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 一轮复习学案23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滴定(pdf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 一轮复习学案23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滴定(pdf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 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 pH的简单计算。
2.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与操作,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 c(H+)和 c(OH-)的相对大小
c(H+)>c(OH-) 溶液呈酸 性,常温下 pH< 7
c(H+)=c(OH-) 溶液呈中 性,常温下 pH=7
c(H+)<c(OH-) 溶液呈碱 性,常温下 pH> 7
[名师点拨] (1)溶液中 c(H+)越大,c(O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碱性越弱;溶液中
c(H+)越小,c(O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酸性越弱。
(2)pH=7或 c(H+)=10-7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因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常温
时,pH=7的溶液呈中性,100 ℃时,pH=6的溶液呈中性。
2.溶液的 pH及其测量
(1)定义式:pH=-lg c(H+)。
(2)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常温下)
(3)测量方法
①pH试纸法:把小片试纸放在一洁净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
在干燥的 pH试纸的中央,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确定溶液的 pH。
②pH计测量法。
[名师点拨] (1)pH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待测液因被稀释可能产生误差。
(2)广泛 pH试纸只能测出整数值,使用范围为 0~14。
3.溶液 pH的计算方法
(1)单一溶液 pH的计算
强酸溶液:如 HnA,设浓度为 c mol·L-1,c(H+)=nc mol -·L 1,pH=-lg c(H+)=-lg(nc)。
(25 ) B(OH) c mol L-1 c(H+) 10
-14

强碱溶液 ℃ :如 n,设浓度为 · , = mol·L 1,pH=-
nc
lg c(H+)=14+lg(nc)。
(2)混合溶液 pH的计算
①两种强酸混合:直接求出 c (H+混 ),再据此求 pH。
+ +
c (H+) c1(H )V1+c2(H )V2混 =
V1+V2
②两种强碱混合:先求出 c 混(OH-),再根据 KW求出 c(H+)混,最后求 pH。

c (OH-) c1(OH )V +c (OH

1 2 )V2
混 = 。
V1+V2
③强酸、强碱混合: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再由下式求出溶液中 H+或 OH-的浓度,最
后求 pH。
c (H+) c (OH-) |c (H

酸 )V 酸-c 碱(OH-)V 碱|
混 或 混 = 。
V 酸+V 碱
V 碱
④将强酸、强碱溶液以某体积之比混合,若混合液呈中性,pH 酸+pH 碱=14-lg ,
V 酸
现举例如下:
V 酸∶V 碱 c(H+)∶c(OH-) pH 酸+pH 碱
10∶1 1∶10 15
1∶1 1∶1 14
1∶10 10∶1 13
[名师点拨] 速判混合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1)等浓度等体积一元酸与一元碱溶液的混合——“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常温下,等体积、pH之和等于 14 的一强一弱酸与碱混合溶液——“谁弱谁过量,
谁弱显谁性”。
(3)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常温下)
①pH之和等于 14呈中性;
②pH之和小于 14呈酸性;
③pH之和大于 14呈碱性。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溶液中 c(H )>10-7 mol L-· 1,该溶液呈酸性( )
(2)任何温度下,利用 H+和 OH-浓度的相对大小均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3)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
(4)用 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为 3.4( )
(5)用湿润的 pH试纸测溶液的 pH,一定影响测量结果( )
(6)常温下,将 pH=3的酸和 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 pH=7( )
答案:(1)× (2)√ (3)× (4)× (5)× (6)×
例 2.(1)计算常温时下列溶液的 pH(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①pH=2的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pH=________。
②pH=2的盐酸加水稀释到 1 000倍:pH=________。
③0.1 mol·L-1 CH3COOH 溶液(已知 CH3COOH 的电离常数 K=1.8×10-5):pH=
________。
④0.1 mol·L-1NH3·H2O溶液(NH3·H2O的电离度α=1%,电离度=
已电离的弱电解质浓度
×100%):pH=________。
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
(2)在一定体积 pH=12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O4溶液,
当溶液中的 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 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 Ba(OH)2溶液与
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 Ba(OH)2溶液与 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将 pH=a的 NaOH溶液 Va L与 pH=b的稀盐酸 Vb L混合,若所得溶液呈中性,且
a+b=13 V,则 a =________。
Vb
-2
解析:(1) c(H+) 10 ×1① = =5×10-3 mol·L-1
1+1
pH=-lg c(H+)=-lg (5×10-3)=3-lg 5≈2.3。
-2
②c(H+) 10 ×1= =10-5 mol·L-1
1 000
pH=-lg c(H+)=-lg 10-5=5。
③c(H+)= K -a·c = 0.1×1.8×10 5 ≈1.34×10-3
pH=-lg c(H+)=-lg (1.34×10-3)≈2.9。
④c(OH-)=cα=0.1 mol·L-1×1%=10-3 mol·L-1
K 10-14c(H+) W= = =10-11 mol·L-1
c(OH-) 10-3
pH=-lg c(H+)=-lg 10-11=11。
(2)设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为 V1 L,硫酸氢钠溶液的体积为 V2 L,依题意知,n(Ba2+)=
n(SO2-4 ),由 Ba(OH)2+NaHSO4===BaSO4↓+NaOH+H2O知,生成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2
为 n(NaOH)=n[Ba(OH)2]=0.5 10-2V mol
0.5×10 V1 mol
× , =1×10-1 3 mol·L-1,则 V1∶
(V1+V2)L
V2=1∶4。
(3)pH=a的 NaOH 溶液中 c(OH-)=10a-14 mol·L-1,pH=b的稀盐酸中 c(H+)=10-b

mol·L-1,根据中和反应 H++OH-===H2O,知 c(OH-)·Va=c(H+) V
Va c(H )· b, = =
V c(OH-b )
10-b mol·L-1
=1014-(a+b),a+b V=13,则 a =10。
10a-14 mol·L-1 Vb
答案:(1)①2.3 ②5 ③2.9 ④11 (2)1∶4 (3)10
知识点 2 酸、碱中和滴定
1.实验原理
(1)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
方法。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NaOH)
c(HCl)·V(HCl)
= 。
V(NaOH)
(2)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②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实验用品
(1)仪器
