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9讲 期中复习一 同步提优巩固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9讲 期中复习一 同步提优巩固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知识点五水的组成和性质

1.B
2.C
3.C
4,(1)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2)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
(3)2H,0通电2Ht+021

知识点六
氢气
1.B
2.C
人小
密知识点七
物质的分类
1.C
2.A
课堂闯关
1.B
2.C
3.D
4.B
5.B
6.D
自我检测

1.B
2.C
3.A
4.C
5.c
6.D
7.B
8.C
9.D
10.A
11.(1)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管口有水:(2)②③⑥④①⑤:(3)氢气。
第9讲期中复习(一)
课前小测
1.B
2.D
3.B
4.C
5.D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C
2.B
11
初三化学秋季课程
知识点
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1.C
2.C
3.C
知识点三三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B
2.D
3.C
4.B
知识点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1.B
2.A
3.D
4.B
课堂闯关

1.A
2.B
3.B
4.C
5.D
6.A
7.C
8.(1)E。(2)C。(3)D。(4)F。(5)A。(6)B。
9.(1)七:(2)1:24:(3)
28
1×2+28+16×3400%:(4)25。
10.解: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39+127+16×3
127
X100%59.3%。
根据题意,由原来每千克食盐含碘40mg下调至25mg,加碘食盐每袋应比调整前少加碘的质量为(40-
25)mg2=7.5mg,少加碘酸钾的质量为7.5mg59.3%=12.65mg。
自我检测
1.B
2.A
3.D
4.C
5.A
6.A
7.B
8.C
9.(1)H202:4;
(2)
(3)甲、乙:氢原子和氧原子:(4)缓慢产生气泡。
14×2
10.解:(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4+16×3
×100%=35%。
(2)硝酸铵(NH.NO3)样品中含氨量是32%,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32%×100%91,4%.
35%
答案为:(1)35%。(2)91.4%。
12”
n
第9讲期中复习(一)
课前预热
趣味化学
梦中的元素周期表
天清晨,门捷列夫经过一个夜晚的研究后,疲倦地躺在书房的沙发上,他预感十五年来一直萦绕心
头的问题即将迎刃而解,因此,这几个星期以来他外地努力。从他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对“元素”与“元
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关联感兴趣,并且利用一切时间对化学元素进行研究。最近他感觉自己的研究大
有进展,应该很快就能把元素间的关联和规律串在一起了。
由于过度疲劳,门捷列夫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看见元素排列成一个表浮现在他的眼
前,他又惊又喜,随即清醒过来,顺手记下梦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成了一项划时代的成就,
而因为在梦中得到灵感,所以人们称为“天才的发现,实现在梦中。”
但门捷列夫却不这么认为,把这个累积十五年的成就归功于“梦中的偶然”让他忿忿不平。他说:“在
做那个梦以前,我一直盯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研究,梦中的景象只不过是我十五年努力的结果。”
课前小测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水”,不属于天然水的是()
A.硬水
B.蒸馏水
C.泉水
D.雨水
2.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
B.过滤混有泥沙的河水,煮沸后使用
C.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
D.用活性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
3.H20、O2、SO2、Fe2O3、CaCl2、KMnO4、CuS0a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4.“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
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核2个氧原子构成
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氦气、氯酸钾、石油
B.水、氧化镁、四氧化三铁
C.氮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液态氧、干冰、空气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本质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变化,变成了另
区别
能改变
种物质的微粒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可燃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范围
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助燃性、毒性等
典例分析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木炭作燃料
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氮气作生产硝酸的原料
D.氧气支持燃料燃烧
人L
知识点己
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仪器
用途
注意事项
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
能骤冷: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

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试剂的反应容器:
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可直接加热
④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管
口应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①夹在试管上部1/3处:
夹持试管
②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

③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