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与碱反直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48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 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4.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 B.石油分馏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D.煤的干馏
5.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刺激性气味
6.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7.根据相关化学概念和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某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若将反应Fe + 2Fe2+ = 3Fe3+设计成原电池,则正极材料一定为铁
C.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若甲、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则甲和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8.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Y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可形成盐,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W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顺序:Y>W>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原子半径:Z>W>X>Y
D.X、W形成的化合物XW4属于离子化合物
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B.同温同压下,任何不同气体分子的间距均几乎相同
  C.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1molAl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均为3NA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4O和C2H6O一定互为同系物
B.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C.32S与33S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同一种核素
D.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的N2和C2H4的分子数相等
11.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2.示意图或图示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化学知识,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
13.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显+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H中存在-1价的氢离子,还原性比氢原子强
B.NaH与H2O反应时水作氧化剂,反应放出热量
C.NaH中氢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D.微粒半径:H+>H>H-
14.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B.将S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成红色
C.白磷易溶于水,不能保存在水中
D.高性能通信材料光 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单品硅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D、F、G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请写出元素H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里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形式杂化,A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4)D的氯化物的熔点比G的氯化物的熔点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C与元素G形成的晶体所属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晶体,在该晶体中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属于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类型)。
A.σ键  B.π键  C.既有σ键,又有π键
(6)F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晶胞中F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一个晶胞中F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16.2010年春,发生在滇、黔、桂、渝、川等省的严重旱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水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化学物质,有关水的反应有很多。
(1)两个水分子自身作用会生成阴、阳两种离子,其中阳离子的电子式是 。
(2)在下列反应中,水仅做氧化剂的是    (填字母,下同),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是      。
A.Cl2+H2O=HCl+HClO B.2Na2O2+2H2O=4NaOH+O2↑
C.CaH2+2H2O=Ca(OH)2+2H2↑ D.3Fe+4H2OFe3O4+4H2
(3)“神舟七号”飞船上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和燃料电池,H2、O2和KOH的水溶液可形成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冷凝后可作为航天员的饮用水,当得到1.8 L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
(4)右图是某品牌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请认真阅读标签内容后计算。
①该矿泉水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
②一瓶合格的这种矿泉水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能超过 mol。
17.砷(As)在地壳中含量不大,但砷的化合物却是丰富多彩.
(1)基态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砷与溴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
(2)AsH3是无色稍有大蒜味气体.AsH3的沸点高于PH3,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3AsO4可作杀虫剂.AsO4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与其互为
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_______.
(4)某砷的氧化物俗称“砒霜”,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As原子采取_______杂化.
(5)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GaAs晶体中,每个As与_______个Ga相连,As与Ga之间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氢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极性键
三、实验题
18.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填代号、限填3项(。
A( 试管B( 瓷坩埚 C( 坩埚钳 D( 铁三角架 E( 泥三角 F( 酒精灯 D( 烧杯 H( 量筒
(2) 第2步:I( 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 。
(4) 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四、计算题
19.将饱和氯化钠溶液以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这时剩余的电解液体积为?200mL?,其溶液PH为13,
(1)在标准状况下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L,
(2)此时转移的电子为 mol。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如下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A 揭露社会问题
B 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 鼓吹暴力革命
D 反理性
2.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元朝时期,民族融合最突出的成就是
A、各族人民杂居相处 B、黄河流域各族融合为汉人
C、开始形成新民族回族 D、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4.《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利益
C、忧怜百姓?????????? D、完善各项政策
5.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是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这反映出( )
①新罗文化十分发达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7.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
8.南北朝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9.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10.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金人游骑已及效畿。”该榜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B. 宋金联盟友好交往
C. 金军兵临东京 D. 金兵进攻临安
11.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学的晨光”。“晚霞”与“晨光”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 )
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明清儒学与西方理性的区别
C.实践经验与科学探索的不同
D.教育制度及其功能的不同
12.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13.西方教育中“人文气息的学术氛围和自由探讨的创新精神”源于 ( )
A.雅典学园 B.中世纪教会大学
C.近代高等教育体系 D.古代东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14.唐朝①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②玄宗也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15.从结果看,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其根本因素是
A.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B.南方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C. 黄河流域战乱不休
D.各方面经济、军事实力进行较量的结果
16.西洋“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传入中国,士人赞叹“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种情况最早当出现在:
A.汉通丝绸之路之后 B.唐朝设市舶司之后
C.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D.明末西学东渐之后
17.明朝宦官魏忠贤所作所为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熹宗不问政治
B.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C.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
D.特务机构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
18.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19.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制衡
C.相权威胁皇权 D.国家统一的需要
20.20世纪初,中国有学者指出“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做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竟不是当初所期待的。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下列不属于“沉重失望”的是 ( )
A.军阀混战日盛一日 B.尊孔读经成为潮流
C.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D.政党政治沦为工具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它在封建领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甚至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
——《共产党宣言》
问题:
(1)以英法两国的相关史实为例,概括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方式,并举例声明(9分)
(2)英法资产阶级为确立和巩固“独占的政治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举措。请概括其特点。(分)
2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 
23.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了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3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CBD
6-10 BCACC
11-15 CCADD
16-20 DBDAC
二、综合题
21.
(1)政治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进行反封建;法国资产阶级通过“三级会议”进行反封建斗争(3分,斗争方式1分,举例2分,举1例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思想斗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3分,斗争方式1分,举例2分,举1例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武装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3分,斗争方式1分,举例2分,举1例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通过立法确立和巩固统治; 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
(1)社会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共同精神:人文主义。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观点正确,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表达确切
第二等
5—8分
论点基本正确,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
0—4分
论点不准确,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能罗列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
23.(9分)(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分)
(2)人文主义的内容: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举例:薄伽丘的《十日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等作品都可得分)(3分)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2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假若图中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为缓解甲河段的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流域内多植树造林 B.在乙河段修建水库
C.下游河段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
2.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所起的主要作用为(  )
A.改善局部气候 B.发展养殖业
C.分洪和蓄洪区 D.进行立体开发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3.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干流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读图,完成问题。
5.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B.比例尺甲大于乙
C. 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6.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B.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C.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D.若比例尺放大l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
7.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
A.200米 B.239米 C.255米 D.250米
8.河滩A、B之间河段的河流流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该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11时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9.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下图中与M、P、N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该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2.图中河流所跨纬度约为
A.20 B.40 C.60 D.80
13.当该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甲、乙、丙、丁四地中
A.甲地易发生滑坡
B.乙地易发生泥石流
C.丙地易发生河水泛滥
D.丁地易发生旱灾
该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4.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15.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①、②分别是
A.金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火星和金星  D.海王星和冥王星
图中所示地球中的虚线为回归线、极圈等纬线,实线为赤道,读图,完成问题
16.图中所示为五带中热带的序号是
A.a B.j C.b D.d
17.黄赤交角目前的数值为
A.0° B. 90°
C. 66°34′ D. 23°26′
该图为以O为极点的部分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据此完成问题。
18.图中时刻(  )
A.太阳直射在105°W经线上
B.北京时间为15时
C.南京的日出时间早于北京
D.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小于全球的2/3
19.此时(  )
A.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B.北极极光绚丽多彩
C.长江流域阴雨连绵
D.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该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问题。
20.图中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 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 D.8月至10月
21.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蓄
22.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该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问题。
23.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24.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
B.石油、天然气常储存在向斜中
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
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
该图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52~53题。
25.从图中土地利用方式判断,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26.图中“休耕地”体现了该农业地域
类型的特点是
A. 面向市场的农业
B. 规模大
C.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D.机械化程度高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回答问题27~28题。
27.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 B.柏树林 C.人工草坡 D.天然草坡
28.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滑坡、泥石流 D.荒漠化
读图回答:
29.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30.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
D.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
31.关于气候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开发利用不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B 气候资源普遍存在,数量上处处一样
C 数值越高,气候资源越丰富
D 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2.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分布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______ 海域,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___海域
(3)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原因可能是( )
A.寒流流经 B.暖流流经 C.大陆的影响 D.径流的影响
(4)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5)2月的水温与8月的水温相比较,水温梯度最大的是 月。
33.读图(N表示北极),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0分,每空1分,选择题每题2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当天 点日落。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上图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
A.北京 B.纽约(75oW)
C.悉尼(150oE) D.莫斯科(37.5oE)
3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该次强降雨降水量图
⑴该锋面系统最有可能是 (类型),锋面位于降雨区 侧。(2分)
⑵请描述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汉江的水文特征会出现的变化。(3分)
⑶试分析汉江流域此次洪水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⑷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4分)
35.材料一 原定的北京奥运火炬是从珠峰南坡登顶,从北坡下山。新方案将原来的“南上北下”改为“北上北下”。
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按计划设想,登顶队员“南上”,经过的垂直自然带是
A.常绿阔叶林带一高山草原带一高山草甸带一高寒荒漠带一积雪冰川带
B.高山草甸带一高寒荒漠带一高山草原带一高山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C.高山草原带一高寒荒漠带一高山针叶林带一积雪冰川带
D.常绿阔叶林带一高山针叶林带一高山草甸带一高寒荒漠带一积雪冰川带
(2)新方案“北上北下”最主要因素是
①南坡主要在尼泊尔境内,协调工作比较难控制
②中国登山队员以前很少从南坡登顶
③中国登山队员对北坡的路线了如指掌
④北坡相对高度低,风力较小
⑤北坡雪线低,雪崩少
A.①②⑤ D.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3)登山队员登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3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
(1)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_____极上空。?
