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大国史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大国史 素材

资源简介

专题十一:大国史
美国
美国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成逐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二战后最富强的国家。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被誉为“合众国之父”,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勋、民主制度的楷模。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
在英国之后,美国也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
(三)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性质:既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也是一场内战。
3.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林肯:领导北方维护联邦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林肯为维护国家统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2.主要发明: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莱特兄弟1903年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率先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五)一战前后的美国
1.一战前,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
2.一战中: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 。
3.一战后:(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对外关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操纵国之一,后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六)二战前后的美国
1.二战前: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美国著名总统,成功实施新政,度过了经济大危机:领导美国与苏、中、英等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二战中:(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来美对日宣战。
(2)1942年元旦,26 国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3)重大战事:1942年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点)、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4)参与并主导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7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二战后一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
(1)美国的“冷战”政策和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的形成。
(2)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推行霸权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海湾战争、轰炸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等。
★美国崛起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1. 制度更替、社会进步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
2.革命和改革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3.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4. 要善于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 珍爱和平、拒绝战争,反对霸权主义。
(七)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②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③1919年巴黎和会,作为三巨头之一,拒绝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等合理要求。④1921-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合作:一战中都加入协约国方:二战中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美国在日投下原子弹敦促日本投降,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①解放战争时期,美扶蒋反共,发动内战。最终失败。②敌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入侵朝鲜,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此时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是:封锁禁运、包围威胁、外交孤立。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 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即 《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八)当今中美关系: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大趋势中,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友好发展是主流,但双方存在摩擦和矛盾。(台湾问题等)
★你认为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此,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因素:国家利益(最根本)、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等。
认识:①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②合作双赢,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二、日本
(一)古代史:
1.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日本的统一。
2.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鉴真东渡。
3.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学习唐朝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幕府统治时期:12世纪晚期,源氏武土集团首领源赖朝设镰仓幕府,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二)近代史:明治维新一由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根本原因:封建幕府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忧外患)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领性质的改革,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3.学习对象:欧美;学习内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
4.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保留了大量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三)现代史:
1. 一战前后:①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③巴黎和会上参与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争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参加华盛顿会议,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2.二战前后:①遭受经济危机,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1936年),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②发动侵略战争;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41年偷袭美国珍珠港;1942 年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二战后的日本
(1)经济发展原因:①美军占领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政策:②随着冷战的加剧,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开始扶植日本:③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2)发展表现:①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四) 中日关系
1.古代:
(1)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来汉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2)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派遣大量遣隋使、遣唐使到来,这些使节回国后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元末明初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更甚。民族英雄成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倭患。
2.近代:
(1)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战胜清朝政府,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署《辛丑条约》
(3)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一战中,日本和中国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都是战胜国。但1919年《凡尔赛条约)规定将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中国五四运动爆发。1921-1922 年华盛顿会议期间,九国公约》
(5)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很快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制造“华北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6)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抗日民族传统战线初步形成。
(7)1937.7.7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12.13日起,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正面战场:1938春,台儿庄战役:1938 年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敌后战场:1937.9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第一个胜利);1940.8 起历时三个半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3.现代:
(1)自新中国建立到中日正式建交前,日本跟随美国对华敌对。
(2)随着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下半年访华,中日正式建交,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
(3)2014年中国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4)2015年4月,日本再次修改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表述为“日本的领土”,继续淡化、弱化、美化侵华罪行。
★认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美化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等错误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要坚决抵制。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真诚反省,主动担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
三、英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 原因: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结果: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工业革命前后
1.血腥的资本积累: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三角贸易(后来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自然科学的发展:17世纪,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
3.工业革命期间(18世纪60年代一1840年前后)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棉纺织业部门开始。
(2)标志性成就:以瓦特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影响: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19世纪中期,英国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侵略扩张:对印度(引发1857-1859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等。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
1. 自然科学的发展: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战前:围绕世界市场和殖民地,英、德矛盾成为-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英国和法、依两国结成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军事便略集团),
战后: 经济衰退,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和华盛顿会议操纵国之一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 二战前:受经济危机。对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参与策划“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嚣张气焰。
2.二战中: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后,英法宜而不战:德军对英国发动空袭,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坚持抗战。英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参加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 二战后:参与了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是欧盟的成员国,近年英国已退出欧盟。
(六)近代史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1.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胜利后强迫中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抢掠并火烧圆明园(1860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00年,英国参与八国联军便华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1901年),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
(一) 16--19世纪的侵略扩张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二)开启近代化的进程彼得一世改革(参见专题八改革)
(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1年农奴制改革(参见专题八改革)
(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3. 对外: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参加一战。
(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17年十月革命
1. 概况: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领导人:列宁
2.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3.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和成立苏联(1922 年底)。
2.斯大林: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苏联模式(标志: 1936 年苏联新宪法制
(七)二战前后的苏联
1.二战中: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也是一战的转折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参与雅尔塔会议:攻占柏林和对日作战。
2.二战后:
对内: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的改革一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64 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一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提高,但使斯大林模式更加僵化。(3)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改革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对外:美苏冷战
(1)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1949 年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德国分裂
(2)1955年成立华约(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八)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 (1991年)
影响: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