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XXX市XXX小学超轻粘土社团计划、安排、学生名单、教案指导教师:XXX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目 录序号 内容 文号或材料日期1 超轻粘土社团教学计划2 超轻粘土社团安排表3 超轻粘土社团名单4 超轻粘土社团活动教案5 超轻粘土社团学生点名表6 超轻粘土社团学生评价表7 超轻粘土社团开展活动图片8 超轻粘土社团开展活动总结超轻粘土教学计划 超轻粘土是纸黏土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可爱,在日本比较盛行,是一种兴起于日本的新型环保、无毒、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手工不仅能反应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了解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于提高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文化素养的熏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抓住小学阶段大好时光,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动手能力,我们特做课程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美术常识、超轻黏土 三、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二课时,周四周五下午第四节课 四、教学的方法 1.多种形式培养兴,生活发掘潜能。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即使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进度安排:时间 课程安排 工具准备第1次 走进超轻黏土的世界 超轻黏土、小喷壶、工具第2次 了解基础知识第3次 手捏动物第4次 夸张的脸第5次 有趣的“空心球” 超轻黏土、小喷壶、工具第6次 生动的粘土人物——站立的人第7次 童年的游戏第8次 小章鱼 超轻黏土、小喷壶、工具第9次 拉花第10次 麋鹿第11次 南瓜收纳盒 超轻黏土、小喷壶、工具第12次 恐龙第13次 蜜蜂第14次 小鸡第15次 面包XXX小学超轻粘土社团学生花名册班级 姓名 地址 电话 班级 姓名 地址 电话超轻粘土教学教案第一课时走进超轻黏土的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超轻黏土的基本特性、认识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技法。3、让学生感受“玩超轻黏土”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教学重点:感受玩超轻黏土的乐趣。教学难点:体验超轻黏土制作的各种技法。教学准备:教师:超轻粘土、教学课件学生:超轻粘土、各类制作工具教学过程:一、超轻黏土变一变: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粘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2、超轻黏土真听话:一分钟让超轻黏土变、变、变聊一聊有没有玩超轻黏土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超轻黏土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3、小结导入:(1)小结玩超轻黏土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超轻黏土的世界。二、认识工具: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2、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三、欣赏:1、简要介绍超轻黏土的发展。2、欣赏学生超轻黏土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四、体验:用手中的粘土自由制作,体会玩超轻黏土的快乐!五、总结:说说玩超轻黏土的感受!第二课时了解基础知识【色彩的混合方法】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搭配到一起,即可调配出一种新的颜色。粘土的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标有各种颜色的调色比例。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粘土,也有可能出现轻微的色差。因此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调节粘土的搭配比例,调合出自己喜爱的彩色粘土。【制作不规则条纹】不规则条纹形态的表现是粘土混合中技巧性较强的部分。不规则条纹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按同样长度叠加一起,再将其拉伸、折叠、再拉伸、再折叠,反复几次,形成色彩相同的条纹状,多用于制作各种小饰品或树桩等。【基本形状的制作】圆球状——用手掌反复揉搓成圆球状。揉搓时,应使粘土均匀受力。可以说,圆球形状几乎是所有粘土制品的起点。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V”字形,将圆球夹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有时会揉出细长的小水滴。梭形——制作出水滴造型后,用同样方法调换粘土在手中的受力部位,再次用手掌反复揉搓。重复几次,使两端的尖头趋于一致。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平圆球的四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形状。圆筒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双手合在一起,夹住圆球反复揉搓,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平两端即可。