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 一轮复习学案0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pdf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 一轮复习学案0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pdf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 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学习目标
1.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
断元素的化合价。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本质和特征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请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 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5.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
(2)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
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其中 Fe2+、SO2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 )
(2)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是还原剂( )
(3)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
(4)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5)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答案:(1)√ (2)× (3)× (4)√ (5)×
例 2.(2021·南京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可用如下反应制得:2NaClO3+
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NaClO3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中 Na2SO3作氧化剂
D.生成 6.75 g ClO2时,转移 0.2 mol电子
解析:选 B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
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 NaClO3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 B正确;该
反应中 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 Na2SO3是还原剂,故 C错误;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5 价降低为+4 价,所以每生成 1 mol ClO2转移 1 mol 电子,6.75 g ClO2的物质的量为
6.75 g
=0.1 mol,所以转移 0.1 mol电子,故 D错误。
67.5 g·mol-1
知识点 2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氧化性、还原性
(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 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
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S、Cl2等。
[名师点拨]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
的多少无关。如 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Na比 Al活泼,
还原性更强。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依据反应原理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依据金属、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
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催化剂
O2+4HCl===== 2Cl2+2H2O,

由化学方程式知氧化性: KMnO4>Cl2,MnO2>Cl2,
O2>Cl2,
由反应条件知氧化性:KMnO4>MnO2>O2。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①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点燃 △
例如,根据 2Fe+3Cl2===== 2FeCl3,Fe+S===== FeS,可以推知氧化性:Cl2>S。
②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
例如,根据 Cu+2Fe3+===Cu2++2Fe2+,3Zn+2Fe3+===3Zn2++2Fe,可以推知还原性:
Zn>Cu。
[名师点拨] 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 H2SO4>稀 H2SO4,
浓 HNO3>稀 HNO3,还原性:浓 HCl>稀 HCl。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
的氧化性强。
(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难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易得电子( )
(2)NH3和 NO之间可能发生反应生成 N2( )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性越强,相应单质越活泼( )
(4)硝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为 CuO、NO2、NO( )
(5)锌粉加入 Fe(NO3)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首先与 Fe(NO3)3反应置换出铁( )
答案:(1)× (2)√ (3)× (4)× (5)×
例 2.已知下列反应:Co2O3+ 6HCl(浓 )===2CoCl2+Cl2↑+ 3H2O(Ⅰ); 5Cl2+ I2+
6H2O===10HCl+2HIO3(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CoCl2>HCl>I2
B.氧化性:Co2O3>Cl2>HIO3
C.反应Ⅰ中 HCl是氧化剂
D.反应Ⅱ中 Cl2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选 B A项,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反应Ⅰ中还原性为 HCl
>CoCl2,反应Ⅱ中还原性为 I2>HCl,错误;B项,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
性可知,反应Ⅰ中氧化性为 Co2O3>Cl2,反应Ⅱ中氧化性为 Cl2>HIO3,则氧化性为 Co2O3
>Cl2>HIO3,正确;C项,反应Ⅰ中 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 HCl为还原剂,错误;D项,
反应Ⅱ中 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氯气发生还原反应,错误。
例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微粒的还原性顺序为 Cl-<Br-<Fe2+<I-<SO2,由此判断以下
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 SO 2H O ===2Fe2+ SO2- 4H++ 2+ 2 + 4 +
B.2Fe2++Cl + -2 ===2Fe3 +2Cl
C.2Br-+4H++SO2-4 ===SO2↑+Br2+2H2O
D + - -.I2+SO2+2H2O ===4H +SO24 +2I
解析:选 C 由题意“Cl-<Br-<Fe2+<I-<SO2”知,还原性:Br-<SO2,C项违背氧化

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正确的写法应为 SO2+Br2+2H2O===2Br-+4H++SO24 。
知识点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电子守恒规律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电子守恒规律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如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
Fe(OH) ClO- -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 3、 、OH 、FeO2

4 、Cl

、H2O,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可知,铁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 3个电子,而氯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 2个电子,
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并结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反应的方程式是 2Fe(OH)3+3ClO-
+4OH-===2FeO2-4 +3Cl

