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1 讲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知道酸碱中和滴定中溶液 pH的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了解指示剂的选择方法。2.知道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及用途,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其在定量测定中的迁移应用。课前诊断1.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②NaOH、③H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③>②>① B.②>③>①C.①>②>③ D.③>①>②答案 C2.室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 Cl- B K+ Na+. 、 、 3、 . 、 、Cl- NO-、 3C K+. 、Na+ -、Cl 、AlO-2 D K+. 、NH+4、SO2- -4 、NO3答案 B3.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B.c(OH-)=0.12 mol·L-1的溶液C.含有 4 g NaOH的 1 L溶液D.c(H+)=1×10-10 mol·L-1的溶液答案 B4.常温下,关于溶液的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 100倍,pH=5B + - -.pH=4的 H2SO4溶液加水稀释 100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H )=1×10 6 mol·L 1C.将 1 L 0.1 mol·L-1的 Ba(OH)2溶液稀释为 2 L,pH=13D.pH=8的 NaOH溶液稀释 100倍,其 pH=6答案 C知识清单知识点 1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概念和原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 与碱提供的 OH- +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 )·V c(OH-酸= )·V+ c OH- ·V +c(H ) 碱c H ·Vc(OH-) 酸碱,则 = 或 = 。V 酸 V 碱2.主要仪器使用(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仪器 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 b是碱式滴定管。精密度:0.01 mL。(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②润洗仪器:在加入溶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 2~3遍。③加入溶液:分别将溶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 0刻度线以上。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3.主要试剂(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一般不用石蕊,颜色改变不明显)。4.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 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变色不在恰好中和的 pH=7的点上,但体积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图: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2)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定溶液的 pH范围)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 变色范围(颜色与 pH的关系)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酚酞 <8.2无色 8.2~10.0浅红色 >10.0红色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特别提醒 若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酸性时,选择甲基橙,中性时,酚酞、甲基橙都行,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5.滴定操作特别提醒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甚至半滴一摇,利用锥形瓶内壁承接尖嘴处悬挂的半滴溶液。②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视为滴定终点。6.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实验 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经典例题例 1.用 0.01 mol·L-1 -硫酸滴定 0.01 mol·L 1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 100 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 1滴硫酸;②少加了 1 滴硫酸(设 1 滴为 0.05 mL)。则①和②中pH相差________。答案 4例 2.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称量 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 500 mL 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字母)称量。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C.托盘上(2) -滴定时,用 0.200 0 mol·L 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作指示剂。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标准酸溶液体积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第一次 10.00 0.40 20.50第二次 10.00 4.10 24.00答案 (1)A (2)B(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4)0.400 0 97.56%知识点 2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1.分析依据c 待测·V 待测=c 标准·V 标准c c 标准·V 标准待测=V 待测c 标准、V 待测均为代入定值,误差均体现在 V 标准的大小。2.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步骤 操作 V 标准 c 待测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洗涤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滴定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变大 偏高NaOH溶液无变化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变小 偏低读数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大 偏高经典例题例 1.称取一定质量的 NaOH 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NaOH放在锥形瓶内,盐酸放在滴定管中)。用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填写下列各项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1)称量固体 NaOH 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 )(2)将 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 )(3)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润洗( )(4)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气泡排出( )(5)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刻度线“0”或“0”以下,结束时初读数按 0计算( )(6)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7)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 )(8)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完毕读数时俯视( )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A(8)A例 2.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A.