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寻璀璨之星 传承榜样力量——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活动设计【整体情况说明】设计依据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核心任务 课段安排1.教材分析: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方法上要求学生学习精读,字斟句酌关键语句和段落,揣摩品位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习惯了单篇文章的学习方式,而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学生从整体看教材,需要学生对文本更加熟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关键语句和段落,学会梳理人物主要事迹。 2.学会精读,把握课文运用对比、衬托、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的特点。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并亲身演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与崇高品质。 4.通过写作实践,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人物典型特征,挖掘人物品质,写出人物的精神。 在这个”全民网红,流量为王“的时代背景下,为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星,传递社会正能量,请为某官媒策划推送一期“寻找璀璨之星,传承榜样力量”的主题宣传活动。 课段一: 寻找”星“事迹课段二: 深化“星“品质课段三: 定义”星“内涵课段四: 传承”星“力量【活动过程】第一课段:寻找”星“事迹一、活动目标1.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熟悉文本,了解人物生平,绘制人物关系表。2.把握关键语句和段落,填写精读表,梳理人物主要事迹,初步感知人物精神品质。3.学会根据人物事迹提炼人物品质的方法,拓展制作人物事迹卡,为下一课段学习做准备。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活动资源本单元四篇课文推荐资源:《人物周刊》、央视《冬奥会精彩集锦》、《七一勋章获得者颁奖典礼》、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等四、活动设计(一)活动一:追溯人物生平——绘制关系图1.要求:(1)速读四篇文章,根据课文注释、图片及教参等资源,从下列四组关系中选择性探究:一组关系、两位人物。(参考身份、称号、荣誉、作品、名言、生平、亮点等)第一组:邓稼先、闻一多第二组:闻一多、臧克家第三组:鲁迅、萧红第四组:孙权、吕蒙(2)全班分为四组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并对表格进行补充修订,推选一位同学集中发言,并对小组绘制的关系图进行评分。2.评价量表量化项目 内容充实 形式多样 字迹工整 信息准确 创新独特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组别(二)活动二:初探人物印象——填写精读表1.要求:见微知著,通读四篇课文,任选一篇文章精读,寻找文章切入点(角度:数字、副词、标点成语、动词、语气词、称呼称谓等),摘录关键语句,根据切入点进行人物评析,得出人物性格特点。完成如下表格。课文:《 》寻切入点 摘关键句 品细微处 探初印象示例:数字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不足2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邓稼先的聪明勤奋不言而喻; 聪明勤奋、热爱祖国切入点1切入点2评价标准“精读表”评价量表评价要素 评分分值 具体的分切入点4点以上,新颖独到,抓取关键语句,并提取有价值信息。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 A(4-5)分切入点2点以上,能抓取关键语句,提取一般性信息。内容分析没有超越文本的理解。 B(2-3)分切入点1点,信息不全或无法判断关键语句,没有有效信息。对课文认知一知半解。 C(0-1)分五、第一课段学习反馈(一)开放性任务:挖掘人物精神——制作事迹卡1.要求:为了更好的宣扬人物事迹,挖掘人物精神,要求同学们制作一套人物事迹卡,人物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名人、伟人,也可以是你身边值得学习的人,根据具体事迹提炼关键品质,制作一个系列的人物事迹卡,至少3人为一组,进行交流宣传。2.评价标准“人物事迹卡”量化评价表量化项目\等级 A B C内容 事迹清楚完整,语言凝练,有针对性,内容充实、积极向上,有正能量(3分) 事迹表述完整,针对性不强,语言不够简练,内容充实、积极向上。 (2分) 事迹表述不够完整语言繁琐,针对性不强,内容积极向上。 (1分)形式 字迹清晰、设计感强、形式新颖,有创新性。(3分) 字迹清晰,设计感较新颖,有部分创新。(2分) 字迹潦草,形式上没有创新,缺乏创新性。(0-1分)数量 能制作三位及以上的人物事迹卡。(3分) 能制作两位以上但不足三位人物事迹卡。(2分) 只能制作一位人物事迹卡。(1分)手法 细节描写到位,能运用2种以上写作手法。(3分) 有细节描写,运用1种以上写作手法。(2分) 没有任何写作手法,客观陈述。(1分)第二课段:深化“星”品质一、活动目标1.初步将四篇文章进行横向比较,感知内容和写法的异同,完成组内研讨,完成小组学习表格。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孙权劝学》进行改编演绎,领会人物精神。3.结合传统面塑技艺,对人物进行塑造解说,在解说中进一步把握人物特点,点化人物精神品质。