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5 讲 元素周期律(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并理解其实质。2.会设计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课前诊断1.下列有关 28104Po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126B.钋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42C.钋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84D.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0答案 B2.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 4282Ti和 5202Ti的说法正确的是( )A.4228Ti和 5202Ti原子中均含有 22个中子B.4228Ti和 5202Ti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4282Ti和 5220Ti的物理性质相同D.4282Ti和 2502Ti为同一种核素答案 B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第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B.易形成-1价离子C.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F除外)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答案 A4.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铯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___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________(填“弱”或“强”)。答案 (1)6 1 55(2)无 蓝 2Cs+2H2O===2CsOH+H2↑(3)强知识清单知识点 1 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 1到 8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3)“四同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1到+7(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4到-1。经典例题例 1.下列 4种微粒中,半径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答案:C例 2.下图表示 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或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该图中纵坐标表示(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C.最高化合价 D.原子半径答案:B例 3.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N、O、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答案:B例 4.在水溶液中,YO n-3 和 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YOn-3 +3S2-+6H+===Y-+3S↓+3H2O(1)YO n-3 中 Y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3)比较 S2-和 Y-的还原性:____________。答案:(1)+5 (2)7 (3)S2->Y-知识点 2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元素金属性的强弱①该实验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②由上述实验可知,镁和水反应不如钠和水反应剧烈。(2)镁、铝元素金属性的强弱①实验甲中 a、b 两支试管中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OH)3+3H+===Al3++3H2O、Al(OH) +OH-3 ===AlO-2+2H2O。由上述反应可知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②实验乙中 a试管中沉淀溶解,b试管中沉淀不溶解,a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③由上述实验可知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OH>Mg(OH)2>Al(OH)3。(3)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Mg>Al。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Si P S Cl最高价氧化物对 H2SiO3: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 HClO4:强酸应水化物的酸性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结论 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Na Mg Al Si P S Cl――――――――――――――→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经典例题例 1.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的____(填序号)有关:①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外电子数 ⑤最外层电子数 ⑥电子层数答案:①⑤⑥例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第ⅦA族的为最大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答案:C例 3.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6)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_。答案:(1)Cl (2)Na (3)HClO4 (4)SiH4 (5)NaOH (6)Al2O3课堂闯关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增大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答案:C2.原子序数为 11~17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的是(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 D.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答案:C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原子序数为 17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C.C、N、O三种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分别是+4、+5、+6D.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答案:B4.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H2RO3 B.H2RO4 C.HRO3 D.H3RO4答案:B5.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l3+<O2- B.Cl->Br-C.Mg<Al D.K<Na答案:A6.如图是部分 1~18号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N>Z B.原子序数:M<NC.失电子能力:Y>Z D.单质的氧化性:N<X答案:C7.已知下表是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元素 C O Na Mg Si原子半径/nm 0.077 0.073 0.154 0.130 0.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元素 F的原子半径在 0.073~0.154 nm之间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D.Mg2+的半径大于Mg 的半径答案:C8.对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答案:A9.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B.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C.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D.P、S、Cl三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答案:A10.A、B 两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如果 A的原子半径比 B的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是 A强于 BB.A的气态氢化物比 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A的金属性比 B的金属性强D.A的阴离子比 B的阴离子还原性弱答案:C11.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A2-、C-,离子半径:A2->C-,B2+与 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B.原子半径:C>B>AC.离子半径:A2->C->B2+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C>A>B答案:B12.元素 X、Y、Z原子序数之和为 36,X、Y在同一周期,X+与 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 X的金属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族元素中 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 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答案:B自我挑战1.若 aAm+与 b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Am+<Bn-B.原子半径:A<BC.A的原子序数比 B大 m+nD.b=a-n-m答案:B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答案:D3.(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 H2S PH3 SiH4 ,可得非金属性:Si P S ClB.Si与H2 化合所需的温度远高于 S与H2 化合所需的温度,说明 S的非金属性强于 SiC.Na与冷水反应剧烈,而Mg与冷水反应缓慢,说明 Na的金属性强于MgD.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不能由此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性强弱答案:A4.元素 A -原子获得 2 个电子或元素 B 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都与 OH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 A2-离子半径大小 ______( +填“>”“<”或“=”)B 。(3)在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标出它们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与水反应生成 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周期一 A二 E F H J三 B C D G I根据 A~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_。(3)A分别与 E、F、G、H、I形成的简单气态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4)在 B、C、D、G、I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答案:(1)Ne,F2,Na (2)NaOH,HClO4,Al(OH)3 (3)HF (4)Na6.(2020·全国课时练习)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1)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2)其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3)C2 、D 、G2 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B ______C(填“ ”或“ ”)。(5)B、E、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______ ______。