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0 讲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量知识清单考点 1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1.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个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的“五大陷阱”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 H2O、SO3、戊烷、CHCl3、HF、NO2、苯等;(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陷阱二: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 Ne、D2O、18O2、H37Cl;(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 CO2、CnH2n+2等;(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 NO2和 N2O4、乙烯和丙烯、O2和 O3等;(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 N2、CO、C2H4等。陷阱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作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 Cl2和 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 Cl2和 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Na2O2与 CO2或 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 Na2O2与 SO2或 NO等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Fe和 HNO3反应,Fe不足,生成 Fe3+,Fe 过量,生成 Fe2+。(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Cu和 Cl2反应生成 CuCl2,而 Cu和1S反应生成 Cu2S。(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向 FeI - +2溶液中通入 Cl2,Cl2首先氧化 I ,再氧化 Fe2 。陷阱四: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用好公式 n=cV。(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陷阱五:注意一些可逆反应、特殊反应催化剂 高温、高压(1)2SO2+O2 2SO3,2NO2 N2O4,N2+3H2 2NH3。△ 催化剂(2)Cl2+H2O HCl+HClO。(3)NH H O NH H O NH+ -3+ 2 3· 2 4 +OH 。△(4)MnO2+4HCl(浓)===== MnCl2+Cl2↑+2H2O。(5)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名师点拨]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经典例题1.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 KHCO3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 3NAB.一定条件下,将 71 g Cl2和足量的 PCl3混合充分反应,可得到 NA个 PCl5分子C.3 mol Fe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8NAD.标准状况下,22.4 L正戊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16NA22.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78 g苯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 3NAB.12 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电子转移数目为 NAC.0.1 mol熔融 NaHSO4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 0.1NAD.标准状况下,6.72 L O2和 N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0.6NA考点 2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一、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计算1.标准状况下气体形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n V(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 =22.4 L·mol-1c nV m m(气体)+m(水)=溶液的体积 = = Vρ ρ[名师点拨] 溶液体积的单位是 L,根据密度计算溶液体积的单位一般是 mL,要注意单位换算。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体积为 V L,密度为ρ g·cm-3的溶液,含有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则物质的量浓度 c与质量分数 w 的关系是:m(溶质)n(溶质) M m(溶质) 1 000ρwV 1 000ρwc= = = = = w cM= 。V V MV MV M 1 000ρ二、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1)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m1w1=m2w2,c1V1=c2V2。(2)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 混×(V1+V2)。(2) m 混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 混V 混,其中 V 混= 。ρ混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3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a%、b%的两溶液混合:①当溶液密度大于 1 g·cm-3 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等体积1等体积 混合后,质量分数 w> (a%+b%)(如 H2SO4、NaOH等)2混合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 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1混合后,质量分数 w< (a%+b%)(如酒精溶液、氨水等)2-3等质量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 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1混合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w= (a%+b%)2[名师点拨] 上表规律可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向谁靠”。经典例题1.1 mol HCl - -溶解在 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 1 g·cm 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质-量分数为 w,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1 mol·L 1B.所得溶液中含有 NA个 HCl分子C.1 mol 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 22.4 LD 36.5.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w=1 000ρ2 - -.体积为 V(mL)、密度为ρ(g·cm 3)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 M(g·mol 1)的溶质质量为 m(g),-物质的量浓度为 c(mol·L 1),质量分数为 w。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 1 000ρw.c= B.m=V w·ρ·M 100C.w cM D c 1 000m= . =1 000ρ MV3.100 mL 0.3 mol -·L 1 Na2SO4溶液和 50 mL 0.2 mol·L-1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溶液中 SO 2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0 mol L-· 1 B.0.25 mol·L-1C.0.40 mol -·L 1 D.0.50 mol L-· 1考点 3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关系式法1.应用原理4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2.解题流程经典例题1.(2021·绵阳模拟)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用碘量法测定沱江河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采集水样及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温。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 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及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 I-还原为 Mn2+,在暗处静置 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 - -3溶液滴定生成的 I 2 22(2S2O3 +I2===2I +S4O6 )。回答下列问题:(1)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氧后的水样用稀 H2SO4酸化,MnO(OH) -2被 I 还原为Mn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标准 Na2S2O3溶液的配制。