配制 500 mL 1 mol·L-1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 18 mol·L-1浓硫酸时俯视读数B.配制 100 mL 5 mol·L-1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溶液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D.用标准 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答案 C滴定管读数误差分析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试分析下列图示读数对滴定结果的影响:(1)如图Ⅰ,开始仰视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小。(2)如图Ⅱ,开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仰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大。知识点 3 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图像分析酸碱中和过程中的图像纵坐标为 pH,横坐标为酸或碱溶液的体积。1.分析步骤(1)横纵坐标:分清加入的酸溶液或碱溶液;(2)起点 pH:结合题目信息得出酸(或碱)的强弱;(3)滴定终点或 pH=7的点:利用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等知识分析出对应的体积;(4)其他特殊点分析:滴定一半或滴定过量等点相关问题。2.实例以用 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 HA溶液为例,其滴定曲线如图。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原点为 HA的单一溶液,0.100 0 mol·L-1 HA的 pH>1,说明是弱酸,c(HA)点 O>c(H+)>c(A-) c(OH-> )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HA和 NaA,此时溶液 pH<7,说明 HA电离点①- - + + -程度大于 A 水解程度,c(A )>c(Na )>c(HA)>c(H )>c(OH )- +此时溶液 pH=7,溶液呈中性,酸没有完全被反应,c(A )=c(Na )>c(HA)点②+>lc(H )=c(OH-)此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 NaA +,为弱酸强碱盐溶液,c(Na )>c(A-)>c(OH-)点③>c(H+)此时NaOH过量或者远远过量,溶液显碱性,可能出现 c(Na+)>c(A-)>c(OH点③之后-)>c(H+),也可能出现 c(Na+)>c(OH-)>c(A-)>c(H+)3.其他图像(1)分布系数分布系数: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K c HC-2O4 ·c H+ a1=c H2C2O4 A点:c(HC O-2 4 )=c(H2C2O4)K + -故 a1=c(H )=10 1.2c C O - +K 2 42 ·c H a2=c HC O-2 4 B点:c(C2O2-4 )=c(HC2O-4 )故 Ka2=10-4.2(2)对数图pOH—pH曲线:pOH=-lg c(OH-)+ -①表示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过程中 H 与 OH 离子浓度的关系。②Q点代表中性。③M点显酸性,N点显碱性,两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经典例题例 1.298 K时,向 20.0 mL 0.10 mol·L-1 H2A -溶液中滴加 0.10 mol·L 1 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石蕊溶液作指示剂B.W点到 X - -点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A+2OH ===A2 +2H2OC.Y点对应的溶液中 c(Na+)+c(H+)=c(OH-)+2c(A2-)D.反应 H2A+A2- 2HA-的平衡常数 K=1.0×107.4答案 D例 2.常温下,用浓度为 0.100 0 mol·L-1的 NaOH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 20.00 mL 0.100 0 mol·L-1的 HX、HY溶液中,pH随 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NaOH)=0 mL时,两份溶液中,c(X-)>c(Y-)B.V(NaOH)=10.00 mL时,c(X-)>c(Na+)>c(HX)>c(H+)>c(OH-)C.V(NaOH)=20.00 mL时,c(OH-)>c(H+)>c(Na+)>c(X-)D - + -.pH=7时,两份溶液中,c(X )=c(Na )=c(Y )答案 B课堂闯关1.准确量取 25.0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0 mL量筒 B.10 mL量筒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碱式滴定管答案 C2 -.在一支 25 mL 的酸式滴定管中加入 0.1 mol·L 1的盐酸,其液面恰好在 5 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然后用 0.1 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 20 mL B.小于 20 mLC.等于 20 mL D.等于 5 mL答案 A3.(2020·重庆高二月考)下列有关中和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 2~3 mLB.滴定管、锥形瓶均应先水洗后润洗C.进行滴定时眼睛应注意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而不应注意滴定管内的液面变化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时,若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值偏大答案 C4.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中和滴定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A.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C.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D.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答案 A5.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 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 21.7 mLB.用标准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 KOH 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低C.用标准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 KOH中含有 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 KOH 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答案 D6.在 25℃时,用 0.125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 25.00 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图中 K 点代表的 pH为( )A.13 B.12C.10 D.11答案 A7. -如图是常温下向 20.0 mL的盐酸中逐滴加入 0.10 mol·L 1 NaOH溶液时,溶液的 pH随NaOH溶液的体积 V(mL)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所得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原盐酸的浓度为 0.10 mol·L-1B.x 的值为 2.0C.pH=12时,V 的值为 20.4D.原盐酸的浓度为 1.0 mol·L-1答案 A8.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 H2C2O4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 lgX[X c HC2O-4 c C2O42- 表示 或 ]随 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H C O c HC O-2 2 4 2 4 A X c HC O-2 4 .线Ⅰ中 表示的是c H2C2O4 B.线Ⅰ、Ⅱ的斜率均为 1C.c(HC O- -2 4 )>c(C2O42 )>c(H2C2O4)对应溶液 pH:1.22<pH<4.19D.c(Na+)=c(HC2O-4 )+2c(C2O2-4 )对应溶液的 pH=7答案 C9.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Ⅰ.实验步骤(1)用图 1 仪器________(填“A”或“B”)取待测烧碱溶液 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加 2 滴酚酞作指示剂。