+5H2O。
2.价态规律
(1)升降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2)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
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 H2S与浓硫酸的反应:
(3)歧化反应规律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遵循“中间价―→
高价+低价”。如 Cl2与 NaOH溶液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3.先后规律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 FeBr2溶液中通
入少量 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 Fe2+先与 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 Fe3+、Cu2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所以铁粉先与 Fe3+反应,然后再与 Cu2+反
应。
4.强弱规律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遵循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即“强
制弱”的规律。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反应 6HCl+KClO3===KCl+3Cl2↑+3H2O中,每生成 3 mol Cl2,转移电子 6 mol( )
(2)刻制印刷电路板时,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则还原性:Cu>Fe( )
(3)(NH4)2Cr2O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产物可能是 CrO3、N2、H2O( )
(4)向 FeBr2溶液中通入 Cl2,先氧化 Br-( )
(5)含硫化合物 X、Y的转化关系 S+NaOH―→X+Y+H2O(未配平)中,硫单质的化合价最
低( )
答案:(1)× (2)× (3)× (4)× (5)×

例 2.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 2NaCl+NaClO3。在相
同条件下 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解析:选 B 已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5和-1,符合邻位转化规律。相同条
件下 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则氯元素的化合价应既有升高,也有降低,选项 A中均
降低,选项 D中化合价均升高;选项 B、C与题意相符,但选项 C中 NaClO不是最终产物。
例 3.在含有 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 0.01 mol 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
0.01 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
A.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和 0.005 mol Cu
B.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并放出 H2
C.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 Fe3+
D.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 Cu2+
解析:选 C 因为氧化性:Ag+>Fe3+>Cu2+>H+,所以先发生反应:2Ag++Fe===2Ag+Fe2+,
其中 0.005 mol的铁粉与 0.01 mol 的 AgNO3反应,析出 0.01 mol Ag,剩余的 0.005 mol铁粉
与 0.01 mol的 Fe(NO3) + + +3反应,2Fe3 +Fe===3Fe2 ,溶液中不再有 Fe3 ,即加入的铁粉与 Ag
+、Fe3+恰好完全反应。
例 4.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 Ca(ClO)2]和氯化钙,可作漂白剂和消毒剂。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的原理是次氯酸钙在空气中与 CO2和 H2O发生反应,
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
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问题探究]
(1)请写出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漂白粉若与浓盐酸混合,会产生黄绿色气体,试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其原因并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 Ca(ClO)2,Ca(ClO)2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而 HCl
中Cl元素为-1价,故Ca(ClO)2与HCl可发生价态归中反应生成Cl2,化学方程式为Ca(ClO)2
+4HCl===2Cl2↑+CaCl2+2H2O。
(3)将 SO2持续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现澄清溶液先变为黄绿色,随后溶液中产生白色
沉淀且黄绿色褪去,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黄绿色褪去并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提示:Cl2+SO +2H O+Ca2+2 2 ===CaSO4↓+2Cl-+4H+。
课堂闯关
1.(2020·山东等级考)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C.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D.大气中 NO2参与酸雨形成
解析:选 B 谷物发酵酿造食醋过程中谷物先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
成 CH3CH2OH,CH3CH2OH再转化为 CH3COOH,该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符合题
意;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利用的是 NaHCO3受热分解会放出 CO2的性质,不涉及氧化还
原反应,B项符合题意;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消毒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
符合题意;大气中的 NO2形成酸雨时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该反应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2.(2020·浙江 7月选考)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氧化产物与
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1
C.2∶1 D.4∶1
解析:选 B 根据化合价变化可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则二氧化
锰是氧化剂,氧化剂对应的生成物是还原产物,则 MnCl2为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化合
价升高,则 HCl为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生成物是氧化产物,则 Cl2为氧化产物,氧化产物