细长条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使圆球逐渐展开成为条状。揉搓时,如果手指用力过度,很可能会使粘土变得粗细不一、凹凸不平,因此最好用手掌进行揉搓。了解了基础知识,我们从最简单的作品开始快乐的粘土之旅吧!第三课时手捏动物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超轻黏土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超轻黏土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教学难点: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教学准备: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课件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教学过程: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师示范超轻黏土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注意: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第四课时夸张的脸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课前准备:(学生)超轻黏土工具(教师)课件、超轻黏土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1、表情大PK。(看词做表情,与图片中比较)2、图片欣赏导入:夸张的脸欣赏探究: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1)观察快乐、悲伤、发怒等表情五官的变化(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形的夸张: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变形法:如改变鼻子结构。神态的夸张: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2)欣赏超轻黏土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三、学生创作: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注意夸张变化。四、展示评价: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第五课时有趣的“空心球”一、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空心球的基本特点。2、 学会泥球捻捏等一些基本的泥塑方法,创作出一个有趣的“空心球”。3、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泥球捻捏法。难点:抓住空心球夸张地进行表现,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三、 教学准备:学生:泥塑工具等。 教师:课件、粘土、泥塑工具、板等。四、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揭题《有趣的“空心球”》利用一个实心的泥玩具导入,引出空心球。2、制作空心球教师示范,边做边讲解要点,板书:泥球捻捏法。3、玩一玩学生动手做空心球,教师巡回指导。4、变一变教师现场创作一个有趣的“空心球”,猜一猜做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 板书: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5、赏一赏欣赏图片,了解更多有趣的作品,以此打开学生思路。6、做一做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7、评一评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8、课后延伸认识一些其他制作空心作品的方法。如挖空法、塞纸法等。第六课时生动的粘土人物——站立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泥板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学会运用以粘土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来塑造站立的人,提高造型表现能力。3、增强学生超轻黏土技法的综合表现力。教学重点:用泥板塑造站立的人物整体动态。教学难点:超轻黏土技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生动的泥板人物。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超轻黏土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2、方法探究:(1)身体——泥板做任意卷筒造型。身体的稳定人物动态变化(示范、讨论、欣赏、实践)(2)头部——捏塑夸张地表现五官和表情变化人物整体装饰——挖、压、刻、卷、粘连等技法恰当运用3、启发创作:用泥板形式表现一个生动的站立人物。注意:超轻黏土技法的恰当运用。4、展示评价: “立得稳”、“动态美”、“表情丰富”、“装饰漂亮”5、小结拓展:用泥板形式还可以做动态更丰富、更生动的人物。第七课时童年的游戏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体验、对比不同时期的一些童年的游戏,追寻童年的快乐。技能目标:用超轻黏土来塑造游戏时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表现游戏场景。情感目标:通过艺术表现,让孩子们在记忆中珍藏这些宝贵的童年游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回忆、体验、对比童年的游戏。教学难点:用超轻黏土表现生动的游戏场景。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课件学生:超轻黏土、超轻黏土制作工具、辅助材料等一、玩超轻黏土、忆童年:1、用超轻黏土捏制一个小人、简单表现人物动态。2、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学生说说玩超轻黏土的心得。