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讲 空气 同步提优巩固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讲 空气 同步提优巩固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讲空气
课前预热
趣味化学
氮气的发现史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
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18世纪初,一位爱好植物学的英国牧师黑
尔斯发明了集气槽,改进了水上集气法。从而使空气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进步。
1772年卢瑟福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除去寻常空气中可助燃和可供动物呼吸的气体,对剩下的气体进
行了研究,发现这种气体不被碱液吸收,不能维持生命和具有可以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叫做“浊
气”或“毒气”。同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也了解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时,能使1/5的空
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这种气体被我们现在叫做氮气。
课前小测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凿壁偷光
C.悬梁刺股
D.刻舟求剑
2.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块状固体
B.塞紧橡皮塞
C.滴加液体
D.夹试管
5.对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白磷洒落在桌面,立即扫入垃圾桶中
B,不慎将浓碱溅到皮肤上,为防止腐蚀,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立即闭上眼睛,流出眼泪将酸液带出
D.用滴管吸取液体后,为了节约和环保,可把剩余液体滴回原瓶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著名的拉瓦锡实验
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
曲颈瓶
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
一玻璃钟墨
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
汞槽
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他误
认为这些气体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
拉瓦锡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氧化汞)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经过强热后,
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的那部分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
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五分之四体积的气体里去,结果得到的气体同空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完
全一样。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所组成的这一结论。他由此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
积的五分之一。
弹簧夹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右图)
空气
3.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
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是氧气的体积。
4.实验步骤
(1)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以水面为基准线,把集气瓶分成五等份:
(2)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3)点燃过量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后,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5.实验现象
红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体积。
6.实验结论
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7.对做完实验后水量的分析
(1)吸入瓶内的水不足1/5的原因分析:
①红磷用量少,氧气未消耗尽;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漏气,当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
③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初三化学秋季课程
4.(1)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液体I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5.“一横、二放、三慢竖”“一横、二送、三直立”
6.(1)滴加:(2)倾倒:
典例分析
1.A
2.C
3.B
4.B
人人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1.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C
课堂闯关

1.A
2.B
3.D
4.AD
5.A
6.D
7.B
8.A
9.c
10.A
核心总结
1.分子:原子: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自我检测

1.A
2.C
3.D
4.C
5.D
6.C
7.B
8.B
9.A
第2讲空气
课前小测
2
1.A
2.B
3.D
4.C
5.B
知识梳理
2
知识点空气中氧气合量的测定
1.D
2.D
3.(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3)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
果更准确。
人1
知识点
空气的组成
1.B
2.D
人人
知识点三三
物质的简单分类
1.A
2.C
毫知识点四幸空气的利用

1.B
2.A
人人
知识点五套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C
2.B
课堂闯关
1.D
2.C
3.C
4.C
5.D
6.C
7.D
8.D
9.B
核心总结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3.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
自我检测

1.A
2.D
3.C
4.C
5.D
6.A
7.C
8.C
9.D
1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