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9科全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9科全套)

资源简介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化学(理科)
(满分:100 分 时间:90分钟)
特别提醒:
1)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水笔全部填写到答题卷上。请按要求规范答题,否则答题无效。
2)凡班级、姓名、座号涂写有错误或不完整的均不登记成绩!!!
不重视上述提醒,将存在补考风险。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第 Ⅰ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共48分)
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苯甲酸 B.甲苯 C.硝基苯 D.氯仿
2.工业上制取大量乙烯、丙烯所采用的方法是  
A.石油分馏 B.石油裂化 C.石油裂解 D.煤的干馏
3.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B.S=C=S C.CCl4 D.
4.所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①豆油 ②酱油 ③牛油 ④甘油 ⑤重油 ⑥硝化纤维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5.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 ②氧化 ③酯化 ④加聚 ⑤取代
A.只有①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③④
6.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氢核磁共振谱中只出现一种信号的是
A.CH3OH     B .HCHO    C.CH3COOH   D.CH3COOCH3
7.某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只有C—H键、O—H键、C—O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CH3CH2OCH3   B.CH3CH2OH C.CH3CH(OH)CH3 D.CH3COOH
8.最简式相同, 但既不是同系物, 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辛烯和3-甲基-1-丁烯 B.苯和乙炔
C.1-氯丙烷和2-氯丙烷 D.软脂酸和硬脂酸
9.二甲醚(CH3OCH3)和乙醇(CH3CH2OH)互为同分异构体,可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多种方法鉴别它们,下列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 B.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C.利用红外光谱法 D.利用质谱法
10.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丙烷 B. 2-甲基-2-丙烯
C.CH3--CH3 间二甲苯    D.CH3CH2CH2CH2OH 1-丁醇
11.现有下列物质: ①纤维素 ②甲酸甲酯 ③淀粉 ④甲醛 ⑤丙酸 ⑥乙酸 ⑦乙二酸 其中符合Cn(H2O)m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的是:
A.②④⑦ B.②④⑥ C.①③④⑦ D.②④⑤⑥
12.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空间发现有一种星际分子,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包含单键、双键、叁键等,相同花纹的球表示相同的原子,不同花纹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双键          B.②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叁键
C.③处的原子可能是氯原子或氟原子      D.②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单键
13.将四片一定质量的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后,趁热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接触后,与加热前比较,铜片质量可能不变的是
A.HNO3   B.盐酸 C.石灰水 D.无水乙醇
14.某一元醇的化学式为C6H14O,已知其分子中有二个 -CH3、三个 -CH2-、一个 ,此一元醇可能的结构有几种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结构中只要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有机物都属于芳香烃
B.分子组成满足CnH2n-6(n≥6)的烃一定属于芳香烃
C.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的烃一定属于苯或苯的同系物
D.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苯环
16.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7.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有机物,图中①~⑥是标出的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在水解时,该有机物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是
A.①④    B.③⑤    C.②⑥    D.②⑤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 ②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 ③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多种α—氨基酸 ④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⑤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这种变化叫变性
A.只有③ B. ①③ C.②③ D.①④⑤
19.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防漏的物质。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用作该层能吸水防漏的物质的是:
20.要合成带有放射性氧元素(*O)的乙酸乙酯,除必要的反应条件外,下列各组反应物能满足合成要求的是
①CH3CO*OH和C2H5OH ②CH3COOH和C2H5*OH
③CH3C*OOH和C2H5OH       ④CH3CO*OH和C2H5*OH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酒精(水)
无水硫酸铜
分液
B
乙烷(乙烯)
氢气
加热
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D
淀粉(氯化钠)
蒸馏水
渗析
22.下列各醇,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同时可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OH         B.(CH3CH2) 2CHCH2OH
C.(CH3CH2) 3CCH2OH    D.(CH3CH2) 3COH
23.某有机物X,它的氧化产物甲和还原产物乙都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H2。甲和乙反应可生成丙,甲和丙均能发生银镜反应。这种有机物X是:
A.甲醇     B.甲醛    C.甲酸   D.甲酸甲酯
24、若某有机物中一个碳原子以单键形式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常具有光学活性,如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该有机物发生下列反应后,不会失去光学活性的是:
A.与银氨溶液反应   B.与NaOH水溶液反应
C.与浓硫酸、乙酸共热   D.与灼热的Cu、O2反应
第 Ⅱ 卷
二.填空题
25.(18分)按要求填空:
(1)根据系统命名法,(CH3CH2)2C(CH3)2的名称为 ;
(2) 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和键线式分别为: ; ;
(3)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该有机物发生加聚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 一分子棉子糖能水解成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C6H12O6),则棉子糖的分子式是________。若使棉子糖完全水解,则能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物质(写名称)。
(5)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多种副反应发生;有人认为乙烯跟溴水反应可能生成A、B、C、D等四种物质。

若是丙烯通入溴水中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写出丙烯在通常情况下通入溴水中发生这四类反应,所生成的主要产物的结构简式(注意烯烃的不对称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根据已学的有机化学知识,选用五种不同类的有机物作反应物(无机试剂任选),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反应类型的有机反应方程式。
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某有机物A分子式为CxHyOz, 15 g A完全燃烧生成22 g CO2和9 g H2O。
(1)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还原性,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3)若A和Na2CO3混合有气体放出,和醇能发生酯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4)若A是易挥发、有水果香味的液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5)若A分子结构中含有6个碳原子,具有多元醇和醛基的性质,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4分)
28.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做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 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网,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4)已知有机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自动脱水。
①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受热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提出了醇催化氧化的两种可能过程:
(A)去氢氧化   R
(B)加氧氧化   R  
(在方框中填写合理的有机结构式,来体现是加氧氧化过程)
③若要证明这两种过程哪一种正确的,你准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答方法名称即可)
附加题(10分): 水蒸气和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A和P的混合气体,它们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体。下面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其中D、G互为同分异构体;G、F是相邻的同系物;B、T属于同类有机物,T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是B的2倍,等物质的量的T、B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T产生的氢气是B的2倍;S跟新制氢氧化铜反应,1mol的S能产生1mol的氧化亚铜。
(1)写出指定物质的分子式:A ,P 。
(2)写出指定物质的结构简式:B ,D ,S 。
(3)写出图中指定反应的反应类型:X ,Y 。
(4)写出T和过量的G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化学(理科)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共48分)
选择题答案请及时准确填涂到机读卡上,
二.填空题(共38分)
25.(18分)
(1) ;
(2) ; ;
(3) ; 。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
取代反应 ;
氧化反应 ;
加成反应 ;
消去反应 ;
聚合反应 。
27.(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4分)
28.(1)①____________。
②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10分): 
(1)A , P 。
(2)B , D , S 。
(3)X , Y 。
(4) 。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化学(理科)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共48分)









10
11
12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填空题
25.(前三小题,每空各2分,后二小题,每空各1分,共18分)
(1)3,3-二甲基戊烷 (2)CH2=C(CH3)CH=CH2    
(3)碳碳双键,醛基;   
(4)C18H32O16   半乳糖    葡萄糖    果糖
(5) CH3CH3、             CH3CH3、
CH3CH2Br(或CH3CH2OH)    CH3CH2Br
26.(每空各2分,共10分)略
27.(每空各2分,共10分)
(1)CH2O  (2)HCHO   (3)CH3COOH   (4)HCOOCH3  (5)CH2OH(CHOH)4CHO
三.实验题
28.(除标注的外,其余每空各1分,共14分)
(1) ①放热
②控制甲装置试管中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   
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
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等;(2分)     氮气;
(4) ①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2分)
② (B) (2分) ③同位素示踪法
附加题(反应方程式3分,其余每空各1分,共10分):
(1)H2    CO,     (2)CH3OH     HCOOCH3    CH2OH—CHO
(3)酯化   加成(还原)
(4)HOCH2—CH2OH + 2CH3COOH 2H2O + CH3COOCH2—CH2OOCCH3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文科历史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
A. 庄子、孔子 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韩非子
2.孟子日:“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无子日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3.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苛政猛于虎”
4.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修建都江堰 ②著书立说 ③铸造铁器 ④游说国君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理论基础和实践创立这一制度的人物分别是( )。
A商鞅、秦孝公 B.韩非子、秦始皇
C.董仲舒、汉武帝 D.韩非子、汉武帝
6.庄子认为,要“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就必须坚持( )。
A“齐物”观 B.“无为”观
C.“辩证”观 D.“改造自然”观
7.在电影《墨攻》中,梁城四千多名老弱妇孺在一个莽鞋布衣、其貌不扬的墨者——革离带领下抵抗两万五千名骁勇善战的赵军,取得最后胜利。这部影片反映出墨家思想中的( )。
A.反对一切战争,提倡和平
B.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
C.选贤任能,以法治国
D.反对不义战争,保卫家园
8.“王者承天意以从事。”这体现了( )。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荀子的“人之性恶”思想
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 D.朱熹的理学思想
9.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0.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11.贞观初,放榜日,上(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日:“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种现象说明( )。
A.统治者用儒家思想控制了读书人
B.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开始形成
C唐朝时,科举制开始产生
D.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盛行
12.以下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所题的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凭借理学的伪善来教育学生 ③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④理学注重培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是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14.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某人:“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他所弹劾的“某人”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子
1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的“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专制王朝的腐败统治 ④思想界的因循守旧
A 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下列关于李贽对待孔子的态度,正确的是( )。
A.绝对否定孔子 B.孔孟学说非万世至论
C.将孔子奉为偶像 D.孔子的思想可有可无
17.黄宗羲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这些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在学术上( )。
A.主张工商皆本 B.批判君主专制
C.敢于挑战正统 D.抛弃儒家思想
18.“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对顾炎武这句话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弱肉强食,堂而皇之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史书记载的这一发明用于军事上最早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 C唐末 D.南宋
20.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
其活字应该是( )。
2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
22.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也可以了解到北宋年间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主要依据的是( )。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
23.下图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是( )。
A.反映现实生活,体现社会风俗 B.注重对实物写生,形象逼真
C“书”“画”结合,相互渗透 D.讲究焦点透视,强调物体的光色变化
24.假如你生活在北宋,你可以 ( )。
A.阅读到关汉卿的《窦娥冤》 B.欣赏瓦舍中的京剧表演
C.领略《清明上河图》的风貌 D。听到人们议论朱熹理学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中的名句。从其内容来看,应属于( )。
A.风 B.雅 C.颂 D.赋
26.“春秋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这句话中不符合史实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7.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
C.郭沫若赞他“世上疮痍,诗中圣者”
D.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8.“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这句元散曲的特点有( )。
①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 ②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③文句优美,清新俊逸 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一组图片。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追溯章回与神话小说的起源
B.探寻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C.考辨古典小说与经济的关系
D.探究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30.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导致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31.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乾隆年间京剧正式形成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C.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统治者的推动有关
D.京剧的形成博采我国北方各地戏曲之长
3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33.“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 ( )
A.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 B.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
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 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
34.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35.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随之成就非凡。下列文化成就中能反映“这些经济现象”的是( )
①《离骚》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清明上河图》 ④《红楼梦》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6.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7.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的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

A.①③ B.③④ (:,①② D.②④
38.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39.《历史薪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书中说:“在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C.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传教士传教过程中进行宜传介绍
40.在19世纪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 ( )
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
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
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
二 材料题(14分)
41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面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4分)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6分)
42题.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孔子学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 泛的传播。儒学,在当今世界再次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孔子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转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四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3分)
(3)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4分)
(4)材料四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5)当今社会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思想?(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关于神,我无法知道它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暂的。”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1 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请回答:
(1)材料一主张在哲学上有何创见?苏格拉底对此是怎样继承与发展的?(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已经湮没的事物”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就材料三中文学、艺术成就各举一例,说明它们体现了怎样的精神?(3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高二 文科班 历史期中考试卷(必修3)答案
一 选择题
1---5 ACCCB 6—10 ADCDD 11—15 ADCAA 16—20 BCCCD
21-25 DDCAA 26—30 BCDDB 31—35 CDAAC 36—40 ADAAB
41答案:(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
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加强。(2分)
(2)战国时期,诸予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4分)
(3)相同点:目的相同。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2分)
(可拓展为:都主张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取代思想自由。)
不同点:
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
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实现文化专制,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
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4分)(写出2点即可)
42答案
(1)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核心:“仁”和“礼”。(2分)
(2)态度:秦始皇压制;汉武帝尊崇。相同之处: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3分)
(3)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而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体现了“博爱”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启蒙思想家以此作为反封建思想武器。(4分)
(4)思想:对儒学的批判。原因: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理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北洋军阀倡导“尊孔复古”。(3分)
(5)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要对它进行科学的深入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43答案:(1)创见:把哲学思考的重点转移到人类社会;强调人的主体地位。(2分)
继承了以人作为思考对象的优点;提出“善”的概念,强调人的美德。(3分)
(2)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人们处于蒙昧之中。(2分)
(3)文学:《十日谈》;艺术:《最后的晚餐》(其他亦可)。人文主义精神。(3分)
(4)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体现了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分)