(2)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来的_____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_____层中臭氧分解。?
(3)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_____辐射增加,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CADB
6-10.BDDAC
11-15.CBCAC
16-20.ADBCA
21-25.DDBCD
26-30.CCBAC
31.D
32.
(1)渤海渤海为中国的内海之一,四周都被大陆所包围,海水较浅,所以,水温受大陆的影响最大
(2)南海
(3)B
(4)径流
(5)2
33.
(1)夏至,120oW (2)晨,20 (3)4,24 (4)B (5)A
34.
(1)冷锋(1分) 南(东南)(1分)
(2)流速变快 水位升高 径流量变大 含沙量增大
(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共3分)
(3)降水强度大且集中;上游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每点2分,共6分)
(4)(每空1分,共4分)
35.
(1)D
(2)D
(3)低压、缺氧、雪崩、大风和低温
36.
(1)南?
(2)氟氯烃(氟氯烃或氟里昂) 平流(或臭氧)?
(3)紫外 对人(皮肤等)、生物造成损害?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言而不行,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该古语对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
①要在社会诚信方面起表率作用 ②加强党风建设,严惩腐败
③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着力建设社会信用机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集中力量依法打击了严重的刑事犯罪、经济犯罪等犯罪活动。这表明
①我国的阶级斗争是广大人民与剥削阶级的斗争 ②我国还不能杜绝新的敌对分子的产生 ③我国的阶级斗争永远不会消失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与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其不同点在于
A.前者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后者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
B.前者有共同合作的政治基础,后者没有合作的政治基础
C.前者是互相监督的关系,后者是长期对立的关系
D.前者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后者是轮流执政的关系
4.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关键在于(  )
A.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B.稳定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6.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①二者同属生产关系范畴,都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 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 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选项中,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分析错误的是(  )
A.“明修栈道”是现象,“暗度陈仓”是本质
B.“明修栈道”是假象,“暗度陈仓”是真象
C.“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有着共同的本质
D.“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都是本质的表现
8.为了应付日益激烈的竞争,深圳市每年平均有90万成年人接受各种培训和再教育,占深圳总人数的35%,竞争意识在深圳已深入人心。这表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有区别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这样做有利于
A.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效益
B.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
C.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
D.保障劳动者平等享有基本权利
1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国家的任何决议、法律,在表决之前都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协商、修改,准备得比较成熟了再付诸审议和表决,给持各种意见者充分表达意愿的权利。这说明
A.民主的完备性体现在公民能够充分表达意愿
B.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我国的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D.决策程序的民主化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1.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 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A.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职能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C.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行政治领导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2.以下不属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是( )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13.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②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③是由我国文化多样性特点决定的 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我国先后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其原因是(  )
①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②进行股份制改造,就能保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③股份制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 ④股份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发展经济必须注意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此,资源配置必须()
①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③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 ④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6.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确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就必须( )
A.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B.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推行素质教育
17.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并实现了第一次“太空行走”。从政治生活角度,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意义是
A.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军事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B.促进民用经济发展
C.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D.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8.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以计算机、通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产品从创新到上市,再从普及到被市场淘汰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主要是因为
A.社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新产品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 D.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
19.《人民政协报》载文指出,迷信毕竟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它反对科学,背离真理的本质决定其必定受到科学的鄙视和批判。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非科学性表现在
①它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②它混淆了世界的本原
③它忽视了思维的存在
④它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了世界的本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D.①③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是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现在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名词,如“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做噩梦”等,其含义也被人们认可并广为传播。从哲学上说,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2.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长沙市在城区秋季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工作人员表示,人工降雨还需抓住有利天气实施,必须等到充分的降雨云团才能放炮催雨。这表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24.我国民族文化显著发展。目前全国拥有99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222种少数民族文字期刊和37家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图书的各类出版社。积极发展民族文化
A.说明少数民族文字更重要 B.说明少数民族拥有特权
C.有利于实现民族繁荣 D.是贯彻民族政策的前提条件
25.“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1)(2)(3)? B(2)(3)(4)??
C(1)(2)(4)? D(1)(2)(3)(4)
26.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于学习书法,宋代大作家晁补之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今之妙处已亡,妙不在于法也。”书法“古今之妙处已亡”是因为
A.书工笔吏缺少创新精神 B.书工笔吏尽得古人点画之法
C.古人已经穷尽书法之妙处 D.学习书法不能模仿
27.温家宝在博鳌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努力把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项是:
A.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B.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C.增发国债,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 D.调整税目,降低税率
28.张红从某高校毕业以后,应聘到一国有企业上班,月薪2000元。2009年2月,张红从该国有企业辞职后,自己筹资开了一家水果超市,从事水果经营,月收入可达到3000元。在这期间,张红用赚来的钱购买了某基金公司的基金,获利5000元。张红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分别属于:
A.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B.按劳分配、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C.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9.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经济意义有?
①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②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 
③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趋势,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0.国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中指出:首先集中解决那些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这一规定反映了
A.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B.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D.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1.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鸡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于方寸之间。不仅是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鸡”有关的邮票,法国、韩国等也发行了与鸡有关的邮票。这表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B.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C.鸡被世界各国视为吉祥物 D.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地方
32.下列关于顺境和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是
A.逆境里才能锻炼成才
B.顺境、逆境都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C.顺境绝对不可能造就强者
D.顺境、逆境对人的成长、成才关系不大
33.下列哪些情形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 )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④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订立的合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4.中央宣传部在四川成都举办第五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与会者认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深植根于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新的丰碑。同时,应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贯穿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的过程,成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请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的?
35.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 材料二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图表: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授入情况
??
(1)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保
?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方向转变的必要性。(9分)
?
(3)结合材料和图表,从经济学角度看.怎样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
36.根据我国家电、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实际,国家实施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70亿元资金,其中用于汽车以旧换新5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20亿元。专家预测,通过以旧换新今年至少可以带动汽车消费100万辆、家电消费500万台,拉动消费需求1250亿元以上。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的经济意义。(6分)
(2)汽车、家电的以旧换新离不开财政的有力支撑。有人认为,财政政策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37.材料一:201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91岁生日。光阴似箭,岁月如梭,9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又一大批像方志敏、沈浩等党的优秀儿女,也严惩了少数腐败分子;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哲理?(6分)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DCC
6-10 AADDD
11-15 DACCC
16-20 CDBAB
21-25 DABCD
26-30 ABABA
31-33 ABD
二、综合题
34.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上的精华。抗震救灾精神正确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抗震救灾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对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3分)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抗震救灾精神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弘扬这一精神,可以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推动时代的进步,指导社会的变革。(3分)
35.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3分)③我国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履行政治职能,协调好各方利益;管理经济,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履行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民生暖民心,以民心聚民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是政府的职责所在。(6分)
??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公共财政支出方向的转变,既能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经济发展。
??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公共财政必须从对一般性领域的直接投入转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投入。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抓好经济建设,又要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方向的转变,有利于解决社会事业长期滞后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每点3分,运用其他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3)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让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公共服务,满足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民生需求。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⑤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每点3分,只要能把“民生”内容与经济学有关知识对应作答,提出四个途径即可赋?满分)
36.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以旧换新”政策有利于促进汽车、家电行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2)
①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起基础性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手段,上述说法夸大了财政政策的作用,是错误的。
37.(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涌现出一大批又一批党的优秀儿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少数腐败分子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体现了这一点。(2分)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曲折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就体现了这一点。(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2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分) ③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需要新疆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分)

一、填空题
1.在中,A、B均为锐角,且,则的形状是_________。
2.如图4,是圆上的两点,且,,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圆于点,则 .
