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前导读1、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2、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3、陈胜吴广起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各是什么?4、陈胜吴广起义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5、真正推翻秦朝的是谁?6、什么是楚汉之争?最终的结果是什么?7、你知道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暗渡陈仓、四面楚歌的故事吗?8、西汉由谁建立?建立的时间和都城?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扫平天下。但是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只存在了公元前207年就迅速灭亡了,这是为什么?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30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0万南攻越族,戍守五岭70万建阿房宫,修骊山墓修驰道,运粮饷情景1老百姓生活“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情景2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秦朝法律告示情景3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黥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连坐: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宦官赵高丞相李斯情景4前210年随秦始皇出巡,归途中与李斯、胡亥合谋,乘秦始皇病死之机,诈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胡亥继位后,赵高担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先指使胡亥诛杀宗室大臣,专擅朝政 一、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①修建阿房宫②造骊山陵墓③修筑长城收获的2/3上缴国家单死刑就有车裂等10多种任意屠杀他的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二、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郡大泽乡函谷关××张楚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爆发过程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建立张楚政权吴广遇害陈胜牺牲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 吴广×吴广周文原因秦的暴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胜、吴广领导,时间约半年。第二阶段: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史两年半。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鼓舞了后世的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2、后期:——项羽、刘邦起义1、是谁推翻了秦军的主力?2、是谁灭了秦朝?项羽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地点巨鹿意义击败秦军主力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一支起义军进入关中,逼近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灭亡。历史上的对抗大肆杀掠、火烧秦宫入咸阳“约法三章”得民心设鸿门宴机智借口上厕所逃走狂妄自大、不善用人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羽乌江自杀四面楚歌入咸阳西楚霸王沛公“楚汉之争”(前206年—前202年)帝位的争夺漢人心所向 用人方面 纳谏方面 战略战术刘邦项羽得民心:1.在咸阳“约法三章”2.对秦降将安抚留用失民心:入关后,烧杀掳掠善用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善于纳谏,避免许多失误不能采纳部下建议,贻误许多战机。1.有稳固的关中后方,粮饷兵源充足2.有效利用了各地反项羽的力量1.地盘虽大,但各封王明争暗斗2.孤军远征,后续不继为什么是刘邦得天下?西汉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建立者:刘邦,史称汉高祖课堂小结秦朝大事年表时间 重大事件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开始垓下之战, 西汉建立1、秦朝灭亡①公元前 年,项羽在 大败秦军主力。②与此同时, 攻占咸阳,秦朝灭亡。207巨 鹿刘 邦基础关(A)2、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 年建立者: (汉高祖)都城 。202刘 邦长 安基础关(B)1、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能力关(A)2.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1、秦朝的都城在( )A.镐京 B.洛邑C.咸阳 D.邯郸能力关(B)2.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破釜沉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看图找成语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_黄老师.flv 《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_黄老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