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城市空间结构》课题讲座一、课程目标解读:内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解读: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二、课题分析课题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内容属于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城市与环境的学习的前提,同时也是对人口与环境学习的延续。另外,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需的有关城市的基础知识。课题内容体现:本课题体现在湘教版教材必修2的第26页到第36页中,教学内容包括4部分:1. 城市的区位分析2、城市的土地利用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4、中心地理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友爱的共同潮流。城市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本章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为了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本章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及特征,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焦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教学难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课时安排:4课时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专家建议:本课题国家课时安排为4课时,专家建议本课题教学建议为: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宜采用多媒体或板图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握以下主要要点:1. 城市的区位分析2、城市的土地利用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4、中心地理论第28页32页阅读材料宜作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材料。第27页31页的活动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三、本课题在三?五?三学导型课体现结合我校实际应为8课时。在三种课堂中实施策略如下一、问题生成学导课情境引导,激发欲望(2分钟):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那么,是什么因素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导入。自主学习,结构预习(20分钟)学生结合导学单,采取六动预习法,进行结构化预习。教师巡视督导。尽量不大声指导学生。问题发现,小组评价(5分钟)学科长组织成员互批互改,并进行评价。组内展示,合作探究(10分钟)学科长组织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学术助理。归纳共性,生成问题(3分钟)第二次生成共性问题,将问题生成卡反馈给教师。二、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引领,合作学习(2分钟)学生围绕上节课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巡查。小组展示,生生质疑(25分钟)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组内派出代表进行展示。展示形式要多样化。共性问题要2个小组,问题一(城市的基本概念)要2小组;问题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态)要3个小组;问题三(城市土地利用)要2小组。在展示时,其它小组要积极思考并质疑问难。师生质疑,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要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要进行补充。问题训练,评价指导(5分钟)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训练,一般为4个左右的选择题。归纳总结,知识升华(3分钟)小组进行归纳,教师作相应的补充。三、问题拓展提升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要以问题形式直入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拓展,总结归纳(5分钟)小组根据教师引出的问题,把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发现规律。问题训练,合作评价(15分钟)通过拓展单,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关键问题,师生共探(10分钟)小组内共性问题在全班作出展示,教师要引导、点拨。归纳总结,体验成功(5分钟)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主归纳,让学生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快乐。为了达到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目标要求,选取了以下题和材料:选择题:1.城市区位是指 A.城市的空间分布 B.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地理位置 C.城市的地理位置 D.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特大城市的一组是 A.兰州、西安、太原、石家庄 B.成都、西安、郑州、武汉 C. 昆明、贵阳、重庆、太原 D.昆明、上海、重庆、天津 3.以下城市因边境贸易发展形成的是 A.丹东 B.杭州 C.乌鲁木齐 D.拉萨 4.位于热带地区,首都在高原上的国家是 A.印度、缅甸 B.印度尼西亚、埃及 C.巴西、墨西哥 D.智利、阿根廷 5.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开采 B.有利的地形 C.铁路的修建 D.政治因素 6.下列城市中,属于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省会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城市是 A.沈阳 B.石家庄 C.株洲 D.合肥 7.下列区位因素与日本筑波城的兴起有关的是 A.河流 B. 资源 C.政治 D.科技 8.下图中从自然条件考虑,最可能发展为港口城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 在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一组是 A.太原、西安、成都、昆明 B. 包头、兰州、乌鲁木齐、哈尔滨 C.长春、太原、包头、乌鲁木齐 D.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 10.杭州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旅游 B.气候 C.地形 D.河流 11.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 B.地价最高,是房地产开发最重要区域目标 C.功能多而集中,内部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D.是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流动性最大,城市最繁荣的地方读图题:图中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1、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B.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城市密集C.河流对于深圳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D.矿产资源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经济地理因素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能源 D.水资源3、读下图回答:(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 城市,原因为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 ①平原地形 ②气候因素 ③资源丰富 ④交通发达(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 。C.城市位于 地貌上,该城市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可能有 、 、 等方面领域。D城市适于发展 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 、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参考答案1、B 2、D3、(1)B C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陆交通便利(2)③(3)矿产资源 铁路交通 水源 河口三角洲 海上工厂 海产养殖 海上城市(人工港) 钢铁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资源画在B、D、C、E所在铁路的交汇处四、高考命题研究:本课题以图和文字材料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近5年宁夏卷高考中占了1/5。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考查。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期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3~4题。3.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4.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胜过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3. 该地区 A. 集镇分为两级 B. 集市的周期为3 天 C. 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 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4. 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 .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 .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胜过 C .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 .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解析〗集市是乡村聚落的一种典型商业行为。根据集镇的日期可判断当地的人口及商品购买力,①地为较高级别的集镇,其余六镇为同一级别;对于①地来说集市的周期为三天或四天,其余六镇为十天。①地服务功能最齐全,服务范围比其余六镇大。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本题属于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答案:4.A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合圈出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城市空间结构》课题讲座测试题1.本课题的课标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2.本课题在章节的地位是什么?3.本课题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4.本课题的重点突破的教学方法有哪些?5.本课题的难点突破的教学方法有哪些?6.说明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7.设计本课题情景导入材料有哪些?8.设计本课题的板书设计太谷二中地理学科课题讲座评价表教师姓名 学科 2011年 月 日任课年级 课题 权重得分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课标1、说课标:即说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课题内容中的具体体现。5教材分析2、说地位:本课题内容在课程或单元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即本课题的价值)3、说联系:本课题主要知识点和能力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4、说内容:简要、准确地说出本节课的内容。15教材处理5、说教材处理:对本课题教材的加工、重组、所做的删减、增加、充实、拓展、修改以及顺序的调整。并说清这样处理的价值。10教学目标6、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和认知特点(即学情)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10重点难点7、说重点、难点的确定。8、说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9、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10教法学法10、说明教学思想、方法、模式、策略的选择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11、说明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10教学手段(材料和题)(三?五?三学导课)12、说明教学手段选择的依据和所设计的教学情境。13、说明教学手段的选用对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的思考与分析,体现出能恰当运用多媒体、材料、题等进行教学。10教学程序(三?五?三学导课)14、说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各课型的时间分配;如课前准备、新课导入、新课展示,师生质疑、拓展提升等。15、说教学流程: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和环节。15课后反思16、对本课题内容的自我评价或教学反思。5教师素养17、板书书写流畅,工整规范,没有错别字。18、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楚,表达准确。19、教态自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富于感染力。20、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讲座内容。10备注 总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