3.(1)已知一组数据1,2,1,0,-1,-2,0,-1,则这组数数据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
(2)若5,-1,-2,x的平均数为1,则x= ;
(3)已知n个数据的和为56,平均数为8,则n= ;
(4)某商场4月份随机抽查了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7,3.0,3.1,试估算该商场4月份的总营业额,大约是__万元
4.某商场为了了解毛衣的月销售量(件)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个月的月销售量与当月平均气温,其数据如下表:
月平均气温
17
13
8
2
月销售量(件)
24
33
40
55
由表中数据算出线性回归方程中的≈,气象部门预测下个月的平均气温约为,据此估计该商场下个月毛衣销售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件.
5. 已知则=
6.若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则使得的x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x[0,1],则函数y=的值域是
8.若复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
9. 已知,,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为实常数,则,,这三个三角函数式的算术平均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圆心在轴上,且过两点A(1,4),B(3,2)的圆的方程为 .
1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内随机取一点P,则点P到点O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________.
12.已知点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O为原点,若,则点O到
直线AB的距离为
13.关于的函数,有下列结论:
该函数的定义域是;
②、该函数是奇函数;
③、该函数的最小值为;
④、当 时为增函数,当时为减函数;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4.如图,已知双曲线以长方形ABCD的顶点A、B为左、右焦点,且双曲线过C、D两顶点.若AB=4,BC=3,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15.(10分)如图,在⊙O中,弦CD垂直于直径AB,

求证:。
16.已知函数.
(1) 判断的奇偶性,并加以证明;
(2) 设,若方程有实根,求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为常数?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7.如图甲,在直角梯形中,,,,是的中点. 现沿把平面折起,使得(如图乙所示),、分别为、边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平面平面;
(Ⅲ)在上找一点,使得平面.

18.如图,已知椭圆C1的中心在原点O,长轴左、右端点M,N在x轴上,椭圆C2的短轴为MN,且C1,C2的离心率都为e,直线l⊥MN,l与C1交于两点,与C2交于两点,这四点按纵坐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
(I)设,求与的比值;
(II)当e变化时,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BO∥AN,并说明理由.
19.已知函数.
(Ⅰ)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若函数的图像在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问:在什么范围取值时,对于任意的,函数g(x)=x3 + x2在区间上总存在极值?
(Ⅲ)当时,设函数,若在区间上至少存在一个,
使得成立,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为进行科学实验,观测小球A、B在两条相交成角的直线型轨道上
运动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运动开始前,A和B分别距O点3m和1m,后来它们同时
以每分钟4m的速度各沿轨道按箭头的方向运动。问:
(1)运动开始前,A、B的距离是多少米?(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几分钟后,两个小球的距离最小?
参考答案
1.钝角三角形
解:由得,
A、B均为锐角,,
而在上是增函数, ,
即,。
2.
解:
试题分析: 做AO的延长线交圆于点E,那么则根据OA=2,则OB=2,且C是AB的中点,CA=OC=1,那么根据相交弦定理,可知DCCB=ACCE,在直角三角形COB中,可知,CB=,那么可知DC=,故答案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几何证明的运用。主要是相交弦定理的运用。
点评:解决该试题的关键是做辅助线,延长AO到点E,利用相交弦定理,得到变得关系式,然后求解得到结论。
3.(1)0,12 (2)2 (3)7 (4)96
解:
试题分析:利用公式:平均数,计算可得(1)0,12 (2)2 (3)7 (4)96。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方差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
点评: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小的表示稳定---较集中地稳定在平均数附近。本题较全面地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的意义及其计算。
4.46
解:
5.24
解:
.
6.
解:因为是奇函数且在上增函数,所以且在上也是增函数。因为,所以,根据的单调性可得使得成立的的取值范围为
7.[]
8.7
解:对应的点在以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则
9.
解:
[试题解析]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察了等差数列、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
解题思路:先利用倍角公式的变形把次数由二次降为一次,再利用和角公式、差角公式来统一角,达到化简求值的目的。
解题过程:
由题意,,,
∴,,这三个三角函数式的算术平均数为

解题方法技巧:本题的关键是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在化简时要及时调控变形方向,把握好 “角的变化”、 “函数名称的变化”、“运算形式的变化”这三种三角变换的时机。
[试题评析]
命题意图:考察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推理变形能力。
试题点评:本题的综合性较高,对学生利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要求较高。
对考点的发散思维点拨:新课标中的三角函数的考察要想推陈出新,可以不断改变考察方式和考察角度。
引导、归纳及预测:虽然大纲中对三角函数的要求近年来有所降低,但对知识点的综合性却在提高,三角函数部分与其它章节的综合也在意料之中。
10.
解:
试题分析:因为圆心在轴上,所以设圆心坐标为(m,0),半径为r,则圆的方程为(x-m)2+y2=r2,因为圆经过两点A(1,4)、B(3,2),所以,解得:m=-1,r2=20,所以圆的方程为(x+1)2+y2=20。
考点:圆的方程的求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设出的圆心坐标和半径表示出圆的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心和半径。
11.
解:
试题分析:若以点P到点O的距离大于1,所以点P在以O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球的外部,所以所求概率为
考点:本小题主要考查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求法和正方体、球的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看出点P在以O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球的外部,从而转化成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进行求解.
12.
解:
试题分析:,取分别位于第一第四象限,斜率为1,
斜率为,,代入双曲线可求得直线为
,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
考点: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及点到直线距离
点评:本题作为一道小题,采用特殊值特殊位置的方法求解方便易行
13.①④
解:
试题分析:①由,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因此①正确;②函数f(x)是奇函数,由①知,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故不是奇函数,命题不正确;③因为f(x)=lg,所以该函数的最大值为,故命题③错误;④当0<x<1时,函数f(x)是增函数;当x>1时,函数f(x)是减函数,命题正确,因为f′(x)=lg,令导数大于0,可解得0<x<1,令导数大于0,得x>1,故命题④正确.综上,①④正确。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单调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定义域、最值、单调性和奇偶性,综合性较强。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是推理论证的能力以及计算论证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4.x2-=1
解: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考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点评:双曲线中通径长为
15.略
16.(1)为奇函数;(2) ;(3)存在-2.
解:第一问中利用奇偶函数定义进行判定,得到f(-x)=-f(x),所以说明
为奇函数
第二问中,因为方程在上有解
设对称轴
借助于二次函数得到。
第三问中,若存在这样的m,则
所以为常数,设
则对定义域内的x恒成立
转化思想的运用。
解:(1)为奇函数
解得定义域为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为奇函数 -------------4
(2)方程在上有解
设 对称轴
①即,则,无解
②即,则解得
综上 -------------10
法二:在有解,设,则
设,则,因为,当且仅当取“=“,所以值域为,所以
(3)若存在这样的m,则
所以为常数,设
则对定义域内的x恒成立
所以解得
所以存在这样的m=-2 -----------16
17.(Ⅰ)证:因为PA⊥AD,PA⊥AB,,所以平面…4分
(Ⅱ)证:因为,A是PB的中点,所以ABCD是矩形,又E为BC边的中点,所以AE⊥ED。又由平面,得,且,所以平面,而平面,
故平面平面……………………………………………9分
(Ⅲ)过点作∥交于,再过作∥交于,连结。
由∥,平面,得∥平面;
由∥,平面,得∥平面,
又,所以平面∥平面…………………………12分
再分别取、的中点、,连结、,易知是的中点,是的中点,
从而当点满足时,有平面。
【答案】解:(I)因为C1,C2的离心率相同,故依题意可设
设直线,分别与C1,C2的方程联立,求得
………………4分
当表示A,B的纵坐标,可知
………………6分
(II)t=0时的l不符合题意.时,BO//AN当且仅当BO的斜率kBO与AN的斜率kAN相等,即
解得
因为
所以当时,不存在直线l,使得BO//AN;
当时,存在直线l使得BO//AN. ………………12分
19.(Ⅰ)当时,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单调减区间是;
当时,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单调减区间是.