(2)记录盛装 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某时刻液面位置如图 2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L。(3)滴定。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数据记录实验编号 烧碱待测液体积 V/mL 盐酸标准液体积(消耗)V/mL1 25.00 18.052 25.00 18.003 25.00 17.954 25.00 18.95Ⅲ.数据处理(1)平均消耗的盐酸标准液的体积 V=________ mL。(2)计算该烧碱溶液的浓度 c(NaOH)=________ mol·L-1(精确到小数点后 4位)。Ⅳ.误差分析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B.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答案 Ⅰ.(1)A (2)0.70 (3)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滴入后,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Ⅲ.(1)18.00 (2)0.072 0Ⅳ.AC自我挑战1.如图是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滴定 10.00 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的图像,依据图像推出盐酸和 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表内的( )选项 A B C Dc(HCl)/mol·L-1 0.120 0 0.040 00 0.030 00 0.090 00c(NaOH)/mol·L-1 0.040 00 0.120 0 0.090 00 0.030 00答案 D2.用滴定法测定 Na2CO3(含 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 20.00 mL 进行滴定答案 B3.已知联氨(N2H4)为二元弱碱,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lg c(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 H2+.反应 2 6 +N2H4 2N +2H 5的 pK=-0.9(已知 pK=-lgK)B.N H Cl溶液中存在:c(Cl-2 5 )+c(OH-) +=c(N2H5 )+2c(N2H2+6 )+c(H+)C.N2H Cl c(H+5 溶液中: )>c(OH-)D.Kb1(N2H4)=10-6.0答案 A4.滴定法是化学分析的常用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酸碱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是常见的两种滴定方法:Ⅰ.氧化还原滴定:双氧水常用于医用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化学兴趣小组欲准确测定某市售双氧水中 H2O2的含量:取双氧水 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5H O +6H+4 2 2===2Mn2++5O2↑+8H2O。(1)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2)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酸碱中和滴定:常温下,用 0.100 0 mol·L 1 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1)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______(填“1”或“2”)。(2)达到 B、D状态时,反应消耗的 NaOH溶液的体积 a______(填“>”“<”或“=”)b。答案 Ⅰ.(1)酸 (2)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紫色,且 30 秒内不褪色 Ⅱ.(1)1(2)>5.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 10-× 5。该温度下,向20mL0.01 mol·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 mol·L-1 KOH 溶液,其 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已知 lg4=0.6)(1)a点溶液中 c(H+)为________,pH约为________。(2)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滴定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在________(填“c点以上”或“c点以下”)。(3)若向 20 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则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答案 (1)4×10-4mol·L-1 3.4 (2)c 酚酞 c点以上 (3)B第 11 讲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知道酸碱中和滴定中溶液 pH的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了解指示剂的选择方法。2.知道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及用途,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其在定量测定中的迁移应用。课前诊断1.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②NaOH、③H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③>②>① B.②>③>①C.①>②>③ D.③>①>②2.室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NO- - + + - -3、Cl B.K 、Na 、Cl 、NO3C K+ Na+. 、 、Cl- - +、AlO2 D.K 、NH+4、SO2-4 、NO-33.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B.c(OH-)=0.12 mol·L-1的溶液C.含有 4 g NaOH的 1 L溶液D.c(H+)=1×10-10 mol·L-1的溶液4.常温下,关于溶液的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 100倍,pH=5B pH 4 H SO 100 c(H+) 1 10-6 mol·L-. = 的 2 4溶液加水稀释 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 1C.将 1 L 0.1 mol·L-1的 Ba(OH)2溶液稀释为 2 L,pH=13D.pH=8的 NaOH溶液稀释 100倍,其 pH=6知识清单知识点 1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概念和原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2)原理+ - +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 与碱提供的 OH 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 )·V 酸=c(OH )·V- +c(H+) c OH ·V 碱 c(OH-碱,则 = 或 )c H ·V 酸= 。V 酸 V 碱2.主要仪器使用(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仪器 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 b是碱式滴定管。精密度:0.01 mL。(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②润洗仪器:在加入溶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 2~3遍。③加入溶液:分别将溶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 0刻度线以上。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3.主要试剂(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一般不用石蕊,颜色改变不明显)。4.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 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变色不在恰好中和的 pH=7的点上,但体积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图: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2)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定溶液的 pH范围)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 变色范围(颜色与 pH的关系)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酚酞 <8.2无色 8.2~10.0浅红色 >10.0红色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特别提醒 若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酸性时,选择甲基橙,中性时,酚酞、甲基橙都行,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5.