an interviewee.
B. A school teacher and a student.
C. An interviewer and a customer.
14. How many topics have been discussed?
A. Five. B. Four. C. Three.
15. What’s the man’s opinion on the television?
A. He thinks some of the programs need improvement.
B. He thinks all the programs on television are interesting.
C. He thinks all the programs are interesting, objective and instructive as well.
16. What’s the man’s opinion on the teachers’ work?
A. He thinks highly of the teacher’s work.
B. He believes that the teachers’ work is meaningless.
C. He doesn’t think the teachers do their job in a proper way.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四个小题。
17. Who is the speaker?
A. An official. B. A guide. C. A tourist.
18. When can you come if you want to see how bread was baked 200 years ago?
A. On Sunday afternoon. B. On Tuesday morning. C. On Saturday afternoon.
19. Where did Sir Henry come from?
A. England. B. The USA. C. France.
20. How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are mentioned?
A. Two. B. Three. C. Four.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The foreign Minister said, “_____ our hope that the two sides will work towards peace.”
A. This is B. There is C. That is D. It is
22. I drink black coffee ______ he prefers it with cream.
A. while B. since C. before D. unless
23. Don’t blame me—I’m only _____ Mr Tiger’s instructions.
A. giving out B. carrying out C. keeping up D. going up
24. It was not until we had a chance to talk a whole night that I found we had a lot _____.
A. in truth B. in general C. in common D. in debt
25. All the people gathering there in the early morning _____ to clear up the rubbish.
A. volunteering B. volunteered C. being volunteered D. to volunteer
26. It’s said that some animals are capable of sensing an earthquake _____ its coming.
A. along with B. in spite of C. in case of D. ahead of
27. Hearing the news, she couldn’t help shouting and jumping _____ she’d gone back to childhood.
A. even if B. as if C. even though D. in case
28. After a knock at the door, the child heard his mother’s voice _____ him.
A. calling B. called C. being called D. to call
29. _____ is no need for primary students to work at their desks all day long.
A. There B. It C. What D. That
30. It is the ability you have _____ matters, not where you graduate from or what you look like.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it
31. The white dove on the flag _____ peace and liberty.
A. stands for B. refers to C. belongs to D. makes for
32. John liked all the classes, painting classes _____.
A. in practice B. in particular C. in theory D. in response
33. It’s terrible that the river was seriously polluted, _____ thousands of people drink.
A. which B. from which C. in which D. that
34. Although he had lived there for ten years, he was _____ unknown.
A. more or less B. sooner or later C. more than D. less than
35. – Is Jenny fit to be a nurse?
– Err… _____; she is not patient enough.
A. You may be right B. I’m afraid not C. I don’t know D. Good idea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 ~ 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Serbian tennis player Ana Ivanovic, 20, has made a perfect season this year. She 36 the final and has become the fourth one at Wimbledon.
Ana became 37 in tennis when she was five after watching it on television. She 38 her parents to take her to a local tennis school. She was then 39 a racket(球拍)for her fifth birthday and immediately fell in love with the 40 .
But Serbia is a nation with very little tennis tradition. Young Ana experienced a hard time: she had to 41 in a swimming pool. The club where she trained could not 42 to heat its swimming pool in the winter. Club officials decided to let water out, make the 43 dry and lay down carpet, and that’s where Ana got her first 44 of indoor tennis.
Ana was lucky. The key moment in her life was when she 45 a Swiss businessman — Holzmann. He was told about Ana’s 46 . Surprisingly, it took him just two hours to 47 to be her manager after seeing her game. Within two years, Ana had paid him back, 48 in a series of matches.
Moreover, Holzmann wisely ended Ana’s early 49 with Nike, where Maria Sharapova, the world popular Russian tennis player, is the first. Ana now has a 50 to become the Sharapova of Adidas.
Ana is a 51 girl with a pleasing smile, 52 saying anything that could hurt someone. But don’t be fooled by her innocent manner. Her 53 is to become number one. In fact, she is doing so well at the moment.
On the other hand, 54 travels prevent her seeing her family much. “That’s what I miss the most, but I know that’s the price I must pay to 55 my dream of becoming number one.”
36.A. trusted
B. reached
C. hated
D. covered
37.A. skilled
B. embarrassed
C. bored
D. interested
38.A. begged
B. forced
C. predicted
D. invited
39.A. lent
B. shown
C. given
D. passed
40.A. game
B. racket
C. parents
D. school
41.A. swim
B. compete
C. practise
D. perform
42.A. refuse
B. afford
C. expect
D. wait
43.A. tennis
B. carpet
C. floor
D. pool
44.A. prize
B. taste
C. appearance
D. visit
45.A. met
B. married
C. excused
D. found
46.A. study
B. beauty
C. history
D. talent
47.A. decide
B. mention
C. prepare
D. apply
48.A. loosing
B. winning
C. missing
D. holding
49.A. talk
B. struggle
C. problem
D. relationship
50.A. post
B. chance
C. direction
D. reputation
51.A. good-looking
B. hard-working
C. well-known
D. kind-hearted
52.A. never
B. sometimes
C. occasionally
D. politely
53.A. circle
B. attack
C. ambition
D. feeling
54.A. long
B. frequent
C. attractive
D. stressful
55.A. hide
B. forget
C. follow
D. dream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ow men first learned to invent words is unknown; in other words, the origin of language is a mystery. All we really know is that men, unlike animals, somehow invented certain sounds to expres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ctions and things, so that they coul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hat later they agreed upon certain signs, they called letters, which could be combined to represent those sounds, and which could be written down. Those sounds, whether spoken, or written in letters, we call words.
The power of words, then, lies in their associations—the things they bring up before our minds. Words become filled with meaning for us by experience; and the longer we live, the more certain words recall to us the glad and sad events of our past; and the more we read and learn, the more the number of words that mean something to us increase.
Great writers are those who not only have great thoughts but also express these thoughts in words which appeal powerfully to our minds and feelings. This charming and telling use of words is what we call literary style. Above all, the real poet is a master of words. He can convey his meaning in words which sing like music, and which by their position and association can move men to tears. We should therefore learn to choose our words carefully and use them accurately, or they make our speech silly and rude.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The History of Words B. The Origin of Words
C. The Power of words D. The Future of Words
57. What’s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A. The inventors of words. B. The mystery of language.
C. The origin of letters. D. The explanation of words.
58. What’s the main point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A.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words make words powerful.
B. The experience makes words more and more meaningful.
C. The power of words has much relationship with one’s age.
D. One’s vocabulary increases mainly with the growing years.
59.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A. Great writers must have great thoughts and feelings.
B. The achievements in literary also express the power of words.
C. The real poet is a master of words and a musician as well.
D. It’s important to choose words carefully when making speech.
60.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telling”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Saying. B. Recognizing. C. Vivid. D. Angry.
B
It was 1961 and was in the fifth grade. My marks in school were miserable and, the thing was, I didn’t really care. My older brother and I lived with Mom in a small multi-family house in Detroit. We watched TV every night for hours.
But one day Mom changed our world forever. She came home, turned off the TV, sat us down and said: “You boys are going to read two books every week. And you’re going to write me a report on what you read.” We complained about how unfair it was. Besides, we didn’t have any books in the house other than Mom’s Bible. But she explained: “I’ll drive you to the library.” So pretty soon the two boys were driven to Detroit Public Library in her white 1950 old car. I wandered reluctantly among the children’s books. I loved animals, so when I saw some books that seemed to be about animals, I started leafing through them.
The first book I read clear through was Chip the Dam Builder. It was about beavers(海狸).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lost in another world. The experience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watching TV. There were images forming in my mind instead of before my eyes. Soon I began to look forward to visiting the library. I moved from animals to plants, and then to rocks. Between the covers of all those books were whole worlds, and I was free to go anywhere in them.
Now my older brother is an engineer and I am chief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神经外科) at John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 in Baltimore. Sometimes I still can’t believe my life’s journey, from a failing student to this position, which takes me all over the world to teach and perform critical surgery.
But I know when the journey began—the day Mom turned off the TV set and put us in her old car for that drive to the library.
61. What changes the writer’s lif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Watching TV. B. Reading a lot. C. Books on animals. D. Writing reports.
62. What did the mother request her sons to do?
A. The boys couldn’t watch TV before finishing their homework.
B. The boys should read two books with reports every week.
C. The boys should read and recite the Bible every day.
D. The boys could drive to the public library to read on weekends.
63.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at the end of Paragraph 2?
A. Reading rather carelessly. B. Reading very carefully.
C. Tearing the leaves off the book. D. Looking over the book slowly.
64. How was reading different from watching TV for the writer?
A. It was easier to finish a story by watching TV.
B. Animals on TV looked more vivid than in books.
C. By reading images formed in mind instead of before the eyes.
D. Reading meant costing more time than watching TV.
65. What else do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A. The writer was born in a wealthy family. B. The writer’s mother was a good teacher.
C. Both boys are unsuccessful in their career. D. The writer is rather world famous now.
C
Hello, everyone.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Jenny Barker, and I work at St. James Hospital. As most of you know, I’m here today to talk about blood transfusion. The idea of blood transfusion is very simple, but that idea has saved many thousands of lives over the past century. Often, if a person is in an accident, or has an operation, he will lose a lot of blood. And these are times when blood transfusion is needed. This simply means taking blood from another person and putting it into the body of the patient. Doctors have been carrying out blood transfusions for hundreds of years. At first, they used blood from sheep. But that wasn’t very successful. It wasn’t until the last century that doctors realized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blood, and that the correct type must always be used. Once they knew that, blood transfusion had become almost a hundred percent successful. So, you might be thinking: what does this have to do with me? Well,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all of us. Hospitals need to keep banks of blood ready for transfusion. The only way they can get that blood is from ordinary people like you. All the human body has five liters of blood, and we take 0.5 liters from each person. This is completely safe. In fact, your body will make enough blood to replace it after around a day. Giving blood only takes a short while, and it doesn’t hurt. It costs you nothing, and it could save a life. So please give blood.
66. What might the speaker most probably be?
A. A doctor or a nurse. B. An engineer. C. A teacher. D. A scientist.
67. What is a blood transfusion?
A. Losing a lot of blood in a serious accident or a difficult operation.
B. Finding out the amount of blood a patient needs for an operation.
C. Identifying the right type of blood a person has for the patient.
D. Taking blood from someone else and putting it into a patient’s body.
68. What finally made almost every blood transfusion successful?
A. The founding of a blood bank. B. The discovery of blood types.
C. The experiment with sheep blood. D. The developed skill of taking out blood.
69. If you give 10% of your blood,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r body to replace it?
A. One week. B. Five days. C. Two days. D. One day.
70.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peech?
A. To call on people to give blood. B. To explain what a blood transfusion is .
C. To review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blood. D. To explain the theory of blood replacement.
D
Many musicians meet and form a band because they like to write and play their own music. They may start as a group of high-school students, for whom practicing their music in someone’s house is the first step to fame. Sometimes they may play to passers-by in the street or subway so that they can earn some extra money for themselves or to pay for their instruments. Later they may give performances in pubs or clubs, for which they are paid in cash. Of course they hope to make records in a studio and sell millions of copies to become millionaires!
However, there was one band that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 It was called the Monkees and began as a TV show. The musicians were to play jokes on each other as well as play music, most of which was based loosely on the Beatles. The TV organizers had planned to find four rock musicians who could act as well as sing. But they could only find one who was good enough. They had to use actors for the other three members of the band.
As some of these actors could not sing well enough, during the broadcasts they just pretended to sing. Anyhow their performances were humorous enough to be copied by other groups. They were so popular that their fans formed clubs in order to get more familiar with them. Each week on TV, the Monkees would play and sing songs written by other musicians. However, after a year or so the Monkees started to play and sing their own songs like a real band. Then they produced their own records and started touring and playing their own music. In the USA they became even more popular than the Beatles and sold even more records. The band broke up about 1970, but happily they reunited in the mid-1980s. They produced a new record in 1996, with which they celebrated their former time as a real band.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he normal stages that a band might go through?
A. Form a group. →Make records. →Make advertisement. →Play in theatres.
B. Practise in one’s house. →Play to passers-by. →Play in pubs or clubs. →Make records.
C. Play for passers-by. →Form a band. →Advertise for advisors. →Make their own music.
D. Advertise for musicians. →Form a band. →Study their own advantages. →Make records.
72. How did the Monkees start?
A. It started by some students. B. It began as a TV show.
C. It started by fans of the Beatles. D. It began as a rock music band.
73.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show, how did they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good musicians?
A. They had actors sing for them. B. One sang while others just performed.
C. They broadcast songs by the Beatles. D. They played jokes instead of singing.
74. What were the Monkees most famous for?
A. Their unique rock style. B. The record for their reuniting.
C. The clubs by their fans. D. Their humourous performance.
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bout the Monkees?
A. They started in an unusual way. B. They broke up around 1970.
C. They always played their own songs. D. They reunited in the mid-1980s.
第II卷(共4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45分)
阅读表达
(共5小题;第76、77、78题每小题3分,第79题4分,第80题2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1] When I was born, my mother immediately made learning a necessary and fun part of my life. Everything we did was a positive learning interaction, whether we were baking cookies or spending the day at the library. I never watched TV, not because I was not allowed to, but because it was more fun writing stories with my mom.
[2] When I finally entered a school classroom at age five, I was excited, but terrified. That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 I quietly sat at my desk during snack time and opened my Miss Piggy lunch box. Inside the box I found a note from my mother written on a napkin(餐巾). The note said that she loved me, that she was proud of me and that I was the best kindergartner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that napkin note I made it through my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and many more school days to follow.
[3] There have been many since the first one. There were napkin notes in elementary school when I was struggling with my math, telling me to “Hang in there, kiddo! You can do it! Don’t forget what a great writer you are!” There were napkin not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en I was the “new girl” with frizzy hair and pimples telling me to “Be friendly. Don’t be scared. Anyone would be lucky to have you as her best friend!” In high school, when my basketball team was the first team in our school’s history to play in a state championship, there were napkin notes telling me, “There is no ‘I’ in team. You have gotten this far because you know how to share. ” And there were even napkin notes sent to me in college and graduate school, far away from my mother’s physical touch. Mother’s encouragement, support and teaching are always with me, echoed in years of love, commitment and napkin notes.
76. Why did the writer never watch TV? (within 10 words)
77. When did the mother begin to leave the writer napkin notes? (within 8 words)
78.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3. (within 2 words)
79. The writer has got many lessons from the napkin notes, like “to hang in”. Please give another two examples. (each within 3 words)
80. Who has had great influence over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ithin 2 words)
写作(满分30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假如你是李华,应美国笔友David的要求写一封130词左右的邮件,介绍春节,内容需包含以下要点:
1.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2. 历史:4000多年的传统;
3. 习俗:扫尘、贴春联、守岁、看春晚、放爆竹、拜年……
4. 食俗:饺子、年糕……
5. 春节的意义。
生词:农历 lunar calendar;春联 spring couplet;春晚 Spring Festival Gala
高二英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5 ACCBB 6~10 CCBAA 11~15 BBACA 16~20 CBCAB
二、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25 DABCB 26~30 DBAAB 31~35 ABBAB
三、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36~40 BDACA 41~45 CBDBA 46~50 DABDB 51~55 DACBC
四、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56~60 CDABC 61~65 BBACD 66~70 ADBDA 71~75 BBADC
五、阅读表达
(共5小题;第76、77、78题每小题3分,第79题4分,第80题2分,满分15分)
76. Because it was more fun writing stories with my mom. /
Because doing something else was more interesting.
77. When the writer went to kindergarten/school. / When the writer was 5.
78. napkin notes
79. (1) to be friendly (2) to share
80. The mother.
六、写作(满分30分)
Tapescript:
Text 1
M: You must be thirsty. Would you like a bottle of Coca Cola?
W: I would rather have a bottle of beer than Coca Cola.
M: That’s OK. Here you are.
W: Thank you.
Text 2
M: Why don’t you wait here a few minutes and I’ll get my car?
W: No, thank you. I’d better take the bus home.
Text 3
M: My radio doesn’t work. What do you think I should do?
W: Why not call Mr. White?
Text 4
W: How did you like your work as a reporter?
M: Well, it was interesting. But I had to work long hours. I was never home on weekends.
Text 5
W: Can I help you?
M: Yes. I bought this telephone three days ago, but I’m afraid it doesn’t work. I’d like to change it for another one.
W: Have you got your receipt, please?
M: Yes. Here it is.
W: Thank you. Just a moment, please.
Text 6
M: Hello. May I speak to Larry?
W: I’m afraid he is not here right now. Can I take a message?
M: Yes. This is his friend Bob calling. Would you please ask Larry to bring a few bottles of soda to the party tonight?
W: OK. Just a minute. I’m writing this down.
M: And you might ask him to call me back if he has a chance.
W: All right. I’ll give him the message.
M: Thank you very much.
Text 7
M: A table for six, please.
W: Smoking or non-smoking?
M: Non-smoking.
W: Right this way, please. Can I get you something to drink?
M: I think we’ll have Cokes for everybody.
W: Have you decided yet?
M: I think so. Lasagna, Caesar salad, garlic bread, a whole roast beef…
W: Oh, sir. The roast beef normally serves four.
M: It’s OK. And pepper steak, grilled salmon, cheeseburger and fries…
W: OK, your orders will be ready shortly.
Text 8
M: Hello. Excuse me.
W: Yes. Can I help you?
M: Do you remember me? I just had lunch here a half hour ago.
W: Of course I remember you.
M: I think I lost my wallet here.
W: Oh, no. Really? I didn’t see anyth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look by the table with me?
M: Yes, I would. It’s not here. And it’s not on the floor. Has anyone sat at this table since we left?
W: No. It’s been empty the whole time. And I remember, sir, that your friend took the bill. You didn’t pay for the lunch yourself, did you?
M: No. My friend did.
W: Then are you sure you took your wallet out of your pocket while you were here?
M: No, I’m not sure. But I usually take out my wallet when I sit down. It’s uncomfortable to sit on it. So I usually put it next to me on the table.
W: Or maybe you left it at home.
M: I don’t think it’s at home. I think I had it when I left the house. But what should I do?
W: Well, the first thing you should do is to make sure it’s not at home. Then, if it isn’t, you need to call your credit card companies and cancel your cards. Next, you need to replace whatever you lost, your driver’s license, things like that.
M: Many thanks for your help.
Text 9
W: Mr. Smith, we are very happy to have you on our television program this evening.
M: I am very glad to be here.
W: I’ve got some questions for you. My first question is: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morning newspaper? Would you say it’s giving us all the latest news?
M: Yes, I would say so. I think it is a very good newspaper: interesting, objective and instructive as well.
W: What is your opinion of our television? Do you think all the programs are good?
M: No, I don’t. Some of the programs are interesting. But others could be better.
W: Please give me your frank opinion about our schools, Mr. Smith. Do you believe our teachers are doing a good job?
M: I think our schools are fairly good, but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firs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at once is that the amount of the students’ homework should be greatly reduced. So I believe the teachers are doing a hard and tiring job.
W: I am sure our television audience has enjoyed listening to your opinions. Thank you, and good night.
M: It was my pleasure.
Text 10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and welcome to our tour. This morning, we’re going to take you to some point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in the cit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ask.
If you look out of the window on your right, you’ll see the Grange, one of the oldest buildings in the city. It was built for the mayor 200 years ago, and still has most of the original furniture. Perhaps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every Saturday afternoon, you can come and watch them bake bread the way it was done 200 years ago.
On your left is University College, the founding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Toronto. This University building is just 125 years old. We’ll be stopping in a moment at Bridgeton Castle. The Castle was built by Sir Henry Pellet for his young wife. He bought almost all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 from England. Notice the beautiful glass window. Unfortunately, Sir Henry’s young wife became ill and died before the castle was completed. Sir Henry became so unhappy that he left the castle and returned to England. No family members ever lived there.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赝品/笑靥 跳跃/照耀 埋怨/瞒天过海
B.忖度/踱步 慰藉/届时 讣告/赴汤蹈火
C.碾轧/札记 花圃/果脯 针砭/大腹便便
D.噱头/戏谑 姻亲/殷勤 浸润/遒劲有力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阔 遐想 欲盖弥彰 百步九折萦岩峦
B.雾霭 料峭 钟鼓馔玉 上穷碧落下黄泉
C.煎熬 楼谢 郁郁寡欢 何时常向别时圆
D.暑光 晦气 催眉折腰 入则孝出则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一味地压抑怒气,可能导致日后更大的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而肆意发泄,除了更加伤害别人和自己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
B.在分工细、讲专业的社会,靠消费者自己来解决整个问题不现实,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还是监管不利,这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审视。
C.有人问她近期有没有计划自己来导一部戏,她说没想那么远,目前还处在艺术创作阶段,对于制作实在敬谢不敏。
D.美国校园的暴力事件,特别是枪杀案近几年是有增无减,从枪支泛滥的社会现象到骇人听闻的校园枪声,可能正是民主和自由付出的代价。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独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篷底睡秋江。
A.闲房冻坐时        B.寂寞深村夜
C.何如钓船雨        D.渔人夜不归
5.下列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B.过分看重分数的直接后果是:考试之后,学生、老师和家长关注的不是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而是分数和名次,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C.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D.文字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国人民要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B.尊重文学的人都知道,文学不是无用的,虽然它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但它对精神和心灵的滋养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C.中国近20年,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D.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于他恃才傲物的个性和作品的深奥所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②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④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茹:蔬菜的总称。②燔:烧毁。③理:法官。④过听:听察案情有过失。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法循理 循:遵守。
B.而疾出其家妇 疾:马上。
C.不私其父 私:偏爱。
D.失刑则刑 刑:刑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嗜鱼,故不受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 拔其园葵而弃之 不迎而自归
C. 子其治事矣 吾其还也
D. 子则自以为有罪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三位循吏廉正无私的一组是
①百官自正 ②受大者不得取小 ③以父立政,不孝也
④伏诛而死,臣职也 ⑤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⑥寡人亦有罪耶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仪休因为学业品第高而担任了鲁相,他奉公守法按章行事,不允许官员与百姓争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怕是一条鱼。
B.公仪休认为自家织的布太好,会影响到普通百姓使他们无法卖出自己的货物,因而驱赶了妻子,毁掉了机器。
C.因为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楚昭王认为他不必伏法;而石奢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谨守为臣的职分,最终还是自刎而死。
D.晋文公以下吏有过不必责己为由原谅李离,而李离却认为平日做官有好处没有分给下官、有过失就推脱责任是不对的。
第Ⅱ卷 (共120分)
三、(32分)
11.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3分)
(2)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3分)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2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个小题)(12分)
(1) ,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2)多情自古伤别离, 、 !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3)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4) ,将登太行雪满山。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5)君不见,青海头, 。 ,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6)二十四桥仍在, 、 。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7)问何物、能令公喜? , 。
(辛弃疾《贺新郎》)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请简要分析,诗题中“宿”字是如何隐含于景物描写中的。(4分)
(2)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帖,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玉楼春
辛弃疾
  无心云自来还去。元共青山相尔汝。霎时迎雨障崔嵬,雨过却寻归路处。
侵天翠竹何曾度。遥见屹然星砥柱。今朝不管乱云深,来伴仙翁山下住。
本词写云别有情趣,请以上片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
四、(10分)
15.仿照下面的语句形式,另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谁在忙碌烦恼的时候不知道陶渊明呢?都在想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吧!可以说,千古夕阳之下,陶渊明的心,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16.根据语境,以“守候”为重点,续写一段描述性文字,不超过80字。要求:想象合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6分)
春天渐行远去,几朵最后开放的花朵,三三两两坚持守候在树枝上。