①配制 480 mL a mol·L-1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若定容时俯视,会使配制的 Na2S2O3浓度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②Na2S2O3溶液不稳定,配制过程中,用蒸馏水须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4)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 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mg·L-1。5方法二 守恒法1.应用原理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2.解题步骤经典例题2.聚合氯化铁铝(简称 PAFC),其化学通式为[FexAly(OH)aClb·zH2O]m。某同学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 4.505 0 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氨水,过滤,将滤渣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 2.330 0 g固体。②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适量Zn 粉和稀硫酸,将 Fe3+完全还原为 Fe2+。用 0.100 0 mol·L-1标准 KMnO4溶液滴定 Fe2+,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0.00 mL。③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用硝酸溶解后,加入足量 AgNO3溶液,得到 4.305 0 g白色沉淀。通过计算确定 PAFC的化学式(m为聚合度,不必求出)。解析:第一步:分析测定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变化①中得到的 2.330 0 g固体为 Fe2O3和 Al2O3的混合物;②中发生反应:Zn+2Fe3+===Zn2++2Fe2+、5Fe2++MnO-4 +8H+===5Fe3++Mn2++4H2O;③中发生反应:Ag++Cl-===AgCl↓。第二步: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分别求 n(Fe3+)、n(Al3+)、n(OH-)、n(Cl-)和 n(H2O)根据原子守恒求 n(Fe3+):n(Fe3+)=n(Fe2+)=5n(MnO-4 )=5×0.100 0 mol·L-1×0.02 L=0.01 molm(Fe2O3)1= n(Fe3+)×M(Fe O ) 12 3 = ×0.01 mol×160 g·mol-1=0.8 g2 2根据质量守恒求 n(Al3+):n(Al3+) 2n(Al O ) 2 2.330 0 g-0.8 g= 2 3 = × =0.03 mol102 g·mol-16根据原子守恒求 n(Cl-):n(Cl-) 4.305 0 g=n(AgCl)= =0.03 mol143.5 g·mol-1根据电荷守恒求 n(OH-):3n(Fe3+)+3n(Al3+)=n(Cl-)+n(OH-)n(OH-)=3×0.01 mol+3×0.03 mol-0.03 mol=0.09 mol根据质量守恒求 n(H2O):m(H2O)=4.505 0 g-m(Fe3+)-m(Al3+)-m(Cl-)-m(OH-)=4.505 0 g-0.01 mol×56g·mol-1-0.03 mol×27 g·mol-1-0.03 mol×35.5 g·mol-1-0.09 mol×17 g·mol-1=0.54 gn(H 0.54 g2O)= =0.03 mol。18 g·mol-1第三步:计算所求物质的化学式n(Fe3+)∶n(Al3+)∶n(OH-)∶n(Cl-)∶n(H2O)=1∶3∶9∶3∶3,则 PAFC 的化学式为[FeAl3(OH)9Cl3·3H2O]m。答案:[FeAl3(OH)9Cl3·3H2O]m考点 4 热重分析法确定物质组成1.测定固体物质组成的热重法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热重法是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生成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2.热重曲线的分析方法坐标曲线题解题时可以拆分为识图、析图、用图三个步骤。其中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1)识图。识图的关键是三看:一看轴即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自变量 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寻找 x、y轴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二看点即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三看线即曲线的走势(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变化)。(2)析图。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像曲线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3)用图。将相关的化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7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经典例题例 1. (2021·合肥模拟)将 1.800 g FeC2O4·2H2O固体样品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其热重分析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①草酸盐受热分解易放出碳的氧化物。②500 ℃之前,该热重分析仪的样品池处于氩气气氛中,500 ℃时起,样品池与大气相通。回答下列问题:(1)300℃时是样品脱水的过程,试确定 350℃时样品是否脱水完全________(填“是”或“否”)。(2)4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00~1 40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方法] 热重分析的方法(1)设晶体为 1 mol。(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3) m计算每步的 m 余余, =固体残留率。m(1 mol晶体质量)(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仍在 m 余中。(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 mO,由 n 金属∶nO,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例 2. 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 57到 71的 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 17种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在半导体材料、高级颜料及感光玻璃的增感剂、汽车尾气的净化器方面有广泛应用。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 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8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 CeO2和硫酸亚铁铵晶体。[问题探究]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 NaOH溶液。(1)稀酸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流程,制取 CeO2过程中,理论上消耗 H2O2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3)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 Ce(OH)4产品 0.531 g,加硫酸溶解后,用浓度为 0.100 0 mol·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铈被还原为 Ce3+),消耗 25.00 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 Ce(OH)4的纯度为________(列出算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课堂闯关1.(2019·全国卷 Ⅲ)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 pH=2 的 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 H+数目为 0.02NAB.c(H+)=c(H2PO-4 )+2c(HPO2-4 )+3c(PO3-4 )+c(OH-)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 pH减小D.加入 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 P—P键数目为 4NAB.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 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3.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利用 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1)溶液配制:称取 1.200 0 g 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 100 mL 的_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______。(2)滴定:取 0.009 50 mol·L-1的 K2Cr2O7标准溶液 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 KI,发生9Cr O2- 6I- 14H+===3I 2Cr3+反应: 2 7 + + 2+ +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 - -色,发生反应:I 22+2S2O3 ===S4O26 +2I 。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 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保留 1位小数)。4.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 27.5%(密度为 1.10 g·cm-3),其浓度为________mol·L-1。5.(2021·东莞模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 NA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3.6 L丙烯(标准状况)与足量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 氯丙烷个数为 1.5NAB.