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4 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质量数和 AZX的含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3.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4.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前诊断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列就是一个族B.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C.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每个长周期均包含 32种元素答案 C2.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其中合理的是( )答案 D3.(2018·大庆高一检测)核电荷数为 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 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下列数据前者是后者 4倍的是( )①电子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次外层电子数A.①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4.元素 X的原子有 3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 4个电子。则 X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A.第四周期ⅢA族 B.第四周期ⅦA族C.第三周期ⅣB族 D.第三周期ⅣA族答案 D知识清单知识点 1 原子(或离子)构成微粒间的关系1.原子符号AZX表示的意义是质子数为 Z,质量数为 A 的 X元素的一种原子。2.原子构成微粒数的确定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146C的质量数为 14,质子数为 6,中子数为 8。(2)1399K的质量数为 39,中子数为 20,核外电子数为 19。(3)核内中子数为 12,核外电子数为 11的钠原子符号为 2113Na。经典例题例 1.用 AZX表示原子:(1)ZAX原子的中子数 N=________。(2)AXn+共有 x 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3)AXn-共有 x 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4)A2-原子核内有 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 m,则 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5)与阳离子 23X+11 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答案 (1)A-Z (2)A-x-n (3)A-x+n(4)n m-x+2 mol (5)Nem例 2.已知 R2+核外有 a 个电子,核内含有 b 个中子,表示 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b + -aR B.a ab 2+2 RC.a+ + + -ab 22R D.a ab 22+ - R答案 C例 3.某原子 X的核内中子数为 N,质量数为 A,它与原子 2H构成 2HmX分子。a g 2HmX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 A-N+m mol B.a A-N molA+m A+mC.a A-N+m mol D.a A-N+m molA+2m A答案 C知识点 2 元素、核素、同位素1.相关概念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21H 31H名称 氕 氘(重氢) 氚(超重氢)符号 H D T质子数 1 1 1中子数 0 1 23.常见核素及其用途(连线)4.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同位素 35Cl 37Cl质量数 35 37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4.969 36.966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5 37同位素丰度 75.77% 24.23%(1)写出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表达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2)写出氯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表达式:35×75.77%+37×24.23%≈35.48。5.元素、核素、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比较名称内容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项目概念 质子数相同的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同种元素形成同一类原子 都一定的原子 不同的不同核素 的不同单质范围 原子 原子 原子 单质由同位素组成的单只有种类,没 化学反应中的最 组成元素相同,特性 质,化学性质几乎相有个数 小微粒 其性质不同同,物理性质不同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组成元素、结构H、C、N三种 11H、21H、31H三种 11H、12H、13H互为同位 O2与 O3互为同举例元素 核素 素 素异形体经典例题例 1.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 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 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4和 O2互为同位素B.O4转化为 O2是物理变化C.18O是氧元素的一种核素,它的中子数是 8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 O4气体和 O2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答案 D例 2.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氘(D)原子核外有 1个电子B.1H与 D互称同位素C.H2O与 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 D12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答案 C例 3.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有两种同位素B.75.77%是某种同位素的丰度C.35.453是该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某种同位素的质量数答案 D知识点 3 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名称 锂 钠 钾 铷 铯元素符号 Li Na K Rb Cs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1)由上表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易失去电子而具有较强的金属性,其单质与钠类似,易与氧气、水等反应。2.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1)钠、钾与氧气反应①实验现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钾燃烧更剧烈。②反应方程式:△ △2Na+O2=====Na2O2、K+O2=====KO2。③实验结论:金属的活泼性:K>Na。(2)钠、钾与水反应①实验现象: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金属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②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③实验结论:与水反应剧烈程度:K>Na;金属的活泼性:K>Na。3.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1)碱金属单质具有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的特点。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2)碱金属单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4.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2)递变性具体情况如下:①与氧气反应从 Li→Cs,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如 Li 与 O2生成 Li2O,Na 与 O2生成 Na2O、Na2O2,K与 O2生成 K2O、KO2。②与 H2O(或酸)的反应从 Li→Cs,与 H2O(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如 K 与 H2O 反应能发生轻微爆炸,则 Rb、Cs遇水会发生爆炸。经典例题例 1.随着碱金属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C.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答案 A例 2.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K与 H2O反应最剧烈B.Rb比 Na活泼,故 Rb可以从 NaCl溶液中置换出 Na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D.从 Li到 Cs都易失去最外层 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答案 D例 3.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A.