五、(18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7~20题。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①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跼蹐②缩缩的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注】①瞵视:瞪着眼看。昂藏:仪表雄伟、气质不凡的样子。②跼蹐(jújí):拘束,不敢放纵。
17.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爱鸟的理由。(4分)
18.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19.第6段作者插入哈代诗歌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20.作者说自己对鸟的爱是“单纯的,不存任何幻想”,而3、4、6段中又有并不“单纯”的联想和感受,你如何看待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请举例证明并作简要分析。(6分)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有人问一个一生顺风顺水的老人,他这一生为什么会这么走运?
老人淡淡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只不过懂得不跟风向去较劲罢了。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改变不了风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在风中的姿态,最重要的是别忘了自己的志向。”老人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
1.C(yà / zhá pǔ / fǔ biān / pián)
2.A(寥廓 B.全对 C. 楼榭 何事长向别时圆 D.曙光 摧眉折腰)
3.B(应为“不力”,指不得力,不尽力。)
4.C(诗歌内容:风雪夜诗人拥炉自酌,而这种自酌又哪里比得上雨中独钓酣睡秋江的洒脱呢?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A.“冻坐”与“拥炉”意境不合;B.“深村”与“秋江”内容不合;D.实写渔人生活,和前两句内容脱节。)
5.A(B.“分数和名次”后的逗号改为句号。C.第一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D.“鲜明”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6. B(A.语序不当 C.成分赘余 D.结构混乱)
二、(12分)
7.D(刑:处罚,惩治。)
8.C(还是,语气副词。A.因为,连词;用,介词。B.然后,表顺承,连词;但是,表转折,连词。D.如果,连词;就,连词。)
9.B(①是侧面描写;③是表达孝情;⑥是文公的劝解语,侧面描写。)
10.C(错在“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原文中说石奢抓到了杀人犯即其父,又放了。楚昭王说“追而不及”是为石奢开脱责任。)
三、(32分)
11.(8分)(每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1)(3分)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2)(3分)国相(他)追捕凶犯,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3)(2分)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于天下,没有人能够抵御他。
12. (12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3)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4)欲渡黄河冰塞川 闲来垂钓碧溪上
(5)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6)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7)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3.(8分)
(1)(4分)诗人截取暮宿和晓行几个片段,将“宿”字隐含其中。一、二句写暮宿,高山直插云天,群山苍茫变化莫测,“迷”字暗示夜幕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2分)三、四句写晓行,于是有了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2分)“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
(2)(4分)“飞”字好。描绘了在寂静的拂晓中刚刚还看到的明月突然飞到浓密的树中的情景,(2分)给宁静的氛围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2分)
“隐”字好。描绘了清晨晓月隐于树中的静寂画面,(2分)体现了旅人晓行的孤寂与艰辛。(2分)
(只答出某字好却无分析,不得分。)
14. (4分)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并且赋予所写事物以人的感情,且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是本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2分,直接回答“拟人”也可以)上片写白云无心无意地飘来荡去,与青山你我相称,关系密切;“迎雨”“寻归路”写出了流云迎着雨势飘出又寻着归路返回的多情之态,表达了作者喜爱云山的山林情结。(2分。阐释不必面面俱到,能够选取一句做出准确分析即可得2分。)
四、(10分)
15.(4分)(内容、句式各2分。)
示例:谁在失意忧伤的时候不知道苏东坡呢?都在想着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吧!可以说,潇潇细雨之中,苏东坡的漫步,笑迎了后世每一轮斜照的夕阳。
16.(6分)(描述合理2分,突出“守候”2分,修辞格运用恰当2分。)
示例:花瓣已不再娇嫩,身姿已不再婀娜,气息已不再芬芳,可是她们,依然热烈地绽放,用花的姿态传递春天的热情,展示绝地坚持的美丽。
五、(18分)
17.(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
①爱鸟清脆的啼鸣 ②爱鸟俊俏的形体 ③爱鸟自由喜悦的生命姿态
18.(4分)
(1)通过类比手法表达鸟被关在笼子里的苦闷之情,表达对囚禁者的不满。(2分)
(2)表达了看到鸟轻灵俊俏的姿态时那种强烈而突然、不能自抑的喜悦之情。(2分)
19.(4分)
描写哈代诗歌中关于寒风中鸟的悲惨状态,以此证明鸟带给人的悲苦体验,传达了“我”的同情之意;(2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联想,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2分)
20.(6分)
作者所说的“单纯、不存任何幻想”是指没有人为地掺杂文学作品的一些联想和暗示,是真正的对鸟本身的爱。(2分)第3段中听到杜鹃的声音会有“说不出的酸楚”,第4段看到鸟儿的形体会有“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第6段看到枝头麻雀会联想到“垃圾推上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等,(2分)体现了一种观察事物的自然规律,即睹物生情,而这恰恰体现出鸟的生与死、喜与悲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恰恰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单纯的爱,而并非赋予过多的牵强的感彩。(2分)(意思对即可)
六、(60分)
21. 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 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所以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如果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惩罚,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高 二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u 64 Zn 65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3.5。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则在其腐蚀中负极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A.2H++2e-=H2↑ B.2H2O+O2+4e-=4OH-
C.Fe-2e-=Fe2+ D.4OH--4e-=2H2O+O2↑
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某些难于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D.△H大于零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c(H+)=10-10 mol/L的溶液中 Al3+ 、NH 、Cl- 、NO
B.pH值为1的溶液 Fe2+、Na+ 、SO42-、NO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 K+、HCO3-、Cl-、ClO-
D.pH值为13的溶液 K+、CO、Na+、[Al(OH)]4-
5.下列反应中,属于水解反应且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CH3COOH+OH-CH3COO-+H2O
B.HCO3—+ H2O CO32- + H3O+
C.S2- + H2OHS-+ OH-
D.NH4+ + H2O NH3·H2O + H+
6.已知某温度下,几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Ka(HCN)= 6.2×10-10 mol·L-1、Ka(HF)= 6.8×10-4 mol·L-1、Ka(CH3COOH)= 1.8×10-5 mol·L-1、、Ka(HNO2)= 6.4×10-6mol·L-1。则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NaCN B.NaF C.CH3COONa D.NaNO2
7.在固定体积的容器内进行反应2HI(g) H2(g) + I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I2(g)的消耗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
B.容器中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HI
8.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其操作错误的是
A.酸式滴定管需用待测盐酸润洗
B.碱式滴定管不用标准碱液润洗
C.滴定过程中不能有液体从锥形瓶溅出
D.滴定结束,读数时要平视读数
9.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2气体分解生成CO气和O2气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气体与O2气体生成CO2气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右图可表示由CO气体生成CO2气体的反应过
程和能量关系
D.在相同条件下,2 mol CO气体与1 mol O2气体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CO2气体的能量
10.下列反应中符合右边图象的是
A.N2(g)+3H2(g) 2NH3(g) ΔH<0
B.2SO3(g) 2SO2(g)+O2(g) ΔH>0
C.4NH3(g)+5O2(g) 4NO(g)+6H2O(g) ΔH<0
D.H2(g)+CO(g) C(s)+H2O(g) ΔH>0
11.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下列有关此
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阴极
保护法
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铁电极移动
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12.常温条件,下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
溶液呈红色
B.0.1 mol/L的NH4Cl溶液中:c(NH4+) = c(Cl-)
C.同为0.1 mol/L的硫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
c(NH4+) + 2c(NH3·H2O) = 2c(SO42-)
D.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c(OH-) = c(H+)
13.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
pH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ROH是一种弱碱
B.在x点,c(M+) = c(R+)
C.在x点,MOH完全电离
D.稀释前,c(ROH) =10 c(MOH)
14.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5.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环保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
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正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16.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A.0.20 mol·L-1 B.0.12 mol·L-1
C.0.10 mol·L-1 D.0.08 mol·L-1
17.下列实验装置符合实验目的是
18.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A极是铜锌合金,B极为纯铜,溶液为足量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极恰好全部溶解,此时B极质量增加5.76g,溶液质量增0.03g,则合金中Cu、Zn原子个数比为
A.4:1 B.3:1 C.2:1 D.任意比
高二化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注意事项:1.Ⅱ卷共4页,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卡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写清楚。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9.下列化合物:①HCl ②NaOH ③CH3COOH ④NH3·H2O ⑤CH3COONa ⑥NH4Cl
(1)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溶液呈碱性的有 (填序号)。
(2)常温下0.01mol/L HCl溶液的PH= ;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其溶液中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等PH等体积的HCl和CH3COOH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m n (填“大于、等于、小于”)。
(5)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HA溶液逐滴加入0.02 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酸(填“强”或“弱”)。
② K点对应的溶液中,
c(M+)+c(MOH)= mol·L-1。
20.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某工厂使用还原沉淀法处理,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12,则溶液显 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Cr2O72-的浓度不变 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c.2v(Cr2O72-)=v(CrO42-) d.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反应中,还原剂为 ,该还原剂反应后生成 。
(4)电镀废液中Cr2O72-还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
Cr2O72-(aq)+2Pb2+(aq)+H2O(l)2 PbCrO4(s)+2H+(aq)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I.下列四支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试管
温度
过氧化氢浓度
催化剂
a
室温(25℃)
12%

