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课时 摩擦力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力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2教学重难点1.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教学过程:【导入】引入新课观看生活中的摩擦力小视频,图片轮胎底的花纹,鞋底的花纹,鱼身上的粘液。摩擦力的定义1摩擦力的分类:滚动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2滑动摩擦的定义:(1)让学生模拟接智能手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滑动摩擦力。(2)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即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接触面粗糙4摩擦力三要素(1)作用点:接触面上(2)方向:演示用手推毛刷,刷毛弯向毛刷滑动的相反方向,得出: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大小:利用二力平衡间接测量大小,即将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备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董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自学教材“信息快递”◆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做 运动, 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器材,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引导由拧瓶盖我们知道:摩擦力大小是不一样的,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出示拖地图片,你更愿意拖哪块地?为什么?用铅笔写字,用橡皮怎样才能擦得很干净?还可能与谁有关?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5巩固练习1.2020年7月2日是全国低碳日,骑车出行是“低碳生活”倡导方式之一。自行车上各部件,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A.滚圆坚硬的钢珠 B.花纹规则的轮胎C.粗糙柔软的把手 D.凸凹不平的脚踏2.以下四个实例,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的花纹B.浴室脚垫做得凹凸不平C.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3.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了许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自行车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B.用力捏刹车闸是为了减小摩擦C.在车外胎、把手塑料套、脚蹬上都刻有花纹主要是为了外观好看D.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4.用水平方向大小为50N推力,使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前进,这个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应该是( )A.100N B.50N C.150N D.0N5.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瓶子不受摩擦力作用B.手握瓶子的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C.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瓶子的重力D.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6.用手握住一个酱油瓶,瓶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酱油瓶能在手中静止,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它的重力B.手握瓶的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C.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D.在向瓶内注水过程中,若瓶仍静止,即使手握瓶的力大小不变,瓶所受摩擦力也将增大7.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所示,他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可以确定的是( )A.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右B.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右C.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近D.a鞋底是塑料会滑得更远8.用的力握住总重为的水杯静止不动如图。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若握力增大到,该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9.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对三个物体受力分析。10.已知A、B静止在地面上,B受到的摩擦力为2N,F=5N,则AB绳上的拉力及A的摩擦力多大。参考答案:1.A2.C3.A4.B5.D6.D7.BD8. 1.5 1.59.A受6个力,B受2个力,C受4个力10.3N;3N6课后反思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参加一个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并不像学生夹菜那样得心应手,引出摩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摩擦的现象产生的条件时,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说出了搓澡巾与身体的摩擦,黑板擦与黑板的摩擦等摩擦现象。教师还通过三个对比试验:1、把两手合在一起;2、两手离开移动;3、两手合在一起搓动,来逐渐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时候必须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到起,在接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运动。学生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摩擦现象,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将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手离开桌面拖动两个体会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