高二 文科班 历史期中考试卷(必修3 ) 答题卡
41(1)趋势
原因
(2)努力
(3)异同
42(1)财富观
核心
(2)态度:
相同之处:
(3)为何推崇:
(4)思想:
原因:
(5)看待:
高二 文科班 历史期中考试卷(必修3 ) 答题卡
43(1)创见:
继承与发展:
(2)湮没的事物:
原因:
(3)例:
精神:
(4)认识(2分)
附录一:
季延中学 高二文科历史科 试卷双向细目表
注: 选择题每题1.5分


题 号
分 值
所属章节
(或知识点)
教学程度
能力层级目标
难度等级
一般
重点
难点
记忆
理解
应用






1
孟子



2
天人感应




3
孟子



4
荀子



5
法家思想实践



6
庄子



7
墨子



8
董仲舒




9
董仲舒




10
孟子



11
科举制



12
理学




13
理学



14
李贽






15
明清思想



16
李贽



17
明清思想




18
顾炎武



19
火药



20
活字印刷术



21
书法



22
历史文物




23
绘画



24
北宋



25
《诗经》



26
《楚辞》



27
唐诗



28
元曲




29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30
明清文化




31
京剧



32
伏尔泰




33
秦汉文化





题 号
分 值
所属章节
(或知识点)
教学程度
能力层级目标
难度等级
一般
重点
难点
记忆
理解
应用



34
造纸术



35
经济现象




36
宋朝文化



37
科技革命



38
三纲五常




39
明清文化



40
《物种起源》




材料题
41
15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演变






材料题
42
13
儒家文化的影响






43
1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理科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百家争鸣,确切地说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
A.文化革命运动 B.社会革命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学术交流活动
2.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提倡“重农抑商” B.主张学习西方
C.反对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4.智者学派研究的重点是( )。
A.现实和宗教 B.“人”本身 C.政治和文化 D.城邦民主制度
5.针对雅典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推崇美德、强调理性的思想家是( )。
A.康德 B.但丁 C.普罗塔戈拉 D.苏格拉底
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充分体现出的精神是( )。
A.人文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浪漫主义
7.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8.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教皇兜售赎罪券 B.教皇修建教堂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文艺复兴的影响
A.路德教 B.清教 C.加尔文教 D.天主教
9.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 )。
A.神学世界观 B.天主教会
C.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10.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句话体现的是
( )。
A.人民主权说 B.开明君主制
C.社会契约论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1.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力。
这表明卢梭主张( )。
A.君权神授 B.主权在民
C.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
12.下列各项不属于各位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B.建立近代法律制度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提倡理性主义、自由平等
13.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
14.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
A.珍妮纺纱机 B.骡机
C.改良后的蒸汽机 D.蒸汽机车
15.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宣扬人性解放
C.构建理性王国 D.倡导思想自由
16.毕升的发明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毕升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我国最早的纸发明于( )。
A.秦 B.西汉 C.东汉 D.魏晋
17.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8.《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战争场面惨烈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火药威力巨大.
19.“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所描述的字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20.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
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
A.文人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油画
21.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现
实主义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22.促使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人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 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
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 D.洋务运动的失败
23.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要求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4.近代史上,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5.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的译著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庶民的胜利》
26.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D.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说明儒家学说的合理性
27.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2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这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29.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篇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与主义》
30.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
下列近代社会现象中体现民族主义的是( )
A.易服 B.剪辫 C.放足 D.恋爱自由
31.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历史“大潮流”是当时世界的( )。
A.政治民主化潮流 B.民族主义潮流
C.社会主义潮流 D.全球一体化潮流
32.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
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 )。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
C.提出“创立民国” D.提出“平均地权”
3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创建(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3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是( )。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3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中共十五大上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36、在下列自然科学理论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经济和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37.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在金钱至上等社会观念影响
下出现了城市冷漠化问题。下列能够反映这一问题的文艺作品是( )。
A.《唐璜》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日出·印象》

38.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是( )。
A.恰尔德·哈罗德 B.爱斯梅拉达 C.保尔·柯察金 D.唐吉诃德
39. 下列对贝多芬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被称为“乐圣”
C.是连接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的桥梁
D.他是德意志音乐家
40.“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是因为牛顿( )。
A.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B.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C.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D.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二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材料一阐发为什么?后来这_思想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如何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4分)
(3)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提出革命理论的过程看,体现怎样的基本原则?(2分)
4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中共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2分)
(3)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2分)
43 (10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人物
观点或名言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代希腊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孔子
仁者爱人
古代中国
孟子
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材料二 伏尔泰说:“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 Democracy)和赛因斯( 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在材料一 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2分)
(2)材料二 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3分)
(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

44.(11分)在中华文明演进的历程中,产生了众多杰出思想家,其深邃思想和理论,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①千乘②之国,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使④民以时⑤。
-----《论语·学而篇》
注:①道:治理。 ②乘:兵车。 ③敬事:敬,认真;事,政事。
④使:役使。 ⑤时:时令、农时。
这番话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1分)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材料二 为了减少地主对于抗日的阻力,只实行减租减息①,不取消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又奖励地主的资财向工业方面转移,并使开明士绅和其他人民的代表一道参加抗日的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对于富农,则鼓励其发展生产。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注:①减租减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自根据地实行的减轻农民受地租和高利贷剥削、但不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减租减息”这一决策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
这一决策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哪些丰富内涵?(4分)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3)邓小平的这番话阐明了什么问题?(2分)他的这一思想对党的决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分)

高二理科班 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2012.11
选择题:
1—5 CBDBD 6—10 ADACD 11—15 BCDCC 16-20 CACDA
21-25 DADDC 26-30 BCACB 31-35 AABBB 36-40 BBACD
41 (1)阐发: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
(2)在实践中,他首先把武装斗争的中心转向农村,建立并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作了理论说明,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南。
(3)实事求是。或者“从实际出发”。

4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家庭承包经营(或家庭联产承包,或包产到户,或包产到组)。(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2分)
43.(1)对象:人本身。主张:天赋人权。(2分)
(2)观点: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目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运动:启蒙运动。(3分)
(3)思想:民主和科学。
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4)相互学习,交流发展。(2分)
44.(1)思想:“以德治民”。(1分) 核心:“仁”。(1分)
(2)根本目的:团结各方,共同抗战。(2分)丰富内涵:统一战线思想;民主改革思想;重视发展经济;抓主要矛盾等。(4分)
(3)阐明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搞市场经济。(2分)
重大影响: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分)

41(1)阐述为(3分)
发展:(1分)
(2)道路(4分)
(3)原则(2分)
42 (1)伟大决策(2分)
(2)责任制(2分)
(3)改革目标(2分)
(4)理论成果(2分)
43 (1)关注的对象、主张(2分)
观点(1分)
(2)目的(1分)
运动(1分)
(3)思想(2分
影响(2分)
(4) 特点(2分)
44 (1)思想(1分)
核心(1分)
(2)目的(2分)
内涵(4分)
(3)问题(2分)
影响(1分)
季延中学 高二 历史 试卷双向细目表


题 号
分 值
所属章节
(或知识点)
教学程度
能力层级目标
难度等级
一般
重点
难点
记忆
理解
应用



1
百家争鸣




2
宋明理学



3
明清进步思想



4
希腊先哲



5
希腊先哲



6
文艺复兴




7
文艺复兴


8
宗教改革



9
启蒙运动



10
启蒙运动



11
启蒙运动



12
启蒙运动



13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14
近代课技




15
启蒙运动



16
古代科技




17
古代科技



18
古代课科



19
古代书法




20
古代绘画



21
唐代文学



22
近代思想文化



23
维新变法


24
新文化运动



25
进化论



26
维新变法



27
新文化运动



28
新文化运动



29
近代中国先进思想




30
三民主义



31
近代中国先进思想



32
新三民主义



33
井冈山道路



34
毛泽东思想



35
十一届三中全会



36
进化论



37
《人间喜剧》




38
拜伦式英雄




39
贝多芬




40
牛顿成就



41
三民主义、井冈山道路
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思想变化。
43
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
44
中华文明思想和理论发展演变
45
46
47
48
49
50
季延中学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班地理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40分)
读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完成1-3题。
1.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而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经济发展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习惯 D.经济发展方向
2.以下叙述能正确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北马
③粮食作物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类上南菜北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导致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土地条件 D.历史条件
下图中a、b、c、d分别为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黄河的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读图回答4—5题。
4.亚马孙河比黄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是因为亚马孙河比黄河
A.落差大很多 B.流量大很多 C.流程长很多 D.开发程度高很多
5.长江的航运比亚马孙河发达得多,主要原因是
①长江流程比亚马孙河的长 ②长江流量比亚马孙河的大
③长江流域人口比亚马孙河流域的多 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比亚马孙河流域的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读怒江大峡谷示意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地震
7.为了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A.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B.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D.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森林有着多方面的环保功效,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根据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成分 D.含蓄水源
9.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 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 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 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 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完成l0-11题。
10.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类型及水文特征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11.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A.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中游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下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 D.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读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A.a B.d C.c D.b
13.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有
A.a、b B.a、c C.a、e D.b、e
14.西电东送可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A.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B.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C.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15-16题。
1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在2000年已成为核心部门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读某地区耕地分布简图,回答17-18题。
17.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处耕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8. 甲、乙、丙、丁四处耕地中,灌溉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9—21题。
19.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20.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选线方案。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设计得明显不合理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1.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根据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W B.X C.Y D.Z
读某区域略图,回答22-24题。
22.关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太平洋东岸
B.中小河流多,水能资源较丰富
C.植被主要属于落叶阔叶林
D.煤炭资源丰富
23.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迁移农业
D.乳畜业
24.该区域有利于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B.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C.太阳能丰富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25-26题。
25.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6.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27-28题。
27.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各区域间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8.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对应,正确的是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29-30题。
29.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0.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读中国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分异格局图,回答31-32题。
31.下列关于我国农村沼气发展水平空间总体格局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沿海高,内陆低
B.南方高,北方低
C.山地高,平原低
D.经济发达,地区高,落后地区低
32.江苏—广东线农村沼气发展水平较低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 B.原料
C.气候 D.技术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读图回答33-34题。
33.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34.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2008年12月16日至18日,在由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35-36题。
35.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改善农民生活 ④提高生态质量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③④
36.亚马孙雨林对于环境有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这说明热带雨林与图中哪个防护林有着相同的环保功效
A.① B.②
C.③ D.③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七种不同的植被覆盖度,其数值分别是小于10%、10%-20%、20%-30%、30%-40%、40%-50%、50%-60%、大于60%。据此回答37-38题。
37.该图能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正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正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38. 根据此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合理利用水资源
B. 小流域综合治理
C. 设置沙障固沙
D. 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据此回答39-40题。
39.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该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变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为了应对居民增多对粮食的需求,林地减少,稻田增多⑥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0.该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火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火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二、非选择题(每题分值见题后,共60分)
41.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甲中左图是江南丘陵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右图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1分)
(1)说出A支流的水文特征。(4分)
(2)分析B、C两支流在主要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8分)
(3)指出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中不合理的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对洪水灾害发生机率的影响。(9分)
42.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略图
(1)简述图中A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材料二】半个世纪前的青藏地区交通运输还以驮运为主,西藏几乎完全没有公路,青海也只有472公里低等级公路,铁路和空运就更谈不上了。现在情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首先,上世纪50年代先后建成川藏公路、新藏公路,70年代建成滇藏公路等与国内其他省区相通;60年代建成中尼公路连接尼泊尔。另外还有区内四横两纵的国道加上省(区)公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公路网。其次,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青藏地区尤其是西藏无铁路的历史彻底结束。
(2)由材料二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过程是先修公路再修铁路。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三】上图中B地所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雨季, 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平均年降水量1100mm左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雨季时十分闷热潮湿。
【材料四】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如果你到西双版纳旅游,有时会看到恐雀、犀鸟在林中飞翔;有时会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时会看到羚羊、野鹿在奔跑……旅游时当地的美食是不能错过的,在小摊吃香竹糯米饭,2-5元就可吃饱,这可是货真价实新鲜竹筒里煮出来的哦。因为西双版纳是一个竹的世界:高大结实的龙竹,美丽多姿的凤尾竹,色彩斑斓的黄金碧玉竹……如果你有胆量的话不妨考虑虫宴,除了竹虫、蜂蛹,还有蚱蜢、蝎子!一顿大约要120元,可供8人品尝。
【材料五】右图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住宅――竹楼。竹楼属于“干栏”式的建筑,住房架设在地桩上,住房离地五尺来高,底层架空。屋顶面大而斜陡,呈人字坡歇山顶。
(3)结合材料三、四、五,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西双版纳傣族人以这种形式的竹楼作为传统住宅的原因。(10分)
43.阅读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见右图)
【材料二】闽台地区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略图
(1)简述福建省的地形特征。(4分)
(2)对比A河与B河在水系特征方面的主要差异。(4分)
(3)福建省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充分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并说明原因。(4分)
(4)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圈中的有利条件。(8分)
季延中学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班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B
D
C
D
B
D
C
D
A
D
A
C
B
B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A
D
B
D
A
A
D
D
B
A
D
B
B
B
A
D
C
C
二、非选择题
41.(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1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1分);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1分);没有结冰期(1分)。
(2)因为B支流,落差较大,所以可开发水能(发电或水电)(2分);因为B支流上有瀑布等山水风光,所以可发展旅游(2分)。 因为C支流流经平原,流速较缓,无结冰期,沿岸有较多居民点,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可发展航运(2分);因为C支流流经平原,地形较平坦,有利于发展农业(种植业),所以可提供灌溉水源(2分)。
(3)坡地开垦(1分)、围湖造田(1分) 导致洪水灾害发生的机率增大(1分),因为:坡地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1分),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泥沙淤积加重(1分),排水不畅,泄洪能力下降(1分);湖泊淤积加重(1分),加上围湖造田(1分),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1分)。
42.(1)径流量季节变化大(1分),夏季是汛期(1分) 原因:中上游流经高寒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1分),夏季温度高,冰川融水量大(1分);下游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降雨补给为主(1分),夏季是雨季,降水丰富(1分)。
(2)青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冻土、崎岖等),修路难度大(1分);公路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1分),在青藏地区修建公路的难度比铁路低(1)。
(3)当地盛产竹子,竹楼建材丰富易得(2分);雨季闷热潮湿,竹楼架空离地可通风散热防潮(2分);雨季易发洪水,竹楼架空利于防洪(2分);虫兽较多,竹楼架空可避虫兽侵袭(2分);雨季降水丰富,人字坡歇山顶有利于排水(2分)。
43.(1)福建省地势西高东低(1分);大部分属于山地、丘陵(1分),东部沿海有少量平原(1分);海岸线较长且较曲折(1分)。
(2)A河大致自东向西流,B河大致自西向东流(1分);A河流程较短,B河流程较长(1分);A河支流较少,河网密度较小,B河支流较多,河网密度较大(1分);A河流域面积较小,B河流域面积较大(1分)。
(3)水能(1分)。原因:福建山地多,河流落差大(1分);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1分);水能是清洁的能源、发电成本低(1分)。
(4)与港澳台邻近,有利于引进外资与技术(2分);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地区,有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2分);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2分);地处低纬度地区,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2分)。
季延中学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班
地理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
请用2B铅笔将答案正确填涂到机读卡上。
二、非选择题
41.(1)

