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40:信息、材料与能源一、信息的传递1.1876年贝尔发明了第一步电话。电话的基本结构: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使膜片振动起来,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就可以听到对方讲话了。2.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m/s。3.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表示,单位是m。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赫兹(Hz)大的还有千赫(kHz)、兆赫(MHz)。(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速,用c表示,单位是m/s。(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4.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摄像机把图像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2)发射器把两路电信号同时加载到同一电磁波上,这种载波的频率很高。(3)通过发射天线把载有电视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到空中。(4)电视机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5.移动电话既是无线发射台,又是无线接收台。在你讲话的时候,它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此时相当于广播电台,同时它又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此时相当于收音机。移动电话不需要电话线,比固定电话更方便;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6.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是无线通信的一种。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绕射,因此,必须每隔50 km左右就建一个微波中继站,用来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而且信号传递的距离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遇到雪山、大洋时,根本无法建设中继站,为了实现全球通信,人们建立了卫星通信系统。(2)卫星通信人们已经能够发射人造卫星了,用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实现了卫星通信的梦想。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它好像悬挂在空中静止不动。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几个太空微波中继站,从一个地面站接收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发送到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现在通过卫星电视,一个地方出现的突发事件,全世界的人们几乎可以立刻看到现场的画面。(3)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实际上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与微波相比,光的频率更高,如用光束通信,它的前景更广阔,但是,普通的光源夹杂了许多不同波长的光,难以携带信息。光纤通信传送的不是普通的光,而是一种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激光,激光的频率比无线电波高得多,频率越高,传递信息的容量越大。二、新材料1.人们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将材料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四大类。2.材料的物理性质:(1)弹性:材料受力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材料又自动回复到原状。(2)硬度:描述材料的坚硬程度。(3)延展度:材料具有的可以锻打成片、拉成丝的性质。3.材料的导电性分类:(1)导体:容易导电。(2)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4.半导体: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半导体的应用:(1)太阳能电池;(2)条形码扫描器;(3)微处理器 ;(4)机器人。5.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材料。超导材料的应用:远距离输电、超导磁悬浮、增加磁性。6.纳米材料特点:空间尺度小,硬度高、强度大。纳米材料的应用: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加快,芯片体积减小。制造纳米机器人。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的分类(1)按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汽油、煤气、焦炭、激光、沼气等。(2)按能源能否再生可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2.新能源(1)①核能: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②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和平利用核能的途径是利用核电站来发电,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③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a.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b.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2)太阳能①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②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④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⑤太阳能的利用: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⑥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3.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②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③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④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4.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因此人类必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同时增强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考向一:信息的传递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移动电话了。下列关于移动电话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移动电话的扬声器处用到了电磁感应现象B.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C.携带信息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km/sD.移动电话机里的所有电路元件都是串联的【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移动电话的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来工作的,没有用到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B.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不是3×108 km/s,故C错误;D.移动电话话机里的电路元件既有串联,也有并联,不可能都是串联的,否则会互相影响,故D错误。故选B。1.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生利用激光治疗近视眼是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速度越快C.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即时定位服务D.