(Ⅱ)当在内取值时,对于任意的,函数在区间上总存在极值.
(Ⅲ)
解:
试题分析:(I)求导,根据导数大(小)于零,求得函数f(x)的增(减)区间,要注意含参时对参数进行讨论.
(II)根据可得,从而可求出,进而得到,那么本小题就转化为有两个不等实根且至少有一个在区间内,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求解即可.
(III)当a=2时,令,则
.
然后对p分和两种情况利用导数进行求解即可.
(Ⅰ)由知
当时,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单调减区间是;
当时,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单调减区间是.
(Ⅱ)由, ∴,.
故,
∴.
∵ 函数在区间上总存在极值,
∴有两个不等实根且至少有一个在区间内
又∵函数是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且,
∴ 由,
∵在上单调递减,所以;
∴,由,解得;
综上得:
所以当在内取值时,对于任意的,函数在区间上总存在极值.
(Ⅲ)令,则
.
①当时,由得,从而,
所以,在上不存在使得;
②当时,,,
在上恒成立,
故在上单调递增.

故只要,解得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本题考查了导数在求函数单调区间极值最值当中的应用.
点评: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时,要注意含参时要进行讨论,并且对于与不等式结合的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要注意解决不等式问题时,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单调性极值最值研究.
20.解:(1)小球开始运动前的距离为:
(2)设t分钟后,小球A、B分别运动到A’、B’处,则
当时,
当时,

当,
故分钟后两个小球的距离最小。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不变的物理量是 ( )
A.合外力 B.动能 C.速度 D.机械能
2.盘山公路总是筑得盘旋曲折,因为( )
A.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的距离,根据斜面的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功
B.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长度,斜面的原理告诉我们,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C.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显得雄伟壮观
D.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是为了减小坡度,增加车辆的稳度
3.在水平面上,小猴拉着小滑块做匀速圆周运动,O点为圆心。能正确地表示小滑块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f的图是
A. B. C. D.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5.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如图2所示的力的方向作用时,小球可能运动的方向是
A、 Oa
B、 Ob
C、 Oc
D、 Od
6.物体在固定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就是对斜面的压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成正比。
7.如图中a、b、c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按图中方式连接并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D.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E.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9.完全相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拖着完全相同的拖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齐头并进,某一时刻两拖车同时与汽车脱离之后,甲车保持原来的牵引力继续前进,乙车保持原来的牵引力功率继续前进,则一段时间后
A.甲车超前,乙车落后
B.乙车超前,甲车落后
C.它们仍齐头并进  
D.甲车先超过乙车,后乙车又超过甲车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10.如图3所示,在高15m的平台上,有一个小球被细线拴在墙上,球与墙之间有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细线被烧断时,小球被弹出,小球在空中运动有时间是 s。已知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成60°角,不计一切阻力,则小球被弹簧弹出时的速度大小 ()
11.请完成以下两个小题。
(1)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打点计时器;B天平;C.秒表;D.低压交流电源;E.电池;F.纸带;G细线、砝码、小车、砝码盘; H.薄木板。
(其中多余的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测量数据已用字母表示在图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请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否验证动能定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出做法,并对这种做法做出评价。
(2)热敏电阻是传感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现在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已知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0Ω~50Ω。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插入带塞的保温杯中,杯内有一定量的冷水,其他备用的仪表和器具有:盛有热水的水瓶(图中未画出)、电源(3V、内阻可忽略)、直流电流表(内阻约1)、直流电压表(内阻约5kΩ)、滑动变阻器(0~10)、开关、导线若干。
(图中,a、b、c三条图线能反映出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的曲线是 。
(在答题纸的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热敏电阻在虚线框中已画出),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根据电路图,在答题纸中的实物图上连线。
三、计算题
12.在半径为R的某星球上,从高为h的平台上水平踢出一球,欲击中水平面上的A点,若两次踢球的方向都相同,第一次初速度为v1,着地点比A近了a,第二次初速度为v2,着地点却比A远了b,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
13.如图所示,滑块质量为m,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它获得一大小为3 的水平速度后,由A向B滑行5R,并滑上光滑的半径为R的 圆弧BC,在C点的正上方有一离C高度也为R的旋转平台,沿平台直径方向开有两个离轴心距离相等的小孔P、Q,旋转时两孔均能达到C点的正上方,若滑块过C点后穿过P,又恰能从Q孔落下,则平台的角速度ω应满足什么条件?
  
14.如图所示,在一光滑水平的桌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宽为L的足够长“U”形框架,其ab部分电阻为R,框架其他部分的电阻不计.垂直框架两边放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cd,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棒通过细线跨过一定滑轮与劲度系数为k.另一端固定的轻弹簧相连.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框架和棒均静止.现在让框架在大小为2 μmg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加速运动,引起棒的运动可看成是缓慢的.水平桌面位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问:
(1)框架和棒刚开始运动的瞬间,框架的加速度为多大?
(2)框架最后做匀速运动(棒处于静止状态)时的速度多大?
(3)若框架通过位移s后开始匀速运动,已知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x为弹簧的形变量),则在框架通过位移s的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电热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BD
2.B
3.C
4.B
5.D
6.C
7.B
8.B
9. A
10. 10
11.(1)(C、E(1分) 毫米刻度尺(1分) (打点计时器(1分) 天平(1分) (见解析(2分) (2)(C(2分) (见解析(2分) (见解析(3分)
解(1)(计算小车速度是利用打上点的纸带,故不需要秒表。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故多余的器材是C、E;
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用毫米刻度尺,故缺少的器材是毫米刻度尺。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打点计时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能。从A到B的过程中,恒力做的功为WAB=FxAB 物体动能的变量为
只要验证即可
优点:A、B两点的距离较远,测量时的相对误羞较小;
缺点:只进行了一次测量验证,说服力不强。
(2)(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而I-U图线中,任一点的,可见c正确。
(热敏电阻约40Ω~50Ω。由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知临界阻值,即热敏电阻属小电阻,应用“外接法”,因要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电压从0开始连续变化。因此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12.解:如图,物体两次做平抛运动
两次下落高度一样,竖直方向
由图中关系可知
设星球质量为M,表面处一个物体质量为m
对表面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联立①②③式得 ………(3分)
13.(n=0、1、2……)
解:滑块以速度, 经A开始向B运动
  滑块由A滑到B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得: 滑块从B点到P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得: 得:
  滑块穿过P孔后竖直上抛,上抛到落回的总共时间为
  平台转过角度为 角速度为
   式中(n=0、1、2……)
14. (1) (2)(3)
解:(1)设水平拉力为F ,则 ①
对框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解得
(2)设框架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则感应电动势 ③
回路中的电流 ④
对框架由力的平衡得 ⑤
联立上式解得
(3)在框架滑过s的过程中,设产生的电热为Q1 ,摩擦生热为Q2
由功能关系得 ⑥
其中 ⑦
在框架匀速运动后,对棒由力的平衡得

另有 ⑨
联立以上各式得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与牛顿运动定律的结合问题,分析导体棒的受力情况,因为导体棒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列平衡的公式求解,在运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F做的功转化为动能、弹性势能、焦耳热、摩擦生热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单糖的是(   )
A、葡萄糖 B、核糖 C、乳糖 D、果糖
2.甲和乙为同卵双胞胎,其发育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幼小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的凋亡
B.甲患某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正常,则可能是甲胚胎发生了基因突变
C.甲和乙在表现型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D.若母亲正常,父亲为伴X显性遗传病患者,可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3.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转运的效率相对减弱
B.③④细胞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一定相同
C.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因为⑤⑥细胞的功能出现了分化
D.人在胚胎发育后期尾的消失是由于尾部细胞衰老坏死的结果
4.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中物质甲表示蛋白质,物质乙表示磷脂
B.丙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图中①的场所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
D.完成③、⑤、⑥功能的结构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5.一个由三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为(   )
A.3和3 B.6和6 C.1和1 D.不能判定
6.下列关于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细胞核是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糖体是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D.线粒体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7.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
8.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主要指
A.生物个体的不断更新 B.细胞成分的不断更新
C.生物种族的不断更新 D.细胞个体的不断更新
9.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
①纤维素 ②ATP ③脂肪 ④磷脂 ⑤性激素 ⑥RNA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关于细胞和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细胞都由相同的化合物组成 B.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所有的细胞都由一样的结构组成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癌变、衰老及干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B.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来维持自身细胞群的稳定
C.衰老细胞有变小的趋势,如细胞体积变小、核变小等
D.接触各种致癌因子后,干细胞比其他成熟的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12.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和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增殖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与亲代细胞相同
B.分化的细胞与癌变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C.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D.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具有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的功能
13.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A.H2O B.[H] C.P D.Pi
14.据东方网2002年11月19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 )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由此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根据下面几种生物的分类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都属于异养生物,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细胞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细胞分裂时,细胞内的DNA能够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③都属于自养生物,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④细胞内都没有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都属于动物
⑤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都能合成有氧呼吸的酶
A.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6.(2009年通化模拟)如图表示某一植物种群中个体的性别与植株直径的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此种植物性别决定属于XY型?