(2)




(3)




42.(1)



(2)


(3)




43.(1)

(2)



(3)


(4)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理科地理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空间距离遥远 B.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纬度差异巨大
2.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吐鲁番盆地和太湖平原都以农牧业为主
B.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
C.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
D.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丘陵 B.山脉 C.高原 D.平原
4.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甜菜 C.甘蔗 D.茶叶
5.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热量丰富 D.地广人稀
右下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6-9题。
6.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鼠害猖獗 B.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7.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过度樵采
8.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9.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C.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右下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0-12题。
10.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与差异性 C.差异性
B.整体性 D.阶段性
11.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B.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12.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A.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3-15题。
13.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新、藏、甘、青 B.青、藏、内蒙古、新
C.内蒙古、甘、藏、青 D.新、内蒙古、藏、青
14.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退耕还草
D.大面积植树造林
15.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C.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D.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读某地区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6-17题。
16.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D.矿种多、质量好
17.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该地区能源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该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总价值的百分比
C.该地区能源资源储量占全国矿产总量的百分比
D.该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18-19题。
18.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A.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B.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19.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A.“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D.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欧洲西部有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运输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据此完成20-21题。
20.欧洲西部航运发达,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①水能丰富 ②河网密集 ③地形平坦 ④货运量大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1.青藏地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青藏地区有发达的铁路运输 B.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C.区内无大江大河 D.区内资源缺乏,政府不重视
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22-23题。
22.“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C.洪水灾害频繁发生
D.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
23.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速度加快
B.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
C.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
D.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读我国某乡农业结构规划图,回答24-27题。
24.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25.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地域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26.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B.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27.属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A.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
B.大规模改良现有草原,发展林木生产
C.坡度大于25°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D.将用材林完全采伐后及时补种新树苗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km,天然落差1324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据此完成28-29题。
28.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④⑤
29.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某地区城镇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A、B、C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D、E、F是比A、B、C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据此回答30-31题。
30.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A. A——E B. A——C
C. C——D D. D――F
31.当上述铁路修通后,D、E、F 3个乡镇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城镇及判断的理由是
A.F F城镇地形最为平坦开阔
B.E E城镇离B城市最近
C.D D城镇离铁路以及C城市最近
D.无法判断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2-33题。
32.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3.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4-35题。
34.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35.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完成36-38题。
36.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D.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37.下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是
A.选择性采伐 B.雨林观光
C.设立国际基金 D.建设雨林缓冲区
38.有人将热带雨林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主要是因为热带雨林地区
A.土地沙化严重 B.炎热干燥 C.土壤贫瘠 D.盐碱化严重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森林有着多方面的环保功效,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9-40题。
39.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成分 D.含蓄水源
40.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 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 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 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 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各小题分值见题后,共60分)
41.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在山西省,从价格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l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l吨煤可发电2 500千瓦时。目前,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材料二】左图是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右图是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
(1)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两条与海港相连接的运煤铁路干线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分)
(2)材料中,除输煤外,将山西能源输出的另一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输煤和发电各有利弊,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分析当地输煤和发电的利弊。(9分)
42.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和荒漠化发展与结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3分)
(2)说明导致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7分)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4)由右图可见,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下降,其实质是 的退化。(2分)
4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右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2分)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分)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10分)
工业结构的调整: ;
工业布局的调整: ;
生态建设: 。
44.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模拟土坡设计的简便易行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且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风口),在风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从风口处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5分)
(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6分)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什么?(4分)
理科班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D
C
B
D
A
B
C
A
B
D
C
B
C
B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D
B
D
A
C
C
B
B
C
C
C
A
A
C
B
C
B
D
二、非选择题
41.(1)大秦线(2分) 神骅线(2分)
(2)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换为电能输出(2分)
(3)从经济效益看:输出1吨煤的价格为l60多元,而l吨煤发出的电可值619.5元(2分),输电成本低,输煤成本高(1分);从环境效益看:输出煤会减轻当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2分),输电会减轻使用地环境污染,而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2分)。每一种利用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各有利弊。(2分)
42.(1)干旱(1分) 递减(1分) 增强(1分)
(2)气候干旱(1分)。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3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3分)。
(3)过度樵采(1分)过度放牧(1分)过度开垦(1分)
(4)土地生产力(1分) 土地(1分)
43.(1)矿产资源丰富(1分) 工业化(1分)
(2)环境污染加剧(1分),资源面临枯竭(1分),湿地破坏(1分)。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2分),出现新兴电子工业(2分)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或河流下游方向移动(2分),并趋于集中(2分)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等(2分)
44.(1)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2分),并不断加深(1分)。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2分)
(2)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2分)。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距离风口近(2分);颗粒小的后沉积,距离风口远(2分)。
(3)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2分)。水土流失、风蚀荒漠化(2分)。
季延中学期中考试高二理科班
地理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
请用2B铅笔将答案正确填涂到机读卡上。
二、非选择题
41.(1)
(2)
(3)







42.(1)
(2)





(3)
(4)
43.(1)
(2)

(3)





44.(1)



(2)




(3)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理科政治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句话表明,哲学(???)
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 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C、①③??????? D、②③④
3、面对旱灾,有人打井找水,有人人工降雨,但有人却求神灵保佑,还有人听天由命。这说明(  )
A、人们各自信仰的神灵不同 B、人们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
C、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D、世界观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据此回答4一5题。
4、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爱因斯坦上段话中的科学指具体科学,那么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
A、 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
B、 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 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7、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
A、 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 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 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 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8、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9、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11、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却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这些著名的大学都把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高高举起,是因为(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
A、 群众路线 B、 实事求是 C、 独立自主 D、 对外开放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16、下列能够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是(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万能论
1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对这句歌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  )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19、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0、一窝蚂蚁有的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它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对于这种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   )
A、肯定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肯定了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C、否定了物质决定意识 D、否定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1、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C、神鬼是人对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22、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最近发布,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24、“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
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 
③蜜蜂筑巢、蜘蛛结网 ④科学家在实验室研发H1N1流感疫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 “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就是真理”。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  )
A、条件性 B、具体性 C、相对性 D、客观性
28、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29、近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日本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 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 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认识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40分)
31、(11分)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宇宙是由形体和虚空组成的。形体中有些是复合物,而构成复合物的东西,就是原子。”而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
(1)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简述它们的基本观点?(8分)
(2)两大哲学阵营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3分)
32、(12分)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哲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2分)
33、(8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8分)
34、(9分)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季延中学2011级高二上政治期中试卷答案(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
1-10 CCDCD BDDAA 11-20 ABBCD ABCDD 21-30 CDABD BDBAB
二、非选择题
31.(1)①伊壁鸠鲁的说法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柏拉图的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分)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原子,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分)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3分)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3分)
3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强调低碳生活方式。(3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环保意识、低碳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3分)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危害到全球变暖,威胁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3分)④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环保意识、低碳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3分)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口的增加,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的受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作用。(8分)
34.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3分)。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做出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3分)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中等,说明了这一点。(3分)
高二上政治期中试卷答题卡(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请将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上,务必注意正确填涂学号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40分)
31. (1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9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 ( D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2、“”是“”的 (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D )
A、 B、 C、 D、
4、椭圆上有一点P到左焦点的距离是4,则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 D )
A、3 B、4 C、5  D、6
5、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D )
A、 B、 C、 D、
6、与椭圆有公共焦点,且离心率的双曲线方程是 ( B )
A、 B、 C、  D、
7、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其中的单位是米,
的单位是秒,那么物体在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C )
A、米/秒 B、米/秒
C、米/秒 D、米/秒
8、函数的图象如右图,其导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 B )
9、若方程表示双曲线,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C )
A、 B、 C、 或 D、以上答案均不对
10、,若, 则的值等于( A )
A、 B、 C、 D、
11、设,则方程不能表示的曲线为( C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圆
12、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的点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C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题(共16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命题p:“”的否定是
14、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15、抛物线上一点M的横坐标是6,则M到焦点F的距离是 10
16、已知椭圆 的焦点为、,点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且,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三、解答题(共74分)(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先求导数,得…………1分
令>0即 解得…………5分
令<0即 解得…………6分
导数的正负以及,如下表
X
-2
(-2,-1)
-1
(-1,0)
0
(0,1)
1
(1,2)
2
y/

0

0

0

y
13

4

5

4

13
…………10分
从上表知,当时,函数有最大值13,当时,函数有最小值4…………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下列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假设三个方程:
都没有实数根,…………1分则 ,…………4分
即 ,…………8分 得…………10分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顶点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的抛物线与直线交于A、B两点,|AB|=,求抛物线的方程
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1分将代入该式得…………3分 令…………4分
则依题有,………(*)……………5分……………………………6分