光在光导纤维中沿直线传播,光能损耗非常少【答案】C【解析】激光治疗近视眼是应用电磁波能量的方面,故A错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与电磁波的频率大小、波长长短、周期长短无关,不同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相同,故B错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及时定位服务,该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光在光导纤维中经多次反射向前传播,故D错误,故选C。2.用于卫星通信的人造卫星叫做通信卫星,下列关于通信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卫星通信的信号是由通信卫星发射的B.卫星通信的信号是微波信号C.微波信号在通过大气层时无能量损失D.通信卫星离地面高度没有特定要求【答案】B【解析】A、卫星通信的信号是由地面站发射的,故A错误;B、卫星通信的信号是微波信号,故B正确;C、微波通信在传播过程中有能量损失,所以修建了微波中继站,故C错误;D、同步卫星的高度约为35 800千米,故D错误。故选B。考向二:新材料例:如图所示,是在2018年冬奥会闭幕式上进行“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的滑冰熊猫木偶,它主要用碳纤维材料制作,高达2.35 m,但质量仅有10 kg,这是因为碳纤维的A.导电性好 B.导热性好 C.硬度大 D.密度小【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滑冰熊猫木偶主要用碳纤维材料制作,由“高达2.35 m,但质量仅有10 kg”知,此木偶的体积虽然较大,但质量不大,由公式知,碳纤维的密度小。故选D。1.近日科学家研发出了石墨烯锂离子五号充电电池,相比传统5号干电池充电电池相比,改款电池优势明显,能够在﹣45 ℃~﹣60 ℃的环境下使用,它具有密度小、硬度大、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及抗拉伸能力。它也将会代替现有的硅材料。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下列不能用石墨烯来制造的是A.导电材料 B.保温杯外壳C.轻型火箭外壳 D.新型防弹衣材料【答案】B【解析】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制作导电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热性,不能用来制作保温杯外壳,保温杯应选用导热性能差的。故B符合题意;C、石墨的密度较小,可以用来制轻型火箭外壳,能够减轻火箭的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D、石墨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作为防弹衣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适合于制作A.航空器部件 B.食品包装盒 C.打夯的重锤 D.汽车的底盘【答案】A【解析】A.碳纤维产品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故可以制作需要质量轻,强度大的航空器部件,选项A符合题意;B.产品包装盒有的是由钢铁制成,有的是由泡沫塑料制成的,达到一般的食品要求即可,选项B不符合题意;C.打夯的重锤要求密度较大的材料,选项C不符合题意;D.汽车的底盘为了增加稳定性,也需要密度较大的材料制作,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向三:能源例: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如图所示,下列发电站发电过程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A. B.C. D.【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所以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燃气发电。故选A。1.下列有关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资源B.压缩天然气,简称CNG,是一种清洁燃料,使用这种燃料的汽车,尾气污染较小C.垃圾分类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D.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有利于保护环境【答案】A【解析】A、太阳能、风能都可以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能源,而核能所需要的核燃料短时间内是不可再生的,属不可再生资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B、压缩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使用这种燃料的汽车,尾气污染相对较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不合题意;C、垃圾分类后,有一部分垃圾可回收再利用,有一部分有害物质可得到妥善处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不合题意;D、纯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产生废气等,它的推广有利于保护环境,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不合题意;所以选择A选项。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能制成的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的能量就消失了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是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D.有种“全自动”手表,不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也可以无条件的产生【答案】C【解析】A、永动机违背了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是不可能制成的。故A错误。B、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是如此,不会消失,故B错误。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是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故C正确D、“全自动”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是因为有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手表的能量的方式,能量是不能凭空产生,故D错误。故选:C。练习:1.下列关于模拟信号和模拟通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话的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产生的B.电话的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变化的电流转换成声音时产生的C.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过程中肯定没有模拟信号D.模拟信号与声音的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所以现代通信多采用模拟信号2.下列四幅图对应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A.气象台用超声波来预报台风B.汽车导航仪利用次声波导航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3.如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A.紫外线是紫色的B.电视机遥控器用γ射线C.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体检时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低4.每年秋收后,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气象局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寻找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5.关于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收音机的工作过程依次是调谐→接收天线→检波→喇叭B.收音机的工作过程依次是接收天线→调谐→检波→喇叭C.发射时将音频电流和射频电流先输入调制器,变成调幅电流,再输入发射机,由发射机传给天线发射出去D.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送入调谐电路,然后经过解调器(检波)分离出音频电流6.大多人手机上都装有微信,用它不仅可以转发文字、图片,还可以语音和视频,从6.1版本开始微信还新增了声音锁功能,该功能可以使用声音做为登陆方式,简化了传统的密码输入方式.关于微信及声音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在录制声音锁的过程是把电信号转化成了声信号B.