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 浮力》复习课(第1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导 学 1物体的浮沉条件:总结1、求解浮力的一般方法:测力计称重法:____________阿基米德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漂浮和悬浮时:________2、如何比较两物体的浮力大小(1)当两体积相同的物体浸在同一液体时,表明____________相同,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____________,如果体积相同的物体处于浸没状态,它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的。(2)当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浸入的液体____________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若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都不能分析的,要加上物体的浮沉条件来组合起来比较。3、比较下列两物体(或两次)浮力的大小(;)(提示:每题分别根据已知条件画图)。(1)体积相等的实心铁和铝,投入水中(在右图中正确画出两物体形状大小与位置)用公式____________分析,得:________(2)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和铝,投入水中用公式____________分析,得:________(3)体积相等的实心铁和木,投入水中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得:________(4)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和木,投入水中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得:________(5)一实心铁先后放入水和酒精中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得:________(6)一实心木先后放入水和酒精中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得:________导 学 2浮力的应用:1、轮船工作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能够浮在水面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即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大船受到的浮力。2、潜水艇工作原理: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实现上浮,下沉;在水面下时浮力大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升降。导 学 3利用浮力知识测量固体的密度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实心石块重;浸没在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求(取):(1)石块的质量;(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2、小红利用浮力知识测出了苹果的密度方法如下:(1)小红先将装有苹果的烧杯中加满水(如右图);(2)小红又拿来一个装水(水足够多,密度用表示)的大量筒,水的体积为;(3)在右图中,她轻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则苹果的质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4)小红用针把苹果完全压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水从烧杯中溢出后,再取出苹果,并继续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则苹果的体积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5)苹果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1)受力分析法(完全浸没时) (2)比较密度法_____时 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_____时 物体上浮,最终漂浮_____时 物体下沉 _____时 物体下沉_____时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_____时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第 3 页《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第2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1、会利用条件或现象分析机械能是否守恒;2、在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情况分析物体的表现现象。导 学 11、课本《八年级物理》下册P72——机械能守恒的描述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相互转化,尽管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的大小会____________,但机械能总和____________,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2、例:小红在操场上将一皮球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两点处于同一高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皮球由到时,动能逐渐增大B. 皮球由到时,机械能一直减小C. 皮球在点时的机械能最大 D. 皮球在、两点时动能相等总结:(1)比较动能大小要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动能相同(不变)则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重力势能大小要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重力势能相同(不变)则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题的机械能是否守恒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1)题目关键词(条件)、(2)总量分析、(3)图片描述的现象导 学 21、如图2所示,足球以初速度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运动到,足球:A. 在、两点的动能________________;B. 在、两点的机械能________________;C. 从到的过程机械能________________;D. 从到的过程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2、滚摆从图3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________、动能为零的是________、机械能最大的是________(填写位置序号)。3、如图4,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从点运动到点,忽略空气阻力,钢珠:A. 通过时的速度比通过时________B. 在点比在点的重力势能________C. 从运动到的过程中,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D. 从运动到的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4、如图5所示,忽略空气阻力,由空中处释放的小球经过、两位置时具有相同的( )A. 速度B.动能C. 机械能D. 重力势能5、飞机在农田上空喷洒农药,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飞机的( )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D.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6、如图6所示,一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 物体的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C. 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 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1、如图7所示,小球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光滑轨道运动。小球从点静止释放,小球经过点时的机械能____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在点的机械能?以小球经过点时为计时起点,大致画出小球在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2、如图8的是光滑轨道,点的高度大于点的高度,让小球由点静止开始自由落下,沿轨道到达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3、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9是形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处由静止自由下滑,不计滑台摩擦和空气阻力,仅依靠滑行过程中运动员姿势的自然(不用力)变化,在图10中最有可能滑到滑台处的是( )守恒 不守恒条件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 机械能总量____________ 机械能总量____________图片描述 用下图分析 用下图分析1、是否守恒________________;2、判断的关键词(在题目中划线);3、若守恒,图像会怎样______________;4、填写下列选项空白。1、是否守恒________________;2、判断的关键词(在题目中划线);3、若守恒,图像会怎样______________;4、填写下列选项空白。1、是否守恒________________;2、判断的关键词(在题目中划线);3、填写下列选项空白。1、是否守恒________________;2、判断的关键词:(在题目中划线);3、分析位于、两位置时选项中各量大小关系。1、是否守恒________________;2、判断的关键词(在题目中划线);3、分析各量的大小是否改变动 能___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机 械 能____________。1、是否守恒________________;2、判断的关键词:(在题目中划线);3、分析各量的大小是否改变:动 能___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机 械 能____________。4、有出现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吗?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章 力》复习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1、力的定义、单位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2、弹力与重力的概念、区别导 学 1填写力的知识点导 学 2重力、弹力对比导 学 3识的理解1、如图1所示,小轿车质量为,一直停在水平地面上(取)。求小轿车所受的重力。2、请在图1右边黑点甲(代表小轿车)上画出小轿车停在水平地面时的受力示意图。