二、课时安排5课时三、活动资源本单元四篇课文推荐资源:七上作业本《皇帝的新装》剧本编写练习题、传统面塑技艺活动设计活动一:比较要求:(1)深入阅读,比较四篇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分析不同的手法在表现人物品质上的作用,并完成下面的梳理表。(写作手法提示:衬托、先抑后扬、对比、排比、引用、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课文 写作手法 句子摘录 内容分析 精神品质示例:《邓稼先》 对比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人物对比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2)全班按照四篇文章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画出各自文章的结构简图,并提炼出每篇文章人物的主要品质特点。2.评价标准“比较阅读”评价量表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备注内容梳理 能准确找到四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并对文中对应句子进行摘录 每篇文章写作手法找到1处得1分,2处2分,以此类推。能对每篇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内容分析,清晰表达人物的精神品质结构简图 图形层次清晰,简洁明了,有创新 做到1点得1分,两点得2分。内容凸显文章核心内容,表现人物核心品质(二)活动二:演绎1.要求及步骤:(1)深挖细节,还原对话;(2)小组合作,自编剧本(5-10人为一组)(3)分工角色,演绎剧本(4)演员说戏,观众评戏2.课本剧演出评价量表《孙权劝学》课本剧演出评价表评分标准 具体内容 分值 备注剧本设计 改编合理,内容充实,对话符合人物身份、个性及特定情境。 (3-5)分 A(25-30)分 B(15-25)分 C(15分以下) 全组得分按组员平均分,其中被评为最佳演员另得5分。内容注重细节表现,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有独特表现。 (3-5)分现场表现 小组分工明确,表演自然得体,配合默契,情节完整,时间把控精准(10分钟内) (3-5)分全程脱稿,语言流畅清晰,声音洪亮 (3-5)分人物个性鲜明,情感充沛,姿态、动作、表情到位。 (3-5)分演员说戏 结合自身演绎,对人物特点把握准确 (0-5)分五、第二课段学习反馈(一)开放性任务:塑造1.要求:小组分工,进行人物面塑,根据心中对人物的某一品质的理解进行创作,并写一段150字左右简要的创作说明进行交流展示。2.评价量表人物面塑展示评价表评价标准 量化得分 具体得分人物特点 人物特点鲜明立体,体现人物神韵(3分) 基本符合人物形象,但特征不明显(2分) 人物抽象,无法清晰辨别人物特点(1分)品质解说 能结合某一品质清晰准确地表述人物塑造过程(3分) 能抓取某一品质,但与人物塑造结合不够紧密(2分) 能针对某一品质,但人物塑造与该品质关联性不强(1分)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明确,全员积极参与,按时交作品(3分) 小组分工不够明确,部分组员参与,能按时交作品(2分) 小组未分工,没有积极参与,作品残缺(0-1分)第三课段:定义“星”内涵一、活动目标1.掌握辩论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2.能围绕辩题“网红是否能成为偶像”撰写辩论稿,开展文明有序的辩论赛。3.评选出优秀辩论稿和微作文,推荐给某官方媒体。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活动资源核心资源:本单元四篇课文2.推荐资源:首都高校辩论邀请赛复赛视频四、活动设计在第一、二课段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网红能否成为偶像”的主题辩论赛和微写作等活动。(一)活动一:前期准备1.制定辩论赛策划书根据赛事要求制定详尽的策划书,其中包括此次辩论赛的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的主题,赛事要求,辩论赛流程以及辩论赛细则,辩论赛评分量化表。2.选定主持人、确定计时员等其他工作人员的分工、选拔辩手、确定评委作为一场智慧交锋的辩论赛,整个流程的衔接是否流畅,主持人很重要,所以先选定一个胆大心细,反应灵敏,口齿伶俐的主持人。紧接着就是对已选拔的选手,按小组到相应的指导老师那里进行紧扣本组观点的赛前指导。之后,让辩手们紧锣密鼓的去围绕话题搜集资料,撰写辩论稿,研究辩论战术,积极准备参加“网红能否成为偶像”的辩论赛。3.制作多媒体计时器、辩论赛评分量表4.邀请评委中的其中两位教师分别对正反方小组进行提问。5.准备奖品(二)活动二:现场辩论评选出最佳辩论组和2名最佳辩手“网红能否成为偶像”主题辩论赛记录表正方:网红能成为偶像 反方:网红不能成为偶像开篇立论 首先,网红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小蜜蜂”(举李子柒的例子论证);其次,网红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纽带(举丁真的例子论证);最后,偶像是指依靠自身的实力,魅力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是十分正能量,优秀的,与我以上提到的网红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明确“网红”的内涵,他们只是受到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走红的哗众取宠的方式和唯利是图目的的不纯。其次,明确“偶像”的真正内涵,是让人敬奉、崇拜、效仿的对象,能有能让人树立正确三观的偶像品质和精神力量,应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攻辩 反驳反方对网红概念以偏概全,以实在的例子论证“网红”凭实力在证明自己,或在创造价值。 