3、教师引导:玩超轻黏土,也是过去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超轻黏土随地可取,捏、压、刻、团、搓、切随心所欲,一件件生动可爱的小玩意就这样产生了,这是多么快乐的游戏呀。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以前的孩子们也拥有很多简单、有趣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大饱眼福吧! 出示主题:童年的游戏二、游戏体验:1、出示一些游戏的小道具,让孩子们选择来试一试、玩一玩,说说心得。2、展现一些小游戏的图片:滚铁环、丢沙包、拍烟盒、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吹肥皂泡、丢手绢、折纸飞机、画丁老头、抓石子等边欣赏边交流:游戏的玩法、人物的动态、表情。3、学生交流喜欢其中的什么游戏,想象游戏的快乐。三、造型表现:1、用玩超轻黏土的游戏记录下这些有趣的场面。教师示范: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动态、重点表现人物表情、游戏场景的设计。2、探讨表现:动态强化——四肢、身体的变化 人物表情——各种神情下五官的不同场景设计——人物的组合、综合材料的合理运用 3、学生自由创作(单独表现或与人合作皆可),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展示:1、学生流动欣赏各作品。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景进行评价,针对上述三条表现要求做评价、作者可补充说明,教师对造型表现做适当点评。五、对比拓展:说说现在孩子们流行的游戏,与过去的游戏对比,有何异同? 小结:不同的童年玩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都能给童年带来快乐。拓展:寻找简单道具、去体验各种没有玩过的童年游戏。第八课时小章鱼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小章鱼”。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3.PPT课件教学过程:作品引路,了解材料1.老师最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想分享给大家。2.多媒体出示作品。你们喜欢吗?说说原因。(漂亮、精致、小巧)3.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件这样的作品,好吗?4.我们在做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这些作品的制作材料。出示材料图片、文字介绍。二、观察作品,了解特点1.今天我们就来用超轻粘土做一个小章鱼,请拿出盒子里的三只小章鱼,仔细观察,小章鱼有哪几部分组成?它有什么特点?(分三行板书:身体(大球)、爪子(小球):大小均匀;眼睛、嘴巴:精致、小巧;头饰:创新。)2.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制作一个卡通版的章鱼。三、学习制作,交流分享1.我们先来制作章鱼的爪子和身子。谁知道章鱼有几个爪子?章鱼又叫“八爪鱼”,所以它有八个爪子。这8个爪子的大小怎么样?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每个爪子的大小基本一致?(出示:搓成条,使用工具切成块,搓成小球,围成圈。)2.根据围成圈的大小,我们再搓一个大球作为章鱼的身体,大小比例要合适,太大可能就不美了,太小可能会陷进去。然后把章鱼的身体轻轻按在它的爪子上。3.好,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做完就坐端正。好,现在请组长拿出盒子里的材料,2人一小组,合用一小袋材料,自己做自己的小章鱼。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互帮互助。(教师巡视、指导、拍照。适时教授搓大球和小球的技巧。观察学生的进度,判断是否需要讲评指导。)4.接来下我们要来制作章鱼的嘴巴、眼睛和头饰了。嘴巴比较简单,你准备怎么做?这里可以借用另一个工具戳洞。5.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形状的眼睛可以表现不同心情的章鱼。美丽的头饰也可以为它加分不少呢?你准备做什么样的眼睛和头饰?(简要交流)我们再来参考一下别人的作品。借鉴了别人的作品,我相信你现在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了,把你的小章鱼打扮起来吧!学生制作(播放轻音乐)四、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五、拓展延伸1.小结:这堂课我们用超轻粘土制作了一个卡通的小章鱼。大多数同学在40分钟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有的第一次可能做的不是很完美,如果继续练习,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快。2.课后,除了小章鱼你还能做些什么呢?课后想制作别的作品,那怎么办?(大家可以百度“超轻粘土”,网络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PPT简单呈现:百度及教程,也可以现场演示。)第九课时拉花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拉花”。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3.PPT课件教学过程:咖啡的拉花手法运用到粘土制作中,你想过吗?本周主要学习拉花,构图如何使画面更具美感第一步:蓝色粘土铺满制作海洋第二步:比划构图,制作些许的海洋植物自己可以设计植物的摆放位置用粘土戳或者钢针戳出花朵的肌理第三步:自己搭配颜色,开始拉花第四步:自己搭配颜色制作各种花练习s形构图下面以纯色为例第五步:制作浮游生物群学生制作(播放轻音乐)四、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拓展:绘画中几种常用构图法的讲解在美术创作中,无论你要进行哪一种创作,都离不开构图。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基本原则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最终达到使画面能够主体突出、吸引视线、简化杂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图却并不容易,很多人由于构图不准确而导致作品失败。