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型 新授 课题 弹力 弹簧测力计 课时 1 单位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2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其构造,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3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实验设计、动手能力5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功体验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弹力及相关概念;通过随堂训练,让学生在实际练习及交流合作中掌握弹力的产生,通过随堂检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与创造力。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教具 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玻璃管、自制课件 学具 橡皮筋、弹簧、塑料尺、气球、弹弓、玻璃瓶、橡皮泥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学生:交流感受 教师:聆听,如有不同感受,同学之间争论,最后予以点拨学生:通过上述活动,交流得出弹性、塑性的定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后,总结经验教师:及时进行点评、点拨。学生:总结归纳弹力的产生及其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上台演示并解说教师:点拨学生: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生:自主练习、交流展示、统一结果教师:启发诱导,重点点拨学生:谈收获,提疑问教师:解疑答惑,布置作业。直接导入(2min):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2min)一、弹性 塑性 ( 9min)二、弹力(10min)三、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3min)巩固检测(8min)查漏补缺 布置作业(3min) 活动一:利用提供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气球等器材,想办法改变它们的形状,待会儿将你的亲身感受与大家交流。活动二: 同样的弹弓、同样的小球,比比谁射的远活动三:拉弹簧,观察有什么规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具体有什么规律?伴你学:第8页1、2、3、4、5、8伴你学:第9页6、7、9板书设计 二弹力 弹簧测力计弹性塑性弹力弹簧测力计 制作原理 设计意图 关于弹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但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对其性质和原理的认识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探究和测量的活动,使学生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反思:本节课力学知识的开端,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对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有些问题问的太大,比如叫学生搬完桌子后,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不知道从何回答,而在学生回答偏离主题时,没有及时作出引导。2、做投影片时没有考虑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色差问题。3、前面介绍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节课的重点部分花的时间不够。4、学生在吹气球过程中将气球吹破的意外情况没有及时的去处理。其实这可以作为塑性形变的一个和好的例子。也能为下面讲到弹簧测力计原理时”在一定范围内”作伏笔。6、本节课的高潮不够明显,虽然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也能参与到学生分组实验中,但整堂课下来没有兴奋的点。总之,这一节上下来,我发现漏洞很多,反思下来,归根结底是我没有将备课中的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实处。这堂课,使我受益良多,我以后要更加努力,真正做到备好课,上好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