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震撼(hàn) 迸射(bìng ) 恳切(kěn)B.战壕(háo) 扑哧(cī) 匍匐(pú)C.凹地(ào) 嘹亮(liáo) 匍匐(fú)D.舍身(shě) 开辟(pì) 瞪着(dèng)2.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A.迸射 责任 制度 眼疾手快B.嘹亮 送葬 哀思 粉骨碎身C.开辟 寄托 钢铸 精兵减政D.战壕 匍匐 恳切 一目了然3.下列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一项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讲述的是什么时期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 )A.抗美援朝 B.解放战争 C.红军长征5.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 )例: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A.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B.老师大声喊到:“预备——跑!”C.我永远忘不了加入少先队的那天——2020年6月1日。D.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二、填空题6.写同音字fēnɡ 冲( ) 蜜( ) 刮( )diāo ( )堡 大( ) ( )皮7.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例:(封锁)道路 ( )战壕 ( )炸药包( )远方 ( )烟雾 ( )敌人三、语言表达8.按要求改写句子。(1)老师对我说:“明天我要到你家家访。”(改为转述句)_____(2)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否定句)_____(3)解放军战士把敌人全消灭了。(改为“被”字句)_____9.按要求写句子。1.董存瑞和郅顺义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2.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敌人的机枪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就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打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铜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隐蔽——( ) 坚毅——( )嘹亮——( ) 眺望——( )11.本文从环境、动作、神态、语言四个方面来刻画人物,请填写。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2.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英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朝鲜战争 D.游击战争13.“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出了危急的局面。B.这句话写出导火索燃烧时很壮观。C.“哧哧”这个词摹拟导火索的燃烧声。D.这句话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细致描写。1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 )A.声音的延长 B.语意的省略 C.重复词语的省略15.文中画“ ”的部分说明了( )A.董存瑞个头很高大。 B.董存瑞意志非常坚定,视死如归。C.董存瑞力气很大。 D.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16.用“ ”画出文中描写董存瑞动作的句子。17.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碉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董存瑞炸碉堡时遇到了哪些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读了短文,你想对董存瑞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你还知道谁?请写下他们的名字。(至少写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详解】考查汉字字音。A项迸射(bìng )——迸射(bèng)B项扑哧(cī)——扑哧(chī)C项凹地(ào)——凹地(āo)2.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C错误。“精兵减政”应改为“精兵简政”。3.D【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A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写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 出征为国效力本就没有准备活着回来,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诗人的爱国情怀;B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写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度过阴山,表达了作者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C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写将士们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表现出战争的艰苦和战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之情;D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写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重在强调实践的意义;A、B、C选项都在表达战争的残酷和诗人的爱国情感,D选项意在说明实践的重要性,选D。4.B【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1948年5月25日下午,解放隆化的战斗激战正酣。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先后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六班长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军暗堡,前进中,他左腿负伤,但仍然顽强地冲至桥下。可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暗堡两头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猛地拉着了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硝烟弥漫,暗堡炸毁,部队成功突击。董存瑞用生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通道,而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19岁……5.C【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点符号,它的主要用法包括:①表示补充说明,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②表示话题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表示声音延长;⑤表示引出下文;⑥表总结上文;⑦表示插说;⑧表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⑨用在副标题前;⑩表示强调。“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这句话在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敌军司令部所在的具体位置是隆化中学。A.句子中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B.句子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C.句子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那天的具体时间是2020年6月1日。D.句子中破折号表示强调。由此可知,C选项句子中的破折号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6. 锋 蜂 风 碉 雕 貂【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冲锋:向敌人快速逼进,用轻武器猛烈进击。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刮风:起风、吹风。碉堡:具有端口或洞口的防御性结构,防御者可以通过这些端口或枪口直接射击。大雕:一种鸟类,学名康多兀鹫又叫安第斯兀鹫,也有人叫它“安第斯神鹰”或南美神鹰。貂皮:是中国东北三宝之一,素有“裘中之王”之称。7. 跃出 夹紧 眺望 冲过 消灭【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还可以写成:“跳进战壕”、“拿起炸药包”、“思念远方”、“释放烟雾”、“打败敌人”等等。8. 老师对我说,明天他要到我家家访。 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不得不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 敌人被解放军战士全消灭了。【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1)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老师对我说,明天他要到我家家访。(2)本题考查改为否定句。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把“只得用”改为“不得不用”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本句话中调换“解放军战士”和“敌人”的位置,把“把”字改为“被”字即可。9. 两只下山的猛虎 董存瑞前进。【详解】略10. 隐藏 坚强 响亮 嘹望11. 敌人的机枪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 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0.略11.略12.B13.B14.D15.C16.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17.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18.(1)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不好放。(2)时间紧迫,大部队马上要冲上来。19.您是人民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会永远缅怀您。20.邱少云、刘胡兰、赵一曼、杨靖宇1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结合文段的内容“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以及自己积累的文学常识,可以得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英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哧哧”模拟的是导火索燃烧的声音,“冒着白烟,闪着火花”描写的是导火索燃烧的样子,所以这句话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描写。这句话通过描写导火索凸显了危急的局势。B选项“壮观”的意思是雄伟的景象,景象雄伟,用于形容导火索燃烧时的危急局面不恰当。14.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根据“一秒钟、两秒钟……”可知这里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划线句的内容“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可以看出董存瑞不怕死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B选项正确。16.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阅读文章,文中写董存瑞动作的句子是: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从原文“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碉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可知答案。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这句话可知,董存瑞炸暗堡时遇到的困难是炸药包无处可放。19.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人的桥型暗调,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董存瑞毫不犹豫的用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英勇牺牲。董存瑞视死如归、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我们学习。把你想对董存瑞说的话通顺流利地表达出来即可。20.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识记。根据积累完成,写出三个即可。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例如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