………9分 解得 符合(*)式…………11分为所求抛物线方程……………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在及时取得极值.
(Ⅰ)求a、b的值;(Ⅱ)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解:(Ⅰ),……………1分 依题有,.即……………3分 解得,.……………5分
(Ⅱ)由(Ⅰ)可知,,.
;………7分 故时,有
0
1
2
3
0
0
递增
递减
递增
则当时,的最大值为.………9分
因为对于任意的,有恒成立,所以 ,………10分
解得或,………11分 因此的取值范围为.………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定点,定直线,动点
(Ⅰ)、若M到点A的距离与M到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试求M的轨迹曲线C1的方程.
(Ⅱ)、若曲线C2是以C1的焦点为顶点,且以C1在该对称轴上的顶点为焦点,试求曲线C2的方程.
解:(Ⅰ)、由题意得: …………3分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即M的轨迹曲线C1的方程是椭圆: .…………6分
(Ⅱ)、由题意知曲线C2是双曲线,设方程为………7分
因为椭圆的题意所求顶点是(,焦点是………8分
所以双曲线的顶点是,焦点是,于是,……10分
所以 …11分所以曲线C2的方程是…12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甲方是一农场,乙方是一工厂,由于乙方生产需占用甲方的资源,因此甲方有权向乙方索赔以弥补经济损失,并获得一定净收入,在乙方不赔付甲方的情况下,乙方的年利润(元)与年产量(吨)满足函数关系,若乙方每生产一吨产品必须赔付甲方元(以下称为赔付价格)。(1)将乙方的年利润(元)表示为年产量(吨)的函数,并求出乙方获得最大利润的年产量。(2)甲方每年受乙方生产影响的经济损失金额(元),在乙方按照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进行生产的前提下,甲方要在索赔中获得最大净收入,应向乙方要求的赔付价格是多少?
解:(1)由题意得,乙方的实际年利润为:………1分
因为,………4分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当时,取的最大值,因此乙方获的最大利润的年产量吨. ………6分
(2)设甲方在索赔中获得的净收为元,则,………8分
将乙方获的最大利润的年产量代入上式,可得到甲方净收入与赔付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式,………9分
则,………10分
令,;
所以关于在上递增,在上递减。……12分
所以当时,可取极大值且唯一从而是最大值。……13分
故甲方向乙方要求的赔付价格是20(元/吨)时,可获得最大净收入。……14分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理科数学
(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命题“若,则”的否命题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2.命题“任意的x∈R, 2x4-x2+1<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R, 2x4-x2+1<0 B.存在x∈R, 2x4-x2+1<0
C.任意的x∈R, 2x4-x2+1≥0 D.存在x∈R, 2x4-x2+1≥0
3.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焦点是,,则双曲线方程为(  )
A. B. C. D.
4. 若椭圆经过点P(2,3),且焦点为F1(-2,0),F2(2,0),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A. B. C. D.
5. 双曲线与直线(m∈R)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充要
条件是 ( )
A. B. C. D.
6. 在下列四个命题中:①若、共线,则、所在的直线平行;
②若、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则、一定不共面;
③若、、三向量两两共面,则、、三向量一定也共面;
④已知三个不共面的向量、、,则任意一个向量都可唯一表示为.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3
7. 已知,则与的值分别为( )
A.5,2 B.-5,-2 C. D.
8.如图,ABCD—A1B1C1D1是正方体,B1E1=D1F1=,则BE1与DF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9.若椭圆和双曲线有相 同的焦点和,而是这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则的值是(  )
A.   B.   C.   D.
10. 已知、是抛物线y2=2px (p>0)上异于原点的两点,则“·=0”是“直线恒过定点(2p, 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准线方程为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__ _ _
12.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3.已知三棱锥O—ABC中,M、N分别是棱OA、BC的中点,点G在线段MN上,且,现用基底表示向量,有=x,则
x= , y= , z=
14. 已知平行六面体中, AB=4, AD=3, , ,,则等于
15. 已知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设线段的中点为,若直线的斜率
为,直线的斜率为,则等于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前四题每题13分,最后两题14分)
16. 已知命题p:方程x2+2x+3-m=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命题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已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
17.已知椭圆C的焦点与双曲线的顶点重合,椭圆C的长轴长为4.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已知直线.当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C公共点?
18. 已知直线l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若|AF|=4,求点A的坐标;
(2) 设直线l的斜率为k,当线段AB的长等于5时,求k的值.
19. 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
(I)求证:;
(II)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
求证: ∥
(III)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 AD=1,点E是SD上的点,且
(Ⅰ)设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直线B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若,求的值.
(Ⅱ)在(Ⅰ)的条件下,线段BE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M不与B、E重合,且直线CM与AE所成的角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1.已知:椭圆(),过点,的直线倾斜角为,焦距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已知直线过与椭圆交于,两点,若,
求直线的方程;
(3)是否存在实数,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以为直径的圆过?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理科数学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12. 13. x= , y= , z=
14. 15.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80分)
16.
17.
18.
19
20.

21.
高二理科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DACD BCAAB
二、填空题 11 y2=--8x; 12 或;13 ;14 15
三、解答题
16解:若方程x2+mx+1=0有两不等的实根,则⊿=4(m-2)>0解得m>2,即p:m>2.---3分
若方程4x2+4(m-2)x+1=0无实根,则Δ=16(m-2)2-16=16(m2-4m+3)<0,
解得1<m<3,即q:1<m<3. ---6分 因p或q为真,所以p,q至少有一为真,
又p且q为假,所以p、q至少有一为假,因此,p、q两命题应一真一假,---8分
即p为真,q为假或p为假,q为真.
∴或解得m≥3或1<m≤2. ---13分
17解:(1) ------------------6分
(2)把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
,即.-------9分
,------11分
解得.-------13
18解:由y2=4x,得p=2,其准线方程为x=-1,焦点F(1,0).设A(x1,y1),B(x2,y2).
(1) |AF|=x1+,从而x1=4-1=3.代入y2=4x, 得y=±2.∴点A为(3,2)或(3,-2)-5分
(2)直线l的方程为y=k(x-1).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
消去y,整理得k2x2-(2k2+4)x+k2=0(*),---8分 因为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则k≠0,并设其两根为x1,x2,则x1+x2=2+. -----9分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AB|=x1+x2+p=4+=5,解得k=±2 ------13分
19.解: 因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即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分
(I) 设,则,
∵,∴,从而

