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资源简介

政治课题:必修I: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课程目标的定位与层次分析
课题
课标内容要求
具体内容
等级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从众
心理
基本特征:跟风随大流(仿效性、盲目性。)
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发展不利。
正确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别、盲目从众不可取。
A
求异
心理
基本特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利:有时可以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 代价大、社会可能不认可。
正确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B
攀比
心理
基本特征:炫耀性、盲目性
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正确的态度:不健康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
心理
基本特征: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利: 理智消费,对个人和生活、社会都有利。
正确态度:值得提倡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
适度消费
超前消费
滞后消费
C
含义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超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消费。
抑制消费
影响
个人:满足个人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个人:使个人负债,增加个人生活负担。
社会:浪费资源。
个人:使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
社会: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四种消费心理,我们应提倡理智的求实心理,摒弃不健康的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则要辩证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做理智消费者应践行四个正确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讨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财富,它的具体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是一层不变的,其实质是说不要浪费,提倡充分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从现实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因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种永远倡导的精神。
二、教师教学用书分析
(一)内容结构: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消费心理面面观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树立正确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的消费观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入手,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探究生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施建议:
课时:1课时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环节设置的生活情境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通过剖析这些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特点,并能对这些消费心理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这些个案情景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问题“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讲的是正确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做了三个不同的情景和一则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深化拓展。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同学们理解前面三个原则的基础探究拥有名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间是否矛盾,并且在当代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认识到消费中不能铺张浪费,在头脑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
(四)拓展探究:
(1)适度消费、超前消费、滞后消费的比较
(2)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对于当前的意义(强调要有合理的消费结构,消费选择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3)国家、企业、个人应该如何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全面理解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三、与初中、小学知识的相关衔接:
比较
初中知识
高中知识



提示
建议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内容
目标
◆理解消费面面观
◆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消费时理性消费,避免攀比
◆坚持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掌握
层次
◆初中课程要求学生只要掌握这几种消费心理即可,在生活中要坚持合理消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避免盲目、攀比等心理的出现。
◆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的意义,要坚持艰苦奋斗。
◆高中课程除了要掌握各种消费心理的概念之外,还要辨析各种消费心理的不同以及对这几种消费心理的科学评价,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消费时要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要让学生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内涵,使学生明白这种精神永不过时。


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在初中的知识体系中,初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明白各种消费心理,还初步理解艰苦奋斗的意义;高中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掌握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除了要掌握各种消费心理,还要识记对各种消费心理的科学评价,更要掌握各种消费心理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四、高考试题分析及命题趋向分析
纵观近五年宁夏高考题和近两年山西省高考前的适应性训练题,可以看出高考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涉及较少,只有在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中的第14个选择题有所涉及。
㈠命题趋势:
本考点与学生生活结合紧密,尤其是绿色消费在国家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虽近几年高考涉及较少,但符合高考命题的大趋势。
要结合十二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及2012年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内需的要求和举措、当前人们消费热点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及重视精神文化消费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的理解。
㈡命题定位:
1、辨析各种消费心理的不同以及对这几种消费心理的科学评价,这部分内容属于A等级。
2、明确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这部分内容属于C等级。
㈢命题结构:
从考核形式上看,多数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多数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多角度说明)。
㈣命题规则:
从考核能力上看,,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如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中14题如下:
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 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 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 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 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解析】本题以月饼消费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因素是生产,而非消费观念,A不正确。B项月饼消费结构升级材料未体现。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多样化的月饼消费,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C项入选。月饼消费的多样化不一定带来月饼质量的提高,D项表述不准确。
【答案】C
解题步骤:
㈠关键词、句、义:
1、多样化的月饼消费取决于消费观念
3、导致了消费结构升级
4、消费促进了生产的多样化?
5、多样化产品消费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㈡关键思路、途径:
1、直选法:依据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的知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2、排错法:A、B、C三项依据影响消费的因素及生活实际,即可被排除。
㈢知识体系构建:
1、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居民收入、物价总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消费观念等。
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五、教师预设的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1:商家利用一些影视明星为其产品做代言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2:当前,“80后”买汽车主要倾向于“我有的别人没有”—追求新款、纪念版,喜欢拥有一些别人没有的功能和配置。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3:一些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4:有位准备购买轿车的人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惠。”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5: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超前消费”,负债累累,却仍乐此不疲。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6: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多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造成浪费。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7:经常使用发泡塑料餐盒的人可能没有想到,全国一次性食具的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食具的制作危机臭氧层,用它装饭菜危害人体健康;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六、课堂流程设计(附下页)
政治课题:必修I: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课程目标的定位与层次分析
课题
课标内容要求
具体内容
等级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从众
心理
基本特征:跟风随大流(仿效性、盲目性。)
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发展不利。
正确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别、盲目从众不可取。
A
求异
心理
基本特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利:有时可以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 代价大、社会可能不认可。
正确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B
攀比
心理
基本特征:炫耀性、盲目性
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正确的态度:不健康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
心理
基本特征: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利: 理智消费,对个人和生活、社会都有利。
正确态度:值得提倡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
适度消费
超前消费
滞后消费
C
含义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超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消费。
抑制消费
影响
个人:满足个人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个人:使个人负债,增加个人生活负担。
社会:浪费资源。
个人:使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
社会: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四种消费心理,我们应提倡理智的求实心理,摒弃不健康的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则要辩证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做理智消费者应践行四个正确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讨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财富,它的具体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是一层不变的,其实质是说不要浪费,提倡充分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从现实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因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种永远倡导的精神。
二、教师教学用书分析
(一)内容结构: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消费心理面面观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树立正确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的消费观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入手,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探究生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施建议:
课时:1课时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环节设置的生活情境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通过剖析这些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特点,并能对这些消费心理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这些个案情景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问题“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讲的是正确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做了三个不同的情景和一则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深化拓展。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同学们理解前面三个原则的基础探究拥有名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间是否矛盾,并且在当代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认识到消费中不能铺张浪费,在头脑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
(四)拓展探究:
(1)适度消费、超前消费、滞后消费的比较
(2)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对于当前的意义(强调要有合理的消费结构,消费选择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3)国家、企业、个人应该如何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全面理解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三、与初中、小学知识的相关衔接:
比较
初中知识
高中知识



