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难点: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物体的沉浮条件 教学活动 活动1情景引入用白板展示情景:介绍我国潜水艇在水中能自由上浮下沉并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2【活动】感知实验一【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上浮、悬浮和下沉的现象,从而理解了物体三种状态下的受力大小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小瓶运动情况 小瓶受力情况1 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 于水中再松手2 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3 设法使小瓶既不上浮也不 沉,即静止在水中(也叫悬浮)活动3练习作图通过刚才的实验分析,学生完成上浮、悬浮、下沉的作图。板书设计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上浮: F浮 > G物 ρ液 >ρ物 (2)悬浮: F浮 = G物 ρ液= ρ物 (3)下沉: F浮 < G物 ρ液< ρ物 (4)漂浮: F浮 = G物 ρ液 >ρ物 (漂浮为上浮的终态)ρ物 指:物体的平均密度作业布置:自制孔明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