(6)C与D形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为______(填化学式),该化合物与A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答案】(1)第 2周期第ⅣA族(2)Na O(3)S2 O2 Na (4)<(5) HNO3 H2SiO3 Al OH 3(6) Na2O2 2Na2O2 2CO2 2Na2CO3 O2 1:1第 15 讲 元素周期律(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并理解其实质。2.会设计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课前诊断1.下列有关 28104Po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126B.钋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42C.钋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84D.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02.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 4282Ti和 5220Ti的说法正确的是( )A.4282Ti和 5220Ti原子中均含有 22个中子B.4228Ti和 2502Ti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4228Ti和 5220Ti的物理性质相同D.2482Ti和 2502Ti为同一种核素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第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B.易形成-1价离子C.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F除外)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还原性依次增强4.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铯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___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________(填“弱”或“强”)。知识清单知识点 1 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 1到 8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3)“四同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1到+7(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4到-1。经典例题例 1.下列 4种微粒中,半径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例 2.下图表示 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或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该图中纵坐标表示(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C.最高化合价 D.原子半径例 3.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N、O、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4 - -例 .在水溶液中,YO n3 和 S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YOn-3 +3S2-+6H+===Y-+3S↓+3H2O(1)YO n-3 中 Y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3)比较 S2-和 Y-的还原性:____________。知识点 2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元素金属性的强弱①该实验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②由上述实验可知,镁和水反应不如钠和水反应剧烈。(2)镁、铝元素金属性的强弱①实验甲中 a、b 两支试管中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OH) +3H+===Al3++3H O、Al(OH) +OH-3 2 3 ===AlO-2+2H2O。由上述反应可知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②实验乙中 a试管中沉淀溶解,b试管中沉淀不溶解,a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③由上述实验可知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OH>Mg(OH)2>Al(OH)3。(3)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Mg>Al。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Si P S Cl最高价氧化物对 H2SiO3: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 HClO4:强酸应水化物的酸性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结论 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Na Mg Al Si P S Cl――――――――――――――→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经典例题例 1.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的____(填序号)有关:①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外电子数 ⑤最外层电子数 ⑥电子层数例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第ⅦA族的为最大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例 3.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6)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_。课堂闯关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增大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2.原子序数为 11~17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的是(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 D.元素最高正化合价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原子序数为 17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C.C、N、O三种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分别是+4、+5、+6D.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4.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H2RO3 B.H2RO4 C.HRO3 D.H3RO45.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l3+<O2- B.Cl->Br-C.Mg<Al D.K<Na6.如图是部分 1~18号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N>Z B.原子序数:M<NC.失电子能力:Y>Z D.单质的氧化性:N<X7.已知下表是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元素 C O Na Mg Si原子半径/nm 0.077 0.073 0.154 0.130 0.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元素 F的原子半径在 0.073~0.154 nm之间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D.Mg2+的半径大于Mg 的半径8.对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9.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B.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C.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D.P、S、Cl三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10.A、B 两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如果 A的原子半径比 B的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是 A强于 BB.A的气态氢化物比 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A的金属性比 B的金属性强D.A的阴离子比 B的阴离子还原性弱11.A、B、C - -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A2 、C ,离子半径:A2->C- + -,B2 与 C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B.原子半径:C>B>AC A2- - +.离子半径: >C >B2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C>A>B12.元素 X、Y、Z原子序数之和为 36,X、Y在同一周期,X+与 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 X的金属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族元素中 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 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自我挑战1.若 aAm+与 b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Am+<Bn-B.原子半径:A<BC.A的原子序数比 B大 m+nD.b=a-n-m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3.(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 H2S PH3 SiH4 ,可得非金属性:Si P S ClB.Si与H2 化合所需的温度远高于 S与H2 化合所需的温度,说明 S的非金属性强于 SiC.Na与冷水反应剧烈,而Mg与冷水反应缓慢,说明 Na的金属性强于MgD.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不能由此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性强弱4 -.元素 A 原子获得 2 个电子或元素 B 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都与 OH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 -离子半径大小 A2 ______( +填“>”“<”或“=”)B 。(3)在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标出它们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与水反应生成 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周期一 A二 E F H J三 B C D G I根据 A~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_。(3)A分别与 E、F、G、H、I形成的简单气态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4)在 B、C、D、G、I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6.(2020·全国课时练习)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1)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2)其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3)C2 、D 、G2 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B ______C(填“ ”或“ ”)。(5)B、E、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______ ______。(6)C与D形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为______(填化学式),该化合物与A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1 元素周期律(一)(原卷版).pdf 4.2.1 元素周期律(一)(解析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