反驳正方所说的“网红”都是有正能量的观点,希望他们看到网上良莠不齐的网红乱象,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攻辩小结 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驳斥正方不要再以偏概全,网红并不只有想火的人,还有很多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的警察,医生等。只要是热爱生活,自然的人皆可为网红,为偶像。 据理力争己方观点,希望正方正视“网红”,并不可小觑他们对无知网民及未成年的青少年的存在的隐患。自由辩论 明确阐述正方观点,用网红中自立、自强、奉献于社会、有担当的典范,驳斥对方对网红不能成为偶像的全盘否定的观点。以人无完人据理力争。 驳斥正方所举的例子中的网红的污点,并将网红的种种负面影响来警醒在场的听众,以取得共鸣。总结陈词 总结正方所阐述的观点,避开锋芒,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心中的偶像。 总结阐述反方观点,劝诫正方要认清网红乱象背后的真相,要将目光投向真正的在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科学家,艺术家等卓有建树的杰出贡献者身上。教师点评 双方辩手团结协作,以良好的辩论赛风,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智慧,自信,思维的敏锐度。准备充分,立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辩论,但攻防转换有序,让我们听众享受了一场美妙的视听盛宴。辩论赛团队评分表(100分)评分要点 正方 反方开篇立论 (10分) 1.开篇立论论点明晰,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分析透彻 2.论据内容丰富,引用资料充分恰当、准确 3.分析的角度和层次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4.语言表达流畅、有文采攻辩 (20分) 1.提问简明,击中要害 2.回答问题精准、处理问题有技巧(攻、守、避合理) 3.推理过程合乎逻辑,事实引用得当攻辩小结 (10分) 1.全面归纳对方的矛盾差错,并作系统的反驳和攻击 2.辩护有理有据及有力,说服力强自由辩论(25分) 1.攻防转换有序,把握论辩主动权 2.针对对方的论点、论据进行有力反驳 3.明确阐述本方理论和观点并博采出众总结陈词 (15分) 1.全面总结本方的立场、论证,系统反驳对方的进攻,为本方辩护 2.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评委提问(10分) 反应敏捷,应对能力强,巧妙回避,说服力强,紧密贴合本方观点团队配合及临场反应(10分) 四位辩手配合默契,有团队精神,观点统一;论辩衔接紧密流畅;反应敏捷,应对能力强;问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团体总分辩论赛个人评分量表(60分)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正方 反方一辩 二辩 三辩 四辩 一辩 二辩 三辩 四辩语言表达 (10分) 1.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 2.口头、肢体语言和谐 3.语言准确、简明 4.表达流畅、说理透彻逻辑推理(10分) 1.逻辑推理过程清晰 2.论证结果合理、有力辩驳能力(10分) 1.提问简明扼要,设问针对性强 2.回答问题精准、处理问题有技巧 3.反驳有理有据、引用实例恰当 4.引用实例恰当临场反应(10分) 1.反应敏捷,用语得体, 2.技巧多元得当整体意识(10分) 1.分工合理、协调一致 2.衔接有序、互为攻守 3.自由辩论思路清晰,气氛调节有度综合印象(10分) 1.仪态、着装合理 2.台风与辩风,有风度及幽默感 3.尊重辩友、评委、观众个人总分五、第三课段学习反馈(一)开放型任务:综合评价与写作1.制定本课段学习反馈表组别/姓名 要素(标准) 协作(20分) 过程(20分) 主题(20分)A (70—80分)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凝聚力强,配合默契 阐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流畅,攻防转换有序 论证紧扣主题,论据充分,说服力强,深度挖掘材料,突出主题。B (41—69分) 小组成员分工较明确,凝聚力较强,配合较默契 阐述观点较鲜明,论据较充分,逻辑较严密,表达较流畅,攻防转换较有序 论证扣住主题,论据较充分,较有说服力,基本能反映主题。C (0—40分) 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凝聚力不强,配合不默契 阐述偏离观点,论据不充分,逻辑混乱,表达欠流畅,攻防混乱 论证偏离主题,论据欠说服力分值2.听辩论会后,让学生根据新的认知和感受,写一篇以“我心中的偶像”为主题的微作文制作成“码上游二维码”进行推送。第四课段:传承“星”力量一、活动目标1.前情回顾,学以致用,编写一份“写出人物精神的”的评价表,对课段一中制作的人物事迹卡进行评价。2.在前一任务的基础上,归纳写出人物精神的知识、方法,并完成“寻找“典型’人物写作任务单”。3. 推荐一位你心目中的“璀璨之星”,从凸显“人物精神”角度去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推荐文章,发布于官媒公众号,并与大家交流展示,向青少年传递一种榜样的力量!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活动资源本单元四篇课文推荐资源:学生制作的人物事迹卡优秀作品助读材料:学生积累收集的人物素材四、活动设计(一)学习任务一:前情回顾,学以致用——编写评价表1.