一定条件下,Ca与 O2反应生成 7.2 g CaO2,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0.4NAC.2 mol冰醋酸与 4 mol乙醇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个数为 2NAD.1 L 1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中,溶质所含羟基的个数为 5NA6.(2021·昆明模拟)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 SO2含有的氧原子数小于 NAB.0.1 mol Na2O2和 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等于 0.4NAC.10 g质量分数为 34%的 H2O2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0.2NAD.100 mL 0.1 mol·L-1醋酸中含有的醋酸分子数是 0.01NA7.(2021·宝鸡模拟)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质量分数为 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6NAB.标准状况下,6 g乙酸和丙醇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0.1NAC.标准状况下,铁丝在 22.4 L氧气中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3NAD.将 10 mL 0.1 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 Fe(OH)3胶粒的个数为 0.001NA8.欲配制 500 mL 2 mol·L-1的盐酸,需要 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 1.2 g·cm-3)的体积为( )A.27.4 mL B.83.3 mLC.120 mL D.无法计算9.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 M g·mol-1)溶于 a g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b g·cm-3,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则该气体溶入水中的体积是( )A 22.4ac L B 22.4c. . LM(1-c) MC 22.4ac L D 22.4ac. . L1 000b-Mc 1 000b10.现有 V L 0.5 mol·L-1的盐酸,欲将其浓度扩大一倍,以下方法中最宜采用的是( )A.加热浓缩到原来体积的一半10B.加入 5 mol·L-10.125V L的盐酸C.加入 10 mol·L-10.1V L的盐酸,再稀释至 1.5V LD.标准状况下通入 11.2 L氯化氢气体自我挑战1.(2021·开封模拟)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 NA个 S—S键B.将 1 mol NH +4NO3溶于适量稀氨水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 NH 4 的数目为 NAC.标准状况下,33.6 L二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 3NAD.高温下,16.8 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6NA2.(2021·西安模拟)向 100 mL Fe2(SO4)3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阳离子仅为 Cu2+和 Fe2+B.b点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Fe+Cu2+===Cu+Fe2+C.c点时加入的铁粉与 Cu2+反应D.原溶液中 Fe2(SO4)3和 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3.把 500 mL含有 BaCl2和 KCl的混合溶液分成 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 Ba2+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 Cl-完全沉淀,该混合溶液中 K+浓度为( )A.10(b-2a)mol·L-1 B.5(b-2a)mol·L-1C.2(b-a)mol·L-1 D.10(2a-b)mol·L-14.(2021·天水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 7.2 g 纯铁粉加入 40 mL 浓度未知的 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 1.6 g,产生NO2和 NO的混合气体 0.08 mol,若不考虑 N2O4的存在,则原 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0 mol·L-111B.将质量分数为 a%,物质的量浓度为 c -1 mol·L 1的稀 H2SO4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 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 c2 mol·L-1,则 c1和 c2的数值关系是 c2>2c1C.将标准状况下的 a L HCl气体溶于 1 000 mL 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密度为 b g·mL-1,ab则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22 400D V L Fe (SO ) Fe3+m g SO 2- 3m. 2 4 3溶液中含 ,则溶液中 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112 V5.在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HCl气体溶于 635 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 1.18 g·cm-3。试计算:(1)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取这种盐酸 100 mL,稀释至 1.18 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3)在 40.0 mL 0.065 mol·L-1的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若使反应不产生 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________mL。(4)将不纯的 NaOH样品 1 g(样品含少量 Na2CO3和水),放入 5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 40 mL 1 mol·L-1的 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________g固体。6.(2021·成都模拟)胆矾(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若改变反 应 条 件 可 获 得 化 学 式 为 Cux(OH)y(SO4)z · nH2O 的 晶 体 , 用 热 重 分 析 仪 对Cux(OH)y(SO4)z·nH2O晶体进行分析并推断该晶体的化学式。取 3.30 g 晶体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所得固体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体系温度在 650℃及以下时,放出的气体只有水蒸气;实验测得温度在 650℃时,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 aCuO·bCuSO4;温度在 1 000℃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 Cu2O。请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 650~1 000℃产生的气体中,n(O)∶n(S)________(填“>”“<”或“=”)3。(2)通过计算推断 Cux(OH)y(SO4)z·nH2O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 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莫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相对分子质量为 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为了测定12产品的纯度,称取 a g 产品溶于水,配制成 500 mL 溶液。每次取待测液 20.00 mL,用浓度为 b mol·L-1的酸性 KMnO4溶液滴定,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消耗酸性高锰酸钾20.02 19.98 20.52溶液体积/mL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管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________(用字母 a、b表示)。13第 10 讲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量知识清单考点 1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1.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个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的“五大陷阱”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 H2O、SO3、戊烷、CHCl3、HF、NO2、苯等;(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陷阱二: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 Ne、D2O、18O2、H37Cl;(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 CO2、CnH2n+2等;(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 NO2和 N2O4、乙烯和丙烯、O2和 O3等;(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 N2、CO、C2H4等。