b
水浴加热(50℃)
4%

c
水浴加热(50℃)
12%

d
室温(25℃)
4%

II.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mL2% H2O2溶液


10mL5% H2O2溶液


10mL5% H2O2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
分析右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g) CO2(g) +H2 (g) △H<0。
(1)CO和H2O浓度变化如右图,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K= 。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mol·L-1·min-1。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当温度高于850℃时,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 1数值_________0.08 mol·L-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3)在相同温度下(850℃),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与“否”),此时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3.(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24.8kJ·mol-1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47.4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640.5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容积为V L某密闭容器中a mol CO与 2a?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 0
(填“<”、“>”或“=”)。
②在温度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向该密闭容器再
增加a mol CO与 2a?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室中配制AgNO3溶液时通常需要向其中加入 ,目的是 ; AgCl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Ag+(aq)+Cl-(aq)。25oC时,现将足量AgCl分别放入:①l00mL蒸馏水;②l00mL 0.2 mol?L-1AgNO3溶液;③100mL 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100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Ag+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24.(1)铅蓄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 2PbSO4+2H2O回答下列
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
2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 g。
②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将原Pb和PbO2极板
按右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 __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
(2)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1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D 3C 4D 5D 6B 7B 8B
9A 10D 11C 12A 13B 14B 15A 16A 17C 18C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9.(9分,每空1分)
(1)③④、②④⑤
(2) 2 、 10-3 mol/L
(3)CH3COO ̄ + H2O CH3COOH + OH ̄、
c(Na+)>c(CH3COO ̄)>c(OH-)>c(H+)
(4) 小于
(5)① 强 ② 0.01
20.(7分)
(1)黄色 (1分)(2)a d (2分) (3)Fe2+ Fe3+ (2分)
(4)A(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8分)
I.c(2分)
II.(1)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分)
(2)2H2O2 O2↑+2H2O (2分)
(3)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 (2分)
22.(14分)
(1)1 (2分) 0.03(2分) 增大(1分) 减小(1分)
(2)①平衡(1分) 大于(1分) ②d (2分)
(3)否、(1分)大于(1分) 因为

=<K,反应向右进行。(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3.(7分)
(1)CO(g)+FeO(s)===Fe(s)+CO2(g) △H=-218.0kJ/mol(2分)
(2)① <;(1分) ② 增大(1分)
(3)硝酸(1分)抑制Ag+水解(1分)
②①④③(1分)
24.(9分)
(1)①Pb+SO42- -2e- = PbSO4 (2分)
小(1分) 96 (2分)
②Pb;(1分) PbO2 ;(1分)
(2)cd(2分)
高 二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材料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
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
2.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
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
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C.“存天理,灭人欲”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4. 下列引文顺序与选项中的人物组合完全吻合的是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②“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阳明、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5.北魏的时候,政府打算将无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在确定分配的田亩数时,可
以参考下列哪一著作?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石氏星表》 D.《授时历》
6. 电视剧《大国医》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
下列中医著作中,被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 ???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 D.《千金方》
7.随着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一种新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和
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汉赋 ③宋词 ④小说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是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B.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推动了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步辇图》等传世佳作 C.隋唐时期的画家吸取了外来美术风格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著名的画家有郑板桥等
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A.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0.位于浙江绍兴的兰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在兰亭写出“天
下第一行书”,并使之名扬天下的古代书法家是????
A.颜真卿???????? ? B.王羲之?????????? C.王献之???????? D.钟繇
11.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当时
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②毕昇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
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④雕版印刷风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12.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
代中国,最早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宋代
1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与冯桂芬持相似观点的是
A.洪仁? B.李鸿章 C.严复 D.胡适
14.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15.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A.宣传变法思想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促进思想解放 D.实行君主立宪
16.古希腊有位大哲学家认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这位哲学家应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1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 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18.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
展采取的重要举措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
明”的共同之处是
A.利用宗教进行宣传 B.通过讲故事来宣传
C.通过口号进行呼吁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进行宣传
20.“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
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
C.提出节制资本 D.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创性的理论,下列理论与观点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③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A.①④③②? ??? ?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 D.④①③②
22.《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的“春天”主要是指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中共十二大召开④中共十四大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倡导“百家争鸣”,并提出了“双百”方针,当时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开始
25.下表是“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6.下列表述是某个同学在回答“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时的答案要点,你认为其中不正
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7.如果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达尔文 B.普朗克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28.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天宫一号”顺利升空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航
29.下列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是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自由引导人民》
30.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注意: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3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楷书、隶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3.《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4.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电机及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5.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文学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

高 二 历 史
第Ⅱ卷(材料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3页,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计50分。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材料四 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严复认为,洋务运动的缺点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五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严复对洋务派是如何评价的?(4分)
(4)依据材料五归纳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想主张对当时社会有何进步作用。(4分)
3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
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路德选集》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
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4分)
(2)材料二的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最有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作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4)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回答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3分)

