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6.1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认识力,是力学知识的开始也是本章运动和力的基础,是力学板块的重中之重。本节内容是基础,在力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五部分:1.什么是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三要素5.力的示意图。学 情 分 析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尽管力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完全能够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以及力的三要素 2.通过实验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实验探究出力的作用效果 4.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与实验,体验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动脑钻研的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和讲解、归纳总结教学重点 对力的认识和画力的示意图教学难点 构建力的概念及对力作用效果的理解教学仪器 多媒体、小车、磁铁、磁针、气球、弹簧、鸡蛋、钢球、矿泉水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将一把直的钢尺折弯,通过观察知道变弯的原因是受到了力,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什么是力呢?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力? (1)出示幻灯片观察使用力的动作,总结共同征都用到了力 具体分析实例推土机推土,运动员踢球,起重机吊车,运动员举杠铃,手压弹簧 用力涉及两个物体,并且有推、踢、吊、举,压的作用 归纳总结出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以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研究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3)边学边练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1)用气球和小车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演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师生共同分析看到的现象,两个气球都扁了是因为收到了力,两个小车都受到了力,归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小孩穿旱冰鞋推墙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小孩 墙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3)解释生活现象 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 游泳向后划水,人会向前 3.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演示实验成果(1)捏拉橡皮泥 (2)拉压弹簧 (3)捏气球 归纳: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4)推拉小车 (5)磁铁吸做直线运动的钢球 归纳: 静止变为运动 运动变为静止 由快到慢 运动状态的改变 由慢到快 运动方向的改变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展示体验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弹簧伸长的长短不同,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拉伸长,压缩短,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小瓶子不动,力大瓶子运动,与力的大小有关 运动方向相反,力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底部用力平移,顶部用力倾倒,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位置有关,力的位置叫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老师讲解:为了跟直观清晰的描述力的三要素,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教师示例: 例1: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 F=50N 2.用200N向右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的拉力拉木箱,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拉力。 F=50N 30°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惑? 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找共同特征 找用力的动作 用磁铁和磁针体验不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问题理解力 学生体验将两个气球相互挤压, 将磁铁放在小车上并将小车接触在一起,然后放开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归纳总结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小孩穿旱冰鞋推墙的的现象 学生思考谈论回答 学生对橡皮泥,弹簧,气球施加力,观察看到的现象并归纳总结 学生给小车施加力观察现象 学生利用磁铁对钢球施加力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 学生体验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1.用不同的力拉弹簧,观察有何不同?为什么? 2.用力拉、压弹簧,观察有何不同?为什么? 3.(1)用不同的里推矿泉水瓶观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用相反的力推矿泉水瓶观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力在底部推矿泉水瓶,然后用力在瓶盖处推瓶,观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学生听讲解 学生练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用40N向左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 45°的拉木箱的拉力。 学生相互交流,进行学习小结。板 书 设 计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方法:力的示意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力的概念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多个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和相互的作用,通过实验体验明白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物体建立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通过较多分组实验自主探究让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突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而快乐的学习,大胆的展示实验成果,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自信的学习态度。 关于力的示意图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遇到复杂问题通过改变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进行分步讲解,学生的练习中反映出画图的准确、整洁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总之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