别人的声音打不开你的微信,是因为你们声音的音调不同C.人们用微信进行语音对话时,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D.用微信转发视频时,是直接把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从一部手机发送到另一部手机的7.下面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电子邮件可以传递文字、声音文件,但不能传递图象文件B.使用4G手机通过无线网络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模拟信号C.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经多次反射进行传输光信号的D.波长和频率都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也不同8.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中,小明提出了下列节约电能的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夏天,将家里空调的使用温度调得较高B.看电视时,尽量减小电视机的音量C.在工作的冰箱内存放更多的食物D.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照明9.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释放核能B.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D.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主要是氢的同位素10.下列有关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废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任意处置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C.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必担心能源危机11.如图所示是我国目前的能源使用比例图,其中核能是我国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C.现在的核电站是利用聚变反应来产生电能D.核能是我国目前消耗的主要能源12.如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能的转化顺序正确的是A.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电能→机械能→内能C.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D.核能→内能→电能→化学能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内不停地进行聚变,太阳能实质上是核能B.太阳光将物体晒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物体温度升高C.地球上各个位置接收太阳能的情况相同D.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才可以接收到太阳辐射的能量14.如图所示为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厚度只有几微米,可弯曲,1 g薄膜太阳能电池1 h可提供6×10-3 kW·h的电能,它可以贴在玻璃上,制成太阳能发电窗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从太阳传递到薄膜电池上没有能量损失C.薄膜太阳能电池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D.1 g薄膜太阳能电池1 h可提供2.16×104 J的电能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热水袋取暖,内能发生了转移D.暖瓶塞被热气弹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6.下列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刀刃用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弹性好B.锅、铲的把手用胶木,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C.人们利用黄金优良的延展性,把它捶打成极薄的金箔D.用橡胶作汽车的轮胎,是因为橡胶的硬度大17.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m/s;将一根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时断时续地接触,旁边的收音机就会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这是因为收音机收到了电池与导线产生的_________;2017年1月18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是_________。18.太阳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太阳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其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地球每年所接受的太阳能有6×1017 kW·h。(1)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时,释放的主要是哪种能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有两种,“辐射”属于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3)地球每年所接受的太阳能约为________J。(4)如图所示是一个组合的电池板,它是由一块块小的电池板组合而成的,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连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题图是我国新研制的月球探测器(简称“月球车”)样机,其造型奇特,功能强大。(1)宽大的双翼是太阳能帆板。能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月球车与地球保持通讯依靠的是________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km/s。(3)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完全由阳光照射决定,白天温度可达150 ℃,而夜间会降至-180 ℃。这是因为其表面是松软的沙地,沙子的比热容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4)不怕冷热、轻巧敏捷的月球车装有“岩芯取样器”,能对月面岩石进行研磨并取回研究。你认为制作月球车的材料应具备哪些物理属性?(写出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5)月球车装配有表面凹凸很深的六只轮子状的“大脚”更使它具有翻山越岭,万向行走的能力。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大脚”这样设计的道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现在兴起的智能手机无线充电主要是运用电磁感应技术,当电源的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送电金属线圈产生磁场,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接受磁场,产生电流,实现充电过程。以下设备也是利用“磁生电”工作的是A.电磁起重机 B.扬声器C.电烙铁 D.动圈式话筒2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定位、导航和通信任务,传递信息利用的是A.微波 B.次声波C.超声波 D.红外线22.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B.同步卫星的机械能守恒C.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D.同步卫星使用微波进行通信23.下列关于声波和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幅有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C.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为3.0×108 m/sD.密闭的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2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完全建成后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下列关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送信息的速度与光速相同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采用光纤传送信息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超声波为汽车导航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全面建成25.