38.(10分)下面四则材料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时搜集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徒,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楱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回答:  
(1)通过上述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对于“迁都洛阳”当时存在赞成和反对两派意见,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孝文帝改革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还有哪些重要举措?(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5分) 
3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本]福泽渝吉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
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他们提出的“非凡的改革方案”具有怎样的局限性?并举2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1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5 CBBAB 6~10 BDBDB 11~15 DCBBC
16~20 BDCDA 21~25 DBBAA 26~30 CABAB
二、判断题(5小题,每个1分,共5分)
31.A 32.B 33.B 34.A 35.B
三、材料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34题10分,共计50分)
36.(1)变化:由鄙夷到师夷。(2分)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西方联系与交往的扩大。(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分)
(3)康有为认为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
严复认为洋务派只知学新,不知变旧。(2分)
(4)倡导民主(或人权)与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2分)
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37.(1)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2分)
政治前提: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分)
(2)图一;(1分)图一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展现了人性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1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2分)
(3)观点:因信称义(或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2分)
意义: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分)
(4) 分权与制衡(或权力的制约和平衡)(1分)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或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
38.(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2分)。
举措:制定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移风易俗(改穿汉服、改为汉姓、与汉族通婚、改说汉话)(3分,每个1分,若答相应的具体内容亦可)。 
(2)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5分)
39.(1)1853年美国舰队司令培理率舰到日本,以武力叩关。(或1853年美国通过黑船事件打开日本的国门)(2分)  
  (2)颁布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局限性: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分)
举例:入侵朝鲜;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或参加八国联军侵华;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2分) 
高 二 地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3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8题,每题1.5分,共42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小流域治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A.①处平整土地 B.②处植树种草
C.③处打坝建库 D. ④处修筑梯田
2.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可能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降水变率减小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肥力下降 D.地表支离破碎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正态整体模型试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图2。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
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
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
4. 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降水量少
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
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
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图3为鲁尔区工业部门关联图,图4为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基地。读材料回答5~7题。
5.图中A—E字母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A.钢铁 煤炭 化学 机械 电力 B.钢铁 电力 煤炭 机械 化学
C.钢铁 化学 煤炭 机械 电力 D.钢铁 煤炭 电力 机械 化学
6.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相比,最大的优势是
A.铁矿丰富??? B.水源充足 C.市场广阔??? D.海运便利
7.山东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该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工业产值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禁止开采煤炭,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川气东送(图5 )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表1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表。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川气东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修建时可能带来水土流失环境问题 B.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
C.可以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D.经过高原和山地多、工程难度较大
9.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煤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B.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C.2000~2011年,原油消费量逐渐下降 D.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自2010年三峡工程175米蓄水以来,相关部门对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关三峡大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使库区冬季气温升高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使库区夏季气温下降
C.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水位明显上升,流速加快
D.大坝下游受水库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11.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了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 A.水面全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附近陆地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C.冬季水面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D.夏季附近陆地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图6中左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来成立了该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对该河流域实行统一开发和管理,因此成为世界上流域开发治理成功的范例。右图为我国长江流域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关于左图流域开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开发水电 B.可以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C.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易洪涝 D.河流有结冰期,大部分不能通航
13.右图流域开发时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正确的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水质污染 D.土地盐碱化
14. 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中,对田纳西河开发治理成功经验借鉴的是
A.加强立法 B.发电为首要目标
C.经济发展为中心 D.加强保护,禁止开发
图7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图示地区自然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
B.降水:甲<丙<乙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大
D.植被东西变化明显
16.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周期长是农作物品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B.旱涝频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山地多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图8为某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一直同步增长
B.阶段Ⅱ工业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Ⅰ快
C.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Ⅲ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水平提升
18.阶段Ⅲ该国的产业结构最可能是
A.第一产业比重最高 B.第二产业比重最高
C.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D.三大产业比重相当
图9为珠三角近年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 题。
1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交通条件的地区差异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20.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迁出区生产成本升高
B.只促进迁出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C.发达区域迁出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工业
D.增加了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图10为中国某区域图。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据此完成21~22题。
21.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较平坦开阔 B.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冰雪融水较丰富,适宜牧草生长
22.关于该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附近地势北高南低 B.图中山脉呈东西走向
C.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D.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11为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影响北大荒、西大荒的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分别是
A.热量 水源 B.土壤 光照 C.市场 交通 D.热量 地形
24.“南大仓”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不利条件是
A.多伏旱 B.多台风 C.多梅雨 D.多寒潮
图12为我国某区域。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M、N两地≥10°C等积温线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B.都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C.M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D.N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26.B城市周边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其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多晴天,光照充足 B.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C.积温高,一年三熟 D.多河流,水源充足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2011年8月由苎麻制成的墙纸首度亮相中国墙纸行业博览会。图13为我国苎麻的产地分布图(其中阴影区为中心区,周边为边缘区),表2为我国苎麻种植面积变化表。据此完成27~28题。
时间
1987年
2009年
中国种植面积
770万亩
80万亩
27.据中国苎麻的产地分布图可知
A.中心区典型经济作物有甜菜和棉花 B.中心区比边缘区热量条件优越
C.边缘区的粮食作物可能有水稻和小麦 D.边缘区比中心区水分条件优越
28.结合图表材料,下列有关苎麻种植的推断正确的是
A.2013年种植面积一定进一步缩小 B.传统经济价值较高
C.广泛开垦梯田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D.苎麻生长需要的水热条件较好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9.(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4中左图为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右图为高速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它是中央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以时速300公里计算,从哈尔滨到大连只需3个小时。
材料三 表3为东北农区不同区域产值结构的现状及其预测。
(1)A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分)
(2)B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该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该问题的人为原因。(5分)
(3)修建哈大高铁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说明哈大高铁对我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4)结合材料三分析2004年东北农区农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6分)
30.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石漠化现象严重,由于水土极易流失,此处多是黑石朝天的不毛之地。图15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为了把绿色还给喀斯特峰丛洼地,该区域实行了生态适应性发展方案。图16为该区域“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

(1)简述图15所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从地形、水文、土壤三方面阐述)(3分)
(2)分析该区域石漠化产生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3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7为环渤海地图,表4为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人工湿地类型及所占面积。
材料二 图18为黄河三角洲附近区域图。黄河三角洲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东营港临港工业园距离该自然保护区的界碑仅仅三米,发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其中,石油化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1)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的虾蟹池所占比重均比盐场所占比重_____(填“高或低”)原因可能是什么?(2分)
(2)分析近年来辽河三角洲水稻田开始减少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东营港临港工业园的建设提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19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秘鲁是个多山国家,著名的马赫斯一西瓜斯调水工程建在安第斯山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图20是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秘鲁东水西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或东西
差异的气候原因
调水工程量
大小
原因
(2)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抽水,原因是什么?(2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分)

33. 旅游地理 (10分)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以山称奇、以水叫绝。2004年2月13日,该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2年中秋、国庆8天假期,云台山共接待游客43.44万人次,对该景区构成较大威胁。图21为该景区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6分)
(2)说明为保护该世界地质公园应采取的措施。(4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1.D 2.A 3.B 4.D 5.A 6.D 7.B 8.D 9.D 10.D 11.C 12.D 13.D 14.A 15.D 16.A 17.B 18.C 19.D 20.D 21.B 22.D 23.A 24.B 25.A 26.D 27.C 28.D
第Ⅱ卷
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但不得超过该得分点的规定分值。
29.(17分) (1)小 山地的影响(2分)
(2)草地(1分) 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1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每点1分,共3分)
(3)纬度高,气候寒冷(1分) 缩短时空距离、提高客货运输能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
(4)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渔业等比重过小(2分)
措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对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发展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任答其中四点,每点1分,共4分)
30. (10分) (1)地形方面: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水文方面:喀斯特(岩溶)地貌,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土壤方面:平地少,土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每点1分,共3分)。
(2)原因:自然: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地形崎岖、坡度大;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人为:过度垦殖、植被破坏;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答,任答其中四点,每点1分,共4分)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生产沼气、沼渣肥田,形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每点1分,共3分)
31. (8分) (1)高 与盐场相比,虾蟹池养殖单位面积产值高,经济效益高。(2分)
(2)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紧张,发展耗水少的农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城郊农业;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交通建设占用耕地(每点1分,共3分)
(3)工业园的建设,应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该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工业“三废”进行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
32. (13分) (1)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秘鲁东水西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或东西
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2分)
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2分)
调水工程量
大小
小(1分)
大(1分)
原因
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工程量小(1分)
地质条件复杂,修隧道等,工程量大(1分)
(2)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地势较高。(2分)
(3)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每点1分,共3分)
33.(10分)
(1)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游览价值高;旅游景点多,集群状况好;临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近、客源广;景区服务设施齐全,地区接待能力强;交通线直通旅游景区,交通便利;政策支持(任答其中三点,每点2分,共6分)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2分);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2分)。
高 二 思 想 政 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 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风景秀丽的海岸与沙滩令人流连忘返
②书法爱好者聚集在《兰亭序》碑前观摩
③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④2012年山东举办第四届文博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网游、电影、手机“三屏合一”的联动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2011年北京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12.1%,已成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体现了
①文化以科技发展为基础,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④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雄伟的长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令无数中外游客着迷,得到了中外游客的由衷赞叹。这些不同地区的景观却能引发游客的共鸣说明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人文情怀
C.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D.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4.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这种观点
①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③否认了文化继承的必要性 ④承认了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工作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报道大量鲜活的新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共享文化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改文风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6.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7.我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海内外华人之所以能够相互 合作共同奋斗,主要是因为
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华儿女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8. 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它们既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又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完全是由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在解决国际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A.热情好客和英勇顽强的精神 B.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C.崇尚交流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睦邻友好的精神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些低俗的网络文化和网络谣言也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回答10~11题。
10.网络低俗文化和网络谣言现象的存在说明
A.各种文化只有在相互冲击中才能不断发展 B.文化发展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C.文化是多元的,具有差异性和包容性 D.低俗文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11.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
①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强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③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 ④远离网络,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高尔基说:“智慧是珠宝,如果用谦虚谨慎镶边,就会更加绚烂夺目。”这一名言表明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文化知识水平越高的人越完美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3.文明有时候只不过是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份关怀的目光,一个微笑的面孔,文明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点滴做起,扎实行动 D.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14.2013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举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些在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们,用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之歌。每位最美乡村医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正是因为自己心中拥有目标,便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那样发展,所以采取措施,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自己的预期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体现了
A.哲学能为人们解决一切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案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D.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16.“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正是有了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这两种观点
A.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都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C.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都能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17.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项目都达到了预定的试验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这表明
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18.“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在告诫我们珍惜时光的同时,也使我们明白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和静止是根本对立的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不存在的
19.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人的意识。这说明
A.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 B.人的意识有时可以决定物质
C.人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D.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中不具有能动作用
20.人人都是“吸尘器”,谁也别想躲猫猫。2013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北部地区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由于雾霾盘桓不散,朦胧之美终于成了不能忍受之痛。正是由于人类掠夺性乱用资源、随意排放工业废气等,导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表明
A.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B.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任何规律的作用都是有利有弊、一分为二的
D.自然界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2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洞孔)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④事物千差万别,人们无法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重境界”表明
A.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绝对真理 B.认识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C.认识事物的过程具有反复性 D.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23.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但现在,专家指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
A.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B.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4.“跟风种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忌。有些农民看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大量种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造成损失。“跟风种地”的失败是因为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把握事物发展的实质
C.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D.认识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5.有研究表明,PM2.5的增长与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正相关,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的PM2.5,患病量大概增长0.5%到1%。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道题。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12分)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沪、京、粤、湘、滇等5个省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省GDP比重已超5%,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有人认为:“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27.(14分)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玫瑰和紫罗兰各有芳香,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映生辉,才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传播,才能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6分)
(2)中华文化如何通过传播走向世界?(8分)
28.(12分) “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旗帜引领前进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只要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运用意识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论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
29.(12分)A市在无花果传统种植业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延伸产业链条,研发出了果酒、饮品和干果十几个新品种。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无花果经济、文化、药用价值,并通过“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举办无花果文化展、民俗展、盆景观赏、观光采摘等一系列经济文化活动,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无花果也吸引来了外资,形成了“花果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小小的无花果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无花果种植2012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昔日的“小果”、“杂果”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金果”、“银果”。
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说明A市是如何将昔日“小果”、“杂果”变成“金果”、“银果”的。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B 3.D 4.A 5.C 6.A 7.D 8.C 9.B 10.B 11.C 12.B 13.C 14.C 15.B 16.C 17.D 18.C 19.A 20.B 21.A 22.C 23.D 24.A 25.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因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分)
(2)但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3)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4分)
27.(14分)(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分)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分)
(2)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华文化。(3分)
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对外宣传,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3分)
③积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充分利用全球范围联系的交往日益紧密、便捷的特点,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其他它角度合理也可酌情得分,最高不超过8分)
28.(12分)(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理论自信有利于科学地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理论自信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③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理论自信有利于我们能动地改造世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理论自信有利于我们保持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12分)
29.(12分)(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把握事物的有利联系。A市通过开发新品种,举办文化旅游月等活动,把握了无花果产业开发与农民增收的有利联系,形成了“花果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带动了无花果开发和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6分)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市充分把握无花果-文化-旅游-利用外资-整个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无花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无花果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6分)
高二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抛物线的焦点是
(A) (B) (C) (D)
2.命题“如果都是奇数,则必为奇数”的逆否命题是
(A)如果是奇数,则都是奇数
(B)如果不是奇数,则不都是奇数
(C)如果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D)如果不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3.已知命题,命题.则命题是命题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5.数列是等差数列,,,则
(A) (B) (C) (D)
6.已知,则下列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7.中,,,则
(A) (B) (C) (D)
8.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 (B) (C) (D)
9.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A) (B) (C) (D)
10.等差数列中,若,则该数列前13项的和为
(A) (B) (C) (D)
11.数列为等比数列,为其前项和,已知,则公比
(A) (B) (C)或 (D)或
1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若其图像上存在点在可行域 内,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高二文科数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要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在指定答题位置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Ⅱ卷共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道大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公比__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数 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15.椭圆的离心率等于,且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距,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的最小值为;
③椭圆比椭圆更接近于圆;
④设为平面内两个定点,若有,则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
(Ⅰ)求角的大小;
(Ⅱ)若,,求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给定两个命题, :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如果∨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重合.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求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21.(本小题满分12分)
某生产企业于年初用98万元购进一套先进的生产线,并投入营运,第一年固定投入12万元,从第二年开始,包括维修保养在内,每年投入均比上一年增加4万元,该生产线投入运营后每年的收入为50万元,设投入生产年后,该生产线的盈利总额为万元.
(Ⅰ)写出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Ⅱ)该生产线几年后取得利润额的最大值?并求出该最大值?
(Ⅲ)若该企业计划在年平均利润取得最大值时淘汰该生产线,应在几年后淘汰?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过左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若以线段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左焦点,求直线的方程.
高二文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
D B B A D C C B A A C B
填空题
13. 14. 15. 或 16. ①③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3分
∴ -------------------------6分
(Ⅱ)
代入,得 -------------------------9分
∴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命题:恒成立
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满足题意 -------------------------2分
当时,,解得 -------------------------4分
∴ -------------------------6分
命题:解得 -------------------------8分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10分
如图可得
或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2分
∴ -------------------------4分
∴抛物线的方程为 -------------------------6分
(Ⅱ)
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 -------------------------8分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9分
令,
设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准线的交点为
则 -----------------------11分
∴.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当时,,∴ -------------------------2分
当时,

