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等图形及其性质知识点一1、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完全重合包含两层意思: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性质:全等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几种常用的全等变换方式:平移、翻折、旋转。注意:①图形的全等与它们的位置和方向无关,只要满足能够完全重合即可.②全等图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但周长或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知识点二2、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符号:“≌”。“△ABC与△DEF全等”和 “△ABC≌△DEF”的区别:①△ABC与△DEF全等: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没有指明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的,需要根据题意分类讨论。②△ABC≌△DEF:像这种用全等符号表示的情况,对应关系已经非常具体了,不需要讨论,也相对简单,如图在△A BC≌△DEF中,A的对应点是D,B的对应点是E,C的对应点是F,据此可以找出相应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注意:①三角形全等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应”二字.其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 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②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快速找出对应角和对应边。③要注意区分对应边、对应角和对边、对角这两组概念:对应边、对应角是指两个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而对边、对 角是一个三角形中边和角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三3、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平移型:由三角形沿着某条边所在的直线移动所构成的,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由同一直线上线段的和或者差证得。对称型∶对应相等的边或角重合,可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完全重合。旋转型∶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所构成的,故一般由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平行线、对顶角、某些角的和差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稳定性的常见运用:木条固定门框、空调架、自行车架等。例1:下列各组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 ).A、 B、C、 D、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1寸相片是全等图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图形;③所有的正方形都是全等图形;④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A、1个 B、2个C、3个 D、4个例2:如果△ABC≌△AED,并且AC=6cm,BC=5cm,△ABC的周长为18cm,则AE= cm.练2:已知△ABC≌△ABD,AB=6,AC=7,BC=8,则AD=( ).A、5 B、6 C、7 D、8例3:在如图所示的4×4的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的度数为( ).A、330 B、315 C、310 D、320练3: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150 B、180 C、210 D、225例4:如图,已知△ABC≌△DEF,下列说法不一定成立的是( ).AB=DE B、AC=DF C、BE=EC D、BE=CF练4:如图,已知△ABC≌△DEF,则∠C的对应角为( ).A、∠F B、∠AGE C、∠AEF D、∠D例5:如图,△ABC≌△ADC,∠BAC=60°,∠ACD=23°,那么∠D的度数为( ).A、87 B、97 C、83 D、37练5:如图,△ABC≌△DCB,若AC=8,BE=5,则DE的长为( ).A、2 B、3 C、4 D、5例6:如图,已知△ABC≌△ADE,若∠B=40°,∠C=75°,则∠EAD的度数为( ).A、65 B、70 C、75 D、85练6如图,已知△ABC≌△DEB,点E在AB上,DE=8,BC=5,则线段AE的长为( ).A、3 B、5 C、6 D、4例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练7:已知如图△ABC≌△DEF,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DE的中点,且AP⊥BC于P,DQ⊥EF于Q,BH,EG分别垂直AC,DF于点H,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AM=NE;②AP=GE;③BH=DQ;④CM=FN.A、4个 B、3个 C、2个 D、1个例8:已知△ABC三边长分别为3,5,7,△DEF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 .练8:已知△ABC与△DEF全等,∠A=∠D=90°,∠B=37°,则∠E的度数是( ).A、37° B、53° C、37°或63° D、37°或53°例9: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经常如图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根据 的数学知识是什么?练9: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什么?