B.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只与环境有关,与基因无关?
C.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随着个体发育的状况而改变?
D.雄性植株数量较多,是因为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合成的ATP通常比同化作用中消耗的ATP少,动物呼吸作用所合成的ATP通常比同化作用中消耗的ATP多
②人体皮肤对水分、无机盐和体温都有调节作用
③一种抗原只能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④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囊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而DNA总量不断增加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
18.下列有关科学家对近代遗传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用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
B.艾弗里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研究,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在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破译了遗传密码子
D.摩尔根通过对果蝇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基因分离规律
19.新陈代谢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场所上看,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唯一场所
B.从性质上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C.从时间上看.新陈代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
D.从方向上看,新陈代谢包括同时进行对立统一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0.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胃蛋白酶的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参与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受基因调控
C.分裂期的细胞内mRNA的水平比分裂间期的要高
D.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21.下列遗传现象中,子代表现型与母本完全一致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杂种植株 B.花斑紫茉莉接受绿枝条的花粉
C.色盲女性儿子的色觉 D.多指女性女儿的手指类型
22.医学上可用大量氧气取出蛔虫,这是因为:
A.氧气促进蛔虫代谢,导致其大量耗能而死亡
B.氧气抑制蛔虫代谢,导致其功能不足而死亡
C.使蛔虫利用氧气产生自由基而被毒死
D.使蛔虫营养不良而死
23.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是:( )
A.CO2、ATP、NADH+H+ B.淀粉、CO2、NADPH+H+
C.蔗糖、O2、CO2 D.ATP、O2、NADPH+H+
24.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指( )
A.有内切核酸酶和甲基化酶活性且经常识别回文序列
B.仅有内切核酸酶活性,甲基化酶活性由另外一种酶提供
C.限制性识别非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
D.有外切核酸酶和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
25.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4对基因独立遗传,且B与b为不完全显性)其后代有( )
A.27种基因型,16种表现型 B.81种基因型,16种表现型
C.16种基因型,81种表现型 D.81种基因型,24种表现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 (7分)下图1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内填序号)
(1)比较该图1中A、B两部分,若A是衣藻细胞,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应有[ ] 。若A是蓝藻细胞,它属于原核细胞的主要依据是无[ ] 。 若A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 。可能具有色素的细胞器是 。(填名称)如果将图中A细胞放入清水中,不会涨破的原因是 。
(2)图1中具膜的结构有 (填图中的序号),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
27.(8分)请根据下面四图回答问题:
(1)若图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
(2)若图乙中的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最容易灭绝的生物是________。
(3)图丁是几种生物的分类图,关于①②③三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异养生物 ②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③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
28.图1中的X、Y、Z是图2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X表示图2细胞的储能物质,则X是________。7的功能特点是 。
(2)若Y、Z是7中的化合物,则Z表示________。鉴定Y常用________试剂。
(3)若Y、Z是8中的化合物,则Z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4)若X是能够对人和动物生殖器官发育的某种激素,则图2中合成X的细胞器为 。(填标号)
29.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由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RNA执行细胞DNA的命令,而双链RNA可以关闭某部分基因。研究人员用胆固醇对双链RNA进行修正,再将修正后的双链RNA注射进入细胞,从而关闭了病人体内的某个基因。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力普·夏普教授(美)将这一成果称为“分子生物研究的突破”和“历史性的进步”。他认为“该研究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因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关闭任何可能导致人类病变的基因”。并认为“目前的研究工作为依靠注射双链RNA医治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传染性肝炎、癌症等重大疾病以及很多传染性疾病奠定了基础”。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 ,若已知其一条链中A+U/C+G=0.8,则另一条链中:A+U/C+G=????????? 。
(2)据研究发现,在细胞中导入外源双链RNA分子可以使相应内源基因转录的mRNA降解,从而引发内源基因的沉默,这种对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称为RNA干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除了转录以外,还需要通过??????????? 的过程才能实现,实现该过程必需的基本条件有??????????? 和酶及ATP。
(3)糖尿病产生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近年来,对胰岛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其作用的信号通路已比较清楚。胰岛素作用信号通路是图中的????????? 。如果某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却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症状,根据下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4)青少年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造成的一种内分泌紊乱代谢疾病,对于遗传型糖尿病除采用常规疗法外,一方面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致病基因进行修复;另一方面可以注射相应的??????????? 使致病基因关闭。
30. 下图示意一种核酸分析方法,请据此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被分析的材料应属于一条________ 链。如果它存在另一条互补链,该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
(2)如果选择性断开的位置是碱基G,那么随机出现的被标记片段应有________种,在电泳带上被分离的显示位置应有________处,在泳动方向最先端的片段应是________序列段,与图示泳动位置相比,在同样电泳条件下该片段应位于________的位置上。
(3)应用上述原理分析了某种未知序列核酸的一条单链,结果如下图所示:
此结果说明,该核酸的此单链含________个核苷酸,其A∶T∶G∶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可推断出其碱基序列是:
31.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物质是______。A、B、C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2) A图是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据图判断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______。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细胞增值 ④信息交流 ⑤细胞分化
(3)若用纤维素酶处理A B C三种细胞,则图中___细胞外层会发生明显变化。
(4) A图所示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的结构有______(写结构名称)。B图所对应的时期可以对应图3中的___。
(5)如何使D图代表的生物带上32P标记?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4个结构所代表的生物体中:____________的基因肯定不遵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2.图12示细胞内由被膜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细胞内吞过程中,被吞入的物质要与细胞膜上的 蛋白结合,内陷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内含多种水解酶的丙融合形成丁,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丙还能够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在图中戊上所进行的过程称为 ,形成的产物在甲中加工成具有一定 的蛋白质,这是它们具有生物活性的前提。COPⅡ被膜小泡负责 方向的“货物”运输。在乙中,蛋白质被分拣,有目的地送往 。下列物质中,需要经过COPⅡ被膜小泡运输并经过a过程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生长激素 c.抗体 d.细胞膜上载体
(3)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偶然掺入乙,则图中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的回收。
33.12.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
(2)该器官CO2的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曲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
(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形成ATP的数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I remember her face but I cannot _____ where I met her.
A. recall??? B. remind??? C. remember??? D. remark
2.—How about your journey to Mount Emei?
—Everything was wonderful except that our car _________ twice on the way.
A. slowed down B. broke down C. got down D. put down
3.With all the magazines I needed ,I left the post office.
A.buying B.to buy C.bought D.to be bought
4.He’s got into the habit of running a while before going to bed,don’t______him from doing it.
A.ask B.prevent C.make D.refuse
5. Janet as well as the other young people who ____ sent abroad by the government ____ brought up in a small town.
A. was, was B. was, were C. were, were D. were, was
6.Fishing is his favorite hobby, and _______.
A. he’d like to collect coins as well? B. he feels like collecting coins, too
C. to collect coins is also his hobby? D. collecting coins also gives him great pleasure
7. You are saying that everying should be equal, and this is _____ I agree.
A.why B.where C.what D.how
8.Reports say the plane crashed 15 minutes after it took off, killing all 157 passengers _____
A. aboard B. present C. away D. particular
9.I’m sorry I didn’t phone you, but I’ve been very busy ___ the past couple of weeks.
A. beyond B. with C. among D. over
10.We must do whatever we can to ______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any more.
A. separate B. keep C. prevent D. guard
11.It’s the tsunami not the strong earthquake that has _____ great damage to Japan.
A. started with B. added to C. brought up D. led to
12.We began to work in the fields. ____, it started to rain, so we went home.
