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习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 ;2.总结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并学会运用。【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在黄州写的。由于“乌台诗案”,他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是作为政治犯发配黄州,叫地方官来监督。写本词时,苏轼谪居黄州已两年多,他游览赤壁,深感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于是借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建功立业的往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2.课前预习1)生字词识记公瑾( ) 还酹江月( )( ) 羽扇纶巾( )樯橹( ) 早生华发( )2)知识回顾咏史怀古诗的有关知识怀古(含咏史)诗就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在鉴赏怀古诗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鉴赏咏史诗三步骤第一步: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第二步: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第三步: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3.诵读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查找资料,积累记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诗歌。并分别指出哪些地方需要语调激昂、语调轻快、语调低沉?二、探究案1.弄清史实:赤壁之战与周瑜的关系?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年龄:34 职位:东吴都督2.体悟情感: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通过分析周瑜形象特点比较周瑜和苏东坡的异同 )苏东坡在诗中寄予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对周瑜(古人、古事、古迹):羡慕 嫉妒对自己 (今人、今事) :伤感 惆怅 豁达3.分析技巧:苏东坡主要借助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这些情感?三、检测案阅读下面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 周瑜 ,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 曹操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答: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咏史·赤壁 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