∴ -------------------------4分
∴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6分
(Ⅱ) --------9分
∴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依题意,每年的投入是以12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分
∴ ----------4分
(Ⅱ) -------------------------5分
∴当时,
所以,该生产线10年后取得利润的最大值102万. -------------------------6分
(Ⅲ)
-------------------------9分
当且仅当时,即时等号成立 ------------------------11分
所以按照计划,该生产线应该在7年后淘汰.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1分
令,代入椭圆方程,解得 -------------------------3分
,解得 -------------------------5分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6分
(Ⅱ)设直线的方程为, ------------------7分
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得
-------------------------8分
由题意可知,即 -------------------------9分

整理得: -------------------------11分
∴,解得 -------------------------12分
代入-------------------------13分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14分
高二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做图可用2B铅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0分。)
1.物理学的发展是许多物理学家奋斗的结果,下面关于一些物理学家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力,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B.奥斯特认为安培力是带电粒子所受磁场力的宏观表现,并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
C.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循的规律——库仑定律
D.法拉第不仅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采用了画电场线这个简洁的方法描述电场
2.下列选项对公式认识正确的是
A.公式可以用来求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其中Q为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r为研究点到带正电极板的距离
B.P=I2R可用来计算电风扇正常工作时内阻的发热功率
C.由公式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由公式可知,磁场中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由公式中的电流I的大小来决定
3.如图所示为一带电体的电场线,已知a、b、c为电场线上的点,其中a、b两点的电势关系为,分别用、表示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所在的电场线方向由a指向c
B.a、c两点所在的电场线方向由c指向a
C.<
D.a、c两点处在同一等势面上
4.如图,在方框中有一能产生磁场的装置,现在在方框右边放一
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如图箭头方向),发现通电导线受到向
右的作用力,则方框中放置的装置可能是下面哪个
5.关于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的表述,以下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与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
D.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C与一电源E连接, P为一自动控制
元件,只有自a向b的电流通过P时,P才会自动控制外电路,
关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电键S闭合后,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
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B.当电键S闭合后,减小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C.将电键S断开,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D.将电键S断开,减小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P会对外电路起到控制作用
7.根据磁场对电流会产生作用力的原理,人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发射炮弹的装置——电磁
炮,其原理如图所示:把待发炮弹(导体)放置在
强磁场中的两平行导轨上,给导轨通以大电流,使
炮弹作为一个通电导体在磁场作用下沿导轨加速运
动,并以某一速度发射出去。现要提高电磁炮的发
射速度,你认为下列方案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A.增大磁感应强度B的值
B.增大电流I的值
C.减小磁感应强度B的值
D.改变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使之与炮弹前进方向平行
8.如图所示,现有一带正电的粒子能够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匀速直线穿过。设产生匀强电场的两极板间电压为U,板间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粒子带电荷量为q,进入速度为v(不计粒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穿过时粒子速度v与U、d、B间的关系为
B.若只增大v,其他条件不变,则粒子仍能直线穿过
C.若只增大U,其他条件不变,则粒子仍能直线穿过
D.若保持两板间电压不变,只减小d,其他条件不变,粒子
进入两板间后将向下偏
9.如图所示,直线A是电源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B、C分别是电阻R1、R2的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若将这两个电阻分别接到该电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电阻阻值R1>R2
  B.R2接在电源上时,电源的内阻消耗功率大
  C.R2接在电源上时,电源的效率高
  D.电源的内阻和R2的阻值相等
10.如图所示,虚线为一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
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图中实线从a点运动到b
点,经过a、b两点时粒子的动能分别为5eV和26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c
时,其电势能变为-5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其在b点的电势能
C.粒子在c点时的动能为24 eV
D.a、b点的电势关系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1.(12分)小明同学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将相应的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1)他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2)他再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阻值,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开关旋至电阻挡“×10”挡位;
②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   旋钮(填图乙中的“A”或“B”或“C”),使欧姆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处(填“0刻线”或“∞刻线”);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金属丝的两端相接,此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下图丙所示;
④为了使金属丝的阻值读数能够再准确一些,小明将选择开关旋至电阻挡    挡位(填“×1”或“×1k”),重新进行      ;
⑤重新测量得到的结果如图丁所示,则金属丝的电阻为     Ω。
(3)他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阻值,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其中
部分器材的规格为:电源E(两节干电池,3V),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1Ω),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10kΩ),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1 A)。
要求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在下图中加两条导线将
未连接完的电路连起来。
12.(6分)某同学想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路中串联了一只2Ω的保护电阻R0。该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电压表和电流表显示的五组数据(见表格)。
U(V)
1.40
1.30
1.20
1.10
1.00
I(A)
0.04
0.07
0.12
0.17
0.20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U-I图线,并求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V,内阻r=________Ω。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
位。)
13.(8分)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P、NQ与水平面成θ=37°角固定放置,导轨电阻不计,两导轨间距L=0.5 m,在两导轨形成的斜面上放一个与导轨垂直的均匀金属棒ab,金属棒ab处于静止状态,它的质量为。金属棒ab两端连在导轨间部分对应的电阻为R2=2Ω,电源电动势E=2V,电源内阻r=1Ω,电阻R1=2Ω,其他电阻不计。装置所在区域存在一垂直于斜面MPQN的匀强磁场。(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所加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14.(8分)如图所示,Ⅰ、Ⅱ、Ⅲ为电场和磁场的理想边界,一束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重力不计)由静止状态从P点经过Ⅰ、Ⅱ间的电场加速后垂直到达边界Ⅱ的Q点。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边界宽度为d,电子从磁场边界Ⅲ穿出时的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的入射方向夹角为30°。求:
(1)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2)若改变PQ间的电势差,使电子刚好不能从边界Ⅲ射出,
则此时PQ间的电势差U是多少?
15.(12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有相距为L的A、B两点,分别固定着两个带电量均为的正点电荷。O为AB连线的中点,a、b是AB连线上两点,其中Aa=B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从a点出发,沿AB直线向b点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动能恰好为零,已知静电力常量为。求:
(1)两个带电量均为的正点电荷在a点处的合场强大小和方向;
(2)小滑块由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3)aO两点间的电势差。
16.(14分)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圆的最下端与x轴相切于直角坐标原点O,圆的右端与平行于y轴的虚线MN相切,在虚线MN右侧x轴上方足够大的范围内有方向竖直向下、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在坐标系第四象限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的匀强磁场,现从坐标原点O沿y轴正方向发射速率相同的质子,质子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然后进入电场到达x轴上的C点。已知质子带电量为+q,质量为m,不计质子的重力、质子对电磁场的影响及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质子刚进入电场时的速度方向和大小;
(2)OC间的距离;
(3)若质子到达C点后经过第四限的磁场后恰好被放在x轴上D点处(图上未画出)
的一检测装置俘获,此后质子将不能再返回电场,则CD间的距离为多少。
高二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D
B
AC
CD
C
B
AB
AD
ABD
CD
二、实验题(共18分)
11.(1)0.850(0.848~0.852) (2分)
(2)②B (2分) 0刻线 (2分)
④×1(1分) 欧姆调零 (1分)
⑤6 (2分)
(3)(2分)


12.1.50(1.48~1.51) (2分) 0.5(0.4~0.6) (2分) 图像略(2分)
三、计算题(共42分)
13.(8分)
(1)垂直斜面向下…………(2分)
(2)R1和R2并联的总电阻R==1Ω…………(1分)
电路中的总电流I=…………(1分)
通过导体棒的电流I′=…………(1分)
导体棒受到安培力为F=B I′L…………(1分)
受力平衡F=mgsinθ…………(1分)
磁感应强度为B=0.6T…………(1分)
14.(8分)
(1)由evB= …………(1分) …………(1分)
得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1分)
t=…………(1分)
(2)电子刚好不从边界Ⅲ穿出时轨迹与边界相切,运动半径为R=d…………(1分)
由evB=得…………(1分)
PQ间由…………(1分)
得…………(1分)
15.(12分)
(1)A点处电荷在a处场强…………(1分)
B点处电荷在a处场强…………(1分)
a处场强为…………(1分),方向沿斜面向上…(1分)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电=0…………(2分)
根据动能定理有
…………(2分)
得…………(1分)
(3)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2分)
得…………(1分)
16.(14分)
(1)由qvB=得 …………(1分)方向沿x轴正方向…………(1分)
(2)质子电场中运动时间…………(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qE=ma…………(1分)
由题意可知x1=ON=r…………(1分)
电场中x2=NC=v…………(1分)
OC间的距离为x=x1+ x2 =r+…………(1分)
(3)竖直方向的速度…………(1分)
设质子合速度为
质子合速度与x轴正向夹角的正弦值sinθ=…………(1分)
x3=CD= 2R sinθ…………(2分)
运动半径…………(1分)
x3=CD= 2●==…………(1分)
高二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抛物线的焦点是
(A) (B) (C) (D)
2.命题“如果都是奇数,则必为奇数”的逆否命题是
(A)如果是奇数,则都是奇数
(B)如果不是奇数,则不都是奇数
(C)如果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D)如果不都是奇数,则不是奇数
3.已知命题,命题.则命题是命题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向量,,且与互相垂直,则的值是
(A) (B) (C) (D)
5.数列是等差数列,,,则
(A) (B) (C) (D)
6.中,,,则
(A) (B) (C) (D)
7.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 (B) (C) (D)
8.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A) (B) (C) (D)
9.等差数列中,若,则该数列前2013项的和为
(A) (B) (C) (D)
10.已知 且,则
(A) 有最大值2 (B)有最大值4 (C)有最小值3 (D)等于4
11.数列为等比数列,为其前项和,已知,则公比
(A) (B) (C)或 (D)或
1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若其图像上存在点在可行域 内,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高二理科数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要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在指定答题位置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Ⅱ卷共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道大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公比__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数 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15. 椭圆的离心率等于,且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距,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的最小值为;
③椭圆比椭圆更接近于圆;
④设为平面内两个定点,若有,则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且.
(Ⅰ)求角的大小;
(Ⅱ)若,,求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给定两个命题, :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如果∨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重合.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求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0.(本小题满分12分)数列的前项和,.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四棱锥,面⊥面.侧面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底面为直角梯形,,∥,⊥,为上一点,且.
(Ⅰ)求证⊥;
(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过椭圆的右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已知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且坐标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的大小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不是说明理由.
高二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
D B B D D C B A A B C B
填空题
13. 14. 15. 或 16. ①③
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3分
∴ -------------------------6分
(Ⅱ)
代入,得 -------------------------9分
∴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命题:恒成立
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满足题意 -------------------------2分
当时,,解得 -------------------------4分
∴ -------------------------6分
命题:解得 -------------------------8分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10分
如图可得或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2分
∴ -------------------------4分
∴抛物线的方程为 -------------------------6分
(Ⅱ)
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 -------------------------8分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9分
令,
设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准线的交点为
则 -----------------------11分
∴.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2分