图(A)是酸式滴定管,图(B)是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 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名师点拨] (1)酸性 KMnO4溶液只能盛装在酸性滴定管中,不能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原因是 KMnO4能腐蚀橡胶。
(2)由于滴定管尖嘴处无刻度,故将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时,放出的液体体积比理
论值要大。
(3)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
3.指示剂
(1)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的 pH范围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粉红色 >10.0红色
(2)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①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因其颜色变化不明显。
②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例如用 NaOH溶液滴定醋酸。
③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④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酚酞,但用甲基橙也可以。
⑤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需使用指示剂,如氧化还原滴定中,用标准的酸性 KMnO4溶液
滴定 H2C2O4溶液时,可利用 KMnO4溶液本身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名师点拨] 判断滴定终点的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色变成×××色 ,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
发生变化,表明到达滴定终点。
例如,(1)用 a mol·L-1 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若用酚酞作指示剂,达
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黄色。
(2)用标准碘溶液滴定溶有 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 SO2的含量,应选用淀粉溶液作
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一滴碘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
褪色。
4.实验操作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
(2)滴定
(3)终点判断
待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
滴定终点,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 2~3 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 c(NaOH)=
c(HCl)·V(HCl)
计算。
V(NaOH)
5.酸碱中和滴定中常见误差分析
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
而引起的误差: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①变小 ②偏低
洗涤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③变大 ④偏高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⑤不变 ⑥无影响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
取液 ⑦变小 ⑧偏低
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
⑨变大 ⑩偏高
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
滴定 部分酸液滴到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
止滴定后反加一滴 NaOH溶液无 变大 偏高
变化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
变小 偏低
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读数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
变大 偏高
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名师点拨] 图解量器的读数方法
(1)平视读数
实验室中用量筒、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
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
(2)俯视和仰视(如图 b和图 c)
俯视和仰视的误差,要结合具体仪器进行分析,不同量器的刻度顺序不同,如量筒刻度
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滴定管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①如图 b,当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由于俯视视线向下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凹
液面的上侧,读数高于正确的刻度线位置,即读数偏大。
②如图 c,当用滴定管测量液体的体积时,由于仰视视线向上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
液面的下侧,因滴定管刻度顺序与量筒不同,仰视读数偏大。
6.图示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 pH曲线
(以 0.100 0 mol·L-1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
[名师点拨] (1)酸碱恰好中和(即滴定终点)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
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
液呈酸性。
(2)滴定终点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控制停止滴定的“点”,滴定终点与恰好反应越
吻合,测定的误差越小。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KMnO4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
(2)用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 20.00 mL的 NaOH溶液( )
(3)将液面在 0 mL 处的 25 mL 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 25
mL( )
(4)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锥形瓶均用待装液润洗( )
(5)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 )
答案:(1)× (2)√ (3)× (4)× (5)×
例 2.用已知浓度的 NaOH溶液测定某 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仪器,从下表
中选出正确选项( )
滴定管 选用滴
选项 锥形瓶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中溶液 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乙
D 酸 碱 酚酞 乙
解析:选 D 不能用石蕊试液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A项错误;甲是酸式滴定管,
不能盛装 NaOH溶液,B项错误;乙是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 H2SO4溶液,C项错误;D项
中滴定管及指示剂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课堂闯关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准浓度 HCl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B.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气泡的方法是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的玻璃球将气泡
排出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用稀 NaOH滴定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立即停止