于是,∴⊥,⊥
∵平面,平面,∴--------5分
(II),从而
于是
∴⊥,又⊥平面, 不在平面内, 故∥平面--8分
(III)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并设=( , 即
取,则,,从而=(1,1,3)----10分,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12分,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分
20.(Ⅰ)解:以D为原点,的方向分别作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A(1,0,0),B(1,1,0),C(0,1,0),E(0,0,),-------1分
设平面ACE的法向量为=(x,y,z),则由得
--------------4分
易知平面ABCD与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由得.-------------8分(Ⅱ)可设(0所以,---------11分
由,
解得t=0(舍去)或t=0.8,此时EM:MB=4:1------------------14分
21解(1)由, ,得,,
所以椭圆方程是:……………………4分
(2)设EF:()代入,得,
设,,由,得.
由,……………………6分
得,,或
直线的方程为: 或……………………9分
(3)将代入,得(*)
记,,PQ为直径的圆过,则,即,又,,得.………………12分
解得,此时(*)方程,存在,满足题设条件.…………14分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文科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单选题(1-40题,每题1.5分;41-60题,每题2分。共100分)
1、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 )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 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
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 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
3、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 下面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
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
C.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户外打手机
D.在室内,如果听到打雷,可以照样放心使用各种家用电器
4、真空中两个同性点电荷q1、q2,它们相距一定距离,保持静止状态。今释放q2,且q2只在q1的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q2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库仑力( )
A.不断减小 B.不断增大 C.始终保持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5、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6、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电荷是一个带有电荷的几何点,它是实际带电体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B.带电体如果本身大小和形状对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可忽略,则可视为点电荷
C.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D.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7、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为F,若每个电荷的带电量都增大一倍,并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少一半,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 )
A.16F B. 8F C. 4F D.2F
8、真空中有A、B两个点电荷,A的电荷量是 B的3倍,则( )
A.此时A对B的作用力是B对A的作用力的3倍
B.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2倍
C.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4倍
D.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l/4倍
9、对磁感线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体的南极
B.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小磁针南极的受力方向相同
C.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
D.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
10、小磁针处在如图所示的磁场中,小磁针的运动情况是( )
A.顺时针转动,最后静止,N极指向右方
B.顺时针转动,最后静止,N极指向左方
C.逆时针转动,最后静止,N极指向右方
D. 逆时针转动,最后静止,N极指向左方
11、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重合 B.指南针的两极一定指向地理的两极
C.地磁的南北与地理的南北完全相反 D.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12、 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直线上有a、b两点,用Ea和Eb表示a、b两处的场强大小,有( )
A. a、b两点场强方向无法判断
B. 电场线从a点指向b点,所以Ea>Eb
C. 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a=Eb
D. 不知a、b附近的电场线的疏密分布,Ea和E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它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当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D.电荷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14、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右图所示,则某点电荷A和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关系是( )
A.FA>FB B. FAC.FA=FB D.电荷正负不明,无法判断
15、下列哪个是电场强度的单位( )
A.库 B.安 C.牛/库 D.伏
16、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奥斯特 C.库仑 D.法拉第
17、 如下图所示,表示磁场对直线电流的作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8、关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跟磁场方向垂直,跟电流方向平行
B.跟电流方向垂直,跟磁场方向平行
C.即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
D.即不跟磁场方向垂直,又不跟电流方向垂直
19.如图2-9所示,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中,放有一个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在下列各图中N极指向正确的是( )。
20、关于电荷量、电流强度、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牛/库是电荷量的单位 B.特斯拉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C.韦伯是磁通量的单位 D.安培是电流强度的单位
21、下列哪位科学家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获得重大的突破( )
A、库仑 B、安培 C、奥斯特 D、法拉第
22、将面积为0.50m2的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为2.0×10-3T的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 )
A.1.0×10-3Wb B.0.50×10-3Wb
C.0.25×10-3Wb D.0
23、电脑显示器的玻璃荧光屏容易布满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脑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D.电脑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24、 如图所示,电流表与螺线管组成闭合电路,以下不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 )
A.将磁铁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
B.磁铁放在螺线管中不动时;
C.将磁铁从螺线管中向上拉出的过程中;
D.将磁铁从螺线管中向下拉出的过程中。
25、一个闭合电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较大,是因为穿过这个闭合电路的( )
A.磁感应强度较大 B.磁通量较大
C.磁通量的变化量较大 D.磁通量的变化较快
26、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B.在电场的周围总能产生磁场,在磁场的周围总能产生电场;
C.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传播的速度总是3.0×108m/s。
27、导体能反射微波,绝缘体可使微波透射。故在使用微波炉时应( )
A.用金属容器盛放食物放入炉内加热
B.用陶瓷容器盛放食物放入炉内加热
C.金属容器或者陶瓷容器都可以使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8、下列应用没有利用电磁波技术的是( )
A、无线电广播 B、移动电话 C、雷达 D、白炽灯
29.下列四种电学器件,滑动变阻器是( )
A B C D
30、下列家用电器当中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茶壶 B、电熨斗 C、电视机 D、电热毯
31、是什么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持续的电流,为电现象的研究打下基础,并直接推动了电解、电镀等化学工业的发展( )
A、伏打电池 B、贝尔电话 C、赫兹电磁波 D、爱迪生电灯
32、电梯门不会夹伤人的手,是因为电梯门安装了什么传感器( )
A、温度传感器 B、红外线传感器 C、压力传感器 D、生物传感器
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利用的能源
B.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进行加工转换而得到的能源产品
C.水力、风力、太阳能等能源属于再生能源
D.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属于再生能源
34、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磁性材料的是( )
A.DVD碟片 B.计算机上的磁盘 C.银行卡 D.录音机磁头
35、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下列属于这类传感器的是 ( )
A.红外报警装置 B.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
C.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 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
36、计算用电量时,常用的单位是“度”,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度=3.6×106 千瓦时 B.1度=3.6×105 焦耳
C.“度”是电功率的单位 D.“度”是电功的单位
37、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 )
A.放在该点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
B.放在该点的正检验电荷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
C.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受力的方向.
D.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S极受力的方向.
38. 无线电通讯是利用 ( )。
A. 电流传输信号的 B. 振荡电流传输信号的
C. 电磁波传输信号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9、图中展示的是下列哪种情况的电场线 ( )
A.单个正点电荷 B.单个负点电荷
C.等量异种点电荷 D.等量同种点电荷
40、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干净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41.一电熨斗的铭牌标有“220-1200”字样,则它正常工作10分钟电流做功为( )。
A. 220J B.1200J C.7.2×105J D.1.2×104J
42、传感器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性能也各不相同,空调机在室内温度达到设定的稳定后,会自动停止工作,其中空调机内使用了下列哪种传感器?( )
A、生物传感器 B、红外传感器 C、温度传感器 D、压力传感器
43.两个电阻规格分别为“5Ω 45W”和“10Ω 40W”,如果把它们并联接入同一电路,则此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
A.4A B.4.5A C.5A D.5.5A
44、如图所示, 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杆ab上, 挂有两个相同的 金属环M和N.当两环均通以图示的相同方向的电流时,分析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正确( )
A.两环静止不动 B.两环互相靠近
C.两环互相远离 D.两环同时向左运动
45、在图中,一带电粒子流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磁针上方时,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这种带电粒子可能是( )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 B.向左飞行的电子
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 D.向左飞行的负离子
46、有一通电金属导线在赤道上方,东西向水平放置,电流 方向向东,它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力方向为( )
A.向东 B.向西 C.向上 D.向下
47、如图所示,在水平匀强磁场中,用两根相同的细绳水平悬挂一条粗细均匀的直导线,导线中通以从左到右的电流,此时两根细绳受力都是T。为使T减小,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
A.把电流强度增大到某一值 B.把电流强度减小到某一值
C.使电流I反向 D.使磁场B反向
48、如图所示,一个闭合小线框从左到右穿过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小线框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仅在进入磁场时 B、仅在离开磁场时
C、进入和离开磁场时 D、线框全部在磁场中运动时
49.标有“PZ220—100”、“PZl10—100”、“PZ36—100”的三 盏电灯,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试比较它们持续发光时的亮度 ( )。
A.“PZ220—100”最亮 B.“PZl10—100”最亮
C.“PZ36—100”最亮 D. 三盏灯一样亮
5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根据P=I2R可知,电阻越大,电功率也越大
B.根据P=U2/R可知,电阻越大,电功率反而越小
C.根据P=U2/R可知,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小,电功率也越小
D.根据P=W/t可知,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也越大
51.有两根电阻丝和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现要加热一杯水,则 ( )。
A.将两根电阻丝串联后加热水温度升得快
B.将两根电阻丝并联后加热水温度升得快
C.用一根电阻丝加热水温度升得快
D.以上三种方法的结果都一样
52、在匀强磁场中,有一条与磁场方向垂直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电流的大小为2A,直导线上长0.4m的一段所受安培力为0.4N,则该匀强磁场的感磁应强度大小为( )。
A. 2T B.0.5T
C.0.4T D.0
53.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B.根据E=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
C.E是矢量,与F的方向一致
D.公式E=kQ/r2 对任何电场都适用
54.根据分子电流的假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管磁体,非磁体,其内部均存在分子电流
B.磁体内存在分子电流,非磁体内不存在分子电流
C.原来没有磁性的磁块被磁化后,内部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且不易再被打乱
D.没有磁性的物体内分子电流的取向杂乱无章,分子电流形成的磁性彼此抵消,总体对外不显磁性
55.关于磁通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穿过某个面的磁通量为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为零
B.穿过任一平面的磁通量越大,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越大
C.穿过任一平面的磁通量越小,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越小
D.当平面跟磁场方向平行时,穿过这个平面的磁通量必为零
56.下列各图中,已标出电流I、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其中符合安培定则的是( )。
57、穿过某一线圈的磁通量先后两次发生变化,第一次在0.2s内磁通量从零增大到(,第二次在0.1s内磁通量从(减小到零。比较这两次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和E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1>E2 B、E1<E2 C、E1=E2 D、无法确定
58.在图所示电路中,当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59、一个电子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则( )
A.此空间一定不存在磁场
B.此空间可能有磁场,方向与电子速度平行
C.此空间可能有磁场,方向与电子速度垂直
D.此空间一定有电场,方向与电子速度平行
60.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中的电场线,M、N为电场中的两点,在M点放一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则M点的场强为E=F/q,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移走试探电荷,M点的场强变为零
B.若在M点放一个电荷量为2q的试探电荷,M点场强仍为E
C.把电荷量为 q的试探电荷放在N点,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仍 为F
D.把电荷量为2 q 的试探电荷放在N点,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仍F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C
C
A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A
C
B
C
C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B
D
A
B
D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D
A
A
D
C
C
D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C
B
B
C
C
A
C
A
C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B
B
A
B
D
C
B
C
B
B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选修3-1 总分:100 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列哪些做法是不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
A.印染厂保持适当的湿度
B.油罐车运油时要装上一条拖地的金属链
C.在地毯中夹杂0.05mm~0.07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D.做静电实验时,实验室要通气,以避免空气中有过多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各种离子
下列哪些带电体可视为点电荷( )
A.带电的细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视为点电荷
B.电子和质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视为点电荷
C.带电的金属球一定不能视为点电荷
D.在计算库仑力时均匀带电的绝缘球体不可视为点电荷
两个放在绝缘架上的相同金属球相距10m,球的半径为0.1m,分别带-q和 + 3q的电荷量,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现将这两个金属球接触,然后分开,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将变为(   )
A.       B.      C.2F       D.3F
一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C.该点电荷一定始终沿等势面运动
D.作用于该点电荷的静电力方向与其移动方向一定是始终垂直的
取无限远处为零电势,则关于电势与电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点电荷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试探电荷在那一点具有的电势能就越大
B.在点电荷电场中某一点,若放入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越大,它所具有的电势能越大
C.在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任一点,放入的正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D.在负点电荷电场中的任一点,放入的正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如图所示,某匀强电场的等势线竖直分布,两个相邻等势线相距1cm,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
A.2V/m、竖直向下 B.2V/m、水平向左
C.200V/m、水平向左 D.200V/m、水平向右
某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则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
A.ρ和4R B.ρ和16R C.4ρ和4R D.16ρ和16R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并接在干电池两端。现仅将极板A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板间的场强不变 B.A、B两板间的场强增大
C.电容器带电量将增加 D.电容器带电量将减少
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B.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d点的电场强度
C.若将一正试探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D.若将一负试探电荷由c点移到d点,电势能增加
一个正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由A点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υ-t图象如甲图所示。则A、B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乙图中的( )
把6个相同的小灯泡接成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使灯泡均正常发光,甲、乙两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分别用P甲和P乙表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3P乙
C.P乙=3P甲 D.P乙>3P甲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之间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要使该油滴向下运动,则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只增大R1,其他条件不变
B.只增大R2,其他条件不变
C.只增大R3,其他条件不变
D.只减小R3,其他条件不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A、B、C三只灯均能发光,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上移时,关于A、B、C三灯亮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灯变暗,B灯变暗 B.B灯变暗,C灯变暗
C.A灯变亮,C灯变暗 D.三灯都变亮
如图所示,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的空间,有一个带电量为+Q的场源电荷置于O点,B、C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竖直圆周上的两点,A、B、O在同一竖直线上,AB = R,O、C在同一水平线上。现在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 – q的有孔小球套在光滑绝缘细杆AC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至C点时速度大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A到C小球做匀加速运动
B.从A到C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C.B、A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D.若将该小球改为从A点由静止释放,则下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如图所示,甲图为在温度为10℃左右的环境中工作的某自动恒温箱原理简图,箱内的电阻R1=20kΩ,R2=10kΩ,R3=40kΩ,Rt为热敏电阻,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当a、b两端电势差Uab<0时,电压鉴别器会令开关S接通,恒温箱内的电热丝发热,使箱内温度升高;当Uab>0时,电压鉴别器使S断开,停止加热。则恒温箱内的温度大约会恒定在( )
A.10℃ B.35℃ C.50℃ D.60℃
二.实验题(32分)
右图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原理图。
(1)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应移到_____端(填“a”或“b”);
(2)现备有以下器材:
A.干电池1个 B.滑动变阻器(0~50Ω) C.滑动变阻器(0~1750Ω)
D.电压表(0~3V) E.电压表(0~15V) F.电流表(0~0.6A)
G.电流表(0~3A)
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即可)
(3)右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象。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
(1)请你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
(2)按你连接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要使小灯泡的亮度增加,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应向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3)若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图乙所示的特性曲线,则可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随工作电压的增大而__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3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30kΩ(作为限流电阻)。选择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所得各组数据均用实心圆点标在图上。
(1)请你画出I—U图线;
(2)由图线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3)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将实验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实验室新进了一批低电阻的电磁螺线管,已知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电阻率ρ = 1.7×10-8Ω · m。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试验来测算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长度。他们选择了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导线和学生电源等。   (1)他们使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操作工程分为三个步骤: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电阻挡“×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第②步操作);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螺线管金属丝的两端相接,多用表的示数如图(a)所示,则其示数为 Ω;   (2)根据多用电表示数,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选择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电阻,其中一次正确操作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所示,则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V、 A,该金属丝电阻为 Ω;   (3)他们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c)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mm;   (4)若根据(2)中测得的金属丝电阻值,算出绕制这个螺线管所用金属丝的长度为_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3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分)有“200V40W”灯泡400盏,并联于电源两端,这时路端电压U1=150V,当关掉200盏,则路端电压升为U2=175V。不考试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不计输电线上的电阻。试求:
(1)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
(2)前后两次每盏灯实际消耗的功率P1和P2;
(3)若使电灯正常发光共应开多少盏灯?
21.(12分)如图所示,挡板P固定在足够高且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小物块A和B大小可忽略,它们分别带有+QA和+QB的电荷量,质量分别为mA和mB。两物块由绝缘的轻弹簧相连,一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B连接,另一端连接一轻质小钩,整个装置处于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开始时A、B静止,B与滑轮间距足够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一切摩擦及A、B间的库仑力。试求
(1)开始A、B静止时,挡板P对物块A的作用力大小;
(2)若在小钩上挂一质量为M的物块C并由静止释放,当物块C下落到最大距离时物块A对挡板P的压力刚好为零,试求物块C下落的最大距离;
(3)若C的质量改为2M,则当A刚离开挡板P时,B的速度多大?
二、实验题(共32分)
16(1) (2) (3)
17.(1)如图所示 (2) (3)
18.(1)画出I–U图线如图所示;(2) ;
(3)完整实物图连接情况如图所示。
19.(1)② ③   (2)  (3) (4)
三.计算题
20.(11分)解:
21.(12分)解:
附加题:(10分)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 ,两板的中央各有一小孔O1、O2,板间距离为d,开关S接1。当t =0时,在a、b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同时,在c、d两端加上如图丙所示的电压。此时,一质量为m的带负电微粒P恰好静止于两孔连线的中点处(P、O1、O2在同一竖直线上)。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1)若在t = 时刻,将开关S从1扳到2,当ucd=2U0时,求微粒P加速度的大小a;(2)若要使微粒P以最大的动能从A板中的小孔O1射出,问在 t = 到t =T之间的哪个时刻,把开关S从1扳到2?ucd的周期T至少为多少?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考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D 2A 3A 4A 5C 6C 7B 8D 9C 10D 11B 12A 13C 14C 15B
二、实验题(共32分,16题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
16 (1)a (2)B D F (3)1.5 1.0
17.(1)
(2)B
(3)增大
18.(1)画出I–U图线如图所示;(2) (6.00.2)×103 ;
(3)完整实物图连接情况如图所示。
19.(1)②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调零或电阻调零或欧姆调零 ③3.0   (2)1.20 0.48 2.5   (3)0.340   (4)13
三.计算题
20.(11分)解:210V 1.00Ω 22.5W 30.6W 150盏
(1)R0 = = 1000Ω (1分) I0 = = 0.2A (1分)
R1 = = 2.5Ω (1分) R2 = = 5Ω (1分)
= (1分) = (1分)
联立解得 E = 210V r = 1Ω (1分)
(2)P1 = = 22.5W (1分) P2 = = 30.6W (1分)
(3)I = = 10A (1分) n3 = = 50 (1分)
21.(12分)(1)对系统AB:N = (QA + QB)E (2分)
(2)开始时弹簧形变量为,由平衡条件: ① (2分)
设当A刚离开档板时弹簧的形变量为:由:可得 ② (2分)
故C下降的最大距离为: ③……………(1分)
由①~③式可解得 ④……… ……(1分)
(3)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C下落h过程中,C重力势能的的减少量等于B的电势能的增量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以及系统动能的增量之和
当C的质量为M时: ⑤…(1分)
当C的质量为2M时,设A刚离开挡板时B的速度为V
⑥…(2分)
由④~⑥式可解得A刚离开P时B的速度为:
⑦………………(1分)
附加题:(10分)解:(1)当A、B间加电压U0时,微粒P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①(1分)
当A、B间电压为2U0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②(1分)
由①②得 ③(1分)
(2)依题意,为使微粒P以最大的动能从小孔O1射出,应让微粒P能从O2处无初速向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为此,微粒P应先自由下落一段时间,然后加上电压2U0,使微粒P接着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向下减速到O2处再向上加速到O1孔射出。设向下加速和向下减速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
④(1分) ⑤(1分)
解得⑥(1分) 故应在时刻把开关S从1扳到2。(1分)
设电压ucd的最小周期为,向上加速过程,有 ⑦(2分)
解得 ⑧(1分)
2012—2013学年季延中学高二期中试题
高二生物(文科)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7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机读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0小题,其中1-30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一个种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里,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下列哪一个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才是稳定的
A.捕食者数量减少 B.没有自然选择
C.条件变化缓和 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3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个,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4.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
5.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6.不会传染爱滋病的行为是:
A.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与爱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C.与爱滋病患者拥抱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7.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
A. W区 B. S区 C. H区 D. V区
9. 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上,是通过下列哪项实现的
A.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C.神经---体液调节 D.反馈调节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免疫系统的功能
A.监控 B.清除衰老的细胞 C.防卫 D.运输
1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12.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激素I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3.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
A.促胰液素 B.生长激素 C.促甲状腺素 D.胰岛素
14.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种运输方式称为
A.极性运输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被动运输
15.森林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食物和栖息地 C.湿度 D.温度
16.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17.下列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赤霉素 B、2,4-D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18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9.2006年夏天,我国部分居民因生食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从生态学角度看,广州管圆线虫与上述患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20.下列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悖的是
A.围湖造田 B.节约用水 C.保护耕地 D.退耕还林
21.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 D.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2.剪去行道树主干的顶端,能更好地遮阴,其依据的原理是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顶端优势 D、光合作用
23.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心脏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24.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 ???? B.血红蛋白???? ???
C.无机盐?????????? D.激素
25.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是,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26.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脑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
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在脑干
D.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
27.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28.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9、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C、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D、一片草原中的全部细菌
30、在一片草原上,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
A、生物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因素 D、生态系统
3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肌细胞
32.如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Ⅰ是效应T细胞 B.细胞Ⅱ是记忆细胞
C.细胞Ⅲ是浆细胞 D.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
33.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IL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抗体 B.外毒素 C.抗原 D.疫苗
34.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5.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36、下列植物激素作用不正确的是
A、赤霉素促进果实成熟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C、脱落酸促进植物衰老 D、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37.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 D、它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3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所有的样方只能取1平方米
39、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40.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
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1要获得无籽番茄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滴在番茄的雌蕊柱头上,处理番茄的时期和条件是
 A.开化后,不去雄蕊  B.开花后,去掉雄蕊
C.花蕾期,不去雄蕊  D.花蕾期,去掉雄蕊
42. 下列哪个环境中的群落的丰富度最大
A.西双版纳森林 B.内蒙古草原 C.长白山 D.一块农田
43.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44、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45、.医生给严重腹泻的病人注射一定量的0.9%的NaCl溶液,给另一位低血糖病人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不同的操作目的是
A.前者补充无机盐,后者补充营养 B.前者补充水分,后者补充能量
C.两者都补充营养 D.前者补充营养,后者补充能量
4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47.革同学在一块菜地上取样调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经调查4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是20、16、2、8(单位为只/平方千米),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为 ( )
A.44 ? B.16? C.20左右? D.11左右
48.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获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49.下列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T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B淋巴细胞 D.靶细胞
50.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竞争关系的是