滴定操作特别提醒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甚至半滴一摇,利用锥形瓶内壁承接尖嘴处悬挂的半滴溶液。②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视为滴定终点。6.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实验 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经典例题- -例 1.用 0.01 mol·L 1硫酸滴定 0.01 mol·L 1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 100 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 1滴硫酸;②少加了 1 滴硫酸(设 1 滴为 0.05 mL)。则①和②中pH相差________。例 2.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称量 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 500 mL 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字母)称量。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C.托盘上(2)滴定时,用 0.200 0 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作指示剂。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标准酸溶液体积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第一次 10.00 0.40 20.50第二次 10.00 4.10 24.00知识点 2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1.分析依据c 待测·V 待测=c 标准·V 标准c c 标准·V 标准待测=V 待测c 标准、V 待测均为代入定值,误差均体现在 V 标准的大小。2.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步骤 操作 V 标准 c 待测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洗涤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滴定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变大 偏高NaOH溶液无变化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变小 偏低读数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大 偏高经典例题例 1.称取一定质量的 NaOH 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NaOH放在锥形瓶内,盐酸放在滴定管中)。用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填写下列各项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1)称量固体 NaOH 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 )(2)将 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 )(3)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润洗( )(4)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气泡排出( )(5)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刻度线“0”或“0”以下,结束时初读数按 0计算( )(6)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7)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 )(8)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完毕读数时俯视( )例 2.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A.配制 500 mL 1 mol·L-1 -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 18 mol·L 1浓硫酸时俯视读数B.配制 100 mL 5 mol·L-1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溶液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D.用标准 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滴定管读数误差分析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试分析下列图示读数对滴定结果的影响:(1)如图Ⅰ,开始仰视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小。(2)如图Ⅱ,开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仰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大。知识点 3 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图像分析酸碱中和过程中的图像纵坐标为 pH,横坐标为酸或碱溶液的体积。1.分析步骤(1)横纵坐标:分清加入的酸溶液或碱溶液;(2)起点 pH:结合题目信息得出酸(或碱)的强弱;(3)滴定终点或 pH=7的点:利用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等知识分析出对应的体积;(4)其他特殊点分析:滴定一半或滴定过量等点相关问题。2.实例以用 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 HA溶液为例,其滴定曲线如图。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原点为 HA的单一溶液,0.100 0 mol·L-1 HA的 pH>1,说明是弱酸,c(HA)点 Oc(H+> )>c(A-) ->c(OH )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HA和 NaA,此时溶液 pH<7,说明 HA电离点①- - + +程度大于 A 水解程度,c(A )>c(Na )>c(HA)>c(H )>c(OH-)pH 7 c(A-此时溶液 = ,溶液呈中性,酸没有完全被反应, )=c(Na+)>c(HA)点②>lc(H+)=c(OH-)此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 NaA,为弱酸强碱盐溶液,c(Na+)>c(A-)>c(OH-)点③>c(H+)此时NaOH + -过量或者远远过量,溶液显碱性,可能出现 c(Na )>c(A )>c(OH点③之后-) c(H+) + - - +> ,也可能出现 c(Na )>c(OH )>c(A )>c(H )3.其他图像(1)分布系数分布系数: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K c HC2O4 ·c H+ a1=c H2C2O4 A c(HC O-点: 2 4 )=c(H2C2O4)故 K +a1=c(H )=10-1.2K c C2O-42 ·c H+ a2=c HC O-2 4 B - -点:c(C2O24 )=c(HC2O4 )故 K -a2=10 4.2(2)对数图pOH—pH曲线:pOH=-lg c(OH-)+ -①表示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过程中 H 与 OH 离子浓度的关系。②Q点代表中性。③M点显酸性,N点显碱性,两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经典例题例 1.298 K时,向 20.0 mL 0.10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 0.1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石蕊溶液作指示剂B.W点到 X - -点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A+2OH ===A2 +2H2OC Y c(Na+) c(H+. 点对应的溶液中 + )=c(OH-)+2c(A2-)D.反应 H A+A2-2 2HA-的平衡常数 K=1.0×107.4例 2.常温下,用浓度为 0.100 0 mol·L-1的 NaOH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 20.00 mL 0.100 0 mol·L-1的 HX、HY溶液中,pH随 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V(NaOH)=0 mL时,两份溶液中,c(X )>c(Y )B.V(NaOH)=10.00 mL时,c(X-)>c(Na+)>c(HX)>c(H+)>c(OH-)C.V(NaOH)=20.00 mL时,c(OH-)>c(H+)>c(Na+)>c(X-)D - + -.pH=7时,两份溶液中,c(X )=c(Na )=c(Y )课堂闯关1.