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牧民新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牧民新歌》

资源简介

《牧民新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牧民新歌》是由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有学习过《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蒙古族的民歌,学习了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如骑马的动作,观看了草原风光等,对于蒙古族风格的乐曲学生并不陌生,所以在这首乐曲一开始会比较容易进入场景。通过对这首乐曲不同乐段的欣赏来更加深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感受到牧民的幸福生活和精神风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和观赏乐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以及牧民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竹笛的了解与喜爱。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乐曲各个乐段节奏、速度、情绪
等音乐要素的对比,感受每个乐段所描绘的
不同意境以及运用口琴视奏旋律、视唱旋律
以及模仿骑马的动作、马的叫声等体验形式
增强学生对每个乐段意境的了解,从而达到
对整首乐曲各个音乐要素的深入理解。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乐曲《牧民新歌》使学生认识竹笛
并简单了解竹笛的构造,能够听辨其音色和
旋律速度、情绪、意境的变化,知道乐曲的
曲作者,以及这首乐曲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乐曲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对
比,使学生感受乐曲每个乐段所描绘的不同意 境。
教学难点:学生用口琴视奏第二乐段旋律时对低音mi、低
音sou 、低音la的演奏,以及 3 5 6
6 5 3的演奏。 ● ● ●
● ● ●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歌(老师与学生互动互问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2、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两张图片,然后请你们说一说两张图片分别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找两名学生说一说然后老师及时评价)
3、 现在老师再播放一段音乐,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更适合哪张图片的意境。(适当评价:你的耳朵真灵)你们再来说一说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一起说:竹笛。
4、 老师说:1、竹笛是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2、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竹笛的构造(语言简单流畅)
5、 老师想演奏一段旋律,请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一下竹笛的魅力,你们想听吗?老师刚才吹的这段旋律使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略 老师及时评价:你们真厉害,感觉真棒)
6、 请你们再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生:马叫的声音,老师说:一下就听出来了,这说明老师模仿的也很像,给老师一点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7、 导入新课:
导言:竹笛的声音美不美?表现力丰富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由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创作的竹笛曲《牧民新歌》,(老师及时切换幻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在聆听时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做律动来感受乐曲的意境和乐段。
(一)、 初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境
1、当聆听第一乐段时老师说:请同学们进入音乐情境----悠扬的笛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令人心旷神怡。暖暖的微风带着草原的清香,向我们徐徐吹来,我们情不自禁的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顿感全身舒适。听!这块有一段高音旋律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山顶,极目远眺,碧草如茵、天高云淡,我们深深的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2、当聆听第二乐段时老师说听!这段乐曲的进行开始平稳而有规律了,(老师用指挥的动作引导学生做动作,并用眼神与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适当走进学生中间纠正学生的动作)
3、当聆听第三乐段时老师领生边拍手边说:听!乐曲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言自语:好像老师刚才吹的旋律。老师说:你的记忆力真好!
4、当聆听第四乐段时老师说听!又进入一个新的乐段,老师变成右手指尖敲击左手手掌的动作,并说:同学们听一听音的时值……老师启发学生“做一个拉长的手势”,学生说:好像变长了,等到乐曲再往后进行到高音区域时,老师做一个左手食指向上的手势再次引导说:音高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需要领学生练习----学生1说:变高了,学生2说:变宽了,)你们的感觉真棒(可说可不说根据现场具体情况)
5、当聆听第五乐段时老师的动作变成左手握拳敲击右手手掌。边听边说:速度怎么样了?学生:略。乐曲的力度呢?学生:略。老师: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这首乐曲好听吗?学生:略,老师接着问:谁能说一说乐曲分为几个乐段。学生:略。老师跟进说:我们共同回忆一下刚才做了几组动作,最后得出全曲共分为五个乐段并及时出示幻灯片。
老师:这首乐曲是由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间音调为素材创作的,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下面就让我们来逐段的感受乐曲的速度、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情绪。首先进入第一乐段!(播放第一乐段幻灯片)
(二)、复听乐曲----分段聆听感受乐曲意境
(温馨提示:老师可以和学生近距离的交流)
1、首先进入第一乐段!(播放第一乐段幻灯片),先播放音乐,等学生开始听之后,老师不失时机的说出:此段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等到高潮处时老师再亲切的问:这段音乐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略)等到乐曲结束时老师再问:节奏是自由抒展的、还是匀速有规律的。(学生:略,老师引导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自由抒展的。师接着说:在整首乐曲开始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引子,(激光)它的节奏经常是自由抒展的。你们记住了吗?学生:记住了!