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3.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选项 A B C D
NaOH溶液滴入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 Na2S溶液滴入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
实验
FeSO4溶液中 中 AgCl浊液中 中
产生白色沉淀,随 溶液变红,随后迅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 产生无色气体,随
现象
后变为红褐色 速褪色 为黑色 后变为红棕色
解析:选 C A项,NaOH 溶液滴入 FeSO4溶液中,会生成 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
氧化为 Fe(OH)3,反应过程中出现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B项,
由于氯水显酸性,先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后由于 HClO具有氧化性,使红色溶液迅速褪
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C 项,向 AgCl 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发
生沉淀的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Cl+S2-===Ag S+2Cl-2 ,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D
项,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发生的反应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NO
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 NO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4.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 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 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选 B CO2与 Na2O2反应,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CO2中碳元
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A项错误;溶液变黄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反应后溴元素化合价
升高,溴离子被氧化,氯气被还原,B项正确;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使气体乙烯中碳
原子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项错误;氨气与 AlCl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复分解反
应,D项错误。
5.NaClO2可用作造纸的漂白剂,它由 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是氧化剂,H2O2中的氧元素被还原
B.每生成 1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 mol
C.ClO2中的氯元素被氧化
D.ClO2是氧化剂,H2O2是还原剂
解析:选 D A项,根据方程式可知,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 0价,失去
电子被氧化,双氧水是还原剂,错误;B项,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 价升高到 O2
中的 0价,1个 H2O2分子失去 2个电子,因此每生成 1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ol,
错误;C项,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3价,1个 ClO2分子得到 1个电子被
还原,错误;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lO2是氧化剂,H2O2是还原剂,正确。
6.(2021·衢州模拟)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
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
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铈(Ce)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e+4HI===CeI4+2H2↑
C.用 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e4++Fe2+===Ce3++Fe3+
D.四种稳定的核素 136 Ce、138 Ce、14058 58 58 Ce、14258 Ce,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解析:选 B 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选项 A 正
确;氧化性:Ce4+>Fe3+,Fe3+>I2则 Ce4+能把氢碘酸氧化生成单质碘,选项 B 不正确;用
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e4++Fe2+===Ce3++Fe3+,选项 C正确;
四种稳定的核素 13658 Ce、13858 Ce、14058 Ce、14258 Ce,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不同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选项 D正确。
7.(2021·阜阳模拟)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亚铁离子可将其氧化为一种常见的高效水处
理剂,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Na2O2>Na2FeO4>FeSO4
B.FeSO4只作还原剂,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由反应可知每 3 mol FeSO4完全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 12 mol电子
D.Na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杀菌消毒,还能起到净水的作用
解析:选 C 由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
Na2O2>Na2FeO4>FeSO4,A正确;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Fe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6价,O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1 价降低为-2 价,部分
由-1 价升高为 0 价,所以 FeSO4只作还原剂,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B 正确;
2FeSO -4~10e ,所以每 3 mol FeSO4完全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 15 mol电子,C错误;Na2FeO4
处理水时,Na2FeO4可以氧化杀死微生物,生成的还原产物氢氧化铁又具有吸附作用,可以
起到净水的作用,D正确。
8.某小组比较 Cl-、Br-、I-的还原性,实验如下: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装置
操作 微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
