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课第二框,讲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和原则的相关内容,是“怎么做”的范畴。为关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关知识做好铺垫,逻辑上讲统帅第八课、第九课。【教学目标】1.了解法治建设的重要性2.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具体要求3.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增加我国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及法治社会的信心。2、科学精神: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3、法治意识: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坚定尊法守法学法的信念。4.公共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国家立法中去,同时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法治中国的氛围。【教学重点】全民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的原则。【教学难点】依法治国为什么和怎样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和怎样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APP的霸王条款》教师:针对APP等一些 层出不穷事物,我国目前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更加详细可靠、可操作性强的、能够堵截漏洞法律法规。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的建议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总议题: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3、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议题一: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长江保护法》3月1日正式实施》《 长江保护法》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这也是中国第一部流域法律。探究问题:结合《长江保护法》的出台,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1)重要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议题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目标、新概念。在此之前,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是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 "法律体系" 到"法治体系", 是党的治国理政基本思路的重大转变 。法治包括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法”,一个是“治”。从“法”的角度来讲,核心是“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从“治”的角度来讲,法治不光要有良法,还要有善治,关键在于"法治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这就要在强调"立法"和"普法"的同时,落实"执法"、"司法"和"守法",也就是形成和贯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出了全面论述,主要是五个具体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探究问题: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转变,这体现了在新时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具体内容: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议题三: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完善法律法规,严惩违规APP"》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些APP强行索取个人信息的现象,严重侵害了个人隐私和消费者利益,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2021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详细可靠、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堵截漏洞,约束平台运营公司及运营商在APP制作过程中更加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杜绝APP"霸王条款"。针对APP等一些层出不穷事物,我国目前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更加详细可靠、可操作性强的,能够堵截漏洞法律法规。探究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的建议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3、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2)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第二幕: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探究活动四:观看视频《法治中国》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了什么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要求:①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探究活动五:观看视频《紧急避险》探究问题:张三用了别人家鱼塘的救自家鱼塘的鱼苗而毁了别人家的鱼苗,为什么就叫紧急避险呢?为什么法律不能以人的智力、身份而有不同?为什么紧急避险不能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 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要坚持的什么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①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③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探究活动六:阅读材料《流氓罪从出台到被废除》 70年代末期 ,我国待业青年超过 2000万。其中少数人闲来无事,组成各式各样的犯罪团伙,调戏妇女、殴打群众、欺行霸市等等,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影响了经济发展。 1979年《刑法》正式出台"流氓罪"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了6种提高量刑幅度的犯罪,流氓罪列于首位。 随着改开深入,经济发展,就业充分、法治建设完善,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中,流氓罪被废除探究问题:从流氓罪出台到被废除,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要坚持的什么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本课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