滴定
解析:选 C NaHCO3与 HCl完全反应时得到的 NaCl和 H2CO3的混合溶液呈酸性,应
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A项错误;除去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需将胶管弯曲,用手挤压玻璃
球,便于排出气泡,而尖嘴垂直向下,不利于除去气泡,B项错误;滴定接近终点时,通过
滴定管尖嘴接触锥形瓶内壁将尖嘴处残留的标准液注入锥形瓶中,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C
项正确;用 NaOH滴定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 NaOH溶
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D项错误。
2.298 K时,在 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 0.10 mol·L-1的盐酸,
溶液的 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1氨水的电离
度为 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0 mL
C.M +点处的溶液中 c(NH4 )=c(Cl
-) + -=c(H )=c(OH )
D.N点处的溶液中 pH<12
解析:选 D A项,用 0.10 mol·L-1盐酸滴定 20.0 mL 0.10 mol·L-1氨水,二者恰好完全
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 NH4Cl,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当 V(HCl)=20.0 mL时,二
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H4Cl,此时溶液呈酸性,而图中 M点溶液的 pH=7,故 M点对应盐
酸的体积小于 20.0 mL。C项,M点溶液呈中性,则有 c(H+)=c(OH-);据电荷守恒可得 c(H
+)+c(NH+4 )=c(OH
-)+c(Cl-) +,则有 c(NH4 )=c(Cl
-)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NH4 )
=c(Cl-)>c(H+)=c(OH-)。D 项,NH3·H2O 为弱电解质,部分发生电离,N点时 V(HCl)
=0,此时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则有 c(OH-)=0.10 mol·L-1×1.32%=1.32×10-3 mol·L
-14
-1,c(H+) KW 1.0×10= = mol·L-1≈7.58×10-12 mol·L-1,故 N点处的溶液中
c(OH-) 1.32×10-3
pH<12。
3.(福建高考)常温下 0.1 mol·L-1醋酸溶液的 pH=a,下列能使溶液 pH=(a+1)的措施
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 0.2 mol·L-1盐酸
D.升高溶液的温度
解析:选 B pH由 a变成 a+1,表明溶液酸性减弱;将溶液稀释 10 倍,若电离平衡
不移动,则溶液 pH由 a变成 a+1,但由于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故 A项错误;向弱酸溶
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强酸,溶液酸性增强,C项错误;升高溶液的温度会促进醋酸电离,酸
性增强,D项错误;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使溶液 pH增大,B项正确。
4.(2020·北京高考)用一定浓度 NaOH溶液滴定某醋酸溶液。滴定终点附近溶液 pH和
导电能力的变化分别如图所示(利用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滴定终点;溶液总体积变化
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c(Na+)
B.a→b过程中,n(CH3COO-)不断增大
C.c→d溶液导电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c(OH-)和 c(Na+)增大
D.根据溶液 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V2<V3
解析:选 C a点溶液 pH=7,则 c(H+)=c(OH-),而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
+)+c(H+)=c(CH3COO-)+c(OH-),故 c(Na+)=c(CH -3COO ),A项正确;a→b的过程中,
溶液中的 CH -3COOH 逐渐被中和,溶液中的 CH3COO 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B项正确;d
点以后溶液导电能力增长速率更快,说明 V(NaOH)=V3时 CH3COOH 和 NaOH完全反应,
达到滴定终点,而 pH=7时溶液中溶质为 CH3COONa 和 CH3COOH,故 V2<V3,D项正确;
达到滴定终点前,溶液中的 c(CH3COO-)、c(Na+)逐渐增大是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的主要原
因,C项错误。
5.(2021·海淀模拟)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使甲基橙试液呈黄色的溶液
B.c(H+)=c(OH-)=10-6 mol·L-1溶液
C.pH=7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解析:选 B 常温下使甲基橙试液呈黄色的溶液,为 pH>4.4的溶液,溶液呈酸性、碱
性或中性,故 A错误;c(H+)=c(OH-)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故 B正确;pH=7的溶液不
一定为中性溶液,如 100℃的水 pH=6,那么 pH=7的溶液就显碱性,故 C错误;CH3COOH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 CH3COONa 的溶液,因 CH3COO-的水解而显碱性,故 D
错误。
6.下列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图 B的滴定管可准确量取 25.00 mL的酸性 KMnO4溶液
B.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时刻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C.滴定管装入液体前不需用待装液润洗
D.滴定前平视,滴定结束后仰视读数,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解析:选 D A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A)
盛放,B为碱式滴定管,错误;B项,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时刻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
化,错误;C项,为了避免待装液被稀释,滴定管装入液体前必须用待装液润洗,错误;D
项,滴定前平视,滴定结束后仰视读数,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会使测定结果偏大,正确。
7.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可以用石蕊代替指示剂
B.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C.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 CO2,不影响滴定结果
D.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解析:选 C A项,石蕊颜色变化不明显,不符合要求,错误;B项,滴定前用待测液
洗涤锥形瓶,导致 n(NaOH)增大,盐酸消耗的量偏大,滴定结果偏大,错误;C项,若 NaOH
溶液吸收少量 CO2,发生的反应为 CO2+2NaOH===Na2CO3+H2O,再滴入盐酸,盐酸先和
剩余的 OH-反应,H++OH-===H2O,再与 CO 2
- -
反应,CO2 +2H+3 3 ===H2O+CO2↑,存

在关系:2OH-~CO2 ~2H+3 ,因此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始终等于 NaOH 的物质的量,故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 CO2,不影响测定结果,正确;D项,该实验滴定终点为锥形瓶内溶
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如果变为红色说明盐酸已经过
量,错误。
8.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2的盐酸与 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 pH>7
B.pH=4的盐酸稀释至 10倍后 pH>5
C.0.2 mol·L-1的醋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pH=1
