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九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二课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新知导入同学们,这是一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图片,你们可知道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吗?八一建军节诞生于1933年,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那么决定里说到的南昌暴动是一个什么历史事件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昌起义。活动园八一建军的由来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活动园南昌起义新知讲解南昌起义之后,1927年9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之后又发生了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进军长沙途中,工农革命军遭到敌人优势兵力的阻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战井冈山。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革命式装力量不断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扩大。(毛朱会师)阅读角小视频新知讲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时期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新知讲解活动园朱德的扁担、井冈山的油灯、红军给老百姓留的便条……井冈山时期红军官兵艰苦奋斗的故事流传至今。请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革命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阅读角活动园“红军原来是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啊!”1929年4月19日,萧克率部队经过武阳村。虽然刚入夏,天气却很热。口渴难耐的战士们本想在老乡家找点水喝,整个村却空荡荡的。走在最后的第九大队的几位战士,实在焦渴难忍,怀着摘几个黄瓜也不会有人发现的侥幸心理,每人摘了一根。到了集结地,有人嘴快传出了偷摘黄瓜的事。萧克大怒,拔出配枪,顶着第九大队大队长的脑门,怒喝着要崩了他。幸好旁边的参谋长眼疾手快,及时拦住了他,并一再劝止。渐渐平静下来的萧克严厉地训了第九大队大队长一通。趁着部队集结休息的空隙,他亲自带着这位大队长和几位战士来到武阳村,希望能找到瓜主,当面向他检讨,赔偿损失。因找不到瓜主,萧克只好把黄瓜按价折算成23个铜板。他首先摸出身上仅有的6个铜板,与同来的战士凑齐23个铜板。萧克用红纸包好铜板,并写下一张字条,留在瓜田里。瓜主老李回来后,看见红军留下的纸条和23个铜板,非常惊异:“红军原来是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啊!”从此,红军纪律严如铁的佳话,在武阳群众中迅速传扬。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的地区,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一想红军当时面临怎样的困难。新知讲解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重要历史事件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以顽强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新知讲解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园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 让我们通过“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故事,一起探寻其中的秘密。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活动园读诗知长征难活动园读诗知长征难阅读角读故事知长征难回忆伟大征程百岁红军老战士杜宏鉴坐在家中讲述自己的长征记忆。说到动情处,他双手撑膝站立,声音高昂洪亮,就像一名年轻的战士。当年,20岁的杜宏鉴身着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冻得瑟瑟发抖,嘴里的一截皮带嚼了一天,实在难以下咽,但对于胜利的信心却从未动摇过。如今,他依然能流利地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段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里,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阅读角《七根火柴》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读故事知长征难阅读角看山知长征难翻越夹金山: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当时红军战士都穿单衣,不少人冻坏了脚,有战士不慎滑下悬崖牺牲,在强烈阳光下得了雪盲,有些战士坐下休息,就站不起来了。阅读角看桥知长征难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当时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而桥的对面,正是虎视眈眈的敌人。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川西彝族聚居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彝海按照彝族风俗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shà)血为盟,结成兄弟。彝海结盟,实现了民族团结,帮助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地区,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一段佳话。阅读角长征佳话新知讲解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课后作业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和同学讨论,写下你的想法。长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养分,让革命事业一代代薪火相传。长征没有终点长征依然在路上。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二课时).pptx 建军大业-井冈山会师!.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