陷阱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作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 Cl2和 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 Cl2和 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Na2O2与 CO2或 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 Na2O2与 SO2或 NO等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Fe和 HNO3反应,Fe不足,生成 Fe3+,Fe 过量,生成 Fe2+。(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Cu和 Cl2反应生成 CuCl2,而 Cu和1S反应生成 Cu2S。(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向 FeI - +2溶液中通入 Cl2,Cl2首先氧化 I ,再氧化 Fe2 。陷阱四: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用好公式 n=cV。(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陷阱五:注意一些可逆反应、特殊反应催化剂 高温、高压(1)2SO2+O2 2SO3,2NO2 N2O4,N2+3H2 2NH3。△ 催化剂(2)Cl2+H2O HCl+HClO。(3)NH H O NH H O NH+ -3+ 2 3· 2 4 +OH 。△(4)MnO2+4HCl(浓)===== MnCl2+Cl2↑+2H2O。(5)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名师点拨]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经典例题1.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 KHCO3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 3NAB.一定条件下,将 71 g Cl2和足量的 PCl3混合充分反应,可得到 NA个 PCl5分子C.3 mol Fe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8NAD.标准状况下,22.4 L正戊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16NA2解析:选 C 100 g KHCO3的物质的量为 1 mol,1 mol KHCO3晶体中含 1 mol K+和 1 molHCO-3 ,故离子总数为 2NA,A错误;71 g Cl2的物质的量为 1 mol,Cl2+PCl3 PCl5点燃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故得不到 1 mol PCl5分子,B错误;3Fe+2O2===== Fe3O4,根据化学式与化合价可知,3 mol Fe 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8 mol,即 8NA,C正确;标准状况下,正戊烷为液态,不能按照气体的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错误。2.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78 g苯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 3NAB.12 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电子转移数目为 NAC.0.1 mol熔融 NaHSO4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 0.1NAD.标准状况下,6.72 L O2和 N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0.6NA解析:选 A A项,苯分子的结构中含有特殊的碳碳键,没有碳碳双键,错误;B项,1 mol镁在反应中转移 2 mol电子,12 g镁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转移电子数为 NA,正确;C项,熔融 NaHSO4中含有 Na+和 HSO-4 ,所以 0.1 mol 熔融 NaHSO4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 0.1NA,正确;D项,标准状况下,6.72 L O2和 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3 mol,两种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 0.3 mol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0.6NA,正确。考点 2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一、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计算1.标准状况下气体形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 n V(气体)=22.4 L mol-· 1nm m(气体)+m(水) c=溶液的体积 V= = Vρ ρ[名师点拨] 溶液体积的单位是 L,根据密度计算溶液体积的单位一般是 mL,要注意单位换算。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体积为 V L,密度为ρ g·cm-3的溶液,含有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则物质的量浓度 c与质量分数 w 的关系是:3m(溶质)c n(溶质) M m(溶质)1 000ρwV 1 000ρw= = = = = w cM= 。V V MV MV M 1 000ρ二、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1)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m1w1=m2w2,c1V1=c2V2。(2)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 混×(V1+V2)。(2) m 混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 混V 混,其中 V 混= 。ρ混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a%、b%的两溶液混合:①当溶液密度大于 1 g·cm-3 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等体积等体积 混合后,质量分数 w>1 (a%+b%)(如 H2SO4、NaOH等)2混合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 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1混合后,质量分数 w< (a%+b%)(如酒精溶液、氨水等)2等质量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1混合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w= (a%+b%)2[名师点拨] 上表规律可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向谁靠”。经典例题1.1 mol HCl溶解在 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 1 g·cm-3)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质量分数为 w -,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1 mol·L 1B.所得溶液中含有 NA个 HCl分子C.1 mol 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 22.4 LD 36.5.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w=1 000ρ4n 1 molC 1 000ρ解析:选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1V 36.5 g+1 000 g= mol·L ,A项1 036.51 000ρ g·L-1错误;盐酸中不含 HCl分子,B项错误;n(HCl)=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22.4 L,C w 36.5c项正确;溶质的质量分数 = ,D项错误。1 000ρ2.体积为 V(mL)、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 M(g·mol-1)的溶质质量为 m(g),物质的量浓度为 c(mol·L-1),质量分数为 w。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 c 1 000ρw B w. = .m=V·ρ·M 100C w cM D c 1 000m. = . =1 000ρ MV解析:选 B 1 000ρw已知溶质摩尔质量、质量分数和溶液密度时,c= 的含义为 1 L溶液M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若已知溶质摩尔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密度时,cM可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 w= ,其含义为 1 L溶液中溶质占溶液的质量分数,故 A、C1 000ρ选项正确;B选项中求溶质质量,应通过溶液体积、密度、质量分数三者相乘而得,即 m=V·ρ·w,故 B选项错误;D选项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由溶质质量、溶质摩尔质量m1 000m和溶液体积计算而得,即 c= M = ,故 D选项正确。V MV1 0003.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 50 mL 0.2 mol·L-1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溶液中 SO 2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0 mol·L-1 B.0.25 mol·L-1C.0.40 mol·L-1 D.0.50 mol·L-1解析:选 C 由 c1·V -1+c2·V2=c 混·(V1+V2)可知,0.1 L×0.3 mol·L 1+0.05 L×0.2 mol·L-1×3=c 混(SO2-4 )×(0.1 L+0.05 L)-,解得 c 2混(SO4 )=0.40 mol·L-1。考点 3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关系式法1.应用原理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5成一步计算。2.解题流程经典例题1.