金属单质间发生的置换反应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答案 B知识点 4 卤族元素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 颜色和状态 密度 熔点/℃ 沸点/℃F 淡黄绿色气体 1.69 g·L-12 (15℃) -219.6 -188.1Cl 黄绿色气体 3.214 g·L-12 (0℃) -101 -34.6Br -3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 g·cm (20℃) -7.2 58.78I -32 紫黑色固体 4.93 g·cm 113.5 184.4分析上表可知,从 F2到 I2,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名称 氟 氯 溴 碘元素符号 F Cl Br I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nm 0.071 0.099 1.14 1.33(1)由上表可知: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相同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易得到电子而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其单质与氯气类似,能与金属、非金属单质、水等发生反应。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氢气反应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稳定性卤素单质 F2 Cl2 Br2 I2与H2反应条件 暗处 光照或点燃 加热至一定温度 不断加热氢化物稳定性 很稳定 较稳定 不如 HCl稳定 不稳定、易分解②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卤素单质与 H2化合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①中:试管内液体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橙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Br===2NaCl+Br2;实验②中:试管内液体静置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I+Br2===2KBr+I2;实验③中:试管内液体静置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I+Cl2===2KCl+I2。由实验①②③得出结论:Cl2→I2氧化性逐渐减弱,相应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①最外层均有 7个电子;②最高正价除 F外均显+7价,最低负价为-1价;③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 HX(X表示卤素);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为 HXO4(F除外)。(2)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性:结构及性质 规律F Cl Br I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F2 Cl2 Br2 I2单质的氧化性 ――→氧化性逐渐减弱F- Cl- Br- I-阴离子的还原性 ――→还原性逐渐增强H F2 Cl2 Br2 I2与 2化合的难易程度 ――→与 H2化合越来越难HF HCl HBr HI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HClO4 HBrO4 HIO4――→物的酸性 酸性逐渐减弱经典例题例 1.部分卤族元素的某种性质 A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 A可能表示( )A.原子半径 B.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的电子层数 D.单质的密度答案 B例 2.砹(At)属于卤族元素,下列关于砹(At)及其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推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AgAt是难溶于水的有色固体C.HAtO4的酸性比 HClO4的弱D.HAt难溶于水,且受热很难分解答案 D例 3.关于卤素(用 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 X2+H2O===HXO+HX表示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 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D.X-的还原性依次为 F-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答案 C例 4.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溴单质与 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 H2的反应更剧烈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答案 D课堂闯关1.关于微粒 37X-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粒的中子数为 17B.该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 17C.该微粒的中子数为 20D.该微粒的质子数为 37答案 C2.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一种新核素镅(95Am) 235,这种新核素同铀(92U) 235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原子核中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答案 C3.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 ”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答案 A4.下列有关碘 131(15313I)和碘 127(15273I)的说法正确的是( )A.15331I和 12573I的中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B.15331I和 12573I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C.15331I和 12573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15331I有放射性而 12573I无放射性,说明两者化学性质不同答案 B5.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 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15N与 14N互为同位素B.13C与 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3C、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答案 A6.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2O(M指碱金属元素)B.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C.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它们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锂答案 A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金属铷投入水中会发生爆炸式反应,生成氢氧化铷和氢气C.碱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D.金属铯的密度大于钠,而钠的熔点高于铯答案 C8.卤族元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从 F到 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 H2化合由难到易的顺序为 F2、Cl2、Br、I2答案 C9.随着卤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答案 B10.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用 X表示卤素原子)( )A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X 的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减弱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C.单质与水反应均可表示为 X2+H2O===HX+HXO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答案 D11.(2020·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一月考)向NaCl、NaBr、NaI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不.可.能.是A.NaCl B.NaCl NaBrC.NaCl、NaBr、NaI D.NaCl NaI答案 D1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Ⅱ.当 B和 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 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 a。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答案(1)16HCl(浓)+2KMnO4=2MnCl2+2KCl+5Cl2 +8H2O(2)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3)Cl +2Br-=Br +2Cl-2 2(4)打开活塞 b,将少量 C中溶液滴入 D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5)确认 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自我挑战1.