A. But B. However C. While D. Yet
13.Success means working hard, but working hard doesn’t mean success.
A.certainly B.necessarily C.probably D.possibly
14.------Did you go to the show last night?
------ Yeah. Every boy and every girl in the area ____ invited.
A. were B.was C. has been D.have been
15.---Sorry, I am late.
---That’s okay.You are here and that’s what
A.does B.works C.stays D.counts
二、完型填空
It’s not polite to arrive at a dinner more than 15 to 20 minutes late. The host or hostess usually waits for all the ___1___ to arrive before serving the meal. If someone is late, the food may be spoiled(变味), and ___2___ may the host or hostess’ spirits. If you have to be ___3___ call and tell them to start ___4___ you.
It’s even worse to be early! The host or hostess will probably not be ___5___. If you are early, drive or walk around the block a few times, or just sit in your car until the right time.
Though it’s often ___6___ to arrive at a party on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host or hostess ___7___ guests to arrive and leave between certain times, so you can ___8___ at any time between the times he or she gives you.
It’s nice to bring an empty stomach, but it’s even nicer to bring ___9___ present. The present should not cost a lot, or you might make the host or hostess ___10___. Flowers, wine, or a box of candy will be fine. ___11___ bring money as a present. In an introduction, the ___12___ of a name is: (1) the given name; (2) the family name. In other ___13___, the given name comes ___14___. It’s important not only to learn and remember ___15___, but to repeat them often in conversa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we usually call friends by their ___16___ names. Older people may want you to call them by their titles and family names, such as “Mrs Smith”, “Mr Johnson”, “Dr. Brown”.
A maiden(闺女) name is a ___17___ family name at bir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fter a woman ___18___, she takes the family name of her ___19___ in place of her maiden name. It is now becoming common, however, for women to ___20___ their maiden names after they get married.
1. A. guests B. visitors C. customs D. passengers
2. A. or B. so C. but D. yet
3. A. tired B. hungry C. late D. early
4. A. without B. for C. with D. after
5. A. awake B. ready C. up D. friendly
6. A. useless B. impossible C. unable D. important
7. A. forces B. invites C. begs D. orders
8. A. play B. fly C. arrive D. start
9. A. a big B. a small C. a good D. an expensive
10. A. pleased B. satisfied C. interested D. uneasy
11. A. Never B. Always C. Do D. Be sure to
12. A. spelling B. calling C. order D. pronunciation
13. A. words B. letters C. idioms D. sentences
14. A. last B. first C. finally D. in the middle
15. A. expressions B. appearances C. names D. addresses
16. A. given B. family C. middle D. pen
17. A. gentleman’s B. boy’s C. woman’s D. man’s
18. A. works B. marries C. bears D. dies
19. A. husband B. mother C. father D. sister
20. A. stop B.?give up C. keep D. find
三、阅读理解
A
?????? The weather predictions for Asia in 2050 read like a script from a doomsday(世界末日,最后审判日)movie. Many climatologists and green groups fear they will come true unless there is a concerted global effort to rei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
?????? In the decades to come, Asia -- home to more than half the world's 6.3 billion people -- will lurch(突然倾斜)from one climate extreme to another, with impoverished farmers battling droughts, floods, disease, food shortages and rising sea levels.
?????? "It's not a pretty picture," said Steve Sawyer, climate policy adviser with Greenpeace in Amsterdam. Global warming and changes to weather patterns are already occurring and there is enough excess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to drive climate change for decades to come.
?????? Already, changes are being felt in Asia but worse are likely to come, Sawyer and top climate bodies say, and could lead to mass migration and widespread humanitarian crises. (人道主义危机)
?????? According to predictions, glaciers will melt faster, som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islands will have to evacuate or build sea defenses, storms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 and insect and water-borne diseases will move into new areas as the world warms.
All this comes on top of rising populations and spiraling demand for food, water and other resources. Experts sa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环境恶化) such as deforestation(森林砍伐) and pollution will likely magnif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what could be a foretaste of the future, Japan was hit by a record 10 typhoons and tropical storms this year, while two-thirds of Bangladesh, parts of Nepal and large areas of northeastern India were flooded, affecting 50 million people, destroying livelihoods and making tens of thousands ill. The year before, a winter cold snap(寒流,寒潮,骤冷)and a summer heat wave killed more than 2,000 people in India.?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as the similar meaning to rein in?
?????? A. slow down, control??????? B. increase, enhance??? C. bring in???????????????????? D. take in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ne is true?
?????? A. The changes of weather will never lead to mass migration and widespread humanitarian crises.
?????? B. The number of the population in Asia is the largest of all continents.
?????? C. Global warming and changes will happen in the near future if we don’t take any actions.
?????? D. Deforestation and pollution will not magnif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3. The reason why glaciers will melt faster is that????????????????
? ??A. there is more and more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 ?B. there is less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 C. the weather changed suddenly.?
D. The reason is still unknown.
4.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
?????????? A. what kind of weather we like best.
?????????? B. the whole world will not be suitable for us to live in.
?????????? C. how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 D. the weather predictions for Asia in the future and the reasons.
B
Whenever human populations have lived in forest areas, they have always cut down trees which they used for a number of purposes, for housing and ships and served as a source of heating fuel and timber. Growth of cities often meant expansion into forest areas, while even more trees were removed to provide space for agriculture.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for paper, vast quantities of trees have also been cut down for paper production. These factors, along with many others, have been contributing to a dangerous phenomenon known as deforestation.
In the last 5,000 years, humans have reduced forest from roughly 50 percent of the earth’s land surface to less than 20 percent. Most of this original, or old growth, forest cover is concentrated in three large areas: the Canadian and Alaskan boreal forest, the boreal forest of Russia, and the tropical forest of the northwestern Amazon Basin and the Guyana Shield. These areas comprise almost 70 percent of the world’s remaining original forest cover. In most places, the rate of deforestation is increasing, with the alarming result of 16 million hectares disappearing worldwide every year.
Loss of forest does not just mean the decline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factors that make deforestation seriously harmful to both the human and natural worlds. One of them is changes in the global climate. For example, forest clearance is releasing substantial volumes of carbon dioxide (CO2) into the atmosphere as vegetation is burnt or decay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is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global warming. Moreover, about 10 percent of the world’s tree species are in danger of extinction as a result of deforestation. Deforestation also threatens biological diversity through the destruction of wildlife habitats, which endangers a number of animal species and leads to their potential disappearance. Species are particularly easy to extinction in tropical rainforests because many species have few individuals per unit area, which makes reproduction more difficult. Finally, since fo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oring water and stabilizing soil, deforestation and the resulting change in land use cause soil erosion (腐蚀) and other forms of land degradation.
5.The passage discusse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the ________.
A. causes of deforestation B. consequences of deforestation
C. management of deforestation D. rate of deforestation
6. The word “diversity” 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variety B. expansion
C. development D. advantage
7.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fuel and timber in Paragraph 1?
A. To explain the rate of deforestation.
B. To compare them with housing and ships.
C. To show the dangers of deforestation.
D. To illustrate the causes of deforestation.
8.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summarizes Paragraph 3 best?
A. Deforestation threatens biological diversity.
B. Deforestation has many harmful consequences.
C. Deforestation causes changes in global climate.
D. Deforestation should be stopped.
C
Section One
The city is an accumul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Just as the American social philosopher (哲学家) Lewis Mumford put it, it is a special system which, fine and compact, has been designed to preserve the frui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Many Western languages have developed their versions of the term “civilization” from the same Latin (拉丁语的) word “civitas”(meaning “city”), and it is by no means a coincidence. The city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erfection of order in human society.
Section Two
The emblem, showing the image of three people ― you, me, him/her holding hands together, symbolizes the big family of mankind. Inspired by the shap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世” (meaning the world), the design conveys the organizers' wish to host an Expo which is of global scale and which displays the various urban cultures of the world.
Section Three
Created from the inspir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人”, the design roots deeply in Chinese culture. It tells the world the eternal core (永恒的核心) and theme of Shanghai World Expo will be always human. The mascot “Haibao” will become the messenger for the theme of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人” in which each stroke(一笔,一划) supports each other also shows the concept that the beautiful life should depends on mutual-help. If the human are willing to support one another, the harmony among human, nature, and society will be available. Such an urban life will be nice.
Haibao’s confident smile is expressing his sincere greeting from China ―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welcomes you!”