提示
建议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内容
目标
◆理解消费面面观
◆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消费时理性消费,避免攀比
◆坚持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掌握
层次
◆初中课程要求学生只要掌握这几种消费心理即可,在生活中要坚持合理消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避免盲目、攀比等心理的出现。
◆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的意义,要坚持艰苦奋斗。
◆高中课程除了要掌握各种消费心理的概念之外,还要辨析各种消费心理的不同以及对这几种消费心理的科学评价,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消费时要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要让学生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内涵,使学生明白这种精神永不过时。


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在初中的知识体系中,初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明白各种消费心理,还初步理解艰苦奋斗的意义;高中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掌握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除了要掌握各种消费心理,还要识记对各种消费心理的科学评价,更要掌握各种消费心理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四、高考试题分析及命题趋向分析
纵观近五年宁夏高考题和近两年山西省高考前的适应性训练题,可以看出高考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涉及较少,只有在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中的第14个选择题有所涉及。
㈠命题趋势:
本考点与学生生活结合紧密,尤其是绿色消费在国家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虽近几年高考涉及较少,但符合高考命题的大趋势。
要结合十二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及2012年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内需的要求和举措、当前人们消费热点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及重视精神文化消费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的理解。
㈡命题定位:
1、辨析各种消费心理的不同以及对这几种消费心理的科学评价,这部分内容属于A等级。
2、明确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这部分内容属于C等级。
㈢命题结构:
从考核形式上看,多数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多数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多角度说明)。
㈣命题规则:
从考核能力上看,,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如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中14题如下:
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 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 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 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 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解析】本题以月饼消费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因素是生产,而非消费观念,A不正确。B项月饼消费结构升级材料未体现。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多样化的月饼消费,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C项入选。月饼消费的多样化不一定带来月饼质量的提高,D项表述不准确。
【答案】C
解题步骤:
㈠关键词、句、义:
1、多样化的月饼消费取决于消费观念
3、导致了消费结构升级
4、消费促进了生产的多样化?
5、多样化产品消费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㈡关键思路、途径:
1、直选法:依据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的知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2、排错法:A、B、C三项依据影响消费的因素及生活实际,即可被排除。
㈢知识体系构建:
1、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居民收入、物价总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消费观念等。
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五、教师预设的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1:商家利用一些影视明星为其产品做代言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2:当前,“80后”买汽车主要倾向于“我有的别人没有”—追求新款、纪念版,喜欢拥有一些别人没有的功能和配置。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3:一些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4:有位准备购买轿车的人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惠。”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5: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超前消费”,负债累累,却仍乐此不疲。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6: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多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造成浪费。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7:经常使用发泡塑料餐盒的人可能没有想到,全国一次性食具的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食具的制作危机臭氧层,用它装饭菜危害人体健康;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问题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谈谈你对这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六、课堂流程设计(附下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