D.100 ℃纯水的 pH=6,所以水在 100 ℃时呈酸性
解析:选 A pH=2的盐酸与 pH=12的氨水,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的物质的
量浓度,所以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故 A正确;pH=4的盐酸,c(H+)=1
×10-4 mol·L-1,稀释 10倍,c(H+)=1×10-5 mol·L-1,溶液 pH=5,故 B错误;醋酸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其电离,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pH>1,故 C错误;加热
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同等程度增大,纯水始终显中性,故 D错误。
9.(2021·江阴模拟)下列与滴定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 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干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进行中和滴定
C.用滴定管准确量取 20.0 mL盐酸
D.用 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若滴定结束时俯视刻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解析:选 B 用 NaOH 溶液滴定盐酸时,变色范围内合适的指示剂除了酚酞,还可以用
甲基橙,故 A错误;滴定管中溶液体积应该读到 0.01 mL,所以用滴定管准确量取的盐酸体
积应该为 20.00 mL,故 C错误;用 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若滴定结束时俯视刻度,导致
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 D错误。
10.(2021·温州模拟)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H=11的氨水、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 c(H+)相同
B.pH=3的 HCl溶液与 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 pH小于 7
C.pH=3的盐酸、CH3COOH溶液中,c(Cl-)=c(CH -3COO )
D.往 10 mL pH=3 的盐酸中分别加入 pH=11的氨水、NaOH溶液至中性,消耗氨水
的体积小
解析:选 B 碱抑制水的电离,pH=11的氨水、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
则二者抑制水电离的程度相等,故 A正确;pH=3的 HCl溶液与 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混合后溶液的 pH大于 7,故 B错误;盐酸、CH3COOH溶液中,
分别存在电荷守恒:c(H+)=c(Cl-)+c(OH-)、c(H+)=c(CH -3COO )+c(OH-),都是 pH=3
的溶液,则 c(H+)相等,c(OH-)也是相等的,所以 c(Cl-)=c(CH3COO-),故 C 正确;pH=
11的氨水、NaOH溶液,c(NH3·H2O)>10-3 mol·L-1,c(NaOH)=10-3 mol·L-1,中和等
量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积小,故 D正确。
自我挑战
1.(2021·湖州模拟)室温下,向 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
加 0.100 0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 pH随 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
图。已知 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 pH=7
B.V(NaOH)=30.00 mL时,溶液 pH=12.3
C.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用邻苯二甲酸氢
钾标定 NaOH溶液的浓度,标定时可采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D.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
解析:选 C 盐酸与 NaOH溶液浓度相同,加入 30.00 mL NaOH溶液时,NaOH过量,
则反应后溶液中 NaOH 的浓度为 c(NaOH) 0.100 0×(30.00-20.00)= mol·L-1=0.02
30.00+20.00
-14
mol·L-1 10,c(H+)= mol·L-1=5×10-13 mol·L-1,pH=-lg(5×10-13)=12.3,用邻苯
0.02
二甲酸氢钾标定 NaOH溶液的浓度,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指示
剂的变色范围与 pH突变范围越靠近,误差越小,故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
小。
2.下列酸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两种酸溶液的 pH相等,故 V1一定等于 V2
B.若 V1>V2,则说明 HA为强酸,HB为弱酸
C.若实验①中,V=V1,则混合液中 c(Na+)=c(A-)
D.实验②的混合溶液,可能溶液呈酸性
解析:选 C 若 HA和 HB均为强酸或电离程度相当的弱酸时,恰好完全中和 NaOH溶
液时,V1一定等于 V2,但若 HA和 HB中有一弱酸,则酸的浓度不同,V1一定不等于 V2,
故 A错误;若 V1>V2,则酸的浓度:HA<HB,电离程度:HA>HB,所以酸性:HA>HB,
即 HB一定为弱酸,HA可能为酸性略强于 HB的弱酸,也可能为强酸,故 B错误;若实验
①中 V=V1,则 HA的浓度为 0.01 mol·L-1,完全电离使溶液的 pH=2,所以 HA为强酸,
反应后溶液呈中性,c(H+)=c(OH-),结合电荷守恒系有 c(Na+)=c(A-),故 C正确;HB可
能为强酸或弱酸,恰好完全中和时生成的 NaB可能为强酸强碱盐或弱酸强碱盐,所以实验
②的混合溶液的 pH等于 7或大于 7,溶液不可能呈酸性,故 D错误。
3.(2021·东城模拟)pH=13的强碱溶液与 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 pH=
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11∶1 B.9∶1
C.1∶9 D.1∶11
解 析 : 选 C 所 得 混 合 液 的 pH= 11, 则 碱 过 量 , 混 合 溶 液 中 c(OH - )=
0.1×V(碱)-0.01V(酸) mol·L-1=0.001 mol·L-1,解之得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1∶9。
V(碱)+V(酸)
4.(2021·河南模拟)等体积的两种一元酸“酸 1” 和“酸 2”分别用等浓度的 KOH 溶
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 1”比“酸 2”的酸性强
B.“酸 2”的浓度为 0.01 mol·L-1
C.“酸 2”的 Ka的数量级约为 10-5
D.滴定“酸 1”和“酸 2”均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选 B 由图示可知,滴定达终点时,酸 2消耗 KOH溶液的体积大,说明 c(酸 2)
>c(酸 1),而起始时的 pH:酸 2>酸 1,则“酸 1”比“酸 2”的酸性强,故 A正确;酸 2
为弱酸,起始时 c(H+)=0.01 mol·L-1,则酸 2的起始浓度大于 0.01 mol·L-1,故 B错误;酸
2 滴定一半时,c(酸 2)≈c(酸 2 的酸根离子),此时溶液 pH介于 4~5 之间,则酸 2 的 Ka≈
c(H+),其数量级约为 10-5,C正确;滴定终点时,酸 1和酸 2的 pH与酚酞的变色范围接近
或重叠,所以二者均可用酚酞作指示剂,故 D正确。
5.(2021·枣庄模拟)某学生欲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以酚酞试液为滴定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对于一支洁净的滴定管,使用前两步操作为______、________。
(2)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填序号),然后小心
操作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用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的盐酸溶液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
化。
(4)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盐酸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最后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B.滴定前盛放盐酸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若第一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将数据填入下面表