溶液变黄;试管口有红棕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
和现 变化;把蘸浓氨水的玻璃
色气体生成 液含单质碘
象 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加热
A.NaCl+H2SO4(浓)===== NaHSO4+HCl↑
B.根据实验 1和实验 2能判断还原性:Br->Cl-
C.根据实验 3 I->Br-能判断还原性:
D.上述实验利用了浓 H2SO4的难挥发性、强氧化性等
解析:选 C 实验 1中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符合难挥发性酸制取挥发
加热
性酸,反应为 NaCl+H2SO4(浓)===== NaHSO4+HCl↑,故 A正确;实验 1 溶液颜色无明
显变化说明浓硫酸不能氧化氯离子,实验 2溶液变黄说明浓硫酸能氧化溴离子,所以判断还
原性:Br->Cl-,故 B正确;②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
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得出还原性:I->Br-的结论,故 C错误;根据分析,
实验 1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 2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 D正确。
9.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
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需用氧化剂的是
________。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 完 成 并 配 平 ①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Na2Cr2O7 + ________KI +
________HCl===________CrCl3+________NaCl+________KCl+________I2+________。
解析:(1)标出示意图中 Cr的化合价,可知 Cr化合价降低需用还原剂的是①,化合价升高
需用氧化剂的是④。(2)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Cr(OH)3,既能与酸反
应生成 CrCl3,又能与碱反应生成 NaCrO2。(3)Cr化合价降低 3价,I化合价升高 1价,根据
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可配平方程式 Na2Cr2O7+6KI+14HCl===2CrCl3+2NaCl+6KCl+3I2
+7H2O。
答案:(1)① ④ (2)Cr(OH)3 (3)1 6 14 2 2 6 3 7H2O
自我挑战
1.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将乙醇滴入酸性 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B.将 SO2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
C.将 SO2通入氯水中,溶液黄绿色褪去
D.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解析:选 B 将乙醇滴入酸性 K2Cr2O7溶液中,乙醇被氧化,Cr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
3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SO2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
成盐和 H2O,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SO2通入氯水
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
合题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石蕊溶液
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2.(2021·杭州模拟)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二氧
化硒(SeO2),再用 KI溶液处理后回收 Se。发生的反应为①Se+2H2SO4(浓)===2SO2↑+SeO2
+2H2O;②SeO2+4KI+4HNO3===4KNO3+Se+2I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 SO2是还原产物,SeO2是氧化产物
B.②中 KI是还原剂,HNO3是氧化剂
C.②中每生成 0.2 mol I2共转移 0.4 mol电子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4(浓)>SeO2>I2
解析:选 B 反应①中,硒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硒是还原剂,SeO2为氧化产物,硫元
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浓硫酸是氧化剂,SO2是还原产物,故 A正确;反应②中,硒元素化
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硒为氧化剂,碘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碘化钾是还原剂,氮元素
化合价没有变化,硝酸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 B错误;反应②中,生成 2 mol碘单
质,转移 4 mol电子,则每生成 0.2 mol I2共转移 0.4 mol电子,故 C正确;在同一反应中氧
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中硫酸为氧化剂,二氧化硒为氧化产物,氧化
性:H2SO4(浓)>SeO2,反应②中 SeO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SeO2>I2,则氧化
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4(浓)>SeO2>I2,故 D正确。
3.(2021·太原模拟) Y( ) 3Fe2+ 2S O2- -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 化合物 的反应为 + 2 3 +O2+aOH
===Y+S O2-4 6 +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S O 2-. 2 3 是还原剂
B.Y的化学式为 Fe2O3
C.a=4
D.每有 1 mol 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4 mol
解析:选 B 反应前 S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是+2.5 -价,化合价升高,因此 S2O 23 是
还原剂,故 A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剂共失去 2 mol电子,而 1 mol氧气得到 4 mol
电子,所以亚铁离子应该再失去 2 mol 电子,因此 Y是四氧化三铁,故 B 错误;根据原子
守恒可知,故 C正确;每有 1 mol 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1 mol×4=4 mol,D项
正确。
4.(2021·鹤岗模拟)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e2+的还原性强于Mn2+
B.MnO - +4 是氧化剂,Fe3 是还原产物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
D.生成 1 mol水时,转移 2.5 mol电子
解析:选 A Fe2+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Mn2+是还原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故 A项正确;MnO -4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Fe3
+是氧化产物,故 B项错误;