第Ⅱ卷(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30分
1.(3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使_______ _______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 (5分)填概念图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
3 ,(6分)右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③]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则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 ___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的(单向,双向)
4. (5分)右图是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四株燕麦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处于自然条件下;B切去胚芽鞘尖端;C在胚芽鞘尖端罩上黑纸罩;D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套上黑纸筒。然后置于暗处,用单侧光照射。试分析:
(1)四株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A:向光弯曲生长 ;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实验分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应该在____________;
(3)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6分) 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①过程是___ 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③⑥⑦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 ____、____ ____、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____ ____,某人血糖浓度长期高达185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排出体外,因此,此人可能患___ ____。
(3)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是_____ ______。
6 . (5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 头。
A.30 B.32 C.64 D.96
⑵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⑶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左上图。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⑷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右上图中的 曲线。
2012—2013学年季延中学高二期中试题
高二生物(文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30分
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
3.(1) , 。
(2) , 。
(3) ____ __
4(1)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2)
(3)
5(1)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3)
6.(1)__________________ (2)
(3) 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2012—2013学年季延中学高二期中试题
高二生物(文科)参考答案
1—5 BBDCC 6—10CCBDD 11—15BAAAB 16—20ABADA 21—25ACBBD 26—30AADAB 31—35CAACC 36—40ADCDD
41—45DADCB 46—50CDABC
1 .种群,原材料,种群基因频率
2. A体液调节、 B免疫调节
C渗透压 、 D体温 、E酸碱度
3. (6分)(1)反射 神经中枢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3)突触 单向的
4. (5分) (1)不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右)弯曲生长 (2)胚芽鞘的尖端 (3)单侧光照射后,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两侧生长不均匀。
5.(6分)
(1)消化吸收 脂肪等非糖物质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2) 0.8—1.2g/L 糖尿病;
(3)胰岛素
6. (1)D (2)B、C (3)增长型 稳定型 (4)C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理科生物
一.单选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2.右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有2、3、4
B.图中[1]的直接内环境是3
C.正常情况下,图中[2]中的CO2浓度最高
D.2和4中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3层生物膜
D.家兔、 鱼类、 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5、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6、右图中①~④处一般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7.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8.如图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9.在促进新陈代谢时,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 )
A.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C.甲状腺→下丘脑→垂体 D.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10.下表表示午餐以后正常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相对变化,a、b、c分别表示
相对溶液
变化(mmol/L)
进食后的时间(分钟)
0
30
60
90
120
150
180
a(×10-5)
5.0
5.6
6.0
5.1
5.3
5.1
5.1
b(×10-5)
4.0
5.8
7.0
4.1
3.8
4.1
4.1
c(×10-5)
3.0
2.1
1.2
2.8
3.6
2. 8
2.8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2.右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
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感受器产生感觉
B.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导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
方向一致 D.刺激后,效应器发生反射活动
13.(吉林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国内某医院通过胰岛异体移植手术治愈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该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A.尿糖和胰岛素 B.胰岛素和抗过敏剂 C.血糖和胰岛素 D.血糖和免疫抑制剂
14.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15.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的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16.(2011海南卷)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17.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18.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正确的是
A.浆细胞可以识别特定抗原 B.一个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多种抗原
C.一个记忆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 D.一个效应T 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
19.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参与了( )
①非特异性免疫 ②体液免疫 ③细胞免疫 ④合成并分泌抗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③④
20.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②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③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④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⑤B细胞和T细胞的产生是一个细胞分化的过程
⑥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和呈递抗原
⑦只有T细胞参与对病毒的免疫
⑧B细胞和T细胞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21.如图所示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可能性最小的是
A、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22.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的是( )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23.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七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f>a=b=d=e>g>c B.a=f>d=e>b=g>c
C.c>a=f>d=e>b=g D.c>f=d>a=b>e=g
24.如图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①组实验如甲图: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②组实验如乙图,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
B.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
C.两天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因为X、Y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
D.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左。因A侧生长素浓度低,根的生长慢
25.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B.顶芽易得到充足光照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 D.生长素由顶芽向侧芽运输并积累
26.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27.下列是研究植物向光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组图,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C.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b和c对照
D.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28.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A)杨树顶芽的生长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29.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落叶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30.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B.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新物种诞生
C.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D.将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31.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错误的叙述是(  )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种外部因素是突变与选择
B.B物种迁到乙岛时与C物种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
C.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D.E、F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
3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10/19 B.9/19 C.1/19 D.1/2
33. 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34.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35.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 )
A、密度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个体数量
36.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1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 B.1立方米的水域内鱼的数量
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 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
37.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特征,下列影响种群密度变动的最重要参数是
①出生率.死亡率 ②性别比例 ③年龄组成 ④迁入.迁出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8.在调查一块方圆2 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4只 B.48只 C.120只 D.144只
39.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4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的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C:B细胞和T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D:抗体的主要功能是将进入生物体的病菌吞噬掉
41.(吉林省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 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42.某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研究小组在下图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药物处理和人工刺激,电流计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的实验是
A.药物处理A点,人工刺激B点
B.药物处理C点,人工刺激D点
C.药物处理B点,人工刺激A点
D.药物处理D点,人工刺激A点
4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 别
处 理 方 式
检 测 结 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抗体
44.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
被免疫系统清除
45.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二.简答题(五大题,共50分)
1. (4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d表示____ ______。
(2)图中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 其成分和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b、c、d和a(液体)又合称_______________
2.(12分)下图为动物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⑴图中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必须将电流计的 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⑵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兴奋部位将发生 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⑶当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将以 方式释放递质。随后,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冲动经过b处后,电流表会发生 偏转。
⑷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向前传导时,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 (相反或相同)。
⑸若注射较多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 的活动。
⑹当动物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 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⑺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糖中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I/G)不同。在摄食后,I/G变 (大或小),这是由于 所致。
(8)在寒冷环境中机体还会发生其他调节过程,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的同时,
     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的效应器:          。
3、(10分)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源于 。
(2)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  ]        。
(3)概念图内以下细胞中,具有分化能力的是    。
A.记忆细胞 B.b C.c D.d
(4)形成[c]    的途径有______(A.1条 B.2条 C.3条)途径.
4.( 1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问题:
Ⅰ.(8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Ⅱ.(6分)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 ,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5.、(10分)单侧光照、重力等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如重力会导 致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
(1)下图表示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示中字母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近地侧的是 。
(2)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促进生长素发生氧化,进而抑制植物生长。为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
一、材料用具:
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溶液浓度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二、实验步骤:
①准备2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向A、B两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②选取 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在A、B两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给予A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B组 ,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④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b。将a、b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两侧(如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三、实验分析:请预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
季延中学2012年高二理科生物期中考 参考答案
1—10 DCCCB DCCDC
11—20 BCDAC DABAB
21—30 BDADB DDADC
31—45 AABAB ABDDB DDDBD
二.简答题(50分)
1.(4分、每空1分)
(1)淋巴 (2)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 体液
2.(12分、每空1分)
⑴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⑵Na+ 。
⑶胞吐 化学信号→电信号。 两次相反方向的(只答两次得分)。
⑷相同。 ⑸下丘脑和和垂体。 ⑹抗利尿激素。
⑺大 , 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8)肾上腺素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立毛肌 
3.(10分、每空2分)
(1)造血干细胞 (2)a 吞噬细胞 (3)AB (4)浆细胞 C
4. (14分、每空2分)
5. (10分、每空2分)
季延中学高二理科生物期中考 答题卡
二.简答题(五大题,共50分)
1.(4分)
(1) ____ ______。
(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12分)
⑴ 。⑵ ,
⑶ 。 。 。
⑷ 。 ⑸ 。
⑹ ,
⑺ , 。
(8)      ,            。
3、(10分
(1) 。 (2) [  ]        。
(3)     。 (4)      ___________.
4.( 14分)Ⅰ.(8分)
(1) ; 。
(2) 。
(3) 。
Ⅱ.(6分) , 。

5.、(10分)
(1) 、 。
(2)②
③ ,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
英语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满分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的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ob? A. He is interested in maths. B. He is often absent from class. C. He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with others' help. 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Mail an invitation to the Smiths. B. Invite Alan to the party. C. Visit the Smiths. 3. When will the plane take off today? A. At 7:30. B. At 8:35. C. At 9:10. 4.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Customer and shop assistant. C. Customer and repairman. 5.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is conversation? A. Mary is probably sick. B. Mary is actually a warm person. C. Mary always feels cold.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六段材料,回答第6至8小题。 6. What do you think the man most probably is? A. The woman's husband. B. A policeman. C. A waiter. 7. What wa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Her backpack B. Her purse. C. Her case. 8. When did the woman find it missing? A. At about 12:10. B. At about 12:50. C. At about 1:10. 听第七段材料,回答第9至第11 题。 9.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airport. B. In the office. C. In the restaurant. 10. How does the woman usually go to work? A. By car. B. By bus. C. On foot. 11.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peakers? A. They will have an interview for a new job.
B. They will have their lunch in a restaurant. C. They are journalists in the same company.
听第八段材料,回答第12至第14 题。 12. What can we know about Lucky Money? A. Lucky Money is becoming more every year. B. Lucky Money is becoming less every year. C. Children hope they will be given more and more Lucky Money. 13.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Lucky Money? A. Lucky Money can bring children a peaceful year. B. Lucky Money has some bad effects on children. C. The more Lucky Money, the better. 14. What was the man's suggestion about Lucky Money? A. Give less money and more instruction on how to use the money. B. Parents should give their children instructive books instead of Lucky Money. C. Parents should not give Lucky Money to their children any more. 听第九段材料,回答第15至第17 题。 15.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couple? A. The husband likes to sit in the same chair.
B. The wife doesn't like to travel. C. They went on a trip last year. 16. How long does the voyage they talked about last? A. 10 days. B. 4 weeks. C. 21 days. 17. Why doesn't the wife like that kind of voyage? A. It may be uncomfortable.
B. She doesn't like to go to so many places. C. She doesn't think that they'll be well served at the hotels. 听第十段材料,回答第18至第20 题。 18. How could Dave set up a business of his own? A. Because one of his uncles died and left him a lot of money. B. Because he had no children of his own. C. Because he was rich. 19. Who was the man who visited Dave? A. His first customer. B. A worker. C. A man in New York.
20. Who was Dave talking to on the phone when the man knocked at the door and came in? A. A potential customer. B. Nobody. C. His secretary.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 Are you getting a new apartment this year?
—________ I can’t afford to pay my bills. How can I buy a new apartment?
A. Don’t mention it. B. You must be joking.
C. Are you sure? D. Good idea!
22. My mother doesn’t approve_______ abroad to study before graduation from high school.
A. me to go B. me to going C. of me to go D. of me going