格的横线处。
0.100 0 mol·L-1氢氧化钠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
滴定次数 溶液体积
/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mL
第一次 25.00 / / ______
第二次 25.00 1.00 27.30 26.30
第三次 25.00 2.00 28.08 26.08
第四次 25.00 0.22 26.34 26.12
(6)请根据上表中数据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HCl)=________。
(7)请简述滴定终点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顺序
操作,所以滴定管使用前两步操作为检查是否漏水、润洗。(2)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
把滴定管的胶头部分稍微向上弯曲,再排气泡,所以③正确。(4)A.导致待测液的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低;B.对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没有影响,不影响滴定结果;C.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
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答案为 A、D。
(5)根据题中图上的刻度可知,滴定前数值为 0.00 mL,滴定后数值为 26.10 mL,所以 KOH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6.10 mL。(6)四次消耗的 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26.10 mL,26.30 mL,
26.08 mL,26.12 mL,第二次数据舍去,三次滴定盐酸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26.10 mL,由关系
HCl NaOH c(HCl) c(NaOH)·V(NaOH) 0.100 0 mol·L
-1×0.026 1 L
式 ~ 可知, = = =
V(HCl) 0.025 L
0.104 4 mol·L-1
答案:(1)检查是否漏水 润洗 (2)③ (4)AD (5)26.10 (6)0.104 4 mol·L-1 (7)当滴
入最后一滴 NaOH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6.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
各题。用 0.1 mol·L-1NaOH溶液滴定体积均为 20.00 mL、浓度均为 0.1 mol·L-1盐酸和醋酸
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滴定曲线:
(1)用 NaOH 溶液滴定醋酸溶液通常所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符合其滴定曲线的是
________(填“Ⅰ”或“Ⅱ”)。
(2)滴定前的上述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最大的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3)图中 V1和 V2大小的比较:V1________(填“<”或“=”)V2。
(4)在 25℃时,有 pH为 a的盐酸和 pH为 b的 NaOH溶液,取 Va L该盐酸,同该 NaOH
溶液中和,需 Vb L NaOH溶液。填空:①若 a+b=14,则 Va∶Vb=________(填数字)。
②若 a+b=13,则 Va∶Vb=________(填数字)。
③若 a+b>14,则 Va∶Vb=________(填表达式)。
解析:(1)NaOH 溶液滴定醋酸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择酚酞为指示剂;由图
中未加 NaOH溶液时的 pH可知,图Ⅰ中酸的 pH大于 1,图Ⅱ中酸的 pH=1,说明Ⅱ为滴
定 0.1 mol·L-1的盐酸溶液的曲线,所以滴定醋酸的曲线是Ⅰ。(2)0.1 mol·L-1 NaOH溶液和
0.1 mol·L-1盐酸对水的抑制作用一样,但是 0.1 mol·L-1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 0.1
mol·L-1,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较小,即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最大的是 0.1 mol·L-
1醋酸溶液。(3)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要使
溶液显中性,pH=7,需要醋酸稍过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氯化钠溶
液显中性,所以 V1<V2。(4)25℃时,HCl溶液和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有 Va L×10-a mol·L
-1=Vb L×10b-14 mol·L-1,即 Va∶Vb=10a+b-14,①若 a+b=14,则 Va∶Vb=10a+b-14=1;
②若 a+b=13,则 Va∶Vb=10a+b-14=1∶10=0.1;③若 a+b>14,则 Va∶Vb=10a+b-14>1,
即 Va>Vb。
答案:(1)酚酞 Ⅰ (2)CH3COOH (3)< (4)①1 ②0.1 ③10a+b-14
7.某温度(T)下的溶液中,c(H+)=1.0×10-x mol·L-1,c(OH-)=1.0×10-y mol·L-1,x
与 y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KW为________,则该温度 T____25 ℃(填“>”“<”或
“=”)。
(2)在此温度下,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pH=a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 pH
如表所示:
盐酸的
Ba(OH)2溶液的体
实验序号 体积 溶液的 pH
积/mL
/mL
① 22.00 0.00 8
② 22.00 18.00 7
③ 22.00 22.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不变,则 a=________,实验②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________mol·L-1。
(3) - -在此温度下,将 0.1 mol·L 1NaHSO4溶液与 0.1 mol·L 1 Ba(OH)2溶液按下表中甲、
乙、丙、丁不同方式混合:
甲 乙 丙 丁
0.1 mol·L-1Ba(OH)2溶液体积/mL 10 10 10 10
0.1 mol·L-1NaHSO4溶液体积/mL 5 10 15 20
①按丁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②写出按乙方式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甲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为________(混合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解析:(1)KW=c(H+)·c(OH-)=1.0×10-(x+y),根据图像可知,x+y=12,故 KW=1.0×10
-12。根据温度越高,H2O的电离程度越大,KW也越大可知,此时 T>25℃。(2)此条件下,
pH=6时溶液呈中性。根据表中实验①的数据可得 c(OH-)=1.0 10-4 mol·L-× 1,根据表中
实验 的数据有 22.00 10-3 L 1.0 10-4 mol·L-1=22.00 10-3 L 1.0 10-a mol·L-③ × × × × × × 1,
可得 a=4,即 pH=4。实验②中,所得溶液 pH=7,Ba(OH)2过量,溶液呈碱性,由 H2O
电离产生的 c(OH-)等于由水电离产生的 c(H+),即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1.0×10-7 mol·L
-1。(3)①按丁方式混合时,Ba(OH)2提供的 OH-与 NaHSO4提供的 H+数量相等,混合后溶
液呈中性。②按乙方式混合时,反应前:n(Ba2+)=1.0×10-3 mol,n(OH-)=2.0×10-3 mol,
n(H+)=n(SO2- )=1.0 10-4 × 3 mol,实际反应的 Ba2
+、OH-、H+、SO 2-4 均为 1.0×10
-3 mol,
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2-4 ===BaSO4↓+H2O。③按甲方式混合时,
OH- 2×0.1×10-0.1×5过量,反应后溶液中 c(OH-)= mol·L-1=0.1 mol·L-1,c(H+)=
15
1.0×10-11mol·L-1,pH=11。
答案:(1)1.0×10-12 > (2)4 1.0×10-7