判断小轿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用的力水平向右推小轿车,小轿车仍然处于停在原处,在上图右边黑点乙画出此时小轿车的受到小明推力的示意图。小明同时也受到小轿车对他向________的推力,大小为___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__。4、一位同学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实验中得到下面数据(已知钩码每个是),请回答:(1)此实验中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挂钩码时,橡皮筋长度是________;(3)请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4)实验中应该对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数据比较;(5)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不同质量的钩码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根据所得数据画出“”图像如图2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物体的质量与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D. 若用大小不一的石块代替钩码进行实验,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1、在图3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3、小明很关注我国探月工程,他通过资料了解到,月球表面无空气,昼夜温差约300℃,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下面是小明设想登陆月球后的一些活动,你认为能做到的是( )A. 开一个露天演唱会进行庆祝 B. 拿出打火机点燃纸屑C. 用举重的方法锻炼身体 D. 用寒暑表测月球表面温度4、如图4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如图5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质量相等。现从两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使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剩余部分的甲、乙的重力和的大小关系是(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6、如图6所示,小明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箱质量为的鸡蛋,并进行了下列估测,其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A. 箱内约有80个鸡蛋 B. 一个鸡蛋的直径约为C. 一个鸡蛋重约为 D. 鸡蛋的密度约为7、生活中有许多谚语和歇后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能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A. 啄木鸟打洞,全凭嘴硬 B. 小小秤砣压千斤C. 一个巴掌拍不响 D. 磨刀不误砍柴工8、如图7所示,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右端与物块连接,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当位于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物块拉至处由静止释放,向左最远可运动至点。则物块从点运动至点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的弹力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 号 重力( ) 弹力( )定 义 由于___________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大 小 与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 EMBED Equation.3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程度越大,弹力越大。方 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作用点 都画在____________物体的重心1 钩码重重/ 0 0.5 1.0 1.5 2.0 2.52 橡皮筋总长/ 4.5 5.1 5.7 6.3 6.9 7.53 橡皮筋伸长长度/ 0 0.6 1.2 2.4 3.0//A. 手对弹簧的拉力B. 人对跳板的压力C. 手对弓的拉力D. 磁铁对铁小球的吸引力A. 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B. 汽车水平匀速行驶C. 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转动D. 刚刚起飞的火箭第 5 页《第十章 浮力》(第2课时)——专题复习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浮力的测量方法,并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最后归纳整理。导 学 1观察桌面上的器材,思考:说明:下面的铁块和木块都能放入到量筒和烧杯、溢水杯内。若有其他方法还可在下表中补充测量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的方法方法 选用主要器材 选用辅助器材 具体测量方法及测量值符号 表达式二 ②三 ③导 学 23、测量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的方法方法 选用主要器材 选用辅助器材 具体测量方法及测量值符号 表达式二 ②三 ③简述:测量铁块浮力的方法有:测量木块浮力的方法有:主要器材(编号) ①测量的量________,符号:________ ②测量的量________,符号:________ ③测量的量________,符号:________辅助器材(编号) ④ ⑤ ⑥1020304030ml方法 选用主要器材 选用辅助器材 具体测量方法及测量值符号 表达式一 ①方法 选用主要器材 选用辅助器材 具体测量方法及测量值符号 表达式一 ①第 1 页《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本节课综合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力,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结合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来解决力学的问题。导 学 1一、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 力 定 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________表示。求重力大小的公式:____________;方 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2、弹 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拉力、支持力、压力都属于弹力。3、摩擦力 (1)定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____________。(3)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力和运动的关系图1、“运动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因素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运动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力和运动的关系三、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力。导 学 21、如图1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吊起一个质量为的物体,弹簧测力计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①在右边图2中,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用黑点 代替物体)。②用两种方法求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并写出判断依据或计算过程。③若一切外力消失时,忽然吊着物体的绳子断了,小球处于____________状态。(2)如图2所示,将物体轻靠在竖直墙壁上,让物体沿墙向下做直线运动,运动的图象如图4所示,请你完成以下问题。①物体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____;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在图5中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用 代替物体)。与题(1)①相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不变还是变小?____________;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6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木块,用弹簧(1)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①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时,木块未被拉动,请在图7中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以 表示木块)。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时,木块仍然未被拉动,请在图8中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以 表示木块)。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时,木块恰好向右做直线运动,运动的图象如图9所示,请在图10中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以 表示木块)。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小题③的基础上,突然把作用在木块上的力撤消,如图12。①木块还会继续向右运动?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在图13中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以 表示木块)。③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此时木块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________;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忽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木块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图13所示,—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后物体上方用胶带纸粘放一重物。物休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4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5所示。