∴ ------------------------4分
∴是从第二项开始起的等比数列
∴ -----------------------6分
(Ⅱ)当时, -------------------------7分
当时, ----------------------8分
∴当时, ------------------------9分
当时,, -------------------------11分
令,
∴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面⊥面且交线为又⊥
∴⊥面
∴⊥ -------------------------3分
∵⊥,
∴⊥面, -------------------------5分
∴⊥ ------------------------6分
(Ⅱ)设为中点,则⊥,∴⊥面
建系如图,则
∴, -------------------------8分
设为面的法向量
则,∴为面的一个法向量
--------9分
为面的法向量 -------------------------10分
∴ -------------------------11分
∴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解:(I)设椭圆方程为 ------------------1分
因为

于是 -------------------------4分
因为 ----------------5分
故椭圆的方程为 -------------------------6分
(Ⅱ)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由坐标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可知
∴,∴ -------------------------8分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
----------------------9分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整理得(*)-------------------------10分
-------------------------11分
将(*)式代入得 ---------12分
-------------------------13分

综上分析,的大小为定值,且. -----------------------14分
高 二 生 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班级、准考证号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测交 B.自交 C.与纯合高茎杂交 D.与纯合矮茎杂交
2.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杂合子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D.纯合子的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3.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
4.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水稻的抗病与玉米的感病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人的双眼皮和人的单眼皮
5.某白化病患者的父母和妹妹均正常,若其妹妹与一白化病患者婚配,则生出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1/6 B.1/4 C. 1/3 D. 2/3
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D.糖类是遗传物质
7.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 RNA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
A.1500个和l500个 B.500个和l000个
C.1000个和2000个 D.l500个和3000个
8.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代一旦表现出来就一定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优良性状 D.新的性状
9.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
10.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很低,并且都有害
D.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2.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环境的影响
13.育种上可以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14.生物的多样性通常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15.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基因重组现象可以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16.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16      B.1/5      C.1/10      D.1/25
17.右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A.精细胞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18.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19.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B.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个同种种群一旦产生隔离就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
D. 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关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基因频率改变因素的是
①基因突变 ②过度繁殖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⑤自然选择 ⑥隔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B.杂交时须在花粉未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C.杂交时须在花粉未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进行套袋处理
22.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外祖母和祖父
B.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生物性状只在生殖细胞中体现
C.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D.人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23.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Dd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d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育种方式操作简单但周期长
B.F1中dd的出现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C.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物种没有进化
D.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100%的纯合品种
24.某学生用小球做分离定律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下图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再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重复多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同学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内
的小球总数可不等
C.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
D.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和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
25.某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330 B.660 C.990 D.1320
26.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27.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8.右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29.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
C.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含7条染色体
30.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的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生物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生物的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外界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性状的表现
D.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
32.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图中仅表示出了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及其所在的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此男性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有两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33.一段信使RNA分子有60个碱基,其中A有15个,C有25个,那么转录该RNA分子的DNA分子中C+T的个数是
A. 25个 B. 40个 C. 60个 D. 80个
34.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植株,当该植株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联会,此时该细胞内共有12个四分体。据此现象可以推知,马铃薯正常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35.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3:5:1 C.4:4:1 D.1:2:1
36.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37.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现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只雌猫生下四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则其亲本组合应是
A.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B.黑毛雄猫×黄毛雌猫
C.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D.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38.一对夫妇,男子正常,女子患有色盲。若这对夫妇生有一位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后代,则导致这一变异的异常染色体来自于
A.卵细胞     B.精子     C.精子或卵细胞   D.基因突变
39.下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产生这五个精细胞至少需要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数目依次是
A.2、2 B.2、3 C.3、4 D.2、4
4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
41.(8分)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催化a过程需要的酶是 ,在此过程中如果某个基因出现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 (一定/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
(2)甲图中b过程是在 的催化作用下,以4种游离的 为原料形成RNA的。
(3)图乙表示的过程相当于甲图中的 阶段,该图中I是 ,其一端突出的3个碱基被称为 。
(4)丙图表示甲图中的a过程,其中结构4的名称是 。
42.(9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图(一)是患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Ⅲ5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
(2)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Ⅰ-2的基因型为 。
(3)(一)图中Ⅲ5个体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后生下一个患乙病的孩子,已知该孩子是由(二)图中的③与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若该卵细胞与(二)图中的④结合,则此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的基因型是 。
(4)还有同学对甲病的遗传作出了如下假设:“该遗传病属于隐性性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你根据假设条件在答题卡的方框中作出Ⅰ代→Ⅱ代甲病的遗传图解,根据图解判断该同学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遗传图解:
②结论及理由: 。
43.(9分)下图甲表示某类型动物不同生理过程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曲线中 段所表示的时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点。
(2)图甲中d点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图乙中发生在图甲曲线ef段的图像为 。
(3)图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 ;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 。
(4)图乙中细胞B的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只答一组即可)
(5)请将图乙中E细胞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画在上图的方框中。
(6)如果图乙中D细胞的P为X染色体,则Q一定不是Y染色体,其原因是 。
44.(7分)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请分析回答:
(1)一只黑色雌香猪与一只褐色雄香猪交配,产下的子代有黑色、棕色、白色三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若子代中的黑色雌香猪与白色雄香猪杂交,产下的小香猪是棕色雄性的概率为 。
(2)若两只黑色小香猪交配产下一只白色雄性小香猪,则再生下一只棕色雌性小香猪的概率是 。
(3)有一只小香猪的基因型如右图所示,则基因A、a与基因G、g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原因是 。
45.(8分)已知某小岛上蜥蜴脚趾的分趾与联趾分别由A、a决定,下图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3)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4)经过若干年的进化后,已知某蜥蜴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5)假如该蜥蜴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的个体,已知Aabb:AAbb=1: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46.(9分)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获得矮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育种方案,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应既有高秆,又有矮秆。但研究人员发现有一植株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全部表现为矮秆,并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矮秆。通过分析,他们认为F1中纯合矮秆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是 ;②是 。
(2)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使F1中出现了纯合矮秆植株,他们通过分析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子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①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 ,则属于第一种原因。
②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 ,则属于第二种原因。
(3)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水稻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
①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在幼胚期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可以采用 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②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进一步用 试剂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
③得到的植株中两对性状均为显性的基因型是 ;只表现出一种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统计这两种植株的数量,发现其比例不是1:1,可能的原因是:a ;b 。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B 2.C 3.B 4.D 5.A 6.C 7.D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D 15.B 16.A 17.D 18.B 19.C 20.B 21.C 22.B 23.C 24.D 25.C 26.D 27.B 28.C 29.D 30.C 31.C 32.D 33.C 34.C 35.A 36.C 37.C 38.A 39.D 4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共6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41.(8分)
(1)DNA聚合酶和解旋酶(错一个或漏一个不得分) 不一定
(2)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3)c tRNA 反密码子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2.(9分)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2
(2)X染色体隐性遗传 aaXbY
(3)aaXBXb
(4)①(2分。亲代基因型、配子类型对1分,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比例等对给1分。错一处扣1分)
②该同学的假设错误(或该病致病基因不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1分)
理由:因为Ⅱ代4号为正常男性,与假设不符(或Ⅱ代2号为患病,与假设不符)(1分)
43.(9分)
(1)ad b、e
(2)受精作用 A
(3)A、B、C C
(4)1、2或3、4或1、3或2、4(答对1组即给分)
(5)右图
(6)因为X与Y是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
44.(7分)
(1)AaBb、aaBb(2分。顺序可调换) 1/12(2分)
(2)3/32
(3)不遵循
因为基因A、a与G、g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45.(8分)
(1)突变(或变异或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频率
(4)0.5 
(5)3/5(2分)
46.(9分)
(1)①去雄不彻底,母本自交;
②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2)①全为有芒 (注意与(1)对应)
②有芒和无芒
(3)①显微镜观察
②秋水仙素
③AABB和AAaaBBbb 
a.统计的植株数太少 
b.这两种植株(或产生这两种植株的花粉)生活力不同
高 二 英 语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choose to drink?
A. Beer. B. Coca Cola. C. Soda water.
2. How is the woman going home?
A. By car. C. On foot. C. By bus.
3. Who is Mr. White?
A. A salesman. C. A professor. C. A repairman.
4. What did the man mean?
A. He enjoyed the work very much.
B. The job was OK but it kept him working long hours.
C. He didn’t like the work because it isn’t interesting.
5. What is the most probable result of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got nothing.
B. The man got a new telephone.
C. The man got his telephone repaired.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6至7两个小题。
6. What message does the woman write down?
A. There is a party tonight.
B. The party will be put off.
C. Soda is needed for the party.
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will call again.
B. The woman will go to the party.
C. Larry knows where to have the party.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8至9两个小题。
8. Where do they prefer to sit?
A. In the smoking zone. B. In the non-smoking zone. C. Both are all right.
9. What normally serves four to eat?
A. Roast beef. B. Grilled salmon. C. Pepper.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三个小题。
10. What did the man lose?
A. A wallet. B. A handbag. C. A credit card.
11. Who paid the bill?
A. The man. B. The man’s friend. C. Unpaid.
12.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ing first?
A. Calling police.
B. Making sure it’s not lost at home.
C. Talking with manager of the restaurant.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四个小题。
13. What’s most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A journalist and an interviewee.
B. A school teacher and a student.
C. An interviewer and a customer.
14. How many topics have been discussed?
A. Five. B. Four. C. Three.
15. What’s the man’s opinion on the television?
A. He thinks some of the programs need improvement.
B. He thinks all the programs on television are interesting.
C. He thinks all the programs are interesting, objective and instructive as well.
16. What’s the man’s opinion on the teachers’ work?
A. He thinks highly of the teacher’s work.
B. He believes that the teachers’ work is meaningless.
C. He doesn’t think the teachers do their job in a proper way.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四个小题。
17. Who is the speaker?
A. An official. B. A guide. C. A tourist.
18. When can you come if you want to see how bread was baked 200 years ago?
A. On Sunday afternoon. B. On Tuesday morning. C. On Saturday afternoon.
19. Where did Sir Henry come from?
A. England. B. The USA. C. France.
20. How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are mentioned?
A. Two. B. Three. C. Four.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The foreign Minister said, “_____ our hope that the two sides will work towards peace.”
A. This is B. There is C. That is D. It is
22. I drink black coffee ______ he prefers it with cream.
A. while B. since C. before D. unless
23. Don’t blame me—I’m only _____ Mr Tiger’s instructions.
A. giving out B. carrying out C. keeping up D. going up
24. It was not until we had a chance to talk a whole night that I found we had a lot _____.
A. in truth B. in general C. in common D. in debt
25. All the people gathering there in the early morning _____ to clear up the rubbish.
A. volunteering B. volunteered C. being volunteered D. to volunteer
26. It’s said that some animals are capable of sensing an earthquake _____ its coming.
A. along with B. in spite of C. in case of D. ahead of
27. Hearing the news, she couldn’t help shouting and jumping _____ she’d gone back to childhood.
A. even if B. as if C. even though D. in case
28. After a knock at the door, the child heard his mother’s voice _____ him.
A. calling B. called C. being called D. to call
29. _____ is no need for primary students to work at their desks all day long.
A. There B. It C. What D. That
30. It is the ability you have _____ matters, not where you graduate from or what you look like.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it
31. The white dove on the flag _____ peace and liberty.
A. stands for B. refers to C. belongs to D. makes for
32. John liked all the classes, painting classes _____.
A. in practice B. in particular C. in theory D. in response
33. It’s terrible that the river was seriously polluted, _____ thousands of people drink.
A. which B. from which C. in which D. that
34. Although he had lived there for ten years, he was _____ unknown.
A. more or less B. sooner or later C. more than D. less than
35. – Is Jenny fit to be a nurse?
– Err… _____; she is not patient enough.
A. You may be right B. I’m afraid not C. I don’t know D. Good idea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 ~ 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Serbian tennis player Ana Ivanovic, 20, has made a perfect season this year. She 36 the final and has become the fourth one at Wimbledon.
Ana became 37 in tennis when she was five after watching it on television. She 38 her parents to take her to a local tennis school. She was then 39 a racket(球拍)for her fifth birthday and immediately fell in love with the 40 .
But Serbia is a nation with very little tennis tradition. Young Ana experienced a hard time: she had to 41 in a swimming pool. The club where she trained could not 42 to heat its swimming pool in the winter. Club officials decided to let water out, make the 43 dry and lay down carpet, and that’s where Ana got her first 44 of indoor tennis.
Ana was lucky. The key moment in her life was when she 45 a Swiss businessman — Holzmann. He was told about Ana’s 46 . Surprisingly, it took him just two hours to 47 to be her manager after seeing her game. Within two years, Ana had paid him back, 48 in a series of matches.
Moreover, Holzmann wisely ended Ana’s early 49 with Nike, where Maria Sharapova, the world popular Russian tennis player, is the first. Ana now has a 50 to become the Sharapova of Adidas.
Ana is a 51 girl with a pleasing smile, 52 saying anything that could hurt someone. But don’t be fooled by her innocent manner. Her 53 is to become number one. In fact, she is doing so well at the moment.
On the other hand, 54 travels prevent her seeing her family much. “That’s what I miss the most, but I know that’s the price I must pay to 55 my dream of becoming number one.”
36.A. trusted
B. reached
C. hated
D. covered
37.A. skilled
B. embarrassed
C. bored
D. interested
38.A. begged
B. forced
C. predicted
D. invited
39.A. lent
B. shown
C. given
D. passed
40.A. game
B. racket
C. parents
D. school
41.A. swim
B. compete
C. practise
D. perform
42.A. refuse
B. afford
C. expect
D. wait
43.A. tennis
B. carpet
C. floor
D. pool
44.A. prize
B. taste
C. appearance
D. visit
45.A. met
B. married
C. excused
D. found
46.A. study
B. beauty
C. history
D. talent
47.A. decide
B. mention
C. prepare
D. apply
48.A. loosing
B. winning
C. missing
D. holding
49.A. talk
B. struggle
C. problem
D. relationship
50.A. post
B. chance
C. direction
D. reputation
51.A. good-looking
B. hard-working
C. well-known
D. kind-hearted
52.A. never
B. sometimes
C. occasionally
D. politely
53.A. circle
B. attack
C. ambition
D. feeling
54.A. long
B. frequent
C. attractive
D. stressful
55.A. hide
B. forget
C. follow
D. dream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ow men first learned to invent words is unknown; in other words, the origin of language is a mystery. All we really know is that men, unlike animals, somehow invented certain sounds to expres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ctions and things, so that they coul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hat later they agreed upon certain signs, they called letters, which could be combined to represent those sounds, and which could be written down. Those sounds, whether spoken, or written in letters, we call words.
The power of words, then, lies in their associations—the things they bring up before our minds. Words become filled with meaning for us by experience; and the longer we live, the more certain words recall to us the glad and sad events of our past; and the more we read and learn, the more the number of words that mean something to us increase.
Great writers are those who not only have great thoughts but also express these thoughts in words which appeal powerfully to our minds and feelings. This charming and telling use of words is what we call literary style. Above all, the real poet is a master of words. He can convey his meaning in words which sing like music, and which by their position and association can move men to tears. We should therefore learn to choose our words carefully and use them accurately, or they make our speech silly and rude.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The History of Words B. The Origin of Words
C. The Power of words D. The Future of Words
57. What’s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A. The inventors of words. B. The mystery of language.
C. The origin of letters. D. The explanation of words.
58. What’s the main point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A.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words make words powerful.
B. The experience makes words more and more meaningful.
C. The power of words has much relationship with one’s age.
D. One’s vocabulary increases mainly with the growing years.
59.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A. Great writers must have great thoughts and feelings.
B. The achievements in literary also express the power of words.
C. The real poet is a master of words and a musician as well.
D. It’s important to choose words carefully when making speech.
60.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telling”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Saying. B. Recognizing. C. Vivid. D. Angry.