锰元素由+7价降至+2价,铁元素由+2价升至+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MnO 24 、Mn
+的系数为 1,Fe2+、Fe3+的系数为 5,根据电荷守恒,H+的系数为 8,根据质量守恒,H2O
的系数为 4 -,所以离子方程式为MnO +5Fe2++8H+4 ===Mn2
++5Fe3++4H2O,由此可知氧

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故 C项错误;根据离子方程式MnO +5Fe2+4 +8H

===Mn2++5Fe3++4H2O,生成 4 mol水时转移 5 mol电子,所以生成 1 mol水时,转移 1.25
mol电子,故 D项错误。
5.(2021·金华模拟)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可以用下面反应制得:Fe2O3+KOH+KClO→K2FeO4+KCl+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Fe2O3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
B.KClO失去电子,作氧化剂
C.该条件下的氧化性:KClOD.参加反应的 n(Fe2O3)∶n(KClO)=1∶3
解析:选 D 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
化,A错误;K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作氧化剂,B 错误;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该条件下的氧化性:
KClO>K2FeO4,C错误;1 mol Fe2O3失去 6 mol电子,1 mol KClO得 2 mol电子,由电子守
恒可知,参加反应的 n(Fe2O3)∶n(KClO)=2∶6=1∶3,D正确。
6.(2021·潮州模拟)已知 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Co2O3、Cl2、FeCl3、I2的氧
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3++2I-===2Fe2++I2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3Cl2+6FeI2===2FeCl3+4FeI3
解析:选 D 氧化剂是铁离子,氧化产物是碘,氧化性强弱符合题意,能发生,A不符合题
意;氧化剂为氯气,氧化产物为碘,氧化性强弱符合题意,能发生,B不符合题意;氧化剂
是三氧化二钴,氧化产物为氯气,氧化性强弱符合题意,能发生,C不符合题意;氧化剂是
氯气,氧化产物为铁离子,但是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氯气应该首先氧化碘离子,D符合题
意。
7.Ⅰ.过氧化氢是用途很广的绿色氧化剂,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杀菌、漂
白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K2O2以及 BaO2都可与酸作用生成过氧化氢,目前实验室制取过氧化氢可通
过上述某种过氧化物与适量稀硫酸作用,然后过滤。则上述最适合的过氧化物是________。
(3)甲酸钙[Ca(HCOO)2]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上,实验室制取甲酸钙的方法之一是将氢
氧化钙和甲醛(HCHO)溶液加入质量分数为 30%~7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则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工厂废水中含 KCN,其浓度为 650 mg·L-1,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化
合物中 N的化合价均为-3):
(4)KCN+2KOH+Cl2===KOCN+2KCl+H2O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
(5)通入过量氯气,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__KOCN + ________KOH + ________Cl2===________CO2 + ________N2 +
________KCl+________H2O。
(6)若将 5 m3含 KCN的浓度为 650 mg·L-1的废水中的 KCN氧化成 N2除去,需要标准
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L。

解析:Ⅰ.(1)KMnO4作氧化剂,H2O2作还原剂,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 +5H2O2
+6H+===2Mn2++5O2↑+8H2O。(2)Na2O2和 K2O2会引入 Na2SO4和 K2SO4杂质,无法通过
过滤操作除去,故应选 BaO2。(3)HCHO被 H2O2氧化为 HCOOH,HCOOH会与 Ca(OH)2发
生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HO+2H2O2===Ca(HCOO)2+4H2O。Ⅱ.(4)
由题干信息及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被氧化的元素是 C。(5)结合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
2KOCN+4KOH+3Cl2===2CO2+N2+6KCl+2H2O。(6)5 m3 废水中 KCN 的物质的量为
5 000×650×10-3g
=50 mol,由 KCN+2KOH+Cl2===KOCN+2KCl+H2O可知,将 50 mol
65 g·mol-1
KCN 氧化为 KOCN 需 50 mol Cl2,得到 50 mol KOCN,由 2KOCN+4KOH+3Cl2===2CO2
+N2+6KCl+2H2O可知,将 50 mol KOCN 氧化成 N2需 75 mol Cl2,共需 125 mol Cl2,在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 800 L。

答案: .(1)2MnO 5H O + +Ⅰ 4 + 2 2+6H ===2Mn2 +5O2↑+8H2O (2)BaO2 (3)Ca(OH)2+
2HCHO+2H2O2===Ca(HCOO)2+4H2O Ⅱ.(4)碳 (或 C) (5)2 4 3 2 1 6 2 (6)2
800第 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学习目标
1.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
断元素的化合价。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本质和特征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请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 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5.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
(2)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
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其中 Fe2+、SO2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 )
(2)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是还原剂( )
(3)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
(4)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5)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例 2.(2021·南京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可用如下反应制得:2NaClO3+
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NaClO3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中 Na2SO3作氧化剂
D.生成 6.75 g ClO2时,转移 0.2 mol电子
知识点 2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氧化性、还原性
(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 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
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S、Cl2等。
[名师点拨]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
的多少无关。如 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Na比 Al活泼,
还原性更强。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依据反应原理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依据金属、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
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催化剂
O2+4HCl===== 2Cl2+2H2O,

