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浙教版 中考复习专题十一 酸、碱和盐重点题型类型一 酸的性质与应用例1 小柯同学为验证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示的实验,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能产生气泡的实验是:A、B、D、EB.A实验和B实验对比可以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C.能证明C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E实验中氧化铁逐渐溶解与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的原理是一样的C新知讲解【解析】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能产生气泡的是B和D,故A错误;B.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镁在氢前面,而铜在氢后面,即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B错误;C.原来澄清的石灰水呈碱性,因此滴有酚酞试液后呈红色;其中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钙和水,碱性减小,后来变成中性,因此红色消失,故C正确;D.E实验中氧化铁溶解的原因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生成了新物质;而食盐溶解在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选C。变式演练变式1-1 小晨在完成如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试验后,想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他取出部分反应后的液体,利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不可取的是( )A.加入镁条,是否有气泡产生B.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加入少量氢氧化铁,红色固体是否消失D.利用pH试纸,结果是否小于7B变式1-2 小华同学在复习酸碱盐知识时整理了如图网络图,“→”表示相互转化,“-”相互反应。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和盐中的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A是铁,则A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B.如果B是金属氧化物,B转化为A可能是工业炼铁的原理C.如果C溶液呈碱性,则D只能是盐D.如果D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C只能是碱C变式演练变式1-3 为了探究酸碱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B变式演练例2 (2021·台州)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_______。(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铜D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类型二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重点题型【解析】(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蓝色絮状沉淀物质为氢氧化铜。故答案为:氢氧化铜。(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A、铁元素不存在反应物中,选项A错误; B、碳元素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锰中锰元素在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C错误; D、氧化铜中氧元素和铜元素,在反应物中都存在,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验证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因此需要验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两种溶液的,而上述实验只测试了硫酸铜溶液,所以还需要验证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故答案为: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变式2-1 (2021·丽水)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_____;(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H-中和酸性土壤CuSO4+Ca(OH)2=Cu(OH)2↓+CaSO4)变式演练变式2-2 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A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观察到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然后向B试管中继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3)为了验证C试管中有碳酸钠生成,乙同学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能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C试管中有碳酸钠生成变式演练类型三 酸碱反应图像问题例3 小金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________(写化学符号)。CaCl2、NaClNa+重点题型【解析】(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逐滴滴加纯碱溶液,一开始没有产生沉淀,说明加入的纯碱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B点时氯化钙还没完全反应,对应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钠,其化学式为CaCl2、NaCl。(2)O点到A点,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O点时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由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 ”表示的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 (1)CaCl2、NaCl; (2)Na+。重点题型变式3-1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3)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放热酸碱恰好完全中和减小CD变式演练变式3-2 在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②a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③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A变式演练变式3-3 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氢氧化钠先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写化学式)。(2)与CuCl2反应所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克。(3)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会发生反应的是______。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4)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HCl10AB4%变式演练类型四 盐的化学性质例4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C重点题型【解析】A、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故A不符合题意。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C、硫酸钡比碳酸钡更难溶,因此钡离子先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后与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碳酸钡与硝酸反应之后溶液中已经没有硫酸钠,不会与硝酸钡生成硫酸钡,所以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故C符合题意;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D不符合题意。重点题型变式4-1 (2020·眉山)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氯化钡的水溶液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NaOH溶液B.H2OC.AgNO3溶液D.Na2CO3溶液D变式演练变式4-2 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B.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C.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B变式演练类型五 酸碱盐综合题例5 (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D重点题型【解析】A、实验①中石灰水不一定有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③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1号试管中的盐酸过量,和2号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③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1号试管中的盐酸过量,和2号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重点题型变式5 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X的pH__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Mg(OH)2+H2SO4==MgSO4+2H2OBa(OH)2、NaOH类型六 有关盐的定量测定例6 (2021·台州)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重点题型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②鱼骨中其他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吸收二氧化碳携带的水蒸气,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变小重点题型重点题型变式6 [2017·杭州]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BaCl2+H2SO4 = BaSO4↓+2HCl偏大变式演练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十一 酸碱盐 学案重点题型·变式演练类型一 酸的性质与应用例1 小柯同学为验证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示的实验,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能产生气泡的实验是:A、B、D、EB.A实验和B实验对比可以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C.