(2021·绵阳模拟)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用碘量法测定沱江河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采集水样及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温。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 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及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 I-还原为 Mn2+,在暗处静置 5 min,然后用标准Na S O 溶液滴定生成的 I (2S O2-2 2 3 2 2 3 +I2===2I- S O2-+ 4 6 )。回答下列问题:(1)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氧后的水样用稀 H - +2SO4酸化,MnO(OH)2被 I 还原为Mn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标准 Na2S2O3溶液的配制。①配制 480 mL a mol·L-1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若定容时俯视,会使配制的 Na2S2O3浓度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②Na2S2O3溶液不稳定,配制过程中,用蒸馏水须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4)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 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mg·L-1。解析:(1)由题意可知,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混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Mn(OH)2被水样中的氧气氧化为 MnO(OH)2,从而实现氧的固定,由此可得化学方程式:Mn(OH)2+6O2===2MnO(OH)2。(2)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 被 I-2 还原为Mn2+,I-被氧化为 I2,离子方程式为 4H++MnO(OH) +2I-===Mn2++I +3H O。(3)①配制 480 mL a mol·L-2 2 2 1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若定容时俯视,V偏小,会使配制的 Na2S2O3浓度偏高;②由于 Na2S2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煮沸是为了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 O2,防止变质。(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选择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3 -3O 2I 4S O2- n(O ) b×10 ×a mol m(O ) b×10 ×a式: 2~ 2~ 2 3 ,计算得 2 = , 2 = mol×32 g·mol4 4-1=8ab mg 8ab mg,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80ab mg·L-1。0.1 L答案:(1)2Mn(OH)2+O2===2MnO(OH)2(2)4H++MnO(OH)2+2I-===Mn2++I2+3H2O(3)①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偏高 ②O2(4)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溶液时,待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方法二 守恒法1.应用原理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2.解题步骤经典例题2.聚合氯化铁铝(简称 PAFC),其化学通式为[FexAly(OH)aClb·zH2O]m。某同学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 4.505 0 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氨水,过滤,将滤渣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 2.330 0 g固体。②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适量Zn 粉和稀硫酸,将 Fe3+完全还原为 Fe2+。用 0.100 0 mol·L-1标准 KMnO4溶液滴定 Fe2+,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0.00 mL。③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用硝酸溶解后,加入足量 AgNO3溶液,得到 4.305 0 g白色沉淀。通过计7算确定 PAFC的化学式(m为聚合度,不必求出)。解析:第一步:分析测定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变化①中得到的 2.330 0 g固体为 Fe2O3和 Al2O3的混合物;②中发生反应:Zn+2Fe3+===Zn2++2Fe2+、5Fe2++MnO- +8H+4 ===5Fe3++Mn2++4H2O;③中发生反应:Ag++Cl-===AgCl↓。第二步: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分别求 n(Fe3+)、n(Al3+)、n(OH-)、n(Cl-)和 n(H2O)根据原子守恒求 n(Fe3+):n(Fe3+) -=n(Fe2+)=5n(MnO4 )=5×0.100 0 mol·L-1×0.02 L=0.01 molm(Fe2O3)1= n(Fe3+) 1×M(Fe2O3)= ×0.01 mol×160 g·mol-1=0.8 g2 2根据质量守恒求 n(Al3+):n(Al3+)=2n(Al 2.330 0 g-0.8 g2O3)=2× =0.03 mol102 g·mol-1根据原子守恒求 n(Cl-):n(Cl-)=n(AgCl) 4.305 0 g= =0.03 mol143.5 g·mol-1根据电荷守恒求 n(OH-):3n(Fe3+)+3n(Al3+)=n(Cl-)+n(OH-)n(OH-)=3×0.01 mol+3×0.03 mol-0.03 mol=0.09 mol根据质量守恒求 n(H2O):m(H2O)=4.505 0 g-m(Fe3+)-m(Al3+)-m(Cl-)-m(OH-)=4.505 0 g-0.01 mol×56g·mol-1-0.03 mol×27 g·mol-1-0.03 mol×35.5 g·mol-1-0.09 mol×17 g·mol-1=0.54 gn(H O) 0.54 g2 = =0.03 mol。18 g·mol-1第三步:计算所求物质的化学式n(Fe3+)∶n(Al3+)∶n(OH-)∶n(Cl-)∶n(H2O)=1∶3∶9∶3∶3,则 PAFC 的化学式为[FeAl3(OH)9Cl3·3H2O]m。答案:[FeAl3(OH)9Cl3·3H2O]m考点 4 热重分析法确定物质组成1.测定固体物质组成的热重法8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热重法是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生成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2.热重曲线的分析方法坐标曲线题解题时可以拆分为识图、析图、用图三个步骤。其中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1)识图。识图的关键是三看:一看轴即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自变量 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寻找 x、y轴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二看点即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三看线即曲线的走势(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变化)。(2)析图。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像曲线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3)用图。将相关的化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经典例题例 1. (2021·合肥模拟)将 1.800 g FeC2O4·2H2O固体样品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其热重分析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①草酸盐受热分解易放出碳的氧化物。②500 ℃之前,该热重分析仪的样品池处于氩气气氛中,500 ℃时起,样品池与大气相通。回答下列问题:(1)300℃时是样品脱水的过程,试确定 350℃时样品是否脱水完全________(填“是”或“否”)。(2)4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00~1 40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解析:(1)1.800 g FeC2O4·2H362O固体样品中含有结晶水的质量为 1.800 g× =0.36 g,剩180余固体质量为 1.44 g,根据图像可知,350 ℃时样品已经完全脱水。(2)400℃时固体质量为0.720 g,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400 ℃时铁元素为 0.010 0 mol,其质量为 0.560 g,剩余 的质量为 0.016 g,由于草酸盐受热分解易放出碳的氧化物,则 0.016 g应该是氧元素的质量,其物质的量为 0.010 0 mol,则铁、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所以 400℃时 FeC2O4分解生成 FeO,结合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则还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00 ℃FeC2O4===== FeO+CO↑+CO2↑。(3)500~1 400 ℃时固体质量为 0.800 g,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铁元素为 0.010 0 mol,其质量为 0.560 g,剩余氧元素质量为 0.024 g,其物质的量为 0.015 0 mol,则铁、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2∶3,因此该固体是氧化铁。