由化学方程式知氧化性: KMnO4>Cl2,MnO2>Cl2,
O2>Cl2,
由反应条件知氧化性:KMnO4>MnO2>O2。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①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点燃 △
例如,根据 2Fe+3Cl2===== 2FeCl3,Fe+S===== FeS,可以推知氧化性:Cl2>S。
②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
例如,根据 Cu+2Fe3+===Cu2++2Fe2+,3Zn+2Fe3+===3Zn2++2Fe,可以推知还原性:
Zn>Cu。
[名师点拨] 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 H2SO4>稀 H2SO4,
浓 HNO3>稀 HNO3,还原性:浓 HCl>稀 HCl。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
的氧化性强。
(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难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易得电子( )
(2)NH3和 NO之间可能发生反应生成 N2( )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性越强,相应单质越活泼( )
(4)硝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为 CuO、NO2、NO( )
(5)锌粉加入 Fe(NO3)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首先与 Fe(NO3)3反应置换出铁( )
例 2.已知下列反应:Co2O3+ 6HCl(浓 )===2CoCl2+Cl2↑+ 3H2O(Ⅰ); 5Cl2+ I2+
6H2O===10HCl+2HIO3(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CoCl2>HCl>I2
B.氧化性:Co2O3>Cl2>HIO3
C.反应Ⅰ中 HCl是氧化剂
D.反应Ⅱ中 Cl2发生氧化反应
例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微粒的还原性顺序为 Cl-<Br-<Fe2+<I-<SO2,由此判断以下
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
A 2Fe3+ SO 2H O ===2Fe2+ SO2-. + 2+ 2 + 4 +4H

B.2Fe2++Cl ===2Fe3++2Cl-2
C 2Br-. +4H+ -+SO24 ===SO2↑+Br2+2H2O
D.I2+SO2+2H2O ===4H++SO2
- -
4 +2I
知识点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电子守恒规律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电子守恒规律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如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
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Fe(OH)3、ClO-、OH-、FeO2

4 、Cl

、H2O,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可知,铁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 3个电子,而氯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 2个电子,
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并结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反应的方程式是 2Fe(OH) -3+3ClO
- - -
+4OH ===2FeO24 +3Cl +5H2O。
2.价态规律
(1)升降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2)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
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 H2S与浓硫酸的反应:
(3)歧化反应规律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遵循“中间价―→
高价+低价”。如 Cl2与 NaOH溶液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3.先后规律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 FeBr2溶液中通
入少量 Cl + -2时,因为还原性:Fe2 >Br ,所以 Fe2+先与 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 Fe3+、Cu2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所以铁粉先与 Fe3+反应,然后再与 Cu2+反
应。
4.强弱规律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遵循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即“强
制弱”的规律。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反应 6HCl+KClO3===KCl+3Cl2↑+3H2O中,每生成 3 mol Cl2,转移电子 6 mol( )
(2)刻制印刷电路板时,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则还原性:Cu>Fe( )
(3)(NH4)2Cr2O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产物可能是 CrO3、N2、H2O( )
(4)向 FeBr2溶液中通入 Cl2,先氧化 Br-( )
(5)含硫化合物 X、Y的转化关系 S+NaOH―→X+Y+H2O(未配平)中,硫单质的化合价最
低( )

例 2.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 2NaCl+NaClO3。在相
同条件下 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例 3.在含有 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 0.01 mol 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
0.01 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
A.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和 0.005 mol Cu
B.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并放出 H2
C.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 Fe3+
D.铁溶解,析出 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 Cu2+
例 4.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 Ca(ClO)2]和氯化钙,可作漂白剂和消毒剂。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的原理是次氯酸钙在空气中与 CO2和 H2O发生反应,
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
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问题探究]
(1)请写出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漂白粉若与浓盐酸混合,会产生黄绿色气体,试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其原因并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 SO2持续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现澄清溶液先变为黄绿色,随后溶液中产生白色
沉淀且黄绿色褪去,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黄绿色褪去并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课堂闯关
1.(2020·山东等级考)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C.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D.大气中 NO2参与酸雨形成