准确量取 25.0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0 mL量筒 B.10 mL量筒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碱式滴定管2.在一支 25 mL 的酸式滴定管中加入 0.1 mol·L-1的盐酸,其液面恰好在 5 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然后用 0.1 mol·L 1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 20 mL B.小于 20 mLC.等于 20 mL D.等于 5 mL3.(2020·重庆高二月考)下列有关中和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 2~3 mLB.滴定管、锥形瓶均应先水洗后润洗C.进行滴定时眼睛应注意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而不应注意滴定管内的液面变化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时,若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值偏大4.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中和滴定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A.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C.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D.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5.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 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 21.7 mLB.用标准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 KOH 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低C.用标准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 KOH中含有 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 KOH 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6.在 25℃时,用 0.125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 25.00 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图中 K 点代表的 pH为( )A.13 B.12C.10 D.117.如图是常温下向 20.0 mL -的盐酸中逐滴加入 0.10 mol·L 1 NaOH溶液时,溶液的 pH随NaOH溶液的体积 V(mL)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所得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原盐酸的浓度为 0.10 mol·L-1B.x 的值为 2.0C.pH=12时,V 的值为 20.4D.原盐酸的浓度为 1.0 mol·L-18.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 H2C2O4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 lg- 2-X[X c HC2O4 c C2O4 表示 或 ]随 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H -2C2O4 c HC2O4 A X c HC2O-4 .线Ⅰ中 表示的是c H2C2O4 B.线Ⅰ、Ⅱ的斜率均为 1C - -.c(HC2O4 )>c(C2O24 )>c(H2C2O4)对应溶液 pH:1.22<pH<4.19D.c(Na+)=c(HC -2O4 )+2c(C2O2-4 )对应溶液的 pH=79.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Ⅰ.实验步骤(1)用图 1 仪器________(填“A”或“B”)取待测烧碱溶液 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加 2 滴酚酞作指示剂。(2)记录盛装 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某时刻液面位置如图 2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L。(3)滴定。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数据记录实验编号 烧碱待测液体积 V/mL 盐酸标准液体积(消耗)V/mL1 25.00 18.052 25.00 18.003 25.00 17.954 25.00 18.95Ⅲ.数据处理(1)平均消耗的盐酸标准液的体积 V=________ mL。(2)计算该烧碱溶液的浓度 c(NaOH)=________ mol·L-1(精确到小数点后 4位)。Ⅳ.误差分析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B.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自我挑战1.如图是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滴定 10.00 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的图像,依据图像推出盐酸和 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表内的( )选项 A B C Dc(HCl)/mol·L-1 0.120 0 0.040 00 0.030 00 0.090 00c(NaOH)/mol·L-1 0.040 00 0.120 0 0.090 00 0.030 002.用滴定法测定 Na2CO3(含 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 20.00 mL 进行滴定3.已知联氨(N2H4)为二元弱碱,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lg c(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应 N2H26 +N2H4 2N2H +5的 pK=-0.9(已知 pK=-lgK)B N - - + + +. 2H5Cl溶液中存在:c(Cl )+c(OH )=c(N2H5 )+2c(N2H62 )+c(H )C.N2H5Cl溶液中:c(H+)>c(OH-)D -.Kb1(N2H4)=10 6.04.滴定法是化学分析的常用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酸碱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是常见的两种滴定方法:Ⅰ.氧化还原滴定:双氧水常用于医用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化学兴趣小组欲准确测定某市售双氧水中 H2O2的含量:取双氧水 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O2+6H+===2Mn2++5O2↑+8H2O。(1)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2)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酸碱中和滴定:常温下,用 0.100 0 mol·L 1 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1)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______(填“1”或“2”)。(2)达到 B、D状态时,反应消耗的 NaOH溶液的体积 a______(填“>”“<”或“=”)b。5 -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 5。该温度下,向20mL0.01 mol·L 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 mol·L-1 KOH 溶液,其 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已知 lg4=0.6)(1)a点溶液中 c(H+)为________,pH约为________。(2)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滴定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在________(填“c点以上”或“c点以下”)。(3)若向 20 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则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2 酸碱中和滴定(原卷版).pdf 3.2.2 酸碱中和滴定(解析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