例10如图,Rt△ABC≌Rt△CED,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结论:①AC=CD; ②AC⊥CD;③BE=AB+DE;④AB∥ED.其中成立的有( ).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练10: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 C、3 D、4例11:如图,已知△ACE≌△DBF,CE=BF,AE=DF,AD=8,BC=2.(1)求AC的长度;(2)试说明CE∥BF.练11:如图所示,已知△ABC≌△FED,且BC=ED,FD=5cm,AD=2cm .(1)那么AB与EF平行吗 为什么 (2)求CD的长.附加题:参考图例,将4×4的棋盘沿格线划分成两个全等图形.一课一练1:如图,△ABC≌△DEF,且∠A=100°,∠E=35°,则∠F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70一课一练2:如图,在Rt△ABC中,∠C=90°,AC=12 cm,BC=6 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AC的垂线AX上移动,若△ABC和△APQ全等,则AP的值为( ).A、6cm B、12cm C、6cm或12cm D、以上答案都不对一课一练3:如图,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O,若∠DBC=15°,则∠BOD= °.一课一练4:如图,已知△ACF≌△DBE,∠E=∠F,AD=9cm,BC=5cm,AB的长为 cm.一课一练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C’处,折痕为EF,若AB=1,BC=2,△BCF的周长是 .一课一练6如图,在Rt△ABC中,已知∠ACB=90°,且AC=BC=4cm,△BCD≌△AC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课后作业1:如图,△AOC≌△BOD,点A与点B是对应点,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B B、AO=BO C、AB=CD D、AC=BD课后作业2:已知:如图,△ABC≌△ADE,AB与AD是对应边,AC与AE是对应边,若∠B=31°,∠C=95°,∠EAB=20°,则∠BAD的度数为( ).A、77 B、74 C、47 D、44课后作业3:如图,△ABC≌△EFD,且AB=EF,EC=4,CD=3,则 AC的长为( ).A、3 B、4 C、7 D、8课后作业4安装空调时,一般都会象如图所示的方法将空调固定在墙上,这种方法应用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课后作业5:全等三角形又叫做合同三角形,平面内的合同三角形分为正真合同三角形和镜面合同三角形.假如△ABC和△A’B’C’是全 等三角形,且点A与点A’对应,点B与点B’对应,点C与点C’对应,当在三角形上沿着A-B-C-A及A’-B’-C’-A’环绕时,若运动方向相同,则称它们是真正合同三角形(如图①);若运动方向相反,则称它们是镜面合同三角形(如图②).两个真正合同三角形,都可以在平面内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而两个镜面合同三角形要重合,则必须将其中一个翻转180°.下列各组合同三角形,属于镜面合同三角形的是( ).B、 C、 D、课后作业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7,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 .课后作业7:如图,已知△ABE≌△ACD,且∠B=∠C,则下列结论: ①∠1=∠2; ②∠BAD=∠CAE; ③AD=AE;④DB=EC.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0 B、1 C、2 D、3课后作业8:如图,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BAD≌△ACE,试说明:(1)BD=DE+CE;(2)△AB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答案解析:例1:D;练1:C(124正确)例2:7∵△ABC≌△ABD,∴AB=AE∵AC=6cm,BC=5cm,△ABC的周长为18cm,∴AB=18-6-5=7cm∴AE=7cm,故填7.练2:C例3:B如图,将正方形沿对角线AB折叠,两边可以完全重合,其中,∠1所在的三角形与∠7所在的三角形组成一个长方形,∴∠1+∠7=90°.同理,得∠2+∠6=90°,∠3+∠5=90°,又∠4=45°,所以∠1+∠2+∠3+∠4+∠5+∠6+∠7=315°.故选B。练3:B由题意,得△ABC≌△EDC,∴∠BAC=∠1,又∠BAC+∠2=180°,∴∠1+∠2=180°.故选B.例4:C练4:A例5:B∵△ABC≌△ADC,∠BAC=60°,∴∠DAC=∠BAC=60°,∵∠ACD=23°,∴∠D=180°-∠DAC-∠ACD=97°.练5:B例6:A练6:A例7:D练7:C例8:3∵△ABC三边长分别为3,5,7,△DEF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且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或解得或上述解答过程中,第一组方程解出来的两个x的值不相同,自相矛盾,要舍去,故填3。练8:D例9:三角形的稳定性练9:三角形的稳定性例10:D练10:C例11:∵△ACE≌△DBF,∴AC=BD,∴AC=(AD+BC)=×(8+2)=5.∵△ACE≌△DBF,∴∠ACE=∠DBF,∴CE//BF.练11:AB与EF平行,理由:∵△ABC≌△FED,所以∠F=∠A.∴AB//EF.∵△ABC≌△FED,∴AC=DF=5,又AD=2,∴CD=AC-AD=5-2=3cm.附加题:一课一练:1:B2:C3:150°4:25:36:∵△BCD≌△ACE,∴S△BCD=S△ACE.又S四边形AECD=S△ACE+S△ACD=S△ABC=AC·BC=8(cm2)课后练习:1:C2:B3:C4:三角形的稳定性5:C6:137:A8:∵△BAD≌△ACE,∴BD=AE,AD=CE,∴BD=AE=AD+DE=CE+DE,即BD=DE+CE.△ABD满足∠ADB=90°时,BD//CE.理由是:∵BD//CE,∴∠E=∠BDE又∵△BAD≌△ACE,∴∠ADB=∠E=∠BDE,∵∠ADB+∠BDE=180°,∴∠ADB=∠BDE=90°,∴当△ABD满足∠ADB=90°时,BD//C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