(1)物体在前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一直为0”“不为0且一直不变”或“不为0—直增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在时受到的拉力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受到的拉力,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____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16,用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同一水平路面运动。段,木块受水平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段,改用另一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动木块继续运动。两力大小如图所示。(1)为______;(2)段,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受 力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受力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力///()/第 4 页《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课(第1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1、知道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运用杠杆知识解决新问题导 学 11、力臂的作图杠杆自重不计,如图1所示的水平杠杆中,为支点,请在点分别画出,比大、比小和相等的力,和,都能使杠杆平衡并画出相应的力臂,和。拓展:在点画出最小的力,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杠杆分类及依据:省力杠杆: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费力杠杆: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臂杠杆: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 学 2杠杆画图1、如图2所示,不计质量的硬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1)为支点,画出的力臂;(2)撤去,在点施加力,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若大小等于,则的力臂________(选填“>”、“=”、“<”)。2、以为支点质量忽略不计的杠杆挂上重物,杠杆同时还受另一个大小与不等、竖直向上的力作用,处于平衡。在图3中画出:(1)的力臂;(2)的示意图并标示它的大小。导 学 3杠杆平衡分析1、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两点施加力、,的方向沿线,棒在图4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A. B.C. 力臂小于D. 方向沿线向下2、如图5所示,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右端点挂一重物。是以为圆心的弧形导轨,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点,另一端可以在弧形导轨上自由滑动。当绳的端从导轨的一端点向另一端点滑动的过程中,杠杆始终水平,绳对杠杆拉力的变化情况( )A. 先变小,后变大 B. 先变大,后变小 C. 一直变小 D. 一直变大导 学 4杠杆平衡实验1、小明在社会实践中观察到修理汽车的叔叔使用扳手时,还在扳手手柄上加了一个套筒,如图6甲所示。于是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轻质杠杆的动力大小与动力臂的关系。(1)测量时,总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变动力臂,多次测量,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动力随动力臂变化的图像,则杠杆左端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杠杆上每一小格长度为),小明发现图像中每次描出的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如图丙中阴影部分)总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实验:爸爸买来一袋标注是“”的大米回家,小锋猜想:袋装的大米有没有短斤缺两现象呢?他拿出了家里的弹簧称(最大量程是),爸爸要求他不能拆开称量(小资料:弹簧称在菜市场是测量商品的质量的,以“”为单位;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室是测量力的大小,以“”为单位)(1)还需增加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及要测量的量;(3)写出大米质量表达式。//第 3 页《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第1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功和功率的单位。3、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导 学 1功练一练:1、在图2中,人对物体是否做功?有做功的请在括号内打√,没有的打×,并说明理由。A:工人将货箱从地面搬到桌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人用力拉着物体沿斜面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坚持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服务员搬着一盆花在水平面上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率1、一物体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其关系图线如图4所示(1)物体所受的拉力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所受的拉力;(2)拉力做的功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做的功;(3)拉力做功的功率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做功的功率。2、电动叉车(如图5甲),托着重量为的货物(如图乙),内从点匀速水平移动到点,再从点匀速竖直提升到达点,所用时间及各点间距离如图丙所示。(1)请在图丁中画出到过程中货物受到力,及移动的距离(2)到过程,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做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到过程,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做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到过程,叉车对货物做的功是多少?叉车对货物做功的功率是多少?导 学 2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一练:1、球竖直向上运动,并落回地面,这过程先后经过、两点,球在这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图9所示,则球在点的( )A. 速度比在点的大B. 机械能大于在点的C. 机械能等于在点的D. 离地高度比在点的低2、如图10甲,大小相同的水平拉力分别拉着物体、在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此过程、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判断对错:(1)的质量比要大( )(2)的速度比要大( )(3)力对做功比要多( )(4)力对做功比要快( )(5)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受到的摩擦力( )功 思考定 义 如果一个___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做功必要因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 式 __________;变换式:__________;__________单 位 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________甲 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乙 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功率 思考定 义 工人分别用铲车和铁铲同时挖坑,都工作了,由图可知,____________做功多,说明____________做功快 ,功率大。 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以速度的速度运动时,试推导公式物 理意 义 功率是表示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公 式 _________;变换式:_________;_________单 位 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机械能区别 定义 动能 势能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 物体由于________所决定的能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影响因素 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和物体运动___________有关。 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大小与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有关联系 (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如果只有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是守恒的。能量/第 4 页《第九章 压强》复习(第2课时)——压强实验专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导 学 1一、知识回顾1、压强反映了________的作用效果,压强与____________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用公式表示是____________。2、计算液体压强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的压强只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跟液体的重量、体积等无关。3、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朝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____________;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___________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____。4、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定大气压的数值。