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简单机械第一节 杠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2)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1)体会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找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认识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杠杆的力臂作图。(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过程]导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本节课有上佳的表现!学生看“机器人”录像,激发学习兴趣。说明:机器人很复杂,却少不了杆、轮、链条等简单机械。换句话说:一切复杂机械就是由众多的简单机械组成的。引出课题。导学过程(一)杠杆1、定义①播放生活中杠杆的视频。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总结学生的观点,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板书】一、定义②联系生活:看谁说得多: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呢?跷跷板、筷子、镊子……2、五要素①看课本64页,了解杠杆有哪五个名词(也就是五要素)。提出问题:杠杆有哪五个要素?什么是动力臂、阻力臂?怎么画力臂?学生自学。【板书】二、五要素学生展示: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动(阻)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动力(或阻力)所在的直线作的垂线段。②多媒体出示撬棒力臂的做法。提醒学生注意:作好力臂要注意三个方面:点、线、垂直。③学生练习(用尺子和铅笔)后实物展台展示并评价。(二)平衡条件1、出示跷跷板图片。提出问题:此时跷跷板处于什么状态?我们两个坐在座位上,跷跷板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怎么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学生回答:水平位置静止状态,也就是平衡状态。不能平衡。老师往前坐。做游戏:出示跷跷板玩具,请一名体重较轻女生作为助手,用棋子代替老师和女生,边演示边解说。2、引导探究提出问题:以上实验说明杠杆平衡与什么有关?学生总结:与力和力臂的大小有关。进一步提问:杠杆受两个力,有两个力臂。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杠杆平衡?介绍实验器材:杠杆(支架、刻度单位是cm、平衡螺母),钩码。自学探究实验内容,说一说怎么得到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板书】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为什么能量出来?(水平和竖直方向垂直,力臂就在杠杆上。)如何找出其中的关系?(正确的操作:一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水平平衡;二是两端各挂一组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三是把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填表;四是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在做两组实验。五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醒:一个钩码约0.5N。)注意:各挂一组、不同数量。3、实验探究学生实验。学生展示: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及结论。【板书】F1L1=F2L2(三)杠杆的应用【板书】 四、应用1、提出问题:这里有两把剪刀,哪把是剪钢筋的,哪把是剪布的?为什么?(动力臂长的是剪钢筋的,动力臂短的是剪布的。因为动力臂长的省力,动力臂短的费力。)明知费力为什么还用?(费力的杠杆省距离。省力的杠杆费距离。)总结得到: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费力杠杆。还有第三种杠杆吗?它有什么特点?(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等臂杠杆。)在我们学过的内容中,有没有等臂杠杆?(有,天平。)2、分析一下你所知道的杠杆属于哪一种?(省力——撬棒等;费力——镊子等。等臂——天平。)大家看这幅图片,里面有杠杆吗?属于哪一类?(有,船桨,是费力杠杆。)这是08奥运女子赛艇夺金的场面,希望同学们也能发扬他们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三、总结本节课就学到这里,大家回顾一下,谈谈你的收获?除了所学知识,还有别的吗?(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学到的知识:定义五要素简单机械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应用)(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2、在力臂作图及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学生展示、补充后,课件展示。①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长度。②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得到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使结论具有普遍性。③总结杠杆定义和杠杆平衡条件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归纳法)四、拓展大家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曹冲用什么称的?(船、石头、杆秤)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用这把弹簧秤“称大象”吗?看书67页《科学世界》,了解称象的过程。古代版的和现代版的“曹冲称象”,同样精彩,都显示了科技的无穷力量。五、作业“给你一个支点,你能撬动地球吗?”就这个话题,大家写一篇小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六、质疑:你还存在什么疑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