23. If the meeting _______ tomorrow is a great success, all the disagreements will get _______.
A. to be held; settling B. to be held; settled
C. holding; settling D. being held; settled
24. --- You ______ getting a ticket.
--- Yes, but I didn’t notice the road sign when I was turning the corner.
A. should have avoided B. must have avoided
C. might avoid D. could have avoided
25. It was a bad year for films, _______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A. in terms of B. in addition C. as a result of D. on average
26. The world population _____ increase more and more.
A. tends to B. leads to C. sticks to D. means to
27. The woman ______ clothes in the supermarket was taken away by a policeman.
A. to be caught stealing B. having caught to steal
C. caught stealing D. caught to steal
Yesterday the rain was so heavy that I couldn't _______the traffic signs through the rain.
A. put out B. find out C. make out D. make up
29. _______ the good news, tears came to his eyes.
A. Hearing B. When he heard C. To hear D. Heard
30.The country life he was accustomed to _____greatly since 1992, when a coal mine was opened. A. change B. has changed C. changing D. have changed
31.Color-blind people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_____ between blue and green. A. compare B. separate C. distinguish D. divide 32. Peter said that he ________ English with Anna the day before. A. speaks B. has spoken C. had spoken D. would have spoken 33. _______ confidence resulted in his failure in the interview.
A. Lack of B. Lack for C. Lacking of D. Being lacked
34. ______ for the free ticket, I would not have gone to the films so often.
A. If it is not B. Were it not C. Had it not been D. If they were not
--Olympic champion Luo Xue Juan was chosen as the first Chinese torchbearer carrying the torch in March,2008.
--She_______ very happy.
--Yes.She said,"To be the first Chinese torchbearer is a great honor."
A.must have been B.need have been C.might be D.can b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 August 26,1999,New York City was struck by a terrible rainstorm.The rain caused the streets to 36 and the subway system almost came to a stop.
Unfortunately,this happened during the morning rush hour.Many people who were going to work were 37 to go home.Some battled to 38 a taxi or to get on a bus.Still others faced the 39 bravely,walking miles to get to work.
I 40 to be one of people on the way to work that morning.I went from subway line to subway line only to find that most 41 had stopped.After making my way 42 crowds of people,I finally found a subway line that was 43 .Unfortunately,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waiting to 44 the subway that I could not even get down the stairs to the 45 .So I took the train go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and then switched back to the downtown train.Finally,after what seemed like forever,the train 46 my stop.Then I had to walk several blocks in the increasingly heavy rain.When I finally got to my office,I was 47 through,exhausted and 48 .
My co-workers and I spent most of the day drying off.When it was 5∶00 pm,I was ready to go home.I was about to turn off my computer 49 I received an email from Garth,my Director:
I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of you who made the effort and 50 reported to work.It is always reassuring (令人欣慰),at times like these,when employees so clearly show their 51 to their jobs.Thank you.
Garth’s email was short,but I learned more from that 52 message than I ever did from a textbook.The email taught me that a few words of 53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The rainstorm and the traffic 54 had made me tired and upset.But Garth’s words immediately 55 me and put a smile back on my face.
36.A.break B.flood C.sink D.crash
37.A.forced B.refused C.adjusted D.gathered
38.A.order B.pay C.call D.search
39.A.climate B.scenery C.storm D.burden
40.A.used B.promised C.deserved D.happened
41.A.practice B.routine C.process D.service
42.A.to B.through C.over D.for
43.A.operating B.cycling C.turning D.rushing
44.A.check B.carry C.find D.board
45.A.street B.ground C.floor D.platform
46.A.paused B.crossed C.reached D.parked
47.A.wet B.weak C.sick D.hurt
48.A.ashamed B.discouraged C.surprised D.puzzled
49.A.while B.when C.where D.after
50.A.hardly B.casually C.absolutely D.eventually
51.A.devotion B.donation C.connection D.reaction
52.A.accurate B.urgent C.brief D.humorous
53.A.promise B.appreciation C.advice D.guidance
54.A.troubles B.signals C.rules D.signs
55.A.corrected B.supported C.amazed D.refreshe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Britain’s oldest man made his first visit to London yesterday at the age of 110. Mr. John Evans had never found the time or the money- to make the trip from his home near Swansea. But, when British Rail offered him an all-expenses-paid birthday trip to the capital, he just could not refuse.
Until yesterday he had never been far from home, except for one trip to Aberdeen. Mr. Evans’s, who spent 60 years working as a miner in South Wales, almost made the journey to London once before,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re was a trip to the White City but it was ten shillings (1 shilling=1/20 pound) return from Swansea-too much I thought. All my money went to the family then,” he said.
During the next two days, Mr. Evans will be taken on a whistle-stop tour of London to see the sights. Top of his list is a visit to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国会).
The only arrangement he does not care for is the wheelchair provided to move him about if he gets tired.” I don’t like the chair business-people will so think I am getting old,” he said.
His secret for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has been well publicized-no alcohol, no cigarette and no anger. Before setting off from Swansea with his 76-year-old son, Amwel, he quipped,” I’m glad to see they’ve given me a return ticket.”
56. It was reported that Mr. Evans’s healthy long life was to a certain extent due to his______.
A. wine drinking B. proper smoking C. mild temper D. sense of humor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A single trip from Mr. Evans’s home to the White City used to be ten shillings.
B. The first place for Mr. Evans to visit is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C. He appreciated people’s arrangement of a wheelchair during his visit.
D. Mr. Evans once made the journey to Lond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58. The underlined word "quip" in the last sentence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
A. to make a witty remark B. to express a happy message
C. to make a wish D. to tell a joke
59. What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110-Year-Old Tourist B. Secret for Long and Healthy Life
C. Free Return Ticket D. Sight seeing in London
(B)
A well-dressed man enforced a famous jewelry shop. He explained that he wished to buy a pearl for his wife’s birthday. The price didn’t matter. Since business had been very good for him that year. After examining a nice black one that cost $5000, he paid for the pearl in cash, shook hands with the jeweler, and left.
A few days later the man returned and said that his wife liked the pear so much that she wanted another one just like it. It had to be exactly the same size and quality, because she wanted a pair of earrings made, “Can you give me any advice on how to get such a pearl?” said the man. The jeweler regretfully replied, “I would say it’s exactly impossible to find one exactly like that pearl.”
The rich man insisted that the jeweler advertise in the newspapers, offering $ 25,000 for the matching pearl. Many people answered the advertisement but nobody had a pearl that was just right.
Just when the jeweler had given up hope, a little old lady came into his store. To his great surprise, she pulled the perfect pearl from her purse. “I don’t like to part with it,” she said sadly, “I inherited(继承) it from my mother, and my mother inherited it from hers. But I really need the money.”
The jeweler was quick to pay her before she changed her mind. Then he called the rich man’s hotel to tell him the good news. The man, however, was nowhere to be found.
60. He paid $ 5,000 for the black pearl without bargaining because ______.
A. he was very rich
B. he wanted to make the jeweler believe him
C. he was anxious to get it
D. his business had been successful
61. He told the jeweler to get him another pearl that must be ______.
A. exactly the same size as the black on
B. exactly the same quality as the black one
C. worth no more than $ 25,000
D. exactly as big and nice as the black one
62. Many people answered the advertisement because they wanted _______.
A. to see the perfect pearl
B. to buy some beautiful pearls too
C.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 rich man
D. to sell their own pearl at a high price
63. The jeweler couldn’t find the man anywhere because ______.
A. he died suddenly.
C. He happened to be out
B. He got $ 20,00 by cheating and had run away with the money.
D. He wouldn’t show up until the jeweler called him a second time.
(C)
China has a growing love affair with the cars.This is clear at the Beijing Asian Games Village Automobile Exchange, where more and more people come to look and increasingly to buy.
Alice Wu is an editor at a Chinese Internet publication.She takes the subway to work, but she is certain she can cut her commute time if she drives herself.Wu says it takes her three hours to get to work now.If she had a car, she says, the same trip would only take her two hours.
The Asian Games Village Automobile Exchange is the biggest car dealership in Beijing.General manager Guo Yong says the business sell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cars each week.Guo says it is much easier for Chinese consumers to buy a car now.In the past, it would take them several years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buy a new car.Now, he says, many people only need to save for one year.Also, the emergence of less expensive domestic brands like Chery and BYD means more Chinese can afford cars.
For decades, most Chinese city residents got about by bicycle or public buses and trains.Now, in many areas, the number of new cars is growing faster than the road system, leaving city streets jammed with traffic.Guo Liang has wanted to buy a car for a decade, and he will be the first in his family to own one.He is not deterred by Beijing's traffic jams.Guo says if the traffic is too bad, he will use the car for leisure or holidays with his family.Another customer, Zhang Menxin, works in Beijing, but is from Xi'an, more than 900 kilometers away.Zhang say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get a train ticket to return home for Chinese New Year.She adds that train is not convenient.If she had her own car, she says, she could go anytime she wanted to.
World Bank transportation specialist Shomik Mendhiratta says, “Getting a car makes people feel like they have arrived to the middle class, and it's got a huge status associated with it.It's a fantastic thing to have.”
64.The underlined word "deterred" in the 7th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______ .
A.encouraged B.attracted C.discouraged D.astonished
65.The reason why Zhang Menxin wants to buy a car is that______ .
A.she doesn't like to go to work by subway.
B.she wants to use the car for leisure or holidays with her family
C.the place where she works is far from her house
D.it is hard and inconvenient for her to go home in Xi'an by train.
66.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should be "_____ "
A.China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B.More Chinese Hitting the road in their own cars.
C.More cars sold by the Beijing Asian Games Village Automobile Exchange
D.Cars made China a country on wheels.
67. According to what Shomik Mendhiratta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car is ____ for the person
who owns it.
A.a status symbol B.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f little value D.a heavy burden
(D)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argument about competition. Some value it highly, believing that it is responsible for social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Others say that competition is bad; that it sets one person against another; that it leads to un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 have taught many children who held the belief that their self-worth relied on how well they performed at tennis and other skills. For them, playing well and winning are often life-and-death affairs. In their single-minded pursuit (追求) of success,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other human qualities is sadly forgotten.
However, while some seem to be lost in the desire to succeed, others take an opposite attitude. In a culture which values only the winner and pays no attention to the ordinary players, they strongly blame competition. Among the most vocal are youngsters who have suffered under competitive pressures from their parents or society. Teaching these young people, I often observe in them a desire to fail. They seem to seek failure by not trying to win or achieve success. By not trying, they always have an excuse: “I may have lost, 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I really didn't try. ” What is not usually admitted by themselves is the belief that if they had really tried and lost, that would mean a lot. Such a loss would be a measure of their worth. Clearly, this belief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true competitors who try to prove themselves. Both are based on the mistaken belief that one's self-respect relies on how well one perform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s. Both are afraid of not being valued. Only as this basic and often troublesome fear begins to relieve, can we discover a new meaning in competition.
68.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A. Competition helps to set up self-respect.
B. Opinions about competition are different among people.
C.Competition is harmful to personal quality development.
D. Failures are necessary experiences in competition.
69. The underlined phrase "the most vocal" in Paragraph 3 means______.
A. those who try their best to win
B. those who value competition most highly
C. those who are against competition most strongly
D. those who rely on others most for success
70. What is the similar belief of the true competitors and those with a "desire to fail" ?
A. One's worth lies in his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others.
B. One's success in competition needs great efforts.
C. One's achievement is determined by his particular skills.
D. One's success is based on how hard he has tried.
71. Which point of view may the author agree to?
A. Every effort should be paid back.
B. Competition should be encouraged.
C. Winning should be a life-and-death matter.
D. Fear of failure should be removed in competition.
(E)
Nuclear energy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But since the tsunami and nuclear disaster in Fukushima (Japan) last year the issue is back in the headlines. And the world is divided— some countries are planning more nuclear plants, while others have promised to shut theirs down.
After Fukushima, Germany decided to switch off all its nuclear plants by 2022. Switzerland and Italy are also phasing out nuclear power. But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 staunch supporters of atomic energy. In fact, almost 80% of France’s electricity comes from nuclear power,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world. And in the U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said it “continues to support the expansion of nuclear power, despite the crisis in Japan.”
Nuclear supporters claim nuclear power can help the environment. Unlike fossil fuels, nuclear power doesn’t create greenhouse gases. So, pro-nuclear countries argue that nuclear power allows them to generate energy without contributing to climate change. Britain’s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 (John Beddington) supports this view. He recently said that the world doesn’t have the luxury of ignoring nuclear energy.
Nuclear power is also relatively cheap.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hydro and wind power may be clean, but they’re expensive; and right now, they require a lot of investment. This higher cost of using “green energy” is usually passed onto the consumer. So, while many people may prefer their energy to come from a renewable source, not so many are prepared to pay higher energy bills. This is of particular concern while the world economy is in such bad shape.
The main argument against nuclear energy is that it isn’t safe. For a start, nuclear waste is very difficult to dispose of, and remains toxic to human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even before Fukushima, there were several high-profile nuclear disasters. The most famous is probably the 1986 Chernobyl disaster, in the Ukraine. The radiation from the meltdown spread all over Europe, affecting thousands.
The nuclear energy issue is very complex. And it doesn’t look like it’ll be resolved anytime soon. As a Japanese commentator recently said, “it’s been a bad year for the ‘nuclear village’, but I don’t think they’re down and out yet.” The battle continue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NOT be the advantage of nuclear energy over other energy
sources?
A. Nuclear energy doesn’t produce any greenhouse gases.
B. Nuclear energy can help prevent the climate damage.
C. Nuclear energy is more environmental-friendly than other green energy sources.
D. Nuclear energy can save the consumers some money, compared to other renewable
energies.
7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is” refer to in paragraph 4?
A. The fact that many people prefer to use the green energy sources while unwilling to pay
higher bill.
B. The cost of using renewable sources
C. The fact that the nuclear power is cheaper.
D. The invest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74.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A. the Japanese commentator is positive about the future of nuclear energy
B. the nuclear energy issue will be soon settled
C. a battle will break out in the future
D. Japan is considering to build a nuclear village in the future
75.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e passage?
A. To highlight the danger of using nuclear energy.
B. To introduce some serious nuclear disasters.
C. To show the argument between nuclear supporters and protesters.
D. To give some advice on how to use nuclear energy safely.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5分)
:根据中文意思和首字母提示写出句中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We should think of her as the most g__________ violinist in the world.
2.I think it _______________(值得的) to help the old out of trouble.
3.Yesterday we s___________from the rain in a doorway.
4._______________(查阅)the dictionary when you encounter any new words.
5.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is ______________(不断地) changing.
6.We s____________ that he had stolen the money.
7.It has been ____________(证实) that the meeting will take place next week.
8.I question the __________(智慧) of giving a child so much money.
9.If you say that something is v_______, you mean that it is necessary or very important.
10.They have simply _______________(误解) what rock and roll is.
第二节:短文填词(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下列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相对应的横线上。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
I start to learn English at the age of seven. The experience of
singing and chatting _______English gave me the feeling that English 1.____________
is a beautiful language, _______ can bring people a lot of joy. At that time, 2.____________
English was indeed a very good friend to me. After I ___________(上) 3.____________
middle school, I began to find English learning wasn’t so _________. 4.____________
In fact, I had to be as hard-working as o__________ fellow students, 5.____________
but I ___________ (不能) to make any great progress. I was about to 6.____________
give up my English study _________ I met Miss Wang, a kind teacher, 7.____________
who encouraged me to p_________ more. With her help, I took part in 8.____________
English competitions and won many p_________. Since then English 9.____________
has absolutely been one of my ____________(最喜欢的) subjects. 10.___________
第三节: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请你用表格中所给的关键词写一篇关于“考试作弊”的议论文。
要求:
1. 词数120左右。
2. 意思连贯,观点清晰,行文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延中学2012-2013高二英语期中考试题答案
听力:1-5. CACAB 6-10. BBCBA 11-15. CABAC 16-20. CBABB
单项选择:21-25.BDBDA 26-30.ACCBB 31-35.CCACA
完形填空:36-40.BACCD 41-45.DBADD 46-50.CABBD 51-55.ACBAD
阅读理解:56-59.CBAA 60-63.BDDC 64-67. CDBA 68-71.BCAD 72-75.CBAC
单词拼写:1.gifted 2.worthwhile 3.sheltered 4.Consult 5.constantly
6.suspected 7.confirmed 8.wisdom 9.vital 10.misunderstood
短文填词:76.in 77.which 78.entered/attended 79.easy 80.other 81.failed 82.when
83.practise/practice 84.prizes 85.favo(u)rite
书面表达: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some students cheat in examinations at school.
As students, we often take examinations at school, but sometimes we have too many examinations, which are too difficult for us. On the other hand, some of us are lazy and don't work hard at their lessons. So when taking examinations, they sometimes cheat in order to get better results to please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In my opinion, it is wrong to cheat in examinations because it breaks the rules of the school. We students should be honest and try to get good results by studying hard instead of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What's more, we should improve our study methods and get well prepared for examinations.
晋江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名篇名句填空(8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景翳翳以将入, 。
②悦亲戚之情话, 。
③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⑥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⑦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课内基础知识(20分)
2.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稔熟(rěn) 赍发(jī) 优渥(wò) 休戚与共(qī)
B.出岫(xiù) 潦水(láo) 酒馔(zhuàn) 悄然无声(qiǎo)
C.捧袂(mèi) 讥诮(qiào) 毗邻(bí) 噤若寒蝉(jìn)
D.倒涎(xián) 接榫(sǔn) 迄今(qì) 模棱两可(léng)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尺牍 盘缠 碎琼乱玉 臭名昭著
B.笼统 下塌 冥顽不灵 皇天厚土
C.拮据 筹划 不及不离 不落言荃
D.矫首 希冀 回肠荡气 哀声叹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B.旅途中,突然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这些游兴正浓的人们立刻产生一种不可名言的不安,久久难以排遣
C.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D.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的学生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5.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小说以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亲、睦邻之意,生动地表现了边城人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D.《滕王阁序》是一篇著名的骈文。它用华丽的词藻,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死生亦大矣”的复杂感情。
6.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林冲照管草料场,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这反映了他性格中细心、缜密的一面。
B.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上有很多的“套子”,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恐惧变革而逃避发展变化的社会。
C.归田后,陶渊明农忙时参加农事,农闲时乘兴出游,心情愉悦乐观,但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
D.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他想象出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是一种胸怀大志,无所畏惧的人生境界。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适莽苍者(往) 而征一国(夺取)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称赞)
B.生生所资(凭借) 三径就荒(接近) 审容膝之易安(明白)
C.家君作宰(县令) 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穷且益坚(贫穷)
D.形影相吊(安慰) 除臣冼马(授予官职) 不矜名节(怜惜)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于 —— 急于星火 访风景于崇阿
C.以 ——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D.见 —— 慈父见背 遂见用于小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园日涉以成趣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目吴会于云间
D.谨拜表以闻
11.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B.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稚子候门
D.①而彼且奚适也 ②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1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善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勃六岁善属文,构思无滞 属:撰写
B.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事物
C.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坐:坐守
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B.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发,当诛,会赦除名。(3分)