9. Section One mainly tells us about ______.
A. the part cities play in human civilization
B.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d “city”
C. why the Expo is held in Shanghai
D. where human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10.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Section One refers to ______.
A. the civilization B. the philosopher C. the word D. the city
11. Which correctly matches the sections with the picture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Pictures

A.
Section One
Section Two
Section Three
B.
Section Two
Section Three
Section One
C.
Section Three
Section Two
Section One
D.
Section Three
Section One
Section Two
12. The second paragraph in Section Three explains how the cre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_____ of the Chinese word “人”.
A. story B. meaning C. shape D. usage
D
An 18-year-old high school student who had just learned to swim in the last summer vacation saved the life of a drowning Ohio boy on Friday afternoon.
Tom Erickson was credited with (因......而受赞扬)saving the life of Jason Pryor,10, in Mill Creek (小河) Park. Young Jason Pryor, from Chillicothe, was visiting relatives from Anchor Point when he fell into Mill Creek.
The Pryor boy had no business playing near the edge of the river, but he had no idea of the danger.
The creek, with much more water than usual for the recent spring rains, flowed fast and carried the boy around a bend and out of sight from his parents, who took Jason out there and said they had not even witnessed the incident.
Luckily for Jason, one of the most unselfish students from Brentwood’s Central High School was taking a walk alone through the park.
As soon as he found the boy struggling in the water, Erickson jumped into the creek and managed to pull the drowning boy out of the water. And it was reported that Erickson had never received any life-saving instruction before.
“I wasn’t sure I could do it,” Erickson said. “I didn’t know if I could swim through the river by myself, not to mention getting another person out with me.”
This incident should be a lesson to young children who do not know how to swim. Stay away from dangerous bodies of water.
13. Young Jason Pryor lives at _______.
A. Anchor Point B. Chillicothe, Ohio C. Mill Creek D. Brentwood
1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Life-saving instruction helped a lot in the incident.
B. Jason’s parents saw him fall into the creek but couldn’t help.
C. The creek flowed fast because it was very straight without any bends.
D. Erickson was not sure if he could save the boy when jumping into the creek.
15.What’s the possibl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The Pryor boy had no business playing near the edge of the river,” in the third paragraph?
A. The accident was none of the boy’s business.
B. The boy had no friends to play with him.
C. The boy shouldn’t have played near the creek. ks5*u
D. The boy was very busy and had no time to play.
16.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Did You Know the Danger of Water B. Be Responsible Parents
C. The Fast Running Mill Creek D. Beginning Swimmer Saved Drowning Boy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阅读填空
第二节 语法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One day a farmer’s donkey fell down into a well. The animal cried piteously ___1___ hours as the farmer tried to figure out what to do. Finally, he decided the animal was old, and the well needed ___2_______ (cover) up anyway; it just wasn't worth ___3____ to save the donkey.
He invited all his neighbors to come over and help him. They all grabbed a shovel(铲) and began to shovel dirt into the well. At first, the donkey realized ___4___ was happening and cried horribly. Then, to everyone’s amazement, he quieted down. A few shovel loads later, the farmer finally looked down the well. He _5_______ (astonish) at what he saw. With each shovel of dirt __6____ hit his back, the donkey was doing something _7______ (amaze). He would shake it off and take a step up.
_8____ the farmer’s neighbors continued to shovel dirt on top of the animal; he would shake it off and take a step up. Pretty soon, everyone was amazed as the donkey stepped up over __9___ edge of the well and happily ran off!
Each of our troubles is a steppingstone. We can get out of the deepest wells just ___10___ not giving up! Shake it off and take a step up.
五、书面表达
第二节 读写任务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The Guangzhou Children’s Palace and Urbanities Growing magazine last week published the results of survey about how children and parents view thankfulness. 84% of parents think that today most children do not feel a sense of thankfulness toward their parents. 90% of the parents said that the key to teaching children to be thankful toward their parents is for parents to set a good example themselves. If parents expect their kids to be more thankful to them, they themselves should be thankful toward their kids as well as toward others.
How do children understand the idea of being thankful? Most children think that being thankful means repaying those who have supported them. 44% of the children think that they should be grateful to those who once helped them or brought them happiness; 36% of the children think that if someone helped them before, then they should do something for him or her in return; and 20% said that they should be grateful to their parents for bringing them up. No kids think that being thankful was something out of date.
[写作内容]
1. 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
2. 以约120个词就 “对父母的感谢” 这个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以下要点:
你认为子女是否应该对父母表示感谢并指出原因;
你通常以怎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父母表示感谢。
[写作要求]
1. 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 标题自拟。
[评分标准] 概括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适,篇章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B
3.C
4.B
5.D
6.D
7.B
8.A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D
二、完型填空
1-5 ABCAB
6-10 DBDB
11-15 ACABC
16-20ACAAC
三、阅读理解
1.A
2.B
3.A
4.D
5.C
6.A
7.D
8.B
9.A
10.D
11.C
12.C
13.B
14.D
15.C
16.D
四、阅读填空
for
covering/to be covered
it
what
was astonished
that/which
amazing.
As
the
by
五、书面表达
My Thankfulness for My Parents
According to recently released survey results, most parents do not think their children are thankful toward them, while children think thankfulness is important and a means to repay those who have helped them.
Throughout our life, numerous people deserve our thanks. Our parents are the first we should thank.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always be thankful toward our parents for the fact that they give us our lives and bring us up. Our parents Show us their great love and take good care of us. When we get sick, they become so worried that they can not sleep at night. Our parents always give us the best but never ask for anything in return. Therefore, we should always be thankful toward our parents. Personally, I often express my thankfulness in words and by sharing my parents’ difficulties, such as “doing more household work” and “preparing a meal for them on their birthdays”. I think these small deeds make my parents very happy.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惆怅(chànɡ)?? 百舸(ɡě) ???斑斓(làn) ????失其所与(yǔ)
B.颓圮(pǐ) ??? 漫溯(sù)??? 浣溪沙(huàn) ?? 变徵之声(zhǐ)
C.浙江(Zhé) ???冰屑(xiè) ?? 几束(shù) ????数目项王(shuò )