2、(1)同学们你们看第二乐段向我们走来,(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随老师边做律动边感受第二乐段旋律(老师的动作别太单一1、边听音乐边做指挥的动作。2、吹笛子的动作)
(2)欣赏第二乐段之后,老师说:这么美的一段旋律请你们选择几个适合这段音乐情境的词语吧,(老师出示什么词语都有的 幻灯片 :(起伏、平坦、婉转、有力、娓娓道来、如歌的、 大声叫喊、悠然自得、心情烦躁)谁来说一说(一个孩子最多选两个),对于选择“悠然自得”和“如歌的”词语的,老师再深入挖掘你看到1、谁“悠然自得”了,(师用激光点击“悠然自得”几个字)2、“如歌的”是什么意思?(师用激光点击“如歌的”三个字,老师说:老师也仿佛看到蒙古族的小朋友用美妙的歌声赞美新生活赞美家乡呢!你们选得真准确,(出示准确的幻灯片:起伏、婉转、娓娓道来、如歌的、悠然自得 )
(3)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刚才这段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略,老师像这样的旋律叫“慢板”。
(4)老师接着说:这么美的旋律你们想不想试着唱一唱?(学生:想,老师:好的)
①、请先听老师弹一遍旋律。
②、用“啦”慢速模唱旋律。(老师说1、2一起来)
③、用口琴视奏旋律。学生先自己试吹练习,然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把低音3、低音5、低音6、三个音吹熟,再把吹熟解决难点然后老师伴奏,学生演奏。(老师说1、2一起来)
④、学生视唱曲谱。
老师说:你们能唱能奏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们点赞!来让我们大家一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点赞“ye”
3、同学们第三乐段在像我们招手!让我们共同进入乐曲的第三乐段来感受一下乐曲的速度和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在第三乐段的旋律播放到第一小段时问:是不是似曾相识?对,是马在奔跑。第二小段老师说:来!让我们跨上骏马一展我们的飒爽英姿吧!(生做骑马的动作。老师说:乐曲的速度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略。乐曲的情绪呢?学生:略(老师说:像这样的旋律叫做小快板!)
4、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了蒙古族人民擅长骑马,那你们知道他们还擅长什么吗?
(1)学生:略。老师说:我们的家乡阜新就是蒙古族同胞集聚的地方,他们能歌善舞,舞姿优美独特,同时出示舞蹈的幻灯片。
(2)另一名学生:略。
(3)老师直接说:他们还擅长射箭,有高超的射箭技
术,他们的服装也非常美丽,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同时出示射箭、服装的幻灯片。
老师问学生: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是不是非常的丰富多彩呀?他们要放声高歌抒发心中对美好生活热爱之情!你们想不想与他们一起抒发心中的情感?学生:想!老师说:那我们一起合作,老师吹笛子,你们为我伴奏好吗?学生:好!老师说:来xx同学你用双响筒领奏,其他同学拿起你的小口琴和笔,来模仿双响筒。老师说:我们一起试一遍,1 2、1 2、1 2,老师用左手边做握口琴状,边用右手食指做敲击动作 。老师放伴奏,(老师演奏要声情并茂,用肢体语言与学生沟通,适当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的眼神要有交流,提示学生的表情要美!)演奏结束老师说:谢谢同学们,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也非常成功!
5、(1)老师说:同学们胜利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带着成功的喜悦一起走进第五乐段结束段的欣赏,(老师说:请同学们一起做骑马的动作,在听到马叫时共同模仿骏马昂首嘶鸣的声音好不好?我们一起练一下。)
(2)欣赏完这一段之后老师说:这个乐段的速度比第四乐段的速度--,学生:略!老师说:情绪呢?学生:略。
(3)老师说:那么这一乐段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略。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万马奔腾”
(三)、再听乐曲----通过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深刻感受乐曲意境
老师:至此五个乐段欣赏完毕,我们感受到了每个乐段有着不同的速度、意境、和情绪,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视频音乐《牧民新歌》,通过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来更深刻的感受乐曲意境!
八、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动听的竹笛曲《牧民新歌》,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是我国十大民族金曲之一,也是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音乐教材中的竹笛曲。在这首乐曲中竹笛以它清脆、悠扬、悦耳的声音和丰富的表现力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放牧的生活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赞美,今天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再见!(老师做一个向上的手势)学生:老师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