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资源简介

课 题
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课 1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曾跟东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早爆发的地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及影响;
过程

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经济危机与二战策源地形成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的实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新课导入
叙述:环顾1929—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全铲倒在地;密西西比河漂满牛奶;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豆烧毁或倒入大海;丹麦毁灭了11700头牲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呢?
出示课题: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师:请学生看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经济危机的爆发时间表现、经济危机的特点、经济危机的本质、经济危机的影响等?
生:看书后归纳(略)
师概括:
1.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
师:讨论课本的漫画,这两个母女的对话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小组讨论)
通过课堂叙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对经济危机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经济危机的内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生:母女两人的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堆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师:经济危机给各国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走出困境,摆脱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方法,你知道有哪些吗?
生(略)
师:归纳,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
----德、意、日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
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得到改造,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思考:走法西斯专政,发动对外战争为什么能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课堂练习:
请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和图片来思考((92页)
(1)左边的漫画反映的20世纪30年代哪一次危机?
(1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2)右图是该事件所给德国带来的影响,那么它给德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分)还有没有与德国类似的国家呢,举例2个?(1分)
(3)为了摆脱该事件的影响,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讨论:略
总结:剧烈的震荡表现在哪里?世界大战的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而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个环节的讨论涉及二战的爆发及传统资本主义的改革,应结合课文漫画来落实。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时间、特点、实质及影响
2、摆脱经济危机的不同道路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罗斯福“新政”
教 学 反 思
课前曾担心学生对经济危机的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掌握,但通过对问题的层层设计和对母女对话的商讨,学生对经济危机的特点、实质的理解并没有出现知识理解的盲点,通过对对外战争如何转嫁国内矛盾的探讨,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为摆脱危机不同国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看来问题的精心设置真的很重要。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全部上交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