B
It was 1961 and was in the fifth grade. My marks in school were miserable and, the thing was, I didn’t really care. My older brother and I lived with Mom in a small multi-family house in Detroit. We watched TV every night for hours.
But one day Mom changed our world forever. She came home, turned off the TV, sat us down and said: “You boys are going to read two books every week. And you’re going to write me a report on what you read.” We complained about how unfair it was. Besides, we didn’t have any books in the house other than Mom’s Bible. But she explained: “I’ll drive you to the library.” So pretty soon the two boys were driven to Detroit Public Library in her white 1950 old car. I wandered reluctantly among the children’s books. I loved animals, so when I saw some books that seemed to be about animals, I started leafing through them.
The first book I read clear through was Chip the Dam Builder. It was about beavers(海狸).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lost in another world. The experience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watching TV. There were images forming in my mind instead of before my eyes. Soon I began to look forward to visiting the library. I moved from animals to plants, and then to rocks. Between the covers of all those books were whole worlds, and I was free to go anywhere in them.
Now my older brother is an engineer and I am chief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神经外科) at John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 in Baltimore. Sometimes I still can’t believe my life’s journey, from a failing student to this position, which takes me all over the world to teach and perform critical surgery.
But I know when the journey began—the day Mom turned off the TV set and put us in her old car for that drive to the library.
61. What changes the writer’s lif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Watching TV. B. Reading a lot. C. Books on animals. D. Writing reports.
62. What did the mother request her sons to do?
A. The boys couldn’t watch TV before finishing their homework.
B. The boys should read two books with reports every week.
C. The boys should read and recite the Bible every day.
D. The boys could drive to the public library to read on weekends.
63.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at the end of Paragraph 2?
A. Reading rather carelessly. B. Reading very carefully.
C. Tearing the leaves off the book. D. Looking over the book slowly.
64. How was reading different from watching TV for the writer?
A. It was easier to finish a story by watching TV.
B. Animals on TV looked more vivid than in books.
C. By reading images formed in mind instead of before the eyes.
D. Reading meant costing more time than watching TV.
65. What else do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A. The writer was born in a wealthy family. B. The writer’s mother was a good teacher.
C. Both boys are unsuccessful in their career. D. The writer is rather world famous now.
C
Hello, everyone.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Jenny Barker, and I work at St. James Hospital. As most of you know, I’m here today to talk about blood transfusion. The idea of blood transfusion is very simple, but that idea has saved many thousands of lives over the past century. Often, if a person is in an accident, or has an operation, he will lose a lot of blood. And these are times when blood transfusion is needed. This simply means taking blood from another person and putting it into the body of the patient. Doctors have been carrying out blood transfusions for hundreds of years. At first, they used blood from sheep. But that wasn’t very successful. It wasn’t until the last century that doctors realized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blood, and that the correct type must always be used. Once they knew that, blood transfusion had become almost a hundred percent successful. So, you might be thinking: what does this have to do with me? Well,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all of us. Hospitals need to keep banks of blood ready for transfusion. The only way they can get that blood is from ordinary people like you. All the human body has five liters of blood, and we take 0.5 liters from each person. This is completely safe. In fact, your body will make enough blood to replace it after around a day. Giving blood only takes a short while, and it doesn’t hurt. It costs you nothing, and it could save a life. So please give blood.
66. What might the speaker most probably be?
A. A doctor or a nurse. B. An engineer. C. A teacher. D. A scientist.
67. What is a blood transfusion?
A. Losing a lot of blood in a serious accident or a difficult operation.
B. Finding out the amount of blood a patient needs for an operation.
C. Identifying the right type of blood a person has for the patient.
D. Taking blood from someone else and putting it into a patient’s body.
68. What finally made almost every blood transfusion successful?
A. The founding of a blood bank. B. The discovery of blood types.
C. The experiment with sheep blood. D. The developed skill of taking out blood.
69. If you give 10% of your blood,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r body to replace it?
A. One week. B. Five days. C. Two days. D. One day.
70.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peech?
A. To call on people to give blood. B. To explain what a blood transfusion is .
C. To review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blood. D. To explain the theory of blood replacement.
D
Many musicians meet and form a band because they like to write and play their own music. They may start as a group of high-school students, for whom practicing their music in someone’s house is the first step to fame. Sometimes they may play to passers-by in the street or subway so that they can earn some extra money for themselves or to pay for their instruments. Later they may give performances in pubs or clubs, for which they are paid in cash. Of course they hope to make records in a studio and sell millions of copies to become millionaires!
However, there was one band that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 It was called the Monkees and began as a TV show. The musicians were to play jokes on each other as well as play music, most of which was based loosely on the Beatles. The TV organizers had planned to find four rock musicians who could act as well as sing. But they could only find one who was good enough. They had to use actors for the other three members of the band.
As some of these actors could not sing well enough, during the broadcasts they just pretended to sing. Anyhow their performances were humorous enough to be copied by other groups. They were so popular that their fans formed clubs in order to get more familiar with them. Each week on TV, the Monkees would play and sing songs written by other musicians. However, after a year or so the Monkees started to play and sing their own songs like a real band. Then they produced their own records and started touring and playing their own music. In the USA they became even more popular than the Beatles and sold even more records. The band broke up about 1970, but happily they reunited in the mid-1980s. They produced a new record in 1996, with which they celebrated their former time as a real band.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he normal stages that a band might go through?
A. Form a group. →Make records. →Make advertisement. →Play in theatres.
B. Practise in one’s house. →Play to passers-by. →Play in pubs or clubs. →Make records.
C. Play for passers-by. →Form a band. →Advertise for advisors. →Make their own music.
D. Advertise for musicians. →Form a band. →Study their own advantages. →Make records.
72. How did the Monkees start?
A. It started by some students. B. It began as a TV show.
C. It started by fans of the Beatles. D. It began as a rock music band.
73.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show, how did they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good musicians?
A. They had actors sing for them. B. One sang while others just performed.
C. They broadcast songs by the Beatles. D. They played jokes instead of singing.
74. What were the Monkees most famous for?
A. Their unique rock style. B. The record for their reuniting.
C. The clubs by their fans. D. Their humourous performance.
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bout the Monkees?
A. They started in an unusual way. B. They broke up around 1970.
C. They always played their own songs. D. They reunited in the mid-1980s.
第II卷(共4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45分)
阅读表达
(共5小题;第76、77、78题每小题3分,第79题4分,第80题2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1] When I was born, my mother immediately made learning a necessary and fun part of my life. Everything we did was a positive learning interaction, whether we were baking cookies or spending the day at the library. I never watched TV, not because I was not allowed to, but because it was more fun writing stories with my mom.
[2] When I finally entered a school classroom at age five, I was excited, but terrified. That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 I quietly sat at my desk during snack time and opened my Miss Piggy lunch box. Inside the box I found a note from my mother written on a napkin(餐巾). The note said that she loved me, that she was proud of me and that I was the best kindergartner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that napkin note I made it through my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and many more school days to follow.
[3] There have been many since the first one. There were napkin notes in elementary school when I was struggling with my math, telling me to “Hang in there, kiddo! You can do it! Don’t forget what a great writer you are!” There were napkin not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en I was the “new girl” with frizzy hair and pimples telling me to “Be friendly. Don’t be scared. Anyone would be lucky to have you as her best friend!” In high school, when my basketball team was the first team in our school’s history to play in a state championship, there were napkin notes telling me, “There is no ‘I’ in team. You have gotten this far because you know how to share. ” And there were even napkin notes sent to me in college and graduate school, far away from my mother’s physical touch. Mother’s encouragement, support and teaching are always with me, echoed in years of love, commitment and napkin notes.
76. Why did the writer never watch TV? (within 10 words)
77. When did the mother begin to leave the writer napkin notes? (within 8 words)
78.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3. (within 2 words)
79. The writer has got many lessons from the napkin notes, like “to hang in”. Please give another two examples. (each within 3 words)
80. Who has had great influence over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ithin 2 words)
写作(满分30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假如你是李华,应美国笔友David的要求写一封130词左右的邮件,介绍春节,内容需包含以下要点:
1.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2. 历史:4000多年的传统;
3. 习俗:扫尘、贴春联、守岁、看春晚、放爆竹、拜年……
4. 食俗:饺子、年糕……
5. 春节的意义。
生词:农历 lunar calendar;春联 spring couplet;春晚 Spring Festival Gala
高二英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5 ACCBB 6~10 CCBAA 11~15 BBACA 16~20 CBCAB
二、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25 DABCB 26~30 DBAAB 31~35 ABBAB
三、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36~40 BDACA 41~45 CBDBA 46~50 DABDB 51~55 DACBC
四、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56~60 CDABC 61~65 BBACD 66~70 ADBDA 71~75 BBADC
五、阅读表达
(共5小题;第76、77、78题每小题3分,第79题4分,第80题2分,满分15分)
76. Because it was more fun writing stories with my mom. /
Because doing something else was more interesting.
77. When the writer went to kindergarten/school. / When the writer was 5.
78. napkin notes
79. (1) to be friendly (2) to share
80. The mother.
六、写作(满分30分)
Tapescript:
Text 1
M: You must be thirsty. Would you like a bottle of Coca Cola?
W: I would rather have a bottle of beer than Coca Cola.
M: That’s OK. Here you are.
W: Thank you.
Text 2
M: Why don’t you wait here a few minutes and I’ll get my car?
W: No, thank you. I’d better take the bus home.
Text 3
M: My radio doesn’t work. What do you think I should do?
W: Why not call Mr. White?
Text 4
W: How did you like your work as a reporter?
M: Well, it was interesting. But I had to work long hours. I was never home on weekends.
Text 5
W: Can I help you?
M: Yes. I bought this telephone three days ago, but I’m afraid it doesn’t work. I’d like to change it for another one.
W: Have you got your receipt, please?
M: Yes. Here it is.
W: Thank you. Just a moment, please.
Text 6
M: Hello. May I speak to Larry?
W: I’m afraid he is not here right now. Can I take a message?
M: Yes. This is his friend Bob calling. Would you please ask Larry to bring a few bottles of soda to the party tonight?
W: OK. Just a minute. I’m writing this down.
M: And you might ask him to call me back if he has a chance.
W: All right. I’ll give him the message.
M: Thank you very much.
Text 7
M: A table for six, please.
W: Smoking or non-smoking?
M: Non-smoking.
W: Right this way, please. Can I get you something to drink?
M: I think we’ll have Cokes for everybody.
W: Have you decided yet?
M: I think so. Lasagna, Caesar salad, garlic bread, a whole roast beef…
W: Oh, sir. The roast beef normally serves four.
M: It’s OK. And pepper steak, grilled salmon, cheeseburger and fries…
W: OK, your orders will be ready shortly.
Text 8
M: Hello. Excuse me.
W: Yes. Can I help you?
M: Do you remember me? I just had lunch here a half hour ago.
W: Of course I remember you.
M: I think I lost my wallet here.
W: Oh, no. Really? I didn’t see anyth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look by the table with me?
M: Yes, I would. It’s not here. And it’s not on the floor. Has anyone sat at this table since we left?
W: No. It’s been empty the whole time. And I remember, sir, that your friend took the bill. You didn’t pay for the lunch yourself, did you?
M: No. My friend did.
W: Then are you sure you took your wallet out of your pocket while you were here?
M: No, I’m not sure. But I usually take out my wallet when I sit down. It’s uncomfortable to sit on it. So I usually put it next to me on the table.
W: Or maybe you left it at home.
M: I don’t think it’s at home. I think I had it when I left the house. But what should I do?
W: Well, the first thing you should do is to make sure it’s not at home. Then, if it isn’t, you need to call your credit card companies and cancel your cards. Next, you need to replace whatever you lost, your driver’s license, things like that.
M: Many thanks for your help.
Text 9
W: Mr. Smith, we are very happy to have you on our television program this evening.
M: I am very glad to be here.
W: I’ve got some questions for you. My first question is: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morning newspaper? Would you say it’s giving us all the latest news?
M: Yes, I would say so. I think it is a very good newspaper: interesting, objective and instructive as well.
W: What is your opinion of our television? Do you think all the programs are good?
M: No, I don’t. Some of the programs are interesting. But others could be better.
W: Please give me your frank opinion about our schools, Mr. Smith. Do you believe our teachers are doing a good job?
M: I think our schools are fairly good, but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firs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at once is that the amount of the students’ homework should be greatly reduced. So I believe the teachers are doing a hard and tiring job.
W: I am sure our television audience has enjoyed listening to your opinions. Thank you, and good night.
M: It was my pleasure.
Text 10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and welcome to our tour. This morning, we’re going to take you to some point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in the cit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ask.
If you look out of the window on your right, you’ll see the Grange, one of the oldest buildings in the city. It was built for the mayor 200 years ago, and still has most of the original furniture. Perhaps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every Saturday afternoon, you can come and watch them bake bread the way it was done 200 years ago.
On your left is University College, the founding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Toronto. This University building is just 125 years old. We’ll be stopping in a moment at Bridgeton Castle. The Castle was built by Sir Henry Pellet for his young wife. He bought almost all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 from England. Notice the beautiful glass window. Unfortunately, Sir Henry’s young wife became ill and died before the castle was completed. Sir Henry became so unhappy that he left the castle and returned to England. No family members ever lived there.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赝品/笑靥 跳跃/照耀 埋怨/瞒天过海
B.忖度/踱步 慰藉/届时 讣告/赴汤蹈火
C.碾轧/札记 花圃/果脯 针砭/大腹便便
D.噱头/戏谑 姻亲/殷勤 浸润/遒劲有力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阔 遐想 欲盖弥彰 百步九折萦岩峦
B.雾霭 料峭 钟鼓馔玉 上穷碧落下黄泉
C.煎熬 楼谢 郁郁寡欢 何时常向别时圆
D.暑光 晦气 催眉折腰 入则孝出则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一味地压抑怒气,可能导致日后更大的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而肆意发泄,除了更加伤害别人和自己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
B.在分工细、讲专业的社会,靠消费者自己来解决整个问题不现实,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还是监管不利,这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审视。
C.有人问她近期有没有计划自己来导一部戏,她说没想那么远,目前还处在艺术创作阶段,对于制作实在敬谢不敏。
D.美国校园的暴力事件,特别是枪杀案近几年是有增无减,从枪支泛滥的社会现象到骇人听闻的校园枪声,可能正是民主和自由付出的代价。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独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篷底睡秋江。
A.闲房冻坐时        B.寂寞深村夜
C.何如钓船雨        D.渔人夜不归
5.下列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B.过分看重分数的直接后果是:考试之后,学生、老师和家长关注的不是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而是分数和名次,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C.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D.文字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国人民要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B.尊重文学的人都知道,文学不是无用的,虽然它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但它对精神和心灵的滋养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C.中国近20年,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D.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于他恃才傲物的个性和作品的深奥所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②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④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茹:蔬菜的总称。②燔:烧毁。③理:法官。④过听:听察案情有过失。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法循理 循:遵守。
B.而疾出其家妇 疾:马上。
C.不私其父 私:偏爱。
D.失刑则刑 刑:刑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嗜鱼,故不受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 拔其园葵而弃之 不迎而自归
C. 子其治事矣 吾其还也
D. 子则自以为有罪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三位循吏廉正无私的一组是
①百官自正 ②受大者不得取小 ③以父立政,不孝也
④伏诛而死,臣职也 ⑤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⑥寡人亦有罪耶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仪休因为学业品第高而担任了鲁相,他奉公守法按章行事,不允许官员与百姓争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怕是一条鱼。
B.公仪休认为自家织的布太好,会影响到普通百姓使他们无法卖出自己的货物,因而驱赶了妻子,毁掉了机器。
C.因为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楚昭王认为他不必伏法;而石奢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谨守为臣的职分,最终还是自刎而死。
D.晋文公以下吏有过不必责己为由原谅李离,而李离却认为平日做官有好处没有分给下官、有过失就推脱责任是不对的。
第Ⅱ卷 (共120分)
三、(32分)
11.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3分)
(2)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3分)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2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个小题)(12分)
(1) ,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2)多情自古伤别离, 、 !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3)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4) ,将登太行雪满山。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5)君不见,青海头, 。 ,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6)二十四桥仍在, 、 。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7)问何物、能令公喜? , 。
(辛弃疾《贺新郎》)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请简要分析,诗题中“宿”字是如何隐含于景物描写中的。(4分)
(2)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帖,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玉楼春
辛弃疾
  无心云自来还去。元共青山相尔汝。霎时迎雨障崔嵬,雨过却寻归路处。
侵天翠竹何曾度。遥见屹然星砥柱。今朝不管乱云深,来伴仙翁山下住。
本词写云别有情趣,请以上片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
四、(10分)
15.仿照下面的语句形式,另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谁在忙碌烦恼的时候不知道陶渊明呢?都在想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吧!可以说,千古夕阳之下,陶渊明的心,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16.根据语境,以“守候”为重点,续写一段描述性文字,不超过80字。要求:想象合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6分)
春天渐行远去,几朵最后开放的花朵,三三两两坚持守候在树枝上。

