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强化训练1.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以下章节,说说你对斯诺笔下共产党员形象的认识。①第二章《叛徒》(周恩来) ②第九章《徐海东——一个红色的窑工》2.阅读名著,要注意读思结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任务一:赏人物画廊《红星照耀中国》中①______是坚忍不拔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②______身经百战,却只受过一次伤,是一个活泼爱笑的人;③______性格急躁却很谦逊,国民党政府称其“劣迹昭著”。(2)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是:“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请用书中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具体事例和表现来证明这一评论。3.检察目录是了解作品内容的常用泛读方法。浏览《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写出你了解到的主要信息。第一章 探寻红色的中国 一 一些未曾回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车 三 “大汉的子孙” 四 通过红色的大门 第二章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一 被“白色土匪”追逐 二 叛徒 三 关于贺龙 四 红色伴侣 第三章 在保安 …… 第四章 —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 第五章 长征 一 第五次“围剿” 二 整个国家的迁移 三 大渡河上的英雄 四 通过大草地 第六章 西北的红星 …… 第七章 到前线去的路上 …… 第八章 在红军中(上) 一 “真”的红军 二 对于彭德怀的印象 …… 第九章 在红军中(下) ……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 四 关于朱德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去 ……4.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选文,完成下列任务。【甲】有一天,我们途经一条清凉的溪流,便在溪边的树下休息,【A】对我说:“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B】,因此【B】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湖南人都传说他年轻时的许多英勇故事。“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他把儿子【B】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们说【B】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乙】“传说【B】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B】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1)选文中【A】【B】分别是________指________(填人名)。(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B】人物具有什么性格?请写出两点。5.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甲】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乙】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找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丙】一九〇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1)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___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___,丙文中的“我”是________。(2)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③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句式:我用“_______”点赞_______(人名),因为______________。(3)“我想借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在历史课上详细讲讲“飞夺泸定桥”的真实经过,元方同学,你认为是否可行?请帮我分析一下。”6.根据《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积累,完成下面阅读记录表。阅读记录表·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①作者:主要人物 事迹 共同的性格特点:② 他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④朱德 他原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却毅然放弃荣华富贵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③ 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根仓。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的马常让给部下骑。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是谁?这三本书是哪三本(请写出当中一本)?“我”没能出席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述。8.填写下表,完成批注。《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在保安批注角度: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人物 事例 批注毛泽东 一、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房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每天做着十三四个小时的工作,常常直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二、当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不幸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 毛泽东:9.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这首诗歌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英雄业绩永载史册。请你分别简要叙述红军长征中一个与山相关、一个与水相关的英雄壮举。(2)你认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10.《恰同学少年》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子的群像,他们刻苦学习,志存高远,抛弃了世俗的利益而执着于对远大理想的坚守。电影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热情,请你将读书笔记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读书笔记摘录(一) 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人物 ①______性格 性格温和、意志顽强摘录(二) ①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批注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了②__的印象。(经过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选段一A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A 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选段二“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A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1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_(国别)记者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又名《__________》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12.选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 。13.A的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有着什么样的性格?14.结合选段内容,谈谈A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文段1】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文段2】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15.【文段1】这是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16.【文段2】中A是谁?在斯诺的眼中他是传奇人物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A)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过了,但因为是湖南一个“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虽然除了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B)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莱、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可是,好吃惯了的作者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是什么对手,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面前只好低头认输他的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17.结合选文(B)画线句子,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和态度。18.结合原著,说说书籍对毛泽东和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9.结合选文,说说毛泽东和彭德怀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参考答案1.示例:斯诺认真探究共产党员的由来,颠覆了很多外界的认知。他笔下的周恩来有着冷静、合理、实际的头脑和温文的谈吐,虽出身世家,却抛弃了旧的哲学,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是坚定的革命者;徐海东有着强烈的阶级感,出身农民,饱受欺压,走上反抗的道路,现在身为红军将领,仁慈、勇敢、无私、诚实,为自己军队的技术与精神而骄傲。2.(1) ①朱德 ②彭德怀 ③贺龙(2)示例一:在苏区红军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重新分配土地、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等,使得农民在经济上拥有了土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示例二:斯诺向我们展现了红军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红小鬼”“红小鬼”中的“少年先锋队员”同成年游击队并肩作战,面对白军毫不退缩,英勇无畏。示例三: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示例:①本书记录斯诺探寻“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②本书按时间顺序(或采访经历)编排。③本书叙写了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④本书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4.(1) 李长林 贺龙(2)英勇无畏,骁勇善战。5.(1) 甲:张学良; 乙:徐特立: 丙:朱德(2) 示例一:我用“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点赞张学良, 因为他不负言,在东北易帜,通电全国,加入国民政府,捍卫国土的完整:他高举民族大义的帜,发动西安事变,停止内战,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示例二:我用“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点赞徐特立,因为他不断追求进步,五十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年逾花甲仍心系教育,主持苏区扫盲工作,进行教育试验,赢得苏区人民的尊重。示例三:我用“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点赞朱德,因为他主动找寻党的足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组织参加南昌起义:他在井冈山上,与毛泽东同志会师,整编部队,推动革命,震慑敌人。(3)可以。《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纪实性作品。这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事实”。6.①埃德加·斯诺(或:斯诺)②毛泽东③彭德怀④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 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7.毛泽东;《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写一本即可); 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意思接近即可)8.吃苦耐劳,生活简朴,感情丰富(质朴率真)9.(1)①与山有关的英雄壮举:翻越白雪茫茫的大雪山(夹金山);②与水有关的英雄壮举:皎平渡巧渡长江(金沙江),十六勇士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三十勇士飞夺泸定桥等。(2)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将胜利(或:决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决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有铁一般的严明纪律。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和勇气。10. 朱德 纪律严明(军纪严明、守纪律、遵守部队规定等)11. 美国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12.朱德13.示例: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平易近人,喜欢跟战士打成一片;吃苦耐劳。14.示例:爱护部下天下闻名;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平等待人,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打仗时总是在前线指挥,身先士卒。15.B16.是周恩来。原因:他具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17.作者用“印象很深”“很使我喜欢”“不可多得的品质”等话语,表达了对彭德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8.①毛泽东小时候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后来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让他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彭德怀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让他明白了斗争的真正意义;还读了梁启超、康有为以及其他许多对毛泽东也产生过影响的作家的著作,有了革命的觉悟。19.①生活简朴、吃苦耐劳。例如:选文(A)和(B)都描写了他们简陋的生活环境、简单的衣物等;②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和部下关系融洽。例如:选文(A)描写了毛泽东跟普通红军战士一样佩了两条红领章,“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选文(B)文写了彭德怀的“伙食同部下一样”。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