(3) Ba2+ OH- H+①中 ② + + +SO2-4 ===BaSO4↓+H2O ③11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 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 pH的简单计算。
2.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与操作,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 c(H+)和 c(OH-)的相对大小
c(H+)>c(OH-) 溶液呈酸 性,常温下 pH< 7
c(H+)=c(OH-) 溶液呈中 性,常温下 pH=7
c(H+)<c(OH-) 溶液呈碱 性,常温下 pH> 7
[名师点拨] (1)溶液中 c(H+)越大,c(O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碱性越弱;溶液中
c(H+)越小,c(O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酸性越弱。
(2)pH=7或 c(H+)=10-7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因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常温
时,pH=7的溶液呈中性,100 ℃时,pH=6的溶液呈中性。
2.溶液的 pH及其测量
(1)定义式:pH=-lg c(H+)。
(2)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常温下)
(3)测量方法
①pH试纸法:把小片试纸放在一洁净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
在干燥的 pH试纸的中央,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确定溶液的 pH。
②pH计测量法。
[名师点拨] (1)pH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待测液因被稀释可能产生误差。
(2)广泛 pH试纸只能测出整数值,使用范围为 0~14。
3.溶液 pH的计算方法
(1)单一溶液 pH的计算
强酸溶液:如 HnA,设浓度为 c mol·L-1,c(H+)=nc mol -·L 1,pH=-lg c(H+)=-lg(nc)。
(25 ) B(OH) c mol L-1 c(H+) 10
-14

强碱溶液 ℃ :如 n,设浓度为 · , = mol·L 1,pH=-
nc
lg c(H+)=14+lg(nc)。
(2)混合溶液 pH的计算
①两种强酸混合:直接求出 c (H+混 ),再据此求 pH。
+ +
c (H+) c1(H )V1+c2(H )V2混 =
V1+V2
②两种强碱混合:先求出 c 混(OH-),再根据 KW求出 c(H+)混,最后求 pH。

c (OH-) c1(OH )V +c (OH

1 2 )V2
混 = 。
V1+V2
③强酸、强碱混合: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再由下式求出溶液中 H+或 OH-的浓度,最
后求 pH。
c (H+) c (OH-) |c (H

酸 )V 酸-c 碱(OH-)V 碱|
混 或 混 = 。
V 酸+V 碱
V 碱
④将强酸、强碱溶液以某体积之比混合,若混合液呈中性,pH 酸+pH 碱=14-lg ,
V 酸
现举例如下:
V 酸∶V 碱 c(H+)∶c(OH-) pH 酸+pH 碱
10∶1 1∶10 15
1∶1 1∶1 14
1∶10 10∶1 13
[名师点拨] 速判混合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1)等浓度等体积一元酸与一元碱溶液的混合——“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常温下,等体积、pH之和等于 14 的一强一弱酸与碱混合溶液——“谁弱谁过量,
谁弱显谁性”。
(3)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常温下)
①pH之和等于 14呈中性;
②pH之和小于 14呈酸性;
③pH之和大于 14呈碱性。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溶液中 c(H )>10-7 mol L-· 1,该溶液呈酸性( )
(2)任何温度下,利用 H+和 OH-浓度的相对大小均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3)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
(4)用 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为 3.4( )
(5)用湿润的 pH试纸测溶液的 pH,一定影响测量结果( )
(6)常温下,将 pH=3的酸和 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 pH=7( )
例 2.(1)计算常温时下列溶液的 pH(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①pH=2的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pH=________。
②pH=2的盐酸加水稀释到 1 000倍:pH=________。
③0.1 mol·L-1 CH -3COOH 溶液(已知 CH3COOH 的电离常数 K=1.8×10 5):pH=
________。
④0.1 mol·L-1NH3·H2O溶液(NH3·H2O的电离度α=1%,电离度=
已电离的弱电解质浓度
×100%):pH=________。
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
(2)在一定体积 pH=12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O4溶液,
当溶液中的 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 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 Ba(OH)2溶液与
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 Ba(OH)2溶液与 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将 pH=a的 NaOH溶液 Va L与 pH=b的稀盐酸 Vb L混合,若所得溶液呈中性,且
a V+b=13,则 a =________。
Vb
知识点 2 酸、碱中和滴定
1.实验原理
(1)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
方法。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NaOH)
c(HCl)·V(HCl)
= 。
V(NaOH)
(2)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②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实验用品
(1)仪器
图(A)是酸式滴定管,图(B)是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 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名师点拨] (1)酸性 KMnO4溶液只能盛装在酸性滴定管中,不能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原因是 KMnO4能腐蚀橡胶。
(2)由于滴定管尖嘴处无刻度,故将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时,放出的液体体积比理
论值要大。
(3)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
3.指示剂
(1)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的 pH范围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粉红色 >10.0红色
(2)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①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因其颜色变化不明显。
②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例如用 NaOH溶液滴定醋酸。
③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④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酚酞,但用甲基橙也可以。
⑤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需使用指示剂,如氧化还原滴定中,用标准的酸性 KMnO4溶液
滴定 H2C2O4溶液时,可利用 KMnO4溶液本身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名师点拨] 判断滴定终点的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色变成×××色 ,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
发生变化,表明到达滴定终点。
例如,(1)用 a mol·L-1 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若用酚酞作指示剂,达