能证明C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E实验中氧化铁逐渐溶解与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的原理是一样的变式1-1 小晨在完成如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试验后,想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他取出部分反应后的液体,利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不可取的是 ( )A.加入镁条,是否有气泡产生B.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加入少量氢氧化铁,红色固体是否消失D.利用pH试纸,结果是否小于7变式1-2 小华同学在复习酸碱盐知识时整理了如图网络图,“→”表示相互转化,“-”相互反应。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和盐中的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是铁,则A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B.如果B是金属氧化物,B转化为A可能是工业炼铁的原理C.如果C溶液呈碱性,则D只能是盐D.如果D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C只能是碱变式1-3 为了探究酸碱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类型二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例2 (2021·台州)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_______。(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2-1 (2021·丽水)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_____;(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2-2 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1)A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观察到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然后向B试管中继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3)为了验证C试管中有碳酸钠生成,乙同学的操作方法是 。类型三 酸碱反应图像问题例3 小金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____________(写化学符号)。变式3-1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3)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变式3-2 在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②a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③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变式3-3 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氢氧化钠先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写化学式)(2)与CuCl2反应所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克。(3)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会发生反应的是______。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4)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类型四 盐的化学性质例4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变式4-1 (2020·眉山)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氯化钡的水溶液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NaOH溶液 B.H2OC.AgNO3溶液 D.Na2CO3溶液变式4-2 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B.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C.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类型五 酸碱盐综合题例5 (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变式5 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X的pH__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六 有关盐的定量测定例6 (2021·台州)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②鱼骨中其他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变式6 [2017·杭州]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十一 酸碱盐 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市场上的“问题藕”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管理人员榨取其液汁进行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B.用pH试纸测试,在9~10之间C.选择碳酸钠溶液进行鉴别,若产生气泡,则证明含有硫酸D.选择氯化钡溶液进行鉴别,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含有盐酸2.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无色气体放出,也可能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CaCl2 KOH Na2CO3 B.Na2CO3 BaCl2 HClC.K2CO3 HCl NaOH D.CuSO4 HNO3 NaCl3.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只含NaCl溶质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4.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水止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I 大理石、 稀盐酸 紫铜、 稀硫酸 锌粒、 稀盐酸 纯碱、 稀硫酸II 硝酸钾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氯化钠溶液5.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6.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_。(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____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7.某溶液可能含CuSO4、HCl、MgCl2、Na2CO3中的几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反应中加入的Ba(OH)2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 ab段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2)某同学说该溶液中一定没有CuSO4,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中溶液含有__________种溶质。(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的化学式)8.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加入熟石灰m克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若改用n克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三、解答题9.侯氏制碱法所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的干燥管的质量为83.4g;③准确称得6.0g纯碱样品放入装置的广口瓶中;④打开装置B的分液漏斗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的总质量为85.6。试回答:(1)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 ,装置中试剂最适宜选用 ______ 。(2)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4)请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A 4.C 5.B二、填空题6.(1)Cu(OH)2、CO2(2)Na2CO3 有气泡产生7.(1)Mg(OH)2(2)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且不受干扰,而图象中开始没有沉淀生成(3)2(4)HCl、MgCl28.2HCl+Ca(OH)2===CaCl2+2H2O HCl、CaCl2 小于三、解答题9.(1)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被完全吸收 氢氧化钠溶液;(2)偏大; (3)防止空气中和水蒸气进入中; (4)88.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十一酸碱盐 学案.docx 专题十一酸碱盐 强化训练(有答案).docx 专题十一酸碱盐.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