五、(18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7~20题。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①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跼蹐②缩缩的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注】①瞵视:瞪着眼看。昂藏:仪表雄伟、气质不凡的样子。②跼蹐(jújí):拘束,不敢放纵。
17.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爱鸟的理由。(4分)
18.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19.第6段作者插入哈代诗歌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20.作者说自己对鸟的爱是“单纯的,不存任何幻想”,而3、4、6段中又有并不“单纯”的联想和感受,你如何看待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请举例证明并作简要分析。(6分)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有人问一个一生顺风顺水的老人,他这一生为什么会这么走运?
老人淡淡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只不过懂得不跟风向去较劲罢了。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改变不了风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在风中的姿态,最重要的是别忘了自己的志向。”老人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
1.C(yà / zhá pǔ / fǔ biān / pián)
2.A(寥廓 B.全对 C. 楼榭 何事长向别时圆 D.曙光 摧眉折腰)
3.B(应为“不力”,指不得力,不尽力。)
4.C(诗歌内容:风雪夜诗人拥炉自酌,而这种自酌又哪里比得上雨中独钓酣睡秋江的洒脱呢?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A.“冻坐”与“拥炉”意境不合;B.“深村”与“秋江”内容不合;D.实写渔人生活,和前两句内容脱节。)
5.A(B.“分数和名次”后的逗号改为句号。C.第一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D.“鲜明”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6. B(A.语序不当 C.成分赘余 D.结构混乱)
二、(12分)
7.D(刑:处罚,惩治。)
8.C(还是,语气副词。A.因为,连词;用,介词。B.然后,表顺承,连词;但是,表转折,连词。D.如果,连词;就,连词。)
9.B(①是侧面描写;③是表达孝情;⑥是文公的劝解语,侧面描写。)
10.C(错在“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原文中说石奢抓到了杀人犯即其父,又放了。楚昭王说“追而不及”是为石奢开脱责任。)
三、(32分)
11.(8分)(每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1)(3分)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2)(3分)国相(他)追捕凶犯,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3)(2分)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于天下,没有人能够抵御他。
12. (12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3)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4)欲渡黄河冰塞川 闲来垂钓碧溪上
(5)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6)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7)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3.(8分)
(1)(4分)诗人截取暮宿和晓行几个片段,将“宿”字隐含其中。一、二句写暮宿,高山直插云天,群山苍茫变化莫测,“迷”字暗示夜幕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2分)三、四句写晓行,于是有了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2分)“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
(2)(4分)“飞”字好。描绘了在寂静的拂晓中刚刚还看到的明月突然飞到浓密的树中的情景,(2分)给宁静的氛围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2分)
“隐”字好。描绘了清晨晓月隐于树中的静寂画面,(2分)体现了旅人晓行的孤寂与艰辛。(2分)
(只答出某字好却无分析,不得分。)
14. (4分)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并且赋予所写事物以人的感情,且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是本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2分,直接回答“拟人”也可以)上片写白云无心无意地飘来荡去,与青山你我相称,关系密切;“迎雨”“寻归路”写出了流云迎着雨势飘出又寻着归路返回的多情之态,表达了作者喜爱云山的山林情结。(2分。阐释不必面面俱到,能够选取一句做出准确分析即可得2分。)
四、(10分)
15.(4分)(内容、句式各2分。)
示例:谁在失意忧伤的时候不知道苏东坡呢?都在想着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吧!可以说,潇潇细雨之中,苏东坡的漫步,笑迎了后世每一轮斜照的夕阳。
16.(6分)(描述合理2分,突出“守候”2分,修辞格运用恰当2分。)
示例:花瓣已不再娇嫩,身姿已不再婀娜,气息已不再芬芳,可是她们,依然热烈地绽放,用花的姿态传递春天的热情,展示绝地坚持的美丽。
五、(18分)
17.(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
①爱鸟清脆的啼鸣 ②爱鸟俊俏的形体 ③爱鸟自由喜悦的生命姿态
18.(4分)
(1)通过类比手法表达鸟被关在笼子里的苦闷之情,表达对囚禁者的不满。(2分)
(2)表达了看到鸟轻灵俊俏的姿态时那种强烈而突然、不能自抑的喜悦之情。(2分)
19.(4分)
描写哈代诗歌中关于寒风中鸟的悲惨状态,以此证明鸟带给人的悲苦体验,传达了“我”的同情之意;(2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联想,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2分)
20.(6分)
作者所说的“单纯、不存任何幻想”是指没有人为地掺杂文学作品的一些联想和暗示,是真正的对鸟本身的爱。(2分)第3段中听到杜鹃的声音会有“说不出的酸楚”,第4段看到鸟儿的形体会有“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第6段看到枝头麻雀会联想到“垃圾推上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等,(2分)体现了一种观察事物的自然规律,即睹物生情,而这恰恰体现出鸟的生与死、喜与悲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恰恰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单纯的爱,而并非赋予过多的牵强的感彩。(2分)(意思对即可)
六、(60分)
21. 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 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所以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如果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惩罚,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