400 ℃答案:(1)是 (2)FeC2O4===== FeO+CO↑+CO2↑(3)Fe2O3[规律方法] 热重分析的方法(1)设晶体为 1 mol。(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3) m计算每步的 m , 余余 =固体残留率。m(1 mol晶体质量)(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仍在 m 余中。(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 mO,由 n 金属∶nO,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例 2. 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 57到 71的 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 17种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在半导体材料、高级颜料及感光玻璃的增感剂、汽车尾气的净化器方面有广泛应用。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 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 CeO2和硫酸亚铁铵晶体。10[问题探究]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 NaOH溶液。(1)稀酸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H2SO4。根据流程中后面出现的硫酸盐,可推出稀酸 A为稀硫酸。(2)根据上述流程,制取 CeO2过程中,理论上消耗 H2O2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提示:2∶1。流程中加入 H2O2将 CeO2还原为 Ce3+,生成 1 mol Ce3+,消耗 0.5 mol H2O2;通入 O2的目的是将 Ce3+氧化为 Ce(OH)4,每氧化 1 mol Ce3+需 0.25 mol O2,即消耗 H2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3)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 Ce(OH)4产品 0.531 g,加硫酸溶解后,用浓度为 0.100 0 mol·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铈被还原为 Ce3+),消耗 25.00 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 Ce(OH)4的纯度为________(列出算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提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Ce 从+4 价变为+3 价,铁由+2 价变为+3价,则建立关系式:Ce(OH)4~FeSO4,该产品中 Ce(OH)4的纯度为0.100 0 mol·L-1×0.025 L×208 g·mol-1×100%≈98%。0.531 g课堂闯关1.(2019·全国卷 Ⅲ)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 pH=2 的 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 H+数目为 0.02NAB.c(H+)=c(H2PO-4 )+2c(HPO2- - -4 )+3c(PO34 )+c(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 pH减小D.加入 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解析:选 B 磷酸是中强酸,存在电离平衡。A错误,常温下 pH=2的 H3PO4溶液中,c(H+)=0.01 mol·L-1 -,每升溶液中的 H+数目为 0.01NA;B正确,由电荷守恒知,c(H+)=c(H2PO4 )+2c(HPO2-4 )+3c(PO3-4 )+c(OH-);C错误,加水稀释使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度增大,但是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中的 H+浓度减小,故溶液 pH 增大;D 错误,加入 NaH2PO4固体,抑制了磷酸的第一步电离,溶液酸性减弱。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 P—P键数目为 4NAB.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11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 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解析:选 C 124 g P4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每个 P4分子中含有 6个 P—P键,所以含有 P—P键数目为 6NA,A项错误;Fe3+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 0.1N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每个甲烷和乙烯分子都含有 4个氢原子,所以含有氢原子数目为 2NA,C项正确;SO2和 O2的化合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 SO2和 1 mol O2催化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 2 mol,即分子总数大于 2NA,D项错误。3.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利用 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1)溶液配制:称取 1.200 0 g 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 100 mL 的_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______。(2)滴定:取 0.009 50 mol·L-1的 K2Cr2O7标准溶液 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 KI,发生反应:Cr 2- - + +2O7 +6I +14H ===3I2+2Cr3 +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 +2S O2- ===S O2- 2I-2 2 3 4 6 + 。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 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保留 1位小数)。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 1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 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2)加入淀粉作指示剂,淀粉遇 I2变蓝色,加入的 Na2S2O3样品与 I2反应,当 I2消耗完后,溶液蓝色褪去,即为滴定终点。-由反应 Cr 22O7 +6I-+14H+===3I2+2Cr3++7H2OI2+2S2O2- 2- -3 ===S4O6 +2I- -得关系式:Cr 2 22O7 ~ 3I2 ~ 6S2O31 60.009 50 mol·L-1×0.02 L0.009 50 mol·L-1×0.02 L×6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的浓度为0.009 50 mol L-· 1×0.02 L×6,样品的纯度为0.024 8 L120.009 50 mol·L-1×0.02 L×6×0.1 L -×248 g·mol 10.024 8 L ×100%=95.0%。1.200 0 g答案:(1)烧杯 容量瓶 刻度线 (2)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成原来颜色 95.04.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 27.5%(密度为 1.10 g·cm-3),其浓度为________mol·L-1。1 L 27.5% H O 1 000 mL×1.10 g·cm-3×27.5%解析: 质量分数为 的双氧水中 2 2的物质的量为34 g·mol-1≈8.9 mol,故其浓度为 8.9 mol·L-1。答案:8.95.(2021·东莞模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 NA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3.6 L丙烯(标准状况)与足量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 氯丙烷个数为 1.5NAB.一定条件下,Ca与 O2反应生成 7.2 g CaO2,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0.4NAC.2 mol冰醋酸与 4 mol乙醇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个数为 2NAD.1 L 1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中,溶质所含羟基的个数为 5NA解析:选 D 丙烯与 HCl 发生加成反应,可能生成 1 氯丙烷和 2 氯丙烷,无法计算生成 1 氯丙烷的个数,故 A错误;7.2 g CaO2含有 0.1 mol Ca,Ca 从 0价变到+2 价,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0.2NA,故 B错误;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确定反应限度,故无法计算生成乙酸乙酯的量,C错误;1 mol的葡萄糖中含有 5 mol羟基和 1 mol醛基,故所含羟基的个数为 5NA,故 D正确。6.