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连续工作,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B.卫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卫星相当于太空中的微波中继站26.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机通话时,手机直接传输声音信号B.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息的C.光纤通信是依靠激光在光导纤维内沿直线传播来传递信息的D.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27.下列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风能 B.电能C.太阳能 D.水能28.以下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属于二次能源B.煤炭属于清洁能源C.石油是可再生能源D.太阳能是由核裂变产生29.关于原子、原子核、核能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质于组成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太阳的惊人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裂变D.石油、风能、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30.我国核动力潜艇的相关技术已十分成熟,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将大功率核动力用于航空母舰的技术。关于核动力航母说法正确的是A.航母使用的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B.航母核反应堆里发生的是核聚变C.航母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D.航母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31.许多城市都在推广利用太阳能,城市交通指示灯及路灯照明系统已大量使用太阳能,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B.太阳能为二次能源C.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太阳能清洁,无污染32.下列关于能量转化与能源,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风扇通过电动机,能将电能转化为风能B.电磁感应现象中,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C.地热、天然气、电能都属于二次能源D.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是我们仍需节约能源33.近几年来,随着信息之路越来越宽,利用Wifi上网冲浪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Wifi是通过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递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34.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逐步被人们开发和利用,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其核燃料在反应堆内是通过核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的方式,把核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国家电网,供千家万户使用。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V。35.中国在核电事业上,已取得辉煌成就,其援建巴基斯坦的核电站,即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的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来发电的;手机是我们现在越来越普遍的通信工具,手机是利用_______传递信息的。36.在哈尔滨举行的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宣布,嫦娥四号中继星正式命名为“鹊桥”,于5月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依靠_______将信息传回地面。嫦娥四号中继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属于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37.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量使用了直接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节能环保设备。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太阳能属于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2)某团队现在正在设想研发内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新型屋顶瓦片,实现更好的节能。这种瓦片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光电转化”、“光热转化”、“光化转化”)方式直接利用太阳能的。(3)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真空热水管给水加热,如图某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3 m2,每平方米面积上1 h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平均为2.5×106 J,该热水器仅能把接受太阳能的42%转化为水的内能,若光照6 h可以使热水器内初温为15 ℃,质量为100 kg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c水=4.2×103 J/(kg·℃)]1.A【解析】A、电话的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电话的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产生的,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过程中肯定也有模拟信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现代通信多采用数字信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2.D【解析】A.气象台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故A错误;B.汽车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与卫星实现信息交流的。故B错误;C.验钞机能发出紫外线,钞票上涂有荧光物质,荧光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照射时,才发光。故C错误;D.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夜视仪是通过接收红外线的强弱来分辨人和其他物体的。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A.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肉眼不能看见,故A错误;B.电视机的遥控器利用了红外线遥控,故B错误;C.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故C正确。D.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高,故D错误。故选C。4.D【解析】焚烧秸秆时温度较高,温度越高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且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强;所以卫星监测地球表面的红外线强度可以有效监控焚烧源。而由于烟雾和云层的阻挡,可见光监测可靠性较低;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A【解析】收音机工作时,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送入调谐电路,然后经过解调器(检波)分离出音频电流,送入放大器放大后输送给喇叭;而发射信号时,则是将音频信号与射频信号一同送入调制器中,变成调幅电流,再由发射机放大后输出,由天线发射出去,所以A项顺序不正确。