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0讲 期中复习二 同步提优巩固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0讲 期中复习二 同步提优巩固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0讲期中复习三
课前预热
趣味化学
红蓉
最浪漫的烛光晚餐
为何烛光晚餐是最浪漫的事,也是最能打动女生的一个举措呢?真相在这里!
科学家发现摇曳的烛光是由有无数颗微小的钻石镶嵌而成的。大约每秒能产生
150万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可惜的是这些钻石太小了,30万颗才有针尖那么大。而
且眨下眼睛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如果科学家发明某种提取技术的话,人们
仅用蜡烛和火柴就能造出钻石来。比起生产货真价实的钻石,这个成本很低很低。

位名叫周武宗的化学家发明了一个过滤器,它能从高达1400℃的火焰中提取细小微粒,然后进行研
究。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发现烛蜡所含有的碳是由纯碳、钻石、石墨构成的。纯碳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构
造,这主要取决于碳原子的排列,以及他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周教授说:“这是一个很意外的发现,因为
不同条件下纯碳的构造是不同的。可惜的是,微小的钻石会在燃烧的过程消失,并转化成二氧化碳。但这
个发现会彻底的改变我们对蜡烛的看法。”
课前小测
1.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化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玻璃光滑面朝下
A.碳酸钙固体
B.氯化钠溶液
C.氧气
D.稀盐酸溶液
3.如图为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的相互关系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
构成
B.由图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后,组成
构成
C.原子失去电子可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可形成阴离子
总称
原子
D.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电子数也一定不相同
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He—氦气
B.CuSO4一一个疏酸铜分子
C.2Fe—两个铁元素
D.S02一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空气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特点
相对固定成分
可变成分
2.空气的利用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供给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等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燃
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②用作保护气:
氮气
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④食品包装用氮气防腐。
稀有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①用作保护气;②用于航标灯、霓虹灯等电光源:
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③用于激光技术:④制造低温环境:⑤用于医疗麻醉。
3.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
以集气瓶装置为例
(1)实验原理:4P+50,点燃2P,0
(2)实验现象:①红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
②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亏体积。
(3)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号
①吸入瓶内的水不足专的原因分析
②吸入瓶内的水大于
专的原因分析
导管内未预先充满水:
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赶跑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
红磷用量少,氧气未消耗尽:
未夹紧弹簧夹,在红磷燃烧过程中,有少量瓶内气体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漏气:
沿导管排出:
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可能选用了能与氮气反应的物质,如镁等。
典例分析
1.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第0讲期中复习三
课前预热
课前小测
1.A
2.D
3.D
4.A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空气
1.A
2.(1)良好:(2)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8mL处:(3)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然后向左移动12mL:
(4)试管发生炸裂(答案合理即可)。
人人
知识点
要氧气

1.C
2.B
3.C
人人
知识点三水
1.D
2.B
空知识点四氢气
7代
1.B
2.(1)a试管:b集气瓶:(2)氢气的纯度:(3)Zn+H2S04=ZnS04+H2↑:(4)不一定。
课堂闯关
1.C
2.D
3.B
4.C
5.B
6.(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分解反应:(2)催化作用:(3)少量水或细沙:氧气不纯或铁丝没有
打磨;(4)助燃性:(5)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初三化学秋季课程
自我检测

1.D
2.D
3.A
4.B
5.B
6.D
7.(1)B:水
通电
一→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2)abc:
(3)未溶解的固体:吸附。
二氧化锰
8.(1)长颈漏斗:燃烧匙:(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AE;(3)偏大:BC
加热
第11讲质量守恒定律
课前小测
五泰
1.D
2.D
3.D
4.B
5.c
6.(1)①⑥⑨:(2)②③④⑤⑦⑧⑩:(3)③⑧⑩:(4)②⑤⑦.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探究实验
(3)问题与探讨
实验问题
探究与讨论
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
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中空气膨胀,小气球鼓起;冷却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中
的氧气,且生成固体,使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小气球变瘪
平衡。说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太少等原因
不可以。红磷燃烧时会放出热量,使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增大,容易将瓶塞冲开,发
生危险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典例分析」
1.D
2.(1)导气,引燃红磷:(2)防止瓶内产生的白烟逸出污染空气和防止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