要求:根据前两个课段已完成的任务单,仔细思考课文是如何通过一种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的,请针对第二学段中制作的”人物事迹卡“,选取一个切入角度再编写一份关于如何写出人物精神的评价表,并对其进行再次点评。2.评价标准“写出人物精神”评价表评价内容 量化标准 具体分值示例1:手法 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多角度进行细节描写 10分示例2:情感 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10分…学习任务二:寻找“典型”,完成写作任务单要求:选定一位“典型人物”,完成下图学习任务单。寻找“典型”人物写作任务单身份角色语言动作人物特征性格气质精神品质情感态度写作手法典型事迹五、第四课段学习反馈(一)开放性任务:“璀璨之星”写作1.要求推荐一位你心目中的“璀璨之星”,从凸显“人物精神”角度去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推荐软文,发布于官媒公众号,并与大家交流展示,向青少年传递一种榜样的力量!2.作文评价量表评价等级 等级描述一类文 (45-50分) 人物精神突出,形象鲜明,能通过典型事件或场景及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流畅,叙述清晰有条理,详略得当,通过细节强化表达形象,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号召力。二类文 (40-44分) 能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叙述完整,详略合理,能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精神,语言基本流畅自然,偶有语病,有一点特色,准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有一定的感染力。三类文 (35-39分) 能选择具体的事件或场景,叙述比较完整,有详有略,但人物精神不够突出,写作手法比较单一,情感抒发较平淡。 语言尚流畅自然,语病不多,无明显特色。四类文 (30-34分) 不能选择具体事件或场景,叙述不完整,没有详略,人物精神不突出,没有运用细节描写,内容无法传递情感,没有号召力。 语言不够通顺,逻辑有些混乱,书写模糊,无特色。五类文 (30分以下) 文不对题或思想有严重错误。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内容空泛,语句不通。文不成篇,字数不足500。套题或抄袭的作文。【单元学习反馈】(一)必做选择一位同学的作文,从语言表达、人物精神展现、作者情感表达等角度,为该习作写批注及点评,并分享反馈。(二)选做1.比较阅读《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闻一多先生》、《永在的温情——纪念鲁迅先生》三篇文章,分别归纳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2.制作我是“璀璨之星”传承人宣传片,朗读个人习作,并加上配乐录制成微视频。(三)进阶项目合集编辑。汇集项目学习中各个课段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制作成包括文字、插图、音频、视频等形式在内的成品展示集,并以二维码的方式在官媒公众号进行系列推送宣传。【单元活动实施反思】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学会透过细节描写,抓住关键语句和段落,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是本单元的核心问题。[1]基于此,设计了单元核心任务:寻找璀璨之星,传承榜样力量。本单元分为四个课段实施,整体活动设计重点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构建学习支架,注重自主探索鉴于七年级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方式,同时也缺乏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学情背景下,教师在设定真实情景后,就需要给学生构建多重学习支架,课段一中的“关系图”、“精读表”,课段二中的“比较阅读表”以及课段四中的“写作任务单”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纵深思考的关键支架,通过支架和基本问题,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挖掘人物形象,在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核心问题的实现。[2]进行实践应用,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课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能否灵活完成真实任务、应对真实情境的综合能力,强调真实的、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3]基于此要求,在课段三的辩论赛以及课段四的文章推送则重点凸显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前两课段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在情境性任务中的操作能力。指向高阶思维,学会迁移引申大单元作业设计指向了高阶思维,高阶思维又带动了低阶思维,避免了琐碎、重复、枯燥的练习,如在课段二中课本剧的汇演,学生巩固了剧本写作的知识;在课段三的辩论赛中,学生学习了策划书的拟写,了解了辩论赛的规则,并在辩论过程中初步学习了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在课段四的写作任务单中,又把握了本单元教学重点,对人物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