通常把等于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相当于约________高的水柱所产生的压强。5、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实验一:固体压强1、小明同学利用、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____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2、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你要怎么做?(仪器任选)实验二:液体压强1、图3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2)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比较① 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_____有关;(2)比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2、某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现提供水和酒精两中液体,请你探究:(1)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2)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请在图5中画出表示液面高度,并标注什么液体。探究与的关系 探究与的关系实验三: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1、观看视频,思考以下几种情况哪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 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 ( );B.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 ( );C. 换用内径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 );D. 玻璃管内混进了少许空气 ( );E. 玻璃管上提(未出液面) ( );F. 玻璃管顶部突然破裂出现小孔 ( )。拓展2、(1)图6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____________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2018广州);(2)关于图6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否认大气压存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7中________图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7中________图的现象。二、知识归纳① ② ③ ④ ⑤ ⑥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实验原理(公式)实验方法 转换法要 观 察的 现 象实验结论第 3 页《第九章 压强》复习课(第1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导 学 1一、知识回顾1、固体压强:(1)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2)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____________大小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2、液体压强:(1)液体向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同一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3)液体压强公式:________________。二、固体与液体压强的比较1、大小的比较(1)哪个(端)产生的压强大?(2)哪里的液体压强大? (3)哪边的液体压强大?2、影响压强大小因素的比较(1)哪个图对地面的压强大? (2)拉动物体的时候,压强怎么变化?(3)如图6所示,盛水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其中底部、、三点的压强分别为、、则有( )3、固体压强与液化压强的联系分析:三铁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 学 21、如图8所示,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的实验图,管内水银面上方为真空,测得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请在图中标出高的水银柱所对应的长度。(2)管内点所承受的向下的压强是由其上方____________施加的,而管外点所承受的向下的压强是____________施加的,、两点处压强________。(3)若把液体换为密度比水银小的水(玻璃管足够长),则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约为________;点处所受的压强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若管内液面上方混入了少量空气,则点处所受水银的压强将______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5)若外界大气压降低,则点处所受的压强将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变小”),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如图9飞机模型可以分析,上方空气流动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下方空气流动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产生了向________(上/下)的压力差,就是飞机的“升力”。固体 液体大小的判断 陷入接触面的程度:比如沼泽、沙子、海滩伤害破坏长度:比如疼痛 液面的高度差、腊的凹凸程度、液体喷出的距离等固体 液体因素固体 液体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特殊情况 ________ ____________当物体是均匀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时)固体压强跟液体压强的分析完全一样。第 3 页《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第2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1、会区分有用功和总功,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机械效率;2、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导 学知识重温:机械效率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如图1所示,小米用不同的方法,把重为的物体匀速提高,不计绳重,试完成以下表格2、分析:图乙中,额外功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中,额外功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纳一(1)总 功:使用机械时,拉力所做的功,____________有用功:徒手提升物体做的功,____________(2)要减少额外功来提高滑轮的机械效率,可以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3)使用机械,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省功(填“能”或“不能”)。由于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________。二、斜面的机械效率1、如图2所示,沿着长为,高的斜面,把的重物拉到高处,如果实际所用的拉力为。则:(1)总 功:____________有用功:____________ 机械效率:____________(2)斜面的额外功,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纳二:要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可以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图3所示,不计摩擦,最省力的是________;机械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2、如图4所示,使滑轮组采用最省力绕线方式,让站在地面上的人,把货物从地面匀速提升到的高处,所用的时间是,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求:(1)根据题意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2)总功是多少?(3)总功的功率是多少?(4)有用功是多少?(5)货物的重量是多少?3、如图5所示,甲乙两人要各自把一重为的物体送往高的高台。甲不借助机械直接举高,乙使用长度为的斜面。请问:(1)甲对物体要做多少功?(2)假若乙用力为匀速推上去,他总共要做多少功?(3)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4)利用斜面后,乙做的额外功是多少?(5)事后,有同学说,若斜面更光滑些或斜面倾斜程度更大些,它的机械效率肯定更高。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4、小米利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沿水平方向将一重为的物体匀速拉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作用在绳末端的拉力为,绳子移动了。求:(1)在图7中的黑点代表物体,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2)有用功是多少?(3)总功是多少?(4)机械效率是多少?甲 乙 丙拉力大小 ________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绳子末端移动距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有 用 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拉力做功(总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机械效率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第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70 《第七章 力》复习.doc 080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复习.doc 090 《第九章 压强》复习(第1课时).doc 091 《第九章 压强》复习(第2课时).doc 100 《第十章 浮力》复习(第1课时).doc 101 《第十章 浮力》复习(第2课时).doc 110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第1课时).doc 111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第2课时).doc 120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第1课时).doc 121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第2课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