2.(2020·浙江 7月选考)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氧化产物与
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1
C.2∶1 D.4∶1
3.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选项 A B C D
NaOH溶液滴入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 Na2S溶液滴入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
实验
FeSO4溶液中 中 AgCl浊液中 中
产生白色沉淀,随 溶液变红,随后迅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 产生无色气体,随
现象
后变为红褐色 速褪色 为黑色 后变为红棕色
4.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 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 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NaClO2可用作造纸的漂白剂,它由 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是氧化剂,H2O2中的氧元素被还原
B.每生成 1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 mol
C.ClO2中的氯元素被氧化
D.ClO2是氧化剂,H2O2是还原剂
6.(2021·衢州模拟)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
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
+ +
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 >Fe3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铈(Ce)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e+4HI===CeI4+2H2↑
C.用 Ce(SO ) + +4 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e4 +Fe2 ===Ce3+ ++Fe3
D.四种稳定的核素 13658 Ce、138 Ce、140 Ce、14258 58 58 Ce,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7.(2021·阜阳模拟)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亚铁离子可将其氧化为一种常见的高效水处
理剂,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Na2O2>Na2FeO4>FeSO4
B.FeSO4只作还原剂,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由反应可知每 3 mol FeSO4完全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 12 mol电子
D.Na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杀菌消毒,还能起到净水的作用
8.某小组比较 Cl-、Br-、I-的还原性,实验如下: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装置
操作 微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
溶液变黄;试管口有红棕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
和现 变化;把蘸浓氨水的玻璃
色气体生成 液含单质碘
象 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加热
A.NaCl+H2SO4(浓)===== NaHSO4+HCl↑
B.根据实验 1和实验 2能判断还原性:Br->Cl-
C.根据实验 3能判断还原性:I->Br-
D.上述实验利用了浓 H2SO4的难挥发性、强氧化性等
9.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
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需用氧化剂的是
________。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 完 成 并 配 平 ①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Na2Cr2O7 + ________KI +
________HCl===________CrCl3+________NaCl+________KCl+________I2+________。
自我挑战
1.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将乙醇滴入酸性 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B.将 SO2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
C.将 SO2通入氯水中,溶液黄绿色褪去
D.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2021·杭州模拟)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二氧
化硒(SeO2),再用 KI溶液处理后回收 Se。发生的反应为①Se+2H2SO4(浓)===2SO2↑+SeO2
+2H2O;②SeO2+4KI+4HNO3===4KNO3+Se+2I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 SO2是还原产物,SeO2是氧化产物
B.②中 KI是还原剂,HNO3是氧化剂
C.②中每生成 0.2 mol I2共转移 0.4 mol电子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4(浓)>SeO2>I2
3.(2021·太原模拟) + - -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 Y(化合物)的反应为 3Fe2 +2S O22 3 +O2+aOH
===Y+S 2-4O6 +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S 22O 3 是还原剂
B.Y的化学式为 Fe2O3
C.a=4
D.每有 1 mol 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4 mol
4.(2021·鹤岗模拟)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e2+的还原性强于Mn2+
B.MnO -4 是氧化剂,Fe3

是还原产物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
D.生成 1 mol水时,转移 2.5 mol电子
5.(2021·金华模拟)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可以用下面反应制得:Fe2O3+KOH+KClO→K2FeO4+KCl+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Fe2O3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
B.KClO失去电子,作氧化剂
C.该条件下的氧化性:KClOD.参加反应的 n(Fe2O3)∶n(KClO)=1∶3
6.(2021·潮州模拟)已知 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Co2O3、Cl2、FeCl3、I2的氧
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3++2I-===2Fe2++I2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3Cl2+6FeI2===2FeCl3+4FeI3
7.Ⅰ.过氧化氢是用途很广的绿色氧化剂,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杀菌、漂
白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K2O2以及 BaO2都可与酸作用生成过氧化氢,目前实验室制取过氧化氢可通
过上述某种过氧化物与适量稀硫酸作用,然后过滤。则上述最适合的过氧化物是________。
(3)甲酸钙[Ca(HCOO)2]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上,实验室制取甲酸钙的方法之一是将氢
氧化钙和甲醛(HCHO)溶液加入质量分数为 30%~7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则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工厂废水中含 KCN,其浓度为 650 mg·L-1,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化
合物中 N的化合价均为-3):
(4)KCN+2KOH+Cl2===KOCN+2KCl+H2O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
(5)通入过量氯气,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__KOCN + ________KOH + ________Cl2===________CO2 + ________N2 +
________KCl+________H2O。
(6)若将 5 m3含 KCN的浓度为 650 mg·L-1的废水中的 KCN氧化成 N2除去,需要标准
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