B、C、D顺序正确,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6.C【解析】A、手机在录制声音锁的过程是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故A错误;B、别人的声音打不开你的微信,是因为你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人们用微信进行语音对话时,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用微信转发视频时,是先把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转发到中继站,再从中继站转发到另一部手机的,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7.C【解析】A、用电子邮件可以传递文字、声音文件,也能传递图象文件,故A错误。B、使用4G手机通过无线网络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数字信号,故B错误。C、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经多次反射进行传输光信号的,故C正确。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定的,故D错误。故选C。8.C【解析】A、夏天将家里空调的使用温度调得较高可以减少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可节约电能;B、看电视时,尽量减小电视机的音量可减少扬声器上膜片的振动从而节约电能;C、在工作的冰箱内存放更多的食物,增加了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将消耗更多的电能;D、节能灯是冷光源,可以将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故选C。9.C【解析】A、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A错误;B、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故B错误;C、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故C正确;D、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的,不是氢的同位素,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C【解析】A、核能是由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核辐射对环境的破坏性是不可逆转的,核电反应会产生废料,故A错误;B、核能是利用放射性核燃料来释放能量的,而这些物质在地球上的储量是一定的,属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C、目前,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故C正确;D、目前科学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人工控制核聚变反应过程,由于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即使完全掌握了和平利用核能技术能源危机依旧存在,故D错误。故选C。11.B【解析】核能一旦使用时短时间不能获得,故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A说法错误;核电站利用核能转化为内能,将内能转化为发电机的电能,故核电站将核能转化为电能,B说法正确;目前人类能控制的核反应是核裂变,C说法错误;图中显示煤炭是我国目前消耗的主要能源,D说法错误;答案选B。12.A【解析】根据核能发电的过程图可知,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先将核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水蒸汽的内能再转变化为蒸汽轮机的机械能,轮机的机械能在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13.A【解析】A、太阳内不停地进行聚变反应,太阳能实质上是核能,故正确。B、太阳光将物体晒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物体温度升高,故错误。C、地球上各个位置接收太阳能的情况不同,故错误。D、太阳是一个球体,所以在太阳系中,其它星球也可以接收到太阳辐射的能量,故错误。故选A。14.D【解析】A、太阳能清洁环保无污染,所以A错误;B、太阳能从太阳传递到薄膜电池上有一定的效率,所以有能量损耗,所以B错误;C、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C错误;D、可根据题目已知条件“1g薄膜太阳能电池1 h可提供6×10 3 kW h的电能”进行单位换算得出以焦耳为单位的电能数值,6×kW h=6××3.6×J=2.16×J,D正确。故选D。15.D【解析】A、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了化学能,故A正确;B、汽油机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B正确;C、用热水袋取暖,热量从热水袋转移到人身上,即内能发生了转移,故C正确;D、暖瓶塞被热气弹开,是热气的内能转化为了瓶塞的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D。16.C【解析】A、玻璃刀刃用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故A错误。B、锅、铲的把手用胶木,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不好。故B错误。C、因为黄金的延展性好,所以很容易将黄金制成金箔。故C正确。D、用橡胶作汽车的轮胎,是因为橡胶常温下有较好的弹性,可以减小汽车的震动与颠簸,且橡胶做的轮胎还有耐磨等特点。故D错误。17.3×108 电磁波 电磁波【解析】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电路中有时断时续的电流出现,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产生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到,听到“喀啦喀啦”的声音。“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是电磁波。18.(1)光能 (2)热传递 做功 (3)2.16×1024 (4)电池板是由一块块小的电池板串联组成,使电压成倍增加,组成的大电池板又并联组成方阵,使电压相同时电流成倍增加【解析】(1)太阳不停地向外界发出光,通过光来释放能量。(2)晒太阳是接受太阳光的“辐射”,属于热传递现象。另一个是做功,例如双手摩擦生热。(3)由于1 kW·h=3.6×106 J,所以6×1017 kW·h=2.16×1024 J。(4)电池板要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所以电池板是由一块块小的电池板串联组成,使电压成倍增加,组成的大电池板又并联组成方阵,使电压相同时电流成倍增加。19.(1)太阳 电 (2)电磁 3×105 (3)较小 (4)密度小 硬度大(或“耐低温”“耐高温”等) (5)增大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 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解析】(1)月球车宽大的双翼是太阳能帆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车与地球保持通讯依靠的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5 km/s。(3)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完全由阳光照射决定,白天温度可达150 ℃,而夜间会降至-180 ℃。这是因为其表面是松软的沙地,沙子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量较大的缘故。(4)不怕冷热、轻巧敏捷的月球车应具备的物理属性是:①密度小,同体积的物体质量较小,使用起来轻巧敏捷;②硬度大(或“耐低温”“耐高温”等)。(5)月球车装配有表面凹凸很深的六只轮子状的“大脚”更使它具有翻山越岭,万向行走的能力。这样的“大脚”可以:①增大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②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20.D【解析】A.电磁起重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故A错误;B.扬声器,利用电流对通电是导体的作用力工作,故B错误;C.电烙铁,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故C错误;D.动圈式话筒,话筒中的膜片振动时带动线圈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故D正确;故选D。21.A【解析】卫星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故A正确;北斗卫星在宇宙中,在真空条件下,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次声波是声,故B错误;超声波是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红外线的应用主要是红外线夜视仪,还有电视机遥控器,不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定位、导航和通信任务,故D错误。