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学情调查的教学关键问题复习策略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基于区域学情调查的教学关键问题复习策略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基于区域学情调查的教学关键问题复习策略
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研究解决的最关紧要的学科重点、学习难点。
提炼
高高举起
宏观思考、全面布局
解决
轻轻放下
落在实处
目录
1.区域调查,明学情
2.课例分析,探方法
3.素养导向,归认同
梳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认同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图量史——年代尺
以图联史——思维导图
项目化学习——图说“统一”
1.答一答
材料一:在 1500 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发展速度的‘断裂’(加速)…… 当然,自 16 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世界出现变大的 趋势)。
——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引发 16 世纪起世界出现变“大”趋势的主要原因。(2 分)
材料二:从 1930 年到 1990 年,随着世界全新沟通的实现,空运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 68 美分降到
11 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 244 美元降到 3 美元。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
会上,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2)迪士尼公司的广告语折射出世界变小的趋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以来
世界不断“变小”的历史原因。(4 分)
(3)面对世界发展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危。请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应对世界变“大”、变
“小”趋势的相关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说明。(6 分)
2.谈一谈:对于复习社会变迁文明演进的内容,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或者最希望老师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班级小调查
(1) (2) (3)
满分 2 4 6
平均得分 1.72 1.92 3.25
得分统计
学情分析:第一题得分率高,说明学生对基本事件的时间,经过,影响等要素掌握的较好。
第二题得分率下降,说明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还较欠缺,对世
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掌握不够。
第三题考察的不同时期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潮流,需要古今对比,梳理历史脉络,从宏观和辩证角度看待问题,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当欠缺。
构建历史时序,梳理历史脉络,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内驱不足
史实不清
时序颠倒
概念混淆
分析缺法
雾里看花
总结学情 精准发力
以图量史——年代尺
618
春秋
战国
bc476
bc221

西汉
bc202
25
东汉
220
5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1234

960
五代十国
907

1368


1644

1840
1912
奴隶制
封建制
古代史
近代史
中华民国
bc6世纪
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后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共和国
bc509
雅典民主制
bc4世纪
14世纪
476
地跨三洲大帝国
2世纪
bc27
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建立
1640
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工业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
资本主义的拓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世纪
历史时序 时空观念
课例1
以图量史——年代尺
思想文化
经济
英资产阶级革命
德国统一;
美南北战争;
俄农奴制改革;
日明治维新
法国大革命
独立战争
启蒙运动(法)
科学革命
14世纪
文艺复兴(意)
政治制度
1640
16世纪
17世纪
15世纪后半期
1775
14世纪
18世纪
1789
新航路的开辟
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60-90年代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48
马克思主义诞生
课例2
以图量史——年代尺
(2019绍兴中考卷23)
参考答案:
科学革命产生近代科学,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促进科技进步。
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发展;
以图量史——年代尺
经 济
政 治
思想文化
决定
决定
决定
影响
反作用
影响
唯物主义的观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以图联史——思维导图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诸侯实力增强
王室衰微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文化上 百家争鸣
史实:
政治上争霸与变革
课例3:学完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请同学们列举史实印证以下观点?
生产力发展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一些因素阻碍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从英国拓展至全球
(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背景
日本:闭关锁国的封建制度阻碍国家发展
美国: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德国:分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俄国:农奴制使经济发展缓慢
(思维导图的形式)
比较、归纳、迁移等逻辑思维能力
以图联史——思维导图
案例4:请同学们回想中外历史,举证思想文化的发展会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文艺复兴
农业是国之根本,促进农业发展;压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
科学革命
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
启蒙运动
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和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启示:先进理论对革命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革命、建设的实践丰富了先进理论
指导了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
史论结合
历史思维
以图联史——思维导图
项目化学习 任务单 图说“统一” 说说你的感受?
任务一: 指点江山 从历代疆域图中你能看出统治者在边疆治理方面的哪些措施?(以小组为单位按方位整理)
任务二: 谈古论今 1.比较图1、图2国家所处的状态和中原王朝的疆域面积,你得出什么结论? 2.完成图3中的空白,分析这场战争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任务三: 学以致用 中考题 文物见证历史 发展创造历史
东北:元朝时设辽阳行省
清朝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西北:bc60,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
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时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西藏:唐朝时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元朝中央设宣政院,西藏归属中央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西南:元朝时设云南行省
明朝永乐年间“改土归流”
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
珠江流域:秦始皇南征百越后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
台湾:三国时吴国孙权派人率军到夷洲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明朝末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名称变更:夷洲、流球、琉球、东番……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9民主改革
1895《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渡江战役,国民党退据台湾
启示:
从时空上看,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任务一:从历代疆域图中你能看出统治者在边疆治理方面的哪些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方位理理看)
示例:秦始皇北击匈奴修长城
明增修长城,防范蒙古骑兵
历史时序
空间概念
读图能力
任务三:
答:图一分裂,中原王朝实力较弱时,疆域萎缩,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陷入混战。
图二统一,中原王朝实力强盛时,帝国不断开疆拓土,统一范围扩大。
答:背景: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生活困苦;国共两党形成第一次合作。
意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列强,维护了国家统一。
1.比较图1、图2国家所处的状态和中原王朝的疆域面积,你得出什么结论?
2.完成图3中的空白,分析这场战争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定生活的重要保障
维护统一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的依靠平定割据势力 ,有的靠完善制度。
读图能力 知识迁移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材料一:文物见证历史
(2021宁波卷改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
土尔扈特银印
此文物是清朝乾隆皇帝赐予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的印玺,褒奖他战胜重重困难回归祖国的壮举
1.上述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如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的?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
以及佛经、医药等方面的书籍。实行唐蕃联姻,对加
强唐蕃友好起到了重要作用。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或国家归属感、民族认同感)
材料二:发展创造历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
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是文明作为一个国家保存下来。
——梁启超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习近平
2.综合上述信息,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
的认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历史理解
历史认同
素养导向 归认同(复习建议)
2.重视学习方法的习得(读取、分析和理解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与重组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复习教学中要关注学情。研究教材,研究导向,研究学情,才能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学为中心”, 让核心素养润物无声。
从关注“低阶思维”到聚焦“高阶思维”
1.梳理已学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构建历史线索,形成整体思维。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