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水平式构图,希望大家能够合理而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三角形构图,是最稳定的构图形式,一般是将画面中的三组物体放在三个顶点上,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运用时较为灵活。这种构图的优点是可以使主体突出、层次明确,通常用在静物中个体数量较少的组合。圆形构图,一般是使画面中的物体总体呈现圆形的效果,即把主体安排在圆心中所形成的视觉中心。这种构图使画面有强烈的向心力,比较具有整体感,形成极强的运动和旋转效果,如果运用地好的话,会给作品加很多分。水平式构图,在自然风光摄影中经常会用到,比如说根据地平线、海平线来构图,可以表现出自然景色的辽阔、浩瀚,这种构图运用到绘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了使画面稳定感较强,不要把物体放在画面正中央,要使其处于偏上或偏下的位置,同时,安排好各个物体的位置,尽量形成层次感。构图的方法还有很多种,都是根据具体的创作情景来选取的,比如"C”形构图、"S”形构图、倒三角形构图等等,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灵活处理,不能为了运用某种方法而去生搬硬套。第十课时超轻粘土麋鹿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2.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超轻粘土麋鹿”。3.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3.PPT课件教学过程: 1、先取一团棕色粘土,捏成圆圆的脑袋,上面粘上两个黑色的眼睛。2、然后取红色粘土,捏成椭圆形,粘在眼睛下面作为鼻子,嘴巴位置戳一个小孔,继续把棕色粘土搓成细长条,两头粘在一起做成耳朵。3、继续用深棕色的粘土搓成小长条,粘上枝丫做成鹿角。4、接下来把棕色粘土搓成小圆球作为身体,加上短短的四肢。5、最后取绿色粘土捏成围巾,加上红色装饰,把脑袋和身体组合好,围巾围在脖子上,简单的麋鹿粘土就捏好了。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拓展延伸小结:这堂课我们用超轻粘土制作了一个卡通的麋鹿。大多数同学在40分钟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有的第一次可能做的不是很完美,如果继续练习,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快第十一课时「不给糖,就捣蛋!」用粘土捏个南瓜收纳盒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2.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超轻粘土麋鹿”。3.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3.PPT课件教学过程: 万圣节的由来与演变 提到“万圣节”,就不能不说到“南瓜灯”。至于南瓜灯的由来,是爱尔兰人在庆祝万圣节时,都会提这种灯笼。本来是用大头菜 做的,后来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之后,发现用南瓜来雕刻更加容易,所以大头菜灯就变成了南瓜灯。而现在万圣节也随着时间流逝,有了意义上的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也慢慢成了主流!今天就一起跟着老师用粘土做一个可爱的南瓜收纳盒吧!可以拿来装万圣节得到的小糖果喔。粘土教学:第一步-南瓜先拿出橘色的粘土,将它搓成圆形,并用压克力版将上半部分压扁,然后用刮刀在边缘划几刀南瓜的纹路,最后用黄色的粘土做南瓜的眼睛与嘴巴,再将它粘在刚刚的南瓜主体上。一颗可爱的小南瓜就完成了。第二步-魔法帽拿出紫色的粘土,将帽子凹进去的地方用压痕棒压出来,再用刚做南瓜剩的一些橘色粘土围在帽子的边缘,最后将做好的帽子装在刚刚做好的南瓜头上。一个带著魔法帽的南瓜就做好了。第三步-盒子主体拿出紫色粘土將它搓圆并压扁,这是盒子的底座。接下来也是在拿出紫色粘土,用尺将它切成长方型的形状。然后將长方型形状的粘土围著底座一圈,盒子的主体就完成了。第四步-装饰这步骤要来做盒子周围的装饰,分别拿出黄色、绿色、咖啡色这三种颜色来做眼球。这步骤的眼球也可以用别的颜色多做一点,然后再将它粘在刚刚做好的盒子上。第五步-盖子这步骤是要做盒子上的盖子,拿出白色粘土压扁包覆在紫色粘土上,最后再将第一步做好的南瓜装饰在盖子上,我们的南瓜收纳盒就完成!是不是又实用又有趣啊!你们都学会了吗?学生制作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第十二课时恐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2.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恐龙”。3.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3.PPT课件教学过程: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恐龙,但现在只能在动画片或者博物馆里才可以见到恐龙,今天来教大家用粘土做一只小恐龙,让你随时可以和恐龙做游戏,快动起手来吧!01草绿色粘土揉成水滴状使两端部分改成脖子和尾巴的形状02黄色粘土搓成长条压扁,用工具压痕03绿色粘土揉出4个圆柱形与身体贴合04黄色粘土搓成椭圆贴在恐龙背上05草绿色粘土揉成水滴状顶端稍尖一点06粗端一侧用工具压痕作为嘴巴07用工具搓出两个洞作为鼻子08白色粘土揉成圆球然后黑色粘土揉小圆球贴在眼白上09将恐龙身体和头部贴合在一起,完成!学生制作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第十三课时蜜蜂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2.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超轻粘土蜜蜂”。3.