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通过对一些物理现象的分析,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2.培养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问题、弹性势能与动能、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滚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呈现课题2.播放过山车视频:惊险刺激的场面,配以激情旁白(内容取自教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3.回忆再认(知识迁移):动能的物理意义、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二)进行新课:1.机械能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能量?曾经接触过哪些能量名词?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小结:机械能是能量大家族中的一员,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J)。2.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演示滚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滚摆下降后又自动上升?引导学生分析。播放滚摆实验视频,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三个要素:滚摆质量、滚摆的运动速度、滚摆离开地面的高度。并注意在全过程中哪些因素变了,哪些因素没变?讨论:没变的是质量。变化的是速度、高度。两个过程:(1)下降:质量不变。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下降速度增大。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了;下降速度增大了则动能增大了。结论:增大的动能是由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这里隐含了能量既不会无缘无故消灭,也不会无缘无故创生的思想。(2)上升:质量不变。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但上升的速度减小了。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则说明重力势能增大了,而上升速度的减小说明动能减小了。结论:增大的重力势能是由减小的动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结:在这里为学生分析类似现象提供了一个模式:(1)某种能量的增减是因为能的转化导致。(2)在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的增减由速度的变化引发,重力势能的增减是由物体与参考面的高度变化引发,同理,弹性势能的增减是由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增大或减小而引发。(3)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想想议议插图10-3-2甲、乙、丙。讨论、分析能的相互转化。3.《想想议议》播放视频,分析能的转化。提出问题:橡皮摆回时会碰到鼻子吗?(不会。)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学生看到了实验事实。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为什么没有碰到鼻子?引导学生分析:橡皮会与空气摩擦,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一部分动能或重力势能转化成了空气和橡皮的内能,总的机械能损失了一些(不守恒)。这样就不难解释滚摆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了——滚摆与空气之间有摩擦,滚摆的摆轴与悬线之间也有摩擦,机械能有一部分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总量有所减少。教材最后一小段:“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这个“如果”表达的就是一种无任何摩擦的理想状态。告诉学生:若这个“如果”成立,则运动的滚摆就不会停止,橡皮摆回时也会碰到(接触到)鼻子的。(因为机械能守恒)4.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播放视频:皮球。将皮球涂黑,静止在地面上时,在地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从高处落下与地面碰撞时,却在地上留下了一个面积稍大的黑斑。问题:黑斑说明了什么?(皮球发生了形变。)讨论皮球弹跳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同时播放皮球弹跳的动画视频)。下落: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与地碰撞: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恢复原状弹起: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上升: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讨论:皮球为什么不能弹回到原来的高度?5.随堂练习(1)蹦极运动(播放视频)。(2)蹦床运动(播放视频)。(3)过山车(回忆本节开头的视频)。解释以上三个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6.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1)学生阅读。(2)教师介绍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3)播放动画视频。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2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