D.创伤(chuānɡ )? 瞋目(zhēn) 戮力(lù ) ????和而歌(h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期校园人身伤害、火灾等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学生重大伤亡,中小学安全因素已经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B.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并以其特有的历史韵味和时代风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C.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更大教育投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D.由于经济的迅猛增长,使中国实际上已经挤掉了美国,成为本次釜山APEC(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的主导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
3.将下列句子中的加划线语按活用现象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草行露宿
③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④何必劳神苦思
⑤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⑥安能屈豪杰之流
⑦道海安、如皋 ⑧去今之墓而葬焉
⑨素善留侯张良 ⑩道中手自抄录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人皆得以隶使之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⑨⑩
B.①③/②⑩/④⑥/⑤⑦⑧/⑨
C.①/②③⑩/⑤⑥/⑦⑧⑨/④
D.①⑥⑦⑧/②⑤⑩/③⑨/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音乐与人生
赵鑫珊
①这是有关我心灵状态的一段经历。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只有牵动心魂的情态。时间是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冬春之交,地点在北京故宫深深庭院。
②当时,我正在为调动工作疲于奔命,要告别工作了多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心既惆怅又激动。因为从今以后我要站在哲学的尊前公开说话,并且决心献身于智慧的哲学。
③一个下雪天,我突然萌生独自一人去故宫深院走走的念头。别人游故宫,总爱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则喜欢挑一个斜风细雨或纷纷扬扬的落雪天,因为雨雪天的气氛,同故宫的建筑场、历史哲学更为和谐。
④故宫里面游人极少。与其说我是在参观珍宝馆和贵妃的起居室,还不如说我更喜欢在小小的极幽静的庭院内徘徊、踯躅和沉思默想。突然,从安装在屋檐下的小音箱里传出了古琴曲《平沙落雁》,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乐声会让你放下眼前心头的一切,随它去看那平沙无垠、云程万里、群雁翱翔、天际飞鸣的景象,感受那立于苍茫天地间独行旅人的渺远情思。
⑤在这之前,我在音乐厅曾不止一次地听过这首曲子,但都不如这一次感触深。究其原因,不外是我的心境、周围古老建筑场与乐曲的契合。其实,人的心境也是一种场,当音响构成的场、人的心境和周围的环境这三者发生共振的时候,旋律和律动才能打进人的内心,才能荡人心魄,顿起波澜。
⑥传说《平沙落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昂,也有人考证是宋代毛敏中和明代的朱权。我则倾向于是陈子昂。这是我的感觉告诉我的。我觉得这首古琴曲只能出自陈子昂的手笔。因为他既能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当然也就能谱出《平沙落雁》。两者都是千古绝唱,是同一境界的两种表述,就像水和水蒸气的分子式相同,形态各异。《平沙落雁》好比是水蒸气,无形,无象,缥缈得很。
⑦设想陈子昂在晚秋的一天,看见远处山映斜阳天接水,一群南飞的大雁缓缓悠悠地落到沙洲上来歇脚,触景生情,顿起幽思,化作千古绝响。整个曲子的基调好像是由两个对立和矛盾着的主题构成的:动与静,有涯的生命与无限的天地,短暂与永恒,有意义与无意义……
⑧雪仍在下,静悄悄地落在古瓦上,落在古树上,落在贵妃、皇后和太监曾经走过的古道上。《平沙落雁》的古旋律还在周遭回荡着。那么,当年在宫墙内发号施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皇室成员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只有皇宫建筑师、木匠瓦匠的作品,只有音乐家创造的旋律,只有大自然的冬去春来叶绿叶黄。
⑨感谢故宫,是它的建筑场帮助我听懂了《平沙落雁》。在故宫,只能播放中国的古筝、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若播放摇滚或美国午餐音乐,准会砸锅,因为气不通,场不对。也多亏了我当时的心境,否则这首曲子就无从入手刻画我波澜起伏的灵魂状态:追求变化,又渴望永恒;想冲决有限,又害怕无限;方向明确,又觉得身在歧路。正是《平沙落雁》给了我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让我自省,让我不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②段交代作者的生活状态,为下文写作者听古琴曲《平沙落雁》生发诸多感触做铺垫。
B.作者内心惆怅激动,但对于选择从事哲学研究十分坚定,并决心献身于这份选择。
C.为了体会故宫的历史哲学意义,作者特意选择了一个下雪天独自走进故宫古建筑群。
D.作者用抒情性的语言联想古往今来的世事沧桑,在特定的心境中领略了特定的音乐,而环境强化了音乐的表达效果。
E.文章所引用的陈子昂的诗句,其意境空阔寂寥,意在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苍凉。
5.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表现出《平沙落雁》的哪些特点?请分点作答。(6分)
6.文章标题为《音乐与人生》,请概括作者认为“音乐与人生”有怎样的关系。(6分)
7.作者说:“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只有皇宫建筑师、木匠瓦匠的作品,只有音乐家创造的旋律,只有大自然的冬去春来叶绿叶黄。”这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请联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注释]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
8.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②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9.简析孟子所采用的说理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 ,风飘飘而吹衣。
(2) ,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五、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文后问题。
[双调]
蟾宫曲·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注:非熊,指吕尚。
(1)首句中的“农夫”指 ,称其为“农夫”,是因为 。
(2)第二、三两大句高度概括地写出了 。
(3)末句“蜀道寒云,魏水秋风”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其句意 。
(4)这首元曲虽然用典,但用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典故,用语通俗,具有元曲 的特点。
六、作文
请以“用心准备”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E
5.要点一,乐音感情基调清冷,意境旷远;要点二,穿越了时空,带着历史的沧桑感(悠扬流畅,历经千载,堪称经典);要点三,深沉低婉,与故宫古老沉静的氛围相契合。(每点2分,共6分)
6.要点一,音乐能够表现人生中的某种心灵状态;要点二,当音乐与人的心境、周围环境契合时,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命状态,解读心灵世界(音乐和人生在特定的“场”中能发生碰撞,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要点三,音乐能够启发人去探求人生的价值(音乐对人生有启迪作用)。
7.第一问:作者的人生感悟:人生中的权势富贵如过眼云烟,但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劳动创造、四季轮回的大自然是亘古不变的。(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联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出自己的思考认识
8.①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②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9.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以“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喻“声闻过情”,以“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喻徒有虚名的结果,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参考译文
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道‘水啊,水啊!’对于水,孔子取它哪一点呢?”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人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10.略
11.
(1)诸葛亮,姜太公
(2)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回顾、凭吊和评价。
(3)借景抒情,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于事无补
(4)雅俗共赏。
12.【例文】
用心准备
用心准备,在收获时,去聆听生命中最美妙的音乐。
——题记
在季节的唇边,透过一朵小花,我看见了那些看不见的精灵。它们在向我诉说着一粒种子用心准备的往事。
从秋到冬,落叶演唱悲歌的日子蹒跚走远。在孩童的欢呼声中,层层枯黄,在一夜之间变得晶莹剔透。雪野之上,一轮太阳,如同那只传说中的啼血的杜鹃,在深情地歌唱着,歌唱着冬季为了将世界打扮得银装素裹而用心准备的往事。阳光无声,流水潺潺,在不经意间,为用心准备的人物,谱写了一部历史的传记。
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莺飞草长的花季,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的涟漪,飘荡着书法的粗犷。圣地会嵇,诗文相遇,大墨诡奇,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临风,赋彩天地。只是俯仰之间,一切皆为陈迹,而你,在用一生的心血书写自己。从小就拿住毛笔,为自己书写华丽的篇章,先是墨池,而后墨溪,在无数次的洗笔之后狂草的墨迹,终于形成。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天光照临,土地在沉默,树影婆娑,时序改变,关在监牢的你,目光坚定,绝不相信一叶可以障目。在那个可怕的日子里,来自汉武帝阴鸷内心的寒流,洗劫了李陵空空荡荡的头颅;然后,将你重重地击倒在苦痛而屈辱的双刃剑上。
可幸还有火种,埋藏在你内心的火种。它源于孔子,源于左丘明,源于孙膑,当然,还有你坚定的信念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你猛地站起来,用心准备,奋笔疾书:书写三闾大夫行吟江畔的悲郁,书写荆轲那把匕首闪闪的寒光,书写杜周们内心蛰伏着的蛇蝎,书写着武帝挥舞干戈滴下的鲜血,书写垓下英雄慷慨悲凉的绝唱……以笔为桨,横渡血泪汹涌的波光,成为苍茫史海中夺目的星辰。
五千年的情结,植根于大地;三千年的历史,转瞬即逝。将时间分为现在和过去,过去的生命只是一种展示一种告诫,更多的,需要现在的我们去用心准备。哪怕不能够永垂史册,也能在收获时,听到生命中最美妙的音乐!
【点评】模拟评分 内容20分 表达20分 发展20分=总分60分
评分依据:这是一篇底蕴丰厚的大气之作。写自然之物,或探寻收获之前的辛勤播种,或挖掘皑皑白雪的良苦用心。接着,由物及人,逐层深入。写王羲之,在回忆兰亭盛会之后,集中笔墨描写了“墨池”“墨溪”背后的长年努力,句式精美灵动,颇具《兰亭集序》的洒脱神韵;写司马迁,重在讲述故事概况及其历经“腐刑”之后的坚毅用心。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语言文采飞扬而又极具张力。文章站在历史的角度,有力地论述了“用心准备,便能听到生命中最美妙的音乐”这一观点。
【解析】 雄伟壮丽的泰山,以其磅礴气势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可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千万年的不断增长,哪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一鸣惊人;著名学者钱钟书,以其深厚底蕴赢得了世人的赞美,可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几十年的用心准备,哪来《围城》的名扬中外;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全国选手正在摩拳擦掌,试问,如果不用心准备,哪会收获成功?想想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们,谁不是在时刻为自己的事业而用心准备着?有的人甚至用自己的一生来完成一件壮丽的事业。“用心准备”这道题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是显而易见的。考生应该学会透过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透过自我生活的非凡经历,去领悟“生活需要用心准备”的哲理,去感受生活因“用心准备”而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考题虽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但并非现实生活拿来即可成文。展开时需注意两点:
一、扣住中心词“准备”选择丰富材料,要学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如想到历经三十年跋涉终成《徐霞客游记》的伟人,想到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要能够将这些因“用心准备”而终有所成的经典事例信手拈来。
二、抓住修饰语“用心”进行细腻描写,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得学会在“细”字上下工夫,要让人物的性情在心灵的细微变化中流露,让人物的性格在思想的细小波澜中成长。注意了这两点,文章自然会材料充实,情感动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