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3.PPT课件教学过程: 若说这个世界上什么动物最勤劳,那么小蜜蜂完全可以排上榜哦!今天我们的手工课就是关于小蜜蜂的,一起来捏一捏吧!01黑色粘土揉圆球,再揉出圆锥形状02黄色粘土揉出长条压扁03将压扁的3根黄色长条缠绕在蜜蜂身体上04红色粘土揉圆球压扁用工具刻出花朵肌理05将红色的花朵贴在身体的顶部06黄色粘土揉成圆球07白色粘土肉球压扁,黑色粘土揉球压扁,揉成长条备用,黑白色粘土贴合在一起,黑长条弯曲一定弧度,红色粘土揉出长圆球压扁,贴在脸上08黑色粘土揉出长条以及圆球,圆球贴在长条上09白色粘土揉出四个圆球,搓长压扁,分别贴在两侧10红色花朵向下贴在蜜蜂身上,将头部和身体贴合在一起,完成!学生制作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第十四课时小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2.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超轻粘土小鸡”。3.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教学过程:小朋友应该都见过小鸡吧,它是最常见的家禽类动物,而且市面上还有各种关于小鸡的毛绒玩具,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用粘土手工制作小鸡的简单方法,一起来看看步骤图解吧!01黄色粘土揉成椭圆形,上端稍微尖一点02橙色粘土揉成近似圆锥形状,与身体贴合在一起03黑色粘土搓成细长条分开作为眉毛,红色粘土揉成粗一点的长条作为鸡鬓04红色粘土揉成3个小球并揉成粗长条05三根红色长条贴在小鸡头部作为鸡冠06揉搓3个小球分别是红、橙、黄色,揉成长条贴在小鸡背后作为尾巴07橙色粘土揉成圆球,用工具划出纹理08黄色粘土搓圆球后揉成水滴状09水滴状粘土压扁用工具划出纹理作为翅膀10将翅膀贴在小鸡身体两边,完成!学生制作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第十五课时早餐面包拼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超轻粘土作品的材料特点、制作工具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愿望。2.通过动手尝试和教师引导掌握基本形状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早餐面包拼盘”。3.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自主实践或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作品。课前准备:1.超轻粘土材料、制作工具若干。2.超轻粘土作品若干。3.PPT课教学过程:如果不吃早餐,胆囊里存储了一夜的胆汁无法正常的释放,长期如此会导致胆结石和胆囊炎。由于没有蛋白质的供应,脑细胞供能不足,易出现疲劳状态,血糖偏低,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用粘土手工制作面包的简单方法,一起来看看步骤图解吧!01黄色粘土揉成椭圆形,上端稍微尖一点02橙色粘土揉成近似圆锥形状,贴合在一起03红色粘土揉成3个小球并揉成粗长条04三根红色长条贴在面包边上装饰05揉搓3个小球分别是红、橙、黄色,揉成长条贴在面包上做果酱06橙色粘土揉成圆球,用工具划出纹理07黄色粘土搓圆球后揉成水滴状08水滴状粘土压扁用工具划出纹理09上色,完成!学生制作作品评价1.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1-2件,送到作品展示区。(如何优化展评效果?)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给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票。(如何操作?)3.集中讲评。(结构、大小、颜色、形状、精致度、创意设计)XXX小学社团活动学生学习评价表时间: 社团教师:序号 姓名 评 价 内 容 总评出勤情况 材料准备 课堂表现 作品等级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井冈山小学社团活动学生学习评价表时间: 社团教师:杨金媛序号 姓名 评 价 内 容 总评出勤情况 材料准备 课堂表现 作品等级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超轻粘土社团活动总结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超轻粘土社团的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超轻粘土训练为了陶冶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以超轻粘土为主的手工兴趣小组又开始活动。每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教室开展课程训练,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超轻粘土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以及制作方面的基础训练。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有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已初步接触过,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能力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作品展示。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些许收获、也有些许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足和改进:兴趣小组里大多数学生作品一味的模仿抄袭,缺乏创新意识。下学期力争打破学生的一贯做法,开动其脑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作品更加精益求精。我期待着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把工作完成的得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