(2021·昆明模拟)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 SO2含有的氧原子数小于 NAB.0.1 mol Na2O2和 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等于 0.4NAC.10 g质量分数为 34%的 H2O2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0.2NAD.100 mL 0.1 mol·L-1醋酸中含有的醋酸分子数是 0.01NA解析:选 A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 22.4 L·mol-1,故 11.2 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 0.5 mol,则含有的氧原子个数小于 NA,故 A 正确;由 Na2O2 的电子式为,Na2O 的电子式为 可知,1 molNa2O中含 3 mol离子,1 mol Na2O2中含 3 mol离子,则 0.1 mol Na2O和 Na2O2的混合物中离子为 0.3 mol,即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 0.3NA,故 B 错误;10 g 质量分数为 34%的 H2O2m 3.4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0 g×34%=3.4 g,物质的量:n= = =0.1 mol,一个过氧M 34 g·mol-113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0.1 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0.2 mol氢原子,由于 H2O2溶液中,除了 H2O2,水也含氢原子,故氢原子的个数大于 0.2NA,故 C错误;醋酸为弱酸,在水中不完全电离,100 mL 0.1 mol·L-1醋酸的物质的量 n=cV=0.1 mol·L-1×0.1 L=0.01 mol,则含有的醋酸分子数小于 0.01NA,故 D错误。7.(2021·宝鸡模拟)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质量分数为 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6NAB.标准状况下,6 g乙酸和丙醇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0.1NAC.标准状况下,铁丝在 22.4 L氧气中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3NAD.将 10 mL 0.1 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 Fe(OH)3胶粒的个数为 0.001NA解析:选 B 100 g质量分数为 46%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1 mol,由于溶液中水分子中还有氢原子,故含有的氢原子数大于 6NA,故 A 错误;乙酸的分子式为 C2H4O2,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丙醇的分子式为 C3H8O,相对分子质量为 60,故 6 g乙酸和丙醇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含有的分子数为 0.1NA,故 B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为 1 mol,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4NA,故 C错误;由于 Fe(OH)3胶粒为 Fe(OH)3的聚集体,则无法计算制得的胶体中含有 Fe(OH)3胶粒的数目,故 D错误。8.欲配制 500 mL 2 mol·L-1的盐酸,需要 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 1.2 g·cm-3)的体积为( )A.27.4 mL B.83.3 mLC.120 mL D.无法计算1 000×1.2×36.5%解析:选 B 36.5%的浓盐酸 c(HCl)= mol·L-1=12 mol·L-1,溶液稀释36.5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 0.500 L×2 mol·L-1=V×12 mol·L-1,解得 V≈0.083 3 L,V≈83.3 mL。9.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 M g·mol-1)溶于 a g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b g·cm-3,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则该气体溶入水中的体积是( )A 22.4ac L B 22.4c. . LM(1-c) MC 22.4ac. L D 22.4ac. L1 000b-Mc 1 000bV22.4解析:选 C 设溶入水中气体的体积为 V L c 22.4ac,则 V = ,化简整理得:V= 。M+a 1 000b-Mc22.4103b1410.现有 V L 0.5 mol·L-1的盐酸,欲将其浓度扩大一倍,以下方法中最宜采用的是( )A.加热浓缩到原来体积的一半B.加入 5 mol·L-10.125V L的盐酸C.加入 10 mol·L-10.1V L的盐酸,再稀释至 1.5V LD.标准状况下通入 11.2 L氯化氢气体解析:选 C 加热易使 HCl挥发,溶液浓度降低,A错误;溶液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B错误;混合后溶液中的 HCl 的 n(HCl)=0.5 mol·L-1×V L+10 mol·L-1×0.1V L=1.5V mol,所以 c 混合(HCl)1.5V mol= =1 mol·L-1,C正确;通入氯化氢气体,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不能1.5V L计算其浓度,D错误。自我挑战1.(2021·开封模拟)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 NA个 S—S键B.将 1 mol NH4NO+3溶于适量稀氨水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 NH 4 的数目为 NAC.标准状况下,33.6 L二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 3NAD.高温下,16.8 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6NA解析:选 B S原子最外层有六个电子,形成 2个共价键,As原子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形成3 +个共价键,由结构图知白色球为硫原子,分子中不存在 S—S键,故 A错误;NH4NO3===NH4- ++NO3 ,NH3·H2O NH4 +OH-,溶于适量稀氨水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n(NH+4 )=n(NO-3 ),NH+4 的数目等于 NA,故 B正确;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 C错误;16.8 g铁的物质的量为 0.3 mol,而铁与水蒸气反应后变为+8价,故 0.3 mol铁失去 0.8 mol电子即 0.8NA个,所以 D错误。32.(2021·西安模拟)向 100 mL Fe2(SO4)3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A.a点时溶液中阳离子仅为 Cu2+和 Fe2+B.b点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Fe+Cu2+===Cu+Fe2+C.c点时加入的铁粉与 Cu2+反应D.原溶液中 Fe2(SO4)3和 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解析:选 B a点表示的是加入铁粉后,溶液中固体的质量仍为 0,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Fe3+===3Fe2+,由于反应仍未结束,故 a 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Fe3+、Cu2+、Fe2+,A 错误;b 点表示加入铁粉后,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增加,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Cu2+===Cu+Fe2+,B正确;当加入铁粉的质量大于 1.68 g后,图中曲线出现了拐点,由点(2.24,1.84)可知,铁粉增加的质量与固体剩余物增加的质量相等,故 c点没有发生反应,C错误;当加入铁粉质量为 0.56 g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Fe3+===3Fe2+,故溶液中 n(Fe3+)=2n(Fe) m 0.56 g= =2× =0.02 mol,故溶液中 n[Fe2(SO4)3]=0.01 mol;当M 56 g·mol-1加入铁粉的质量为 0.56~1.68 g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Cu2+===Cu+Fe2+,则溶液中 n(Cu2+)=n(Fe) m 1.68 g-0.56 g= = =0.02 mol,故溶液中 n(CuSO4)=0.02 mol;因此M 56 g·mol-1溶液中 Fe2(SO4)3与 Cu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D错误。3.把 500 mL含有 BaCl2和 KCl的混合溶液分成 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 Ba2+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 Cl-完全沉淀,该混合溶液中 K+浓度为( )A.10(b-2a)mol·L-1 B.5(b-2a)mol·L-1C.2(b-a)mol·L-1 D.10(2a-b)mol·L-1-解析:选 A 混合溶液分成 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根据 Ba2++SO24 ===BaSO4↓可知,每份溶液中 n(Ba2+)=n(Na2SO4)=a mol;根据 Ag++Cl-===AgCl↓可知,每份溶液中 n(Cl-)=n(Ag+)=b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一份溶液中 2n(Ba2+)+n(K+)=n(Cl-),则 n(K+)=bmol (b-2a)mol-2a mol=(b-2a)mol,故 c(K+)= =10(b-2a)mol·L-1。0.1 L4.(2021·天水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 7.2 g 纯铁粉加入 40 mL 浓度未知的 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 1.6 g,产生NO2和 NO的混合气体 0.08 mol,若不考虑 N2O4的存在,则原 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0 mol·L-1B.将质量分数为 a%,物质的量浓度为 c1 mol·L-1的稀 H2SO4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 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2 1,则 c1和 c2的数值关系是 c2>2c116C.