下列关于 3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2He原子核内含有 2个中子B.23He原子核内含有 3个质子C.32He原子核内含有 3个电子D.32He和 4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答案 D2.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C与 12C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或核素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与 18O之间的相互转化C.35Cl2与 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D.铯元素的两种核素中 137Cs比 133Cs多 4个中子答案 D3.我国限制稀有金属对外出口,此举对我国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稀土元素钕(16400Nd)是制造导弹的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400Nd和 16420Nd是同一核素B 140.一个 14600Nd原子的质量约为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AC.16400Nd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80D.14 g钕含有 6 mol电子答案 B4.16O和 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与 18O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 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与 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 11.2 L 18O2均含 NA个氧原子答案 D5.砹(At)原子序数 85,与 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B.非金属性:At<IC.HAt非常稳定D.I2能从 At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 At2答案 C6.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对应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CsOH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③与 O2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④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⑤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⑥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⑤答案 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Cl、B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 8B.由 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 F、Cl、Br、I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C.卤族元素按 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减弱D.根据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单质砹难溶于 CCl4答案 C8.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以下问题。已知:①KMnO4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得 Cl2。②H2SiO3不溶于水。(1)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图中 A 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 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 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用此装置证明酸性:HNO3>H2CO3>H2SiO3,进而证明非金属性:N>C>Si,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的物质:①稀 HNO3 ②稀盐酸 ③碳酸钙 ④Na2SiO3溶液 ⑤SiO2试剂 A与 C分别为________(填序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分液漏斗 防倒吸(2)2MnO-4 +10Cl-+16H+===2Mn2++5Cl2↑+8H2O Cl2+S2-===S↓+2Cl- (3)①、④CO -2+H2O+SiO23 ===H2SiO3↓+CO2-3 HNO3有挥发性,也会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第 14 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质量数和 AZX的含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3.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4.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前诊断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列就是一个族B.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C.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每个长周期均包含 32种元素2.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其中合理的是( )3.(2018·大庆高一检测)核电荷数为 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 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下列数据前者是后者 4倍的是( )①电子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次外层电子数A.①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元素 X的原子有 3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 4个电子。则 X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A.第四周期ⅢA族 B.第四周期ⅦA族C.第三周期ⅣB族 D.第三周期ⅣA族知识清单知识点 1 原子(或离子)构成微粒间的关系1.原子符号ZAX表示的意义是质子数为 Z,质量数为 A 的 X元素的一种原子。2.原子构成微粒数的确定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146C的质量数为 14,质子数为 6,中子数为 8。(2)3199K的质量数为 39,中子数为 20,核外电子数为 19。(3)核内中子数为 12,核外电子数为 11的钠原子符号为 2113Na。经典例题例 1.用 AZX表示原子:(1)ZAX原子的中子数 N=________。(2)AXn+共有 x 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3)AXn-共有 x 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4)A2-原子核内有 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 m,则 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5)与阳离子 2 +113X 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例 2.已知 R2+核外有 a 个电子,核内含有 b 个中子,表示 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bR B.a+b-a a 2+2 RC.a+ + + -ab 2 a b 2+2 R D. a-2 R例 3.某原子 X的核内中子数为 N,质量数为 A,它与原子 2H构成 2HmX分子。a g 2HmX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 A-N+m mol B.a A-N molA+m A+mC.a A-N+m mol D.a A-N+m molA+2m A知识点 2 元素、核素、同位素1.相关概念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21H 31H名称 氕 氘(重氢) 氚(超重氢)符号 H D T质子数 1 1 1中子数 0 1 23.常见核素及其用途(连线)4.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同位素 35Cl 37Cl质量数 35 37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4.969 36.966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5 37同位素丰度 75.77% 24.23%(1)写出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表达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2)写出氯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表达式:35×75.77%+37×24.23%≈35.48。