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黄色。
(2)用标准碘溶液滴定溶有 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 SO2的含量,应选用淀粉溶液作
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一滴碘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
褪色。
4.实验操作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
(2)滴定
(3)终点判断
待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
滴定终点,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 2~3 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 c(NaOH)=
c(HCl)·V(HCl)
计算。
V(NaOH)
5.酸碱中和滴定中常见误差分析
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
而引起的误差: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①变小 ②偏低
洗涤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③变大 ④偏高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⑤不变 ⑥无影响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
取液 ⑦变小 ⑧偏低
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
⑨变大 ⑩偏高
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
滴定 部分酸液滴到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
止滴定后反加一滴 NaOH溶液无 变大 偏高
变化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
变小 偏低
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读数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
变大 偏高
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名师点拨] 图解量器的读数方法
(1)平视读数
实验室中用量筒、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
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
(2)俯视和仰视(如图 b和图 c)
俯视和仰视的误差,要结合具体仪器进行分析,不同量器的刻度顺序不同,如量筒刻度
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滴定管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①如图 b,当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由于俯视视线向下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凹
液面的上侧,读数高于正确的刻度线位置,即读数偏大。
②如图 c,当用滴定管测量液体的体积时,由于仰视视线向上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
液面的下侧,因滴定管刻度顺序与量筒不同,仰视读数偏大。
6.图示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 pH曲线
(以 0.100 0 mol·L-1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
[名师点拨] (1)酸碱恰好中和(即滴定终点)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
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
液呈酸性。
(2)滴定终点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控制停止滴定的“点”,滴定终点与恰好反应越
吻合,测定的误差越小。
经典例题
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KMnO4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
(2)用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 20.00 mL的 NaOH溶液( )
(3)将液面在 0 mL 处的 25 mL 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 25
mL( )
(4)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锥形瓶均用待装液润洗( )
(5)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 )
例 2.用已知浓度的 NaOH溶液测定某 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仪器,从下表
中选出正确选项( )
滴定管 选用滴
选项 锥形瓶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中溶液 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乙
D 酸 碱 酚酞 乙
课堂闯关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准浓度 HCl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B.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气泡的方法是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的玻璃球将气泡
排出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用稀 NaOH滴定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立即停止
滴定
2.298 K时,在 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 0.10 mol·L-1的盐酸,
溶液的 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1氨水的电离
度为 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0 mL
C.M +点处的溶液中 c(NH4 )=c(Cl
-)=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 pH<12
3.(福建高考)常温下 0.1 mol·L-1醋酸溶液的 pH=a,下列能使溶液 pH=(a+1)的措施
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 0.2 mol·L-1盐酸
D.升高溶液的温度
4.(2020·北京高考)用一定浓度 NaOH溶液滴定某醋酸溶液。滴定终点附近溶液 pH和
导电能力的变化分别如图所示(利用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滴定终点;溶液总体积变化
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c(Na+)
B.a→b过程中,n(CH COO-3 )不断增大
C.c→d溶液导电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c(OH-)和 c(Na+)增大
D.根据溶液 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V2<V3
5.(2021·海淀模拟)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使甲基橙试液呈黄色的溶液
B.c(H+)=c(OH-)=10-6 mol·L-1溶液
C.pH=7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6.下列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图 B的滴定管可准确量取 25.00 mL的酸性 KMnO4溶液
B.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时刻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C.滴定管装入液体前不需用待装液润洗
D.滴定前平视,滴定结束后仰视读数,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7.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可以用石蕊代替指示剂