将标准状况下的 a L HCl气体溶于 1 000 mL 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密度为 b g·mL-1,ab则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22 400D.V L Fe2(SO4)3溶液中含 Fe3+m g- 3m,则溶液中 SO 2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112 V解析:选 C 把 7.2 g纯铁粉投入 40 mL某 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 1.6 g,说明生成硝酸亚铁,硝酸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 Fe的质量为 m(Fe)=7.2 g-1.6 g=5.6 g,其物质5.6 g的量为 n(Fe)= =0.1 mol,则生成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 n[Fe(NO-1 3)2]=n(Fe)=0.156 g·molmol,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酸性作用,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硝酸亚铁,起氧化剂作用的硝酸生成 NO和 NO2,根据 N元素守恒可知该硝酸溶液中含有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 n(HNO3)=2n[Fe(NO3)2]+n(NO)+n(NO2)=0.1 mol×2+0.08 mol=0.28 mol,所以原 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HNO3)0.28 mol= =7.0 mol·L-1,A正确;设溶质质量分数为 a%的硫酸溶液0.04 L的密度为ρ1,则 c1 000ρ1a%1= mol10aρ1·L-1= mol·L-1,设溶质质量分数为 2a%的98 981 000ρ22a%硫酸溶液密度为ρ2,则 c2= mol·L-120aρ2= mol·L-1,所以 c1∶c10aρ12=98 98 98mol·L-1 20aρ2∶ mol·L-1 2ρ2=ρ1∶2ρ2,即 c2= c1,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98 ρ12ρ2所以ρ2>ρ1,所以 >2,即 c2>2c1,B正确;标准状况下,a L HCl溶于 1 000 mL水中,ρ1所 得 溶 液 中 n(HCl) a 溶液的质量= mol , 溶 液 体 积 为 V = =22.4 溶液的密度a mol×36.5 g·mol-1+1 000 mL -×1 g·cm 322.4 36.5a+22 400= L,因此该盐酸溶液的物质1 000b g·L-1 22 400ba molc n 22.4 1 000ab的量浓度 = = = mol·L-1,C错误;V L Fe2(SO4)3溶液V 36.5a+22 400 36.5a+22 400L22 400bm g中含 Fe3+m g n,则溶液中 c(Fe3+)= =56 g·mol-1 m= mol·L-1,由 Fe2(SO4)3的化学式V V L 56V- -以及其在水中会发生完全电离可知,SO 24 浓度为 Fe3+浓度的 1.5倍,则溶液中 SO 24 的物m 3质的量浓度为 × mol·L-1 3m= mol·L-1,D正确。56V 2 112V5.在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HCl气体溶于 635 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 1.18 g·cm-3。试计算:(1)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7(2)取这种盐酸 100 mL,稀释至 1.18 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3)在 40.0 mL 0.065 mol·L-1的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若使反应不产生 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________mL。(4)将不纯的 NaOH样品 1 g(样品含少量 Na2CO3和水),放入 5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 40 mL 1 mol·L-1的 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________g固体。解析:(1)n(HCl) 224 L= =10 mol,m(HCl)=10 mol×36.5 g·mol-1=365 g,盐酸的22.4 L·mol-1w 365 g 100% 36.5% c(HCl) 1 000ρ w质 量 分 数 = × = , = =365 g+635 g M1 000 mL·L-1×1.18 g·cm-3×36.5%=11.8 mol·L-1。36.5 g·mol-1(2)由 c(浓)·V(浓)=c(稀)·V(稀)可知,c(稀)=11.8 mol L-1 0.1 L· × =1 mol·L-1。(3)n(Na2CO3)1.18 L=0.040 L×0.065 mol·L-1=0.002 6 mol,设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 x mL,则 n(HCl)=1 mol·L-1×0.001x L=0.001x mol,根据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得 0.002 6=0.001x,x=2.6。(4)经过反应,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后所得固体为 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n(NaCl)=n(HCl)=0.050 L×2 mol·L-1=0.1 mol,m(NaCl)=0.1 mol×58.5 g·mol-1=5.85 g。答案:(1)36.5% 11.8 mol·L-1 (2)1 mol·L-1 (3)2.6 (4)5.856.(2021·成都模拟)胆矾(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若改变反 应 条 件 可 获 得 化 学 式 为 Cux(OH)y(SO4)z · nH2O 的 晶 体 , 用 热 重 分 析 仪 对Cux(OH)y(SO4)z·nH2O晶体进行分析并推断该晶体的化学式。取 3.30 g 晶体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所得固体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体系温度在 650℃及以下时,放出的气体只有水蒸气;实验测得温度在 650℃时,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 aCuO·bCuSO4;温度在 1 000℃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 Cu2O。请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 650~1 000℃产生的气体中,n(O)∶n(S)________(填“>”“<”或“=”)3。(2)通过计算推断 Cux(OH)y(SO4)z·nH2O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解析:3.30 g 晶体含水的质量为 3.30 g-2.40 g=0.9 g,n(H2O)0.9 g= =0.05 mol,118 g·mol-1000 1.44 g℃以上时,得到的固体为 Cu2O,n(Cu)= ×2=0.02 mol,温度在 650℃时,144 g·mol-1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视为 aCuO·bCuSO4,此时设 CuO为 x mol、CuSO4为 y mol,则 x+y=0.02,80x+160y=2.4,解得 x=y=0.01 mol,(1)温度 650~1 000 ℃产生的气体中,n(O)∶n(S)=0.01 mol+0.01 mol 4 1× -0.02 mol×2 =4>3;(2)3.30 g 晶体含水为 3.30 g-2.40 g=0.9 g,0.01 moln(H2O)=0.05 mol,n(Cu)=0.02 mol,n(SO2-4 )=0.01 mol,由电荷守恒得 2n(Cu2+)=2n(SO2-4 )0.05 0.02-+n(OH-),n(OH-)=0.02 mol,可知 x∶y∶z∶n=0.02 mol∶0.01 mol∶ 2 mol=2∶2∶1∶4,化学式为 Cu2(OH)2SO4·4H2O。答案:(1)> (2)Cu2(OH)2SO4·4H2O7.在 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莫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相对分子质量为 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 a g 产品溶于水,配制成 500 mL 溶液。每次取待测液 20.00 mL,用浓度为 b mol·L-1的酸性 KMnO4溶液滴定,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消耗酸性高锰酸钾20.02 19.98 20.52溶液体积/mL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管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________(用字母 a、b表示)。解析:利用酸性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Fe2+的强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 Fe3+化合价升高 1,Mn 由+7价→+2价,化合价降低为 5,最小公倍数为 5,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4 +5Fe2++8H+===Mn2++5Fe3++4H2O;向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随着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 30 s不变色,达到反应终点;因为第三次与第一次、第二次相差较大,忽略不计,消20.02 mL+19.98 mL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 =20.00 mL,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得出:2n[(NH4)2SO4·FeSO4·6H2O]=5n(KMnO -4)=20×10 3×b×5=0.1b mol,则 500 mL溶液中溶有(NH4)2SO4·FeSO4·6H2O 500的物质的量为 ×0.1b=2.5b mol,所以该晶体的纯度为20192.5b×392×100% 980b= ×100%。a a答案:MnO- 5Fe2+ 8H+===Mn2+ +4 + + +5Fe3 +4H2O 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变为浅紫色,且 30 s 980b不变色 ×100%a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3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量(原卷版).pdf 2.3.3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量(解析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