5.元素、核素、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比较名称内容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项目质子数相同的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同种元素形成概念同一类原子 都一定的原子 不同的不同核素 的不同单质范围 原子 原子 原子 单质由同位素组成的单只有种类,没 化学反应中的最 组成元素相同,特性 质,化学性质几乎相有个数 小微粒 其性质不同同,物理性质不同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组成元素、结构H、C、N三种 11H、21H、31H三种 11H、21H、13H互为同位 O2与 O3互为同举例元素 核素 素 素异形体经典例题例 1.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 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 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4和 O2互为同位素B.O4转化为 O2是物理变化C.18O是氧元素的一种核素,它的中子数是 8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 O4气体和 O2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例 2.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氘(D)原子核外有 1个电子B.1H与 D互称同位素C.H2O与 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128O与 D12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例 3.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有两种同位素B.75.77%是某种同位素的丰度C.35.453是该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某种同位素的质量数知识点 3 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名称 锂 钠 钾 铷 铯元素符号 Li Na K Rb Cs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1)由上表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易失去电子而具有较强的金属性,其单质与钠类似,易与氧气、水等反应。2.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1)钠、钾与氧气反应①实验现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钾燃烧更剧烈。②反应方程式:△ △2Na+O2=====Na2O2、K+O2=====KO2。③实验结论:金属的活泼性:K>Na。(2)钠、钾与水反应①实验现象: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金属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②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③实验结论:与水反应剧烈程度:K>Na;金属的活泼性:K>Na。3.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1)碱金属单质具有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的特点。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2)碱金属单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4.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2)递变性具体情况如下:①与氧气反应从 Li→Cs,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如 Li 与 O2生成 Li2O,Na 与 O2生成 Na2O、Na2O2,K与 O2生成 K2O、KO2。②与 H2O(或酸)的反应从 Li→Cs,与 H2O(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如 K 与 H2O 反应能发生轻微爆炸,则 Rb、Cs遇水会发生爆炸。经典例题例 1.随着碱金属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C.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例 2.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K与 H2O反应最剧烈B.Rb比 Na活泼,故 Rb可以从 NaCl溶液中置换出 Na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D.从 Li到 Cs都易失去最外层 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例 3.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A.金属单质间发生的置换反应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知识点 4 卤族元素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 颜色和状态 密度 熔点/℃ 沸点/℃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 g·L-1(15℃) -219.6 -188.1Cl2 黄绿色气体 3.214 g·L-1(0℃) -101 -34.6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 g·cm-3(20℃) -7.2 58.78I2 紫黑色固体 4.93 g·cm-3 113.5 184.4分析上表可知,从 F2到 I2,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名称 氟 氯 溴 碘元素符号 F Cl Br I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nm 0.071 0.099 1.14 1.33(1)由上表可知: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相同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易得到电子而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其单质与氯气类似,能与金属、非金属单质、水等发生反应。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氢气反应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稳定性卤素单质 F2 Cl2 Br2 I2与H2反应条件 暗处 光照或点燃 加热至一定温度 不断加热氢化物稳定性 很稳定 较稳定 不如 HCl稳定 不稳定、易分解②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卤素单质与 H2化合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①中:试管内液体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橙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Br===2NaCl+Br2;实验②中:试管内液体静置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I+Br2===2KBr+I2;实验③中:试管内液体静置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I+Cl2===2KCl+I2。由实验①②③得出结论:Cl2→I2氧化性逐渐减弱,相应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①最外层均有 7个电子;②最高正价除 F外均显+7价,最低负价为-1价;③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 HX(X表示卤素);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为 HXO4(F除外)。(2)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性:结构及性质 规律F Cl Br I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F2 Cl2 Br2 I2单质的氧化性 ――→氧化性逐渐减弱F- Cl- Br- I-阴离子的还原性 ――→还原性逐渐增强F2 Cl2 Br I与 H 2 22化合的难易程度 ――→与 H2化合越来越难HF HCl HBr HI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HClO4 HBrO4 HIO4――→物的酸性 酸性逐渐减弱经典例题例 1.部分卤族元素的某种性质 A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 A可能表示( )A.原子半径 B.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的电子层数 D.单质的密度例 2.砹(At)属于卤族元素,下列关于砹(At)及其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推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AgAt是难溶于水的有色固体C.HAtO4的酸性比 HClO4的弱D.HAt难溶于水,且受热很难分解例 3.关于卤素(用 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 X2+H2O===HXO+HX表示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 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D.X-的还原性依次为 F-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例 4.