B.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C.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 CO2,不影响滴定结果
D.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8.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2的盐酸与 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 pH>7
B.pH=4的盐酸稀释至 10倍后 pH>5
C.0.2 mol·L-1的醋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pH=1
D.100 ℃纯水的 pH=6,所以水在 100 ℃时呈酸性
9.(2021·江阴模拟)下列与滴定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 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干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进行中和滴定
C.用滴定管准确量取 20.0 mL盐酸
D.用 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若滴定结束时俯视刻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0.(2021·温州模拟)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H=11的氨水、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 c(H+)相同
B.pH=3的 HCl溶液与 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 pH小于 7
C.pH=3的盐酸、CH3COOH溶液中,c(Cl-)=c(CH3COO-)
D.往 10 mL pH=3 的盐酸中分别加入 pH=11的氨水、NaOH溶液至中性,消耗氨水
的体积小
自我挑战
1.(2021·湖州模拟)室温下,向 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
加 0.100 0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 pH随 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
图。已知 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 pH=7
B.V(NaOH)=30.00 mL时,溶液 pH=12.3
C.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用邻苯二甲酸氢
钾标定 NaOH溶液的浓度,标定时可采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D.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
2.下列酸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两种酸溶液的 pH相等,故 V1一定等于 V2
B.若 V1>V2,则说明 HA为强酸,HB为弱酸
C.若实验①中,V=V1,则混合液中 c(Na+)=c(A-)
D.实验②的混合溶液,可能溶液呈酸性
3.(2021·东城模拟)pH=13的强碱溶液与 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 pH=
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11∶1 B.9∶1
C.1∶9 D.1∶11
4.(2021·河南模拟)等体积的两种一元酸“酸 1” 和“酸 2”分别用等浓度的 KOH 溶
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 1”比“酸 2”的酸性强
B.“酸 2”的浓度为 0.01 mol·L-1
C.“酸 2”的 Ka的数量级约为 10-5
D.滴定“酸 1”和“酸 2”均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5.(2021·枣庄模拟)某学生欲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以酚酞试液为滴定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对于一支洁净的滴定管,使用前两步操作为______、________。
(2)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填序号),然后小心
操作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用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的盐酸溶液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
化。
(4)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盐酸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最后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B.滴定前盛放盐酸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若第一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将数据填入下面表
格的横线处。
0.100 0 mol·L-1氢氧化钠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
滴定次数 溶液体积
/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mL
第一次 25.00 / / ______
第二次 25.00 1.00 27.30 26.30
第三次 25.00 2.00 28.08 26.08
第四次 25.00 0.22 26.34 26.12
(6)请根据上表中数据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HCl)=________。
(7)请简述滴定终点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
各题。用 0.1 mol·L-1NaOH溶液滴定体积均为 20.00 mL、浓度均为 0.1 mol·L-1盐酸和醋酸
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滴定曲线:
(1)用 NaOH 溶液滴定醋酸溶液通常所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符合其滴定曲线的是
________(填“Ⅰ”或“Ⅱ”)。
(2)滴定前的上述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最大的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3)图中 V1和 V2大小的比较:V1________(填“<”或“=”)V2。
(4)在 25℃时,有 pH为 a的盐酸和 pH为 b的 NaOH溶液,取 Va L该盐酸,同该 NaOH
溶液中和,需 Vb L NaOH溶液。填空:①若 a+b=14,则 Va∶Vb=________(填数字)。
②若 a+b=13,则 Va∶Vb=________(填数字)。
③若 a+b>14,则 Va∶Vb=________(填表达式)。
7.某温度(T)下的溶液中,c(H+)=1.0×10-x mol·L-1,c(OH-)=1.0×10-y mol·L-1,x
与 y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KW为________,则该温度 T____25℃(填
“>”“<”或“=”)。
(2)在此温度下,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pH=a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 pH
如表所示:
盐酸的
Ba(OH)2溶液的体
实验序号 体积 溶液的 pH
积/mL
/mL
① 22.00 0.00 8
② 22.00 18.00 7
③ 22.00 22.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不变,则 a=________,实验②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________mol·L-1。
(3)在此温度下,将 0.1 mol·L-1NaHSO4溶液与 0.1 mol·L-1 Ba(OH)2溶液按下表中甲、
乙、丙、丁不同方式混合:
甲 乙 丙 丁
0.1 mol·L-1Ba(OH)2溶液体积/mL 10 10 10 10
0.1 mol L-· 1NaHSO4溶液体积/mL 5 10 15 20
①按丁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②写出按乙方式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甲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为________(混合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