(2)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3分)

(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18.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的“引”和“衔”即可看作“诗眼”。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字。


五、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 (6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19.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孟子认为,虽然都是同一个名师教两个学生下棋,但是效果却不一样,并不是因为两人的智慧有差别。
B、孟子认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一天学到的东西,常常要隔十天才加以温习,自然无法形成智慧。
C、孟子指出,如果君王对于贤者的言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无法有智慧了。
D、孟子运用“一暴十寒”和“弈秋诲弈”两个譬喻,奉劝君王对贤士的雅言应专心听取,以成就大智慧。
20.孟子的这段论述,对于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

六、阅读文化名著《复活》按要求答题。(10分)
2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火车站,涅赫柳多夫的姐姐特地赶来送行,涅赫柳多夫向姐姐道了歉,并且很认真地向姐姐说明要同马斯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的理由。他姐姐更关注的,是涅赫柳多夫把剩下的田地和财务作为遗产留给她的孩子,于是特别高兴。 B.马斯洛娃因为在刑事犯队伍里受到欺负而沉默寡言,态度冷淡,涅赫柳多夫得知原委后,就设法把她调到政治犯队伍。马斯洛娃的各方面处境都得到改善,还认识了对她起良好影响的玛丽娅?帕夫洛夫娜和西蒙松等人。 C.马斯洛娃在涅赫柳多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 D.马斯洛娃受到涅赫柳多夫的鼓舞,精神复活了,在流放西伯利亚的路途中,她深切感受到了涅赫柳多夫对她的无微不至的关心,深受感动,最终决定嫁给涅赫柳多夫。 E.“而且我已下定决心请求她,请求她做我的妻子。”西蒙松继续说道。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涅赫柳多夫他想同马斯洛娃结婚,涅赫柳多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与马斯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他对马斯洛娃犯下的罪过了。
22.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小说《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思想转变的主要过程。(5分)(100字左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4分)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更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的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是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娘家,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且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2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4.小说在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这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这篇小说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文字运用。(3分)
26. 下列六句诗,可以组合成三副对联,请你组合出合适的一副送给学校摄影小组。(填序号即可)( 3 分)
① 现出庐山真面目 ②天涯雁寄回文锦
③ 常向秋山寻妙句 ④留住秋水旧丰神
⑤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⑥水国鱼传尺素书
答:
八.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上)期中语文答案
1、①抚孤松而盘桓②乐琴书以消忧③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④烟光凝而暮山紫⑤内无应门五尺之童⑥责臣逋慢⑦愿陛下矜悯愚诚
2、C(毗,pí)3、A(B,塌-榻.厚-后;C,及-即,荃-筌D,哀—唉)4、B((A,萍水相逢:指不相识人的相遇,应为“不期而遇”。 C,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应为“一挥而就”;一挥而就:适用于写文章.书画等。 D,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伤害,与语境不符)5、D(“死生亦大矣”是《兰亭集序》所表达的感慨。《滕王阁序》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6、D (这是一种在天地万物中“无所待”的境界,即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7、B (A,征,信;C穷:困厄,处境艰难;D,矜,夸耀)8、D9、C10、C11、D
12、B(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13.B(A原文没提到这一点,C原文只说是更有价值并不代表更值得保护。D并不是所有社会传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14、A(B. 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 C. 坐,因为; D. 寤,睡醒,与“寐”相对。)15.B(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 表目的 / 表时间 C 表转折 / 表修饰 D 于是 / 因为) 16.B(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17(1)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词语点:发、当、会)(2)杨炯曾说:“我对排在卢照邻前感到惭愧,而对排在王勃后感到羞耻。”(词语点:尝 / 愧、耻——意动用法)(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赖什么呢?
译文: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官奴叫曹达的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址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址探望父亲。渡南海,他堕水而亡,时年二十八。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的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址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遂成: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18、“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19 B (孟子的“一暴十寒”是比喻君王整天被小人包围,被谗言所蛊惑;每隔十天才好不容易偶尔会见智者,这是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20.孟子主张为学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暴十寒;二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译文:孟子说:“不要对大王的不明智感到奇怪的。即使世上最容易生长的植物,一天让它晒太阳,十天让它受冻,没有能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帮助他(大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围棋这样的技能,是小技术;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是不会成功的。弈秋是全国闻名的善于下围棋的人,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总是想着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当然不是这样的。”
21、DE(D马斯洛娃最终是选择嫁给西蒙松。E涅赫柳多夫没有感到很痛苦,反而觉得高兴,因为马斯洛娃找到了西蒙松这样的保护人。)22、大学时代的他善良有理想,后来在军营里堕落了。之后与马斯洛娃的巧遇,使他开始对自己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但内心的情感仍是复杂矛盾的。对监狱状况的了解以及田庄之行使他认识到贵族阶级的腐化,彼得堡之行更让他对整个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西伯利亚之行,与革命者的接触让他的思想进一步升华。23.D、E。(A.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一定准确,但有一定道理;B.小说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25. 观点一: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但构思颇具匠心。小说以花瓶为线索,不小心损瓶→专心画瓶→“发小”评瓶三个主要情节结构全篇。①开篇先介绍花瓶的由来、经历,突出花瓶的平常与不平常。平常在于它的普通,不平常在于它陪伴主人公多年,见证了主人公的大半生生活,这些介绍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铺垫自然、巧妙,买笔的环节看似与画瓶无关,却为下文画绿叶埋下伏笔。②写主人公画瓶的过程时,又常通过妻子、女儿的话语侧面表现主人公的专注、投入。③结尾处“发小”来访,借“发小”之口评瓶,巧妙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6分;“总说”2分;“分述”4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运用了象征(或“暗示”)的手法。①开头写花瓶的“造型一般,素白”,这其实是以花瓶的“空白”暗示人物“心灵的苍白”;②写主人公买绿笔时的选择,含蓄地表明了主人公以往对绿色的忽略以及内心深处对绿色的渴望;③写回忆录时“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是暗示主人公从来就没有梳理、思考过自己的大半生,其心灵一片混乱和芜杂。④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顾、反思人生的过程;千叶瓶由“一般”“素白”到“雅致秀美”则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升。(6分;“手法”2分;“赏析”4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另外手法答“伏笔”也可,分析合理酌情给分。)
26、① ④(如顺序颠倒得1分)
27、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材料的思想启示。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察这一问题。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命”,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我们看到在古代人类的脸部表情是宁静的,步伐是舒缓的,眼睛是澄澈的,因为他们心中或有一个上帝,或者有一个天理。而现代人为物质主义所裹挟,焦虑、浮躁、忧郁、茫然,他们被哲学家称为“空心人”。
晋江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卡
1、(每个空格1分)
⑴ ⑵

⑷ ⑸
⑹ ⑺
2---11(每题2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6(每题3分)
12
13
14
15
16
17
(1) (3分)
(2) (3分)
(3)
(4分)
18

(4分)
19( )(3分)
20

(3分)
21( )( )(5分)
22(5分)

23( )( )(4分)
24

(4分)

25



(6分)
26 (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