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溴单质与 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 H2的反应更剧烈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课堂闯关1 -.关于微粒 3177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粒的中子数为 17B.该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 17C.该微粒的中子数为 20D.该微粒的质子数为 372.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一种新核素镅(95Am) 235,这种新核素同铀(92U) 235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原子核中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3.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 ”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4.下列有关碘 131(15313I)和碘 127(15273I)的说法正确的是( )A.15331I和 12573I的中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B.15331I和 12573I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C.15331I和 12573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15331I有放射性而 12573I无放射性,说明两者化学性质不同5.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 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15N与 14N互为同位素B.13C与 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3C、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6.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2O(M指碱金属元素)B.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C.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它们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锂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金属铷投入水中会发生爆炸式反应,生成氢氧化铷和氢气C.碱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D.金属铯的密度大于钠,而钠的熔点高于铯8.卤族元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从 F到 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 H2化合由难到易的顺序为 F2、Cl2、Br、I29.随着卤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10.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用 X表示卤素原子)(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X-的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减弱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C.单质与水反应均可表示为 X2+H2O===HX+HXO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11.(2020·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一月考)向NaCl、NaBr、NaI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不.可.能.是A.NaCl B.NaCl NaBrC.NaCl、NaBr、NaI D.NaCl NaI1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Ⅱ.当 B和 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 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 a。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自我挑战1.下列关于 3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23He原子核内含有 2个中子B.32He原子核内含有 3个质子C.32He原子核内含有 3个电子D.32He和 4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2.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C与 12C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或核素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与 18O之间的相互转化C.35Cl2与 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D.铯元素的两种核素中 137Cs比 133Cs多 4个中子3.我国限制稀有金属对外出口,此举对我国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稀土元素钕(16400Nd)是制造导弹的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400Nd和 16420Nd是同一核素B 140.一个 14600Nd原子的质量约为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AC.16400Nd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80D.14 g钕含有 6 mol电子4.16O和 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与 18O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 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与 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 11.2 L 18O2均含 NA个氧原子5.砹(At)原子序数 85,与 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B.非金属性:At<IC.HAt非常稳定D.I2能从 At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 At26.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对应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CsOH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③与 O2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④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⑤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⑥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⑤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Cl、B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 8B.由 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 F、Cl、Br、I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C.卤族元素按 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减弱D.根据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单质砹难溶于 CCl48.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以下问题。已知:①KMnO4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得 Cl2。②H2SiO3不溶于水。(1)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图中 A 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 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 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用此装置证明酸性:HNO3>H2CO3>H2SiO3,进而证明非金属性:N>C>Si,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的物质:①稀 HNO3 ②稀盐酸 ③碳酸钙 ④Na2SiO3溶液 ⑤SiO2试剂 A与 C分别为________(填序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原卷版).pdf 4.1.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解析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