22.A【解析】A.平衡状态是指静止和匀速和匀速直线运动,而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B.同步卫星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高度和速度都不变,机械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C.同步卫星固定于频道上空,与地球的自转同步,相对于地球静止,故C正确;D.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是真空,要使用微波进行通信,故D正确;故选A。23.D【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的传播的速度是3.0×108 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3.0×108 m/s,故C错误;密闭的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故D正确,故选D。24.A【解析】A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送信息的,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都是3.0×108 m/s,故A正确,B错误。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电磁波为汽车导航,故C错误;D.由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完全建成后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没有全面建成,故D错误。故答案为A。25.D【解析】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故A错误;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卫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同步卫星作为传播微波的中继站,地球上空只需3颗就几乎能覆盖全世界,故D正确,故选D。26.B【解析】手机通话是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的,并非直接传输声信号,故A错误;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包括Wifi无线上网,故B正确;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放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故C错误;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108 m/s,故D错误;应选B。27.B【解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是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是二次能源。风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不需要加工的能源,所以,是一次能源,故A错误;电能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而获得的能源,是二次能源,故B正确;太阳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是一次能源,故C错误;水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不需要加工的能源,是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B。28.A【解析】A、电能需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来转化为电能,所以电能属于二次能源,故A正确;B、煤炭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B错误;C、石油属于化石类能源,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使用一点就会少一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太阳能是氢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A。29.B【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A错误,B正确;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氘核的聚变,而不是内部的核裂变,故C错误;石油、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属于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30.C【解析】航母核反应堆核潜艇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不是可再生能源,故AB错误;核在裂变和聚变时都能释放能量,但由于核聚变不容易控制,而航母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的核裂变,故C正确;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故D错误,故选C。31.B【解析】A、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因为太阳上一刻不停的进行着氢核聚变,聚变提供巨大的能量,故A正确;B、太阳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是一次能源,故B错误;C、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D、太阳能的使用,不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属于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故D正确;故B错误,符合题意。32.C【解析】A、电风扇通过电动机做功,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即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B、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地热、天然气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属于一次能源,电能要由其它能源转化而来,属于二次能源,故C错误;D、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因而人类可利用的资源仍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仍要注意节约能源,故D正确。故选C。33.电磁波 信息【解析】电磁波被广泛用来传递信息。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不易受干扰等特点。Wifi就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34.裂变 220【解析】人类目前能够和平使用的核能利用方式为核裂变,所以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其核燃料在反应堆内是通过核裂变的方式,把核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国家电网,供千家万户使用。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 V。35.裂变 电磁波【解析】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核裂变又分为可控制核裂变和不可控制的核裂变,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制的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手机靠电磁波传递信息。36.电磁波 可再生【解析】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传递,特别是真空中传递信息,都要用到电磁波,所以嫦娥四号依靠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面;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37.(1)聚变 可再生 (2)光电转化 (3)60 ℃【解析】(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2)太阳能电池板的新型屋顶瓦片是太阳光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即通过